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90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范文-档案工作自查报告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90页)
5.1有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负数的学习意义,感受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两种分类,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生
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有理数的分类,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了解负数的历史,渗透德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5、渗透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
教学难点:有理数分类的探究以及分类中对小数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情景引入
金茂大厦(420米)比国际饭店(86米)高几米?
杨浦大桥桥面比黄浦江底高出多少米?
420-86=?
48-(-10)=?
【引入课题】----
5.1-有理数的意义(板书)
1.复习旧知
1)上学期已经学过的数,自然数、整数、分数,及之间的关系;
2)分数可化化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3)π是一个无理数。
2.引入新知
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从而概括出
第 1 页 共
91 页
“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强调注意相关量的单位)。
思考1
:
1.如果把收入50元记作50元,那么下列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1)20元; (2) 2.5元; (3)
80
元; (4)0元.
2.如果6摄氏度用
6C
表示,那么零下4摄氏度如何表示?(强调书写格式)。
二、探究新知,扩张数域
1、引入正数,负数的概念:
2、判断:“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例题1
把数
12,71,2.8,,0,7,34%,0.67,,
1<
br>6
1
2
3129
,
分别填在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圈里.
475
正数
负数
思考2 提问:0能放到以上两个圈中吗?
3、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和正数又可称为非负数
(重点强调)
4、引导学生概括有理数的第一种分类:有理数按正数、零、负数(大小)分类
(板书)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
零
负整
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5、通过观察:71,-5,0分别是一个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它们都是整数.
111239
,7,
都是正分数,而
和
是负分数,它们都是分数.
627
45
引导学生概括有理数的第二种分类:有理数按整数、分数(特征)分类
(板书)
<
br>
正整数
整数
零
负整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说明:对于这个分类,学生的理解还是有困难的,我
们可以借助于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
生们提问题,或学生之间讨论,学生的疑问出来了,我们
就好引导了.
第 2 页 共 91 页
学习了分数后,我们可以再说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整数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在这个意义下,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分数.
例题2
在下列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有理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
112
8,-3,7,-,69,0,0.32,6.4,-1,
<
br>,-3.1,2.5%,-
2652
6、说明:1)在这个题当中
,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争取每一个学生对这些概念都能理解,尤其有理数
的概念,教师边提问边讲解。
2)强调:百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目前所学数域中,π是无理数。
7、拓展: 1是不是整数?是不是分数,是不是有理数呢?
0是不是整数?是不是分数,是不是有理数呢?
最小的整数有没有?最小的正整数有没有?
三、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课本P4
练习5.1;
2、练习册P1习题5.1第1、5题;
3、补充:5.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①有理数中没有最大数,也没有最小数
(B)负整数的相反数就是非负整数
②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必大于原来的这个数
(C)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
③一个数的倒数等于本身,这个数是1
(D)0是自然数,但不是正整数
④一个数的平方等于本身,这个数是1和-1
(A)1个(B)2个(C)3个(D)4个
四、布置作业、反馈反思
课堂作业
:练习册5.1
家庭作业:1、完成《上海作业》5.1
2、预习《数学课本》5.2 P5-P7,
5.2数轴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体会引入数轴的必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步理解数轴的意义.
2.
理解数轴的意义,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任意一个有理数,并理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
示出来.
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
br>提高.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数轴的意义,理解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
两侧,并且
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1.老师问:还记得如何画数轴吗?怎
样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也就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的直线叫做数轴.
学生活动
学生可能答不出来,
或答出一部分,老师
和学生一起回答,并对回答的学生进行鼓
励.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
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
作
为原点,再确定正
方向和单位长度.数
轴的三个要素缺一不
备注
情景引入
看谁的知识掌握得扎实
第 3 页 共 91 页
2.老师继续问:数轴有什么作用呢?
可,其中正方向只有
一个,一般规定向右
此时我们可以告知学生:利用数轴可以
的方向为正方向,且
表示
有理数,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数轴无端点.标数字
时,通常把数字标在
点表示,但
数轴上的任意一并不是都表
数轴的下方,而表示
点的字母写在数轴的
示有理数(不要强
调)
上方
.
学生可以答出数轴可
不知道表示一些什么
数,
利用数轴可以比较
有
理数的大小.数轴上
从左往右的点表示的
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
序,那么利用
数轴可
以比较数的大小.
让学生先说出数轴上
原点右面的点表示
的
数,对于位于数轴上
原点左面的点所表示
的数,学生可能会答
错,比如D点
表示的
数到底是
4.5
还是
3.5
,这个容易错
的地方
应该在学生最
初学习的时候就及时
提出来,避免以后犯
错.
