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案例分析
祈福语-圣诞节英文手抄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分数乘法(二)》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5页“分数乘法(二)”。
课前思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分为三个学习内容,分别是分数乘法(一)(二)
(三)。其中“分数乘法(一)
主要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表示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同时学习分数与
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分数乘
法(二)主要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
数乘法(三)”主要学习分
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
对于“分数乘法(二)”的学习内容,比较几个版本的教科书,发现北师大版教
科书是将其作为一个独
立课时的学习内容,笔者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传统教科书中,由于强调被
乘数与乘数的区别,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与“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截然地分开,让
学生生硬地记忆前者表示“4
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后者表示“4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多少”。这样固然可以让学生记住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两种意义,然而却割裂了数学内在的联系。通过笔
者的观察,现在仍然有不少的教师没
能理解这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因而,这个学习内容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一个数乘分数可以表示这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应用题的
“理论支撑”,只有意义能理解,问题
才会解决!意义理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基础与关键。综上,
笔者认为北师大版教科书这个学习内容
的安排是极有意义的。
“分数乘法(二)”的主要教学
内容就一句话,即“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怎样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这
一意义呢?是告知?是迁移?抑或还有其他的途径与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常说“数学是讲道
理的”,这句朴素的话语简明而深刻地道出了数学学科的本
质。那么,道理是什么?怎么讲道理?这是教
学本课不可回避的问题。
思考:道理是什么
“道理”是什么呢?一个数乘分数为什么可以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呢?
教科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要得到6块饼干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其实,除了上面两种方法,还有第三种方法:
方法三:将6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方法一”与“方法二”得到的结果都是
3块饼干,同时由“方法二”可见: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当于6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因
为“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相当于6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
以“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便可以像6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那样,用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计算”。
而“方法三”与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计算过程同理。在计算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过程中,
先“6与2约分
”,约分的过程与“将6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等价,而后用约分所得的3乘1,“3乘1”
与“取其中
的1份”等价。由于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计算过程体现了取“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过程
,因而求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以用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计算。
课堂写真
怎么讲道理
那么如何讲道理呢?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单纯的“告知”显然是有点“不讲道
理的”。在教学中,
很多教师会选择“迁移”的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是组织学生完成“4的5倍是多少”
—“4的2倍是多少”
—“4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这三个简单的试题,而后引导学生发现“
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以表示“4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教学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
了!
然而,这样的教学讲道理了吗?类比推理看上去俨然是一种讲道理,不过,细想之下,充其量只能
是
形成一种假设与猜想而已。
为了讲清算式意义背后的“道理”,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经“猜想—探究—验证”的
学习过程,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形成猜想
一上课,教师依次出示下题,组织学生抢答。
①6的5倍是多少?
生1:6×5。
②6的2倍是多少?
生2:6×2。
③6的
是多少?
生3: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打印版
师:同学们,求“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能用“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计算
吗?我们先
想一想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
生4: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3。
师:为什么是3,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5:因为求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就是把6平均分成2份,再取其中的1份,所以是3。
师:好的,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结果是不是3?
(学生计算完发现结果是3。)
师:仔细看看刚才的计算过程,想想为什么结果就恰好是3呢?
生6:我发现我们先把6和2约分,其实就等于把6平均分成2份,再取其中的1份,所以能等于3。
师:了不起的发现啊,同学们,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个同学的发现。
师:看来求“6的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能用乘法计算!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呢
?
(大部分学生摇头表示不能。)
师:是啊,一个例子是不足以形成一个结论的。
2.操作探究
师:我们再来找找其他的例子,比如求3张纸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怎么计算呢?
生7:我可以列出算式是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师:确定吗?(部分学生露出犹豫的表
情)这样吧,同学们,拿出老师事先给大家准备的3张纸来,
折一折它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看看能
否有所发现。
学生操作,发现有两种折法。
方法一:
方法二:
师:仔细看图,现在能确定3张纸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以用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来计算吗?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生8:我认为可以,因为折3的
时,折出来的结果刚好就是3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师:同学们,在折纸中,我们有了新的发现,
那就是3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相当于3个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因此,求3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也可以用乘法计算。结合刚才求“6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多少”能用乘法计算!这样,是不是就
可以说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呢?
生9:我认为还是不能这么下结论,要再举出几个例子来。
(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认可这位学生的想法。)
3.寻找例证
师:同学们可以用老
师提供的纸再折一折,找找其他的例子,看一看,是不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用乘法计算”。
(学生折纸,教师巡视,然后组织全班汇报。)
生10:我折4张纸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就是4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以用乘法计算。
生11:我折3张纸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就是3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4.归纳结论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吗?
生12:可以了,我们小组找了好久也没找出来不用乘法算的。
师:了不起,还尝试用反例来说明。
生13: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课后解读
道理是讲出来的吗
“数学是讲道理的”这句话虽然简单,却深刻地道出了数学的科学性和逻辑
严密性。让学生明白数学
知识背后的逻辑正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手段,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
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
所以然,这样的数学学习才能培养学生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分数乘法
(二)”一课的教学,正是
基于这样的思考,努力道明算法背后的道理,让学生真正理解算式的意义,而
不是记忆算式的意义。
再次观察课堂,不难发现,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值得注意的
是,“讲道理”的过程
并非由教师去表达和阐述“算式的意义”,而是引导学生经历“猜测形成猜想—操
作解释猜想—举例验证猜
想—归纳总结结论”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学生探究与领悟“道理
”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
知识但凡经由如是“追求领悟、追求内化”的过程,学生便能真正理解与掌握
。本课例的意义或许正在于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