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别妄想泡我
664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2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月光恋-二年级小学生评语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 “练一练”
和练习九的第1、2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
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
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 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
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
初步 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
境。
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 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分析题意: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图1长是 8 厘米、宽是 5厘米。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数据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先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把一个图形
按一定比缩小。
尝试练习:
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教学例2
1、出示例2
引导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 大后的长、
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
与宽各应是原来 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
现?


3、教学“试一试”
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三、练习提高
做“练一练”。
做练习九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
交流。
四、总结评价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 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关于比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 (初步了解学生的比的知识的一些
基本情况)
2、化简比:12:4 8:18
3、求下面比的比值:
12:4 8:18 5.4:0.9 4.4:4
二、新授
教学例3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
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
子,如:
6.4:4=9.6:6 6.44=9.66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尝试练习:
你能写出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
思考:长与宽的比也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5)自主创造: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小组能尝试说明为什么能组
成比例。
(5)明晰方法: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
什么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
1、做练一练
读题分析、说明理由
2、做练习九第3、4题。
3、做练习九第7题: 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4,“试一试”, “练一练”和练习十的
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
3:5 18:30 0.4:0.2 1.8:0.9
58:14 7.5:3 2:8 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 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
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
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
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 个外项的积等
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 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
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 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
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 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
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
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
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
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 br>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
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 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3=( ):6 4:( )=( ):5


3、 做练习十第1、2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例5,“试一试”,“练一练”, 练习十
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
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
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练笔: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 =( ):12 4:( )=( ):6
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
识。
二、新授
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
大,放大后长是13.5厘 米,你能求他的宽吗?
(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 “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
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
(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
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 导
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
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
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4)、板书过程,总结思路
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师问:第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师生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 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
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
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5)、练习提高,再说思路
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第6、7、8题。
学生交流
四、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把你掌握的解比例的方法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认识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 页例6,“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
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
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
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使学生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新授
1、 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 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
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 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
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
例尺的?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 单整数比。
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 20 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
十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
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
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 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
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 学的
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一幅地图上扬州到南京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100千 米,你能
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 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
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
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
为什么会这样列式,
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
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
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
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 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
出比例式?
三、巩固
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 讨
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4、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
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比例尺
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
放大后面积
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
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 面积比是n
2
︰1。并能利用发现的规
律解决实际问题。
2、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
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
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
2
︰1。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师板书:长:3︰1 宽:3︰1
2、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
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 是几比几?
3、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问: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4、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
几呢?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引导学生猜测。
(2) 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学生充分交流 的基础上揭示规律: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
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
2< br>︰1。
3、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
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
说明: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
规律是:
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后的面积的比是1:n
2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
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
地面积。
四、活动小结
通过本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面积的变化

韩国签证-准考证号码


王金战-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长裙的英文-福建农林大学招生网


河北高考成绩查询-考试祝福短信


招聘广告怎么写-义工招募


黄金时代王小波-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


石钟山记教案-让爱住我家串词


三本院校分数线-工人先锋号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