让学生观察
3.老师继续问:数轴还有什么作用呢? 以表示数的问
题,但
学习新
复习数轴的概念:小学时我们学过数
轴,知道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
长
课
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比如2可以用数轴上的位于原点右边2
个单位的点表示,
3.4
可以用数轴上位
于原点右边
3.4
个单位
的点表示,
1
可
2
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面的
1
个单位的
2
点表示.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
个点表示.
例题1 指出下图数轴上的点
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D
-5-4-3
-2
C
-1
01
A
234
E
B
5
思考1
老师
提问:3和-3,4和-4,
1
和
1
这
2
2三对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
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
练习1,目的
是调动学生的
第 4 页 共 91 页
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的相反数是
零.
课堂巩固练习
小练习1:你能举出一对互为相反数的
数吗?
小练习2:
a
的相反数是 .
a
的相
反数是
.
小练习3:
a
一定是个负数吗?
思考2
学生根据对相反数意
义的理解,说出几组
相反数
<
br>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
将3与-3,4与-4,
1
与
1
这三对数
和和画图,不难发现
22
一个事实:
所表示的点分别标在数轴上加以观察,在数轴上,表示互为
你能发现什么? 相反数的两个点位
于
原点的两侧,并且与
-2
-1
01234
-5-4-35
原点的距离相等.
例题2用数轴上的点分别表示
1
学生自主练习,并交
3,5,2,1.2
和它们的相反数.
流
2
再次强调: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
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的相反数是零.
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
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
相等.
拓展
1.
a
的相反数是
a
,
a
的相反数
是
a
,
a
和
a
互为相反数
学生讨论回答
2.
a
不一定是个负数.
思考3
表示一个数的相反
怎样表示出一个数的相反数呢? 数,也可以在这个数
1)3的相反数为
; 前添加一个“-”,
2)-3的相反数为 ,.
并得出结论:一个数
的相反数的相反数
就是这个数的本身
积极性.
<
br>练习3,及时
提醒学生们,
a
可以是正
数,也可以是
负数,
也可以
是零.
巩固练
1.用数轴上的点分别表示
11
3.5,,2,0
和它们的相反数.
习
34
2.下列那些数是相等的?那些数互为
相反数?
-5-4-3
-2
-1
01234
5
学生练习并交流
131
2.3,5,1,2,4.5,5,1,3.2
2102
.
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 5 页 共 91 页
A.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
B.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两个数互为相
反数;
C.任何有理数都是相反数;
D.一个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自主小
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结,深化
感受?
提高
回家作
完成练习册5.2
业
5.3 绝 对 值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体会引入绝对值的必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
2. 理解绝对值的意义,理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br>那个数反而小.
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
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
提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教学用具准备:粉笔、直尺,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情景引入
学习新课
例题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
巩固练习
一、情景引入
请你观察并回答:
找规律
布置作业
小丽家
-6
-5
-4
-3-2-1
学校
小明家
60
12
345
小明、小丽的家离学校多远?(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
在数轴上点A、点B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3和
5
,它们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3和5,我们把3叫做3的
绝对值,5叫做
5
的绝对值.
思考1: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呢?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呢?
第 6 页 共 91 页
二、学习新课
绝对值的概念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绝对值的表示:用符号
a
表示数
a
的绝对值,
例如,4的绝对值是4,记作
44
,
3
的绝对值是
3
,记作
33
,
0的绝对值是0,记作
00
,
例题1
求
3.7,12,0,3
1
的绝对值.
2
解:
3.73.7
;
1212
;
00
;
3
11
3
.
22
概括: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思考1
(1)
数
a
的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什么意义?
(2)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发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
对值是相等的,但对于数
a
的绝对值在数
轴上表示什么意义的这个问题还有些模糊.我
们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们通过思考可以进一步理
解.
思考2
老师继续提问:
上节课我们提到数轴的作用还可以用于比较数的大小,你能说说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
有什么特点吗?先请
观察数轴.
观察:
-5-4-3
-2
-1
01234
5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字从左到右越来越大:
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用
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这样就有了次序,所以任何两个有理数都
可以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
示的数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
例如
5
>
0
,
0
>
4
,
5
>
4
.
总之: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思考3
老师问: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这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怎样呢?
5和
7
的绝对值哪个大?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哪个远一些呢?
2和
6
的绝对值哪个大?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哪个远一些呢?
3
和
7
的绝对值哪个大?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哪个远一些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们在思考,讨论中可以容易发现:一个数所表示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越远,绝对值越大,离
开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越小.
