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小升初复习题2. 比和比例 全国版

温柔似野鬼°
842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21: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母亲节的诗歌-小升初试卷及答案


1、小亮家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地,需
要216块,如果改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 br>要多少块?
2
、用一种方砖铺地,第一天用50块铺了250平方米,照这样计
算,第2天要铺350平方米,需要多少块方砖?
3、一艘轮船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港驶往乙港,行了全程
的20%后,又行了 小时,这时,未行的路程与已行的路程的比是3:1,
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4、书架上 层和下层放的图书本数比是7:6,嚣张整理后,将上层
的18本书放到了下层,这时上层、下层的图书 本数的比是2:3,原
来上层和下层书架上分别放图书多少本?
5、新进一批秋装,已卖的和 未卖的之比是1:3,再卖掉300件后,
已卖的和未卖的之比是1:2,这批秋装共进多少件?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为48分米,长、宽、高的比为3:2:
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 方分米?
7、有两袋大米,甲袋重96千克,从甲袋中取出 ,乙袋中取出
20% 后,两袋余下的大米的比是4:3,乙袋原有大米多少千克?
第1页共6页


8、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A、B两地的距离是5厘
米,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 相向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5千
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可以相遇?
9 、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
为4厘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 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
多少小时?
10、A、B两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辆 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出
发,3小时后相遇,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比是7:5,甲乙
两 车每小时各行驶多少千米?
11、一本书,每天读20页,10天读完,如果想提前2天读完,
每天应读几页?(列比例)
12、一堵砖墙,砖的层数是95层,如果量得20层砖高度为 米,
那么这堵墙高多少米?
13、张明、李立两人原有钱数比是7:5,如果张明给李立650元,
那么他们的钱数比为3 :4,张明原有多少钱?
14、东昌中学要建图书馆,三个年级一共上交了2880本书,已
知七八年级上交的本数的比是8:7,又知道九年级比八年级多交了240
本,三个年级各交了多少本书 ?
15、五.一班的张老师给张转来的同学买了45套校服,用了496
元,如果再买同样的 3套校服,还需要多少元?(用比例解)
第2页共6页


16、一辆汽车从甲 地到乙地,3小时行了120千米,如果甲乙两
地相距560千米,照这样计算,到达乙地还需几小时? (用比例解)
17、一间书房,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需要96块,如果
改用边长为4 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18、小华家离学校大约3600米,放学后他从学校走回家 ,同时
他的妈妈从家骑电动车来接小华,12分钟后两人相遇,已知小华和
妈妈的速度比是1: 4,小华每分钟行多少米?
19、用边长1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019块;如果改用边长25< br>厘米的方砖铺地,那么需要多少块?(用比例)
20、在实验小学举行的“读书展示活动”中, 六年级有80人分
别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三等奖的人数占六年级获奖人数的 ,获
一、二等奖的人数比是1:4。六年级有多少人获一等奖?
21、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 要12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把这
根木料锯成6段,需要几分钟?(用比例)
22、小红和小明两人共做了38道数学题,小红的 和小明的 一
样多,两人各做了多少道题?
23、某市为了方便残疾人轮椅通行,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筑物 斜坡
高度的规定:每0.1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1.2米的水平长度。现在
某建筑物前只有1 8米长的空地,那么此处斜坡最高可以设计成多少
米?(用比例)
第3页共6页

< p>
24、妈妈买了2千克葡萄,3千克桃子和一个西瓜,小明用自制
的弹簧秤称了称,称葡萄 时,弹簧长9厘米,称桃子时弹簧长11厘
米,你能算出不称物体时弹簧的长度吗?如果称西瓜时弹簧长 16厘
米,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西瓜是多少千克吗?
25、装订一本书,如果每页排500个字 ,可以排180页,如果改
为每页排600个字,可以少排多少页?(用比例解)
26、要给 一间客厅铺地板砖,如果选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需要
买160块,如果改用边长8分米的方砖,需要多 少块?(用比例解)
27、小月的身高是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如果同时、同一
地 点测得一棵树影长是12米,那么树的高度是多少米?(用比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 学”“算学”和“书学”各
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
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 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 br>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
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 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
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 监
(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 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
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8、把350本图书按照人 数比分给四
第4页共6页


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人数比是2: 3,五年级和六
年级的人数比是4:5,三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 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
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 酌,琅琅上
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
年书的高中毕 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
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
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
语文,却是大多数不 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
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 知道议论文的“三
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
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 “米”下“锅”。于是便翻
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
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
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
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
积累足够的“米”。29、修一条路,已修和未修的千米数比是3:5.
如果再修12千米,则 已修的和未修的千米数比为9:11.这条路共长
多少千米?
第5页共6页


30、某校合唱队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5:3,女生比男生多
30人,合唱队一共有学生 多少人?
31、阳光小学有一个直径是6米的圆形花坛。为了美化校园,把
这个花坛进行了扩 建,扩建后花坛的直径与原来直径的比是4:3,
扩建后花坛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第6页共6页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台湾自由行签证


革命英雄的故事-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全国多少个省


爱情蜜语-元旦促销活动方案


解直角三角形-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保定学院地址-关于亲情的句子


泰宁一中-诺贝尔奖中国获得者


月亮诗歌-班级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