说明: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比较
,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我们可以借助于绝对值来帮助学生理解,
所以在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点离开原
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越大,离开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越
第 7 页 共 91 页
小”的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多给学生们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学生们思考和探索
的时间越长,理解的将
越深刻.
例题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并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1
5,0,1,4.5,1
2
解:把上述各数所表示的点分别标在数轴上:
-6
-5
-4
-3-2-1
0
12
345
6
从数轴上看,它们的大小的次序是:
1
1,1,0,4.5,5
. <
br>2
1
即:
1
<
1
<
0
<
4.5
<
5
.
2
在这个例题当中,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争取每一
个学生都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一个点,尤其是
1
1
的这个数,到底是标在
1
表示的点的左边还是右边,一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
2
3
例题3
比较
3.5
与
2
的大小.
5
3
解:把
3.5,2
所表示的点分别标在数轴上:
5
-6
-5
-4
-3-2-1
0
12
345
6
从数轴上看,表示
2
33
的点在表示
3.5的点的右边,所以
2
>
3.5
.
55
在这个例题当中,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争取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一个点 ,尤其
是
1
1
的这个数,到底是标在
1
表示的点的左边还是右边,一定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
2
思考4:如何比较
3.5
和
2
3
的大小呢?
5
33
2
55
3.53.5
,
2
因为
3.5
>
2
3
3
,所以
3.5<
br>>
2
.
5
5
拓展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三、巩固练习
1.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3.5
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
.
2.什么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什么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写出绝对值小于5的整数,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
4.当
a
为有理数时,
a
一定是负数吗?
5.比较大小:
第 8 页 共 91 页
(1)437与0,
26
(2)与0
137
(3)0.3%与-17
四、布置作业 1 . 课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2 .
复习所学的知识 3 . 预习新课
5.4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探索,能归纳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流程设计
提出问题 问题探究、解决 知识点概括 知识点巩固应用
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正
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在初中我们学习了负有理数。负有理数怎样参
加加法运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
1.提出问题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
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
向?相距多少米?(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二、探索、解决问题
1.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分析得到首先应确定小明走动路线有几种情况。
有以下四种走动的情况:
(1)两次都向东走,
(2)两次都向西走
(3)先向东走,再向西走
(4)先向西走,再向东走
2.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情况,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第 9 页 共 91 页
+5 +3
0
1234
+8
5678
(+5) +
(+3) = +8
(2)向西走- 5米,再向西走- 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
-5
-8
-7-6-5-4-3
-8
-2-10
( -3 )+ ( - 5) = -8
(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2-101
+2
23
-3
456
(+5) +(-3) =2
(4)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3
-6-5-4-3-2-1012
-2
(-5)+(+3)= - 2
3.教师进一步提出两种特殊的情况,学生思考回答
(5)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第 10 页 共 91 页
+5
-5
0123456
(+5)+(-5)=0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5
-4-3-2-101
(-5)+0 = -5
三、知识点的概括
1、引导学生对前面的六个加法运算进行合理的分类
同号两数相加:(+5)+(+3)=+8
(-5)+(-3)=-8
异号两数相加: (+5)+(-3)=2
(-5)+(+3)=-2
(+5)+(-5)=0
一数与零相加: (-5)+ 0 = -5
2、学生归纳总结:
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
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所得的差,
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例题和练习
例:计算(1) (-5)+(-7); (2)(-3.2)+ (+ 5)。
练习: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P13练习5.4(1)。
五、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加以补充。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主体意识的培养:1、知识点归纳
2、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存在问题质疑
5.5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能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 11 页
共 91 页
2、通过学习,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3、学生能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转化成加法来运算.
教学流程设计:提出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
知识点概括
举例应用
小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提问:上海冬天的某两天的天气温度情况如下表所示(投影)
第一天
第二天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6.8
2
3.2 -2.5
两天中哪一天的温差比较大?
2、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6.8 – 2 3.2
– ( -2.5)
提问 6.8-2 = 4 , 那么如何求3.2-(-2.5)?
3、学生各抒己见
二、知识新授
1、整理
教师小结学生想法,并与学生一起推理如下:
因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7+(-2.5)=3.2
所以3.2-(-2.5)=5.7
而3.2+2.5=5.7
所以3.2-(-2.5)= 3.2 + 2.5
2、学生观察思考
观察以上最后一个等式,里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你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有什么启发?
3.2-(-2.5)= 3.2 + 2.5
相反数
减法变加法
请学生在有理数范围内任举两数相减,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自
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3、归纳小结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
aba(b)
三、举例
例1 计算:
(1)6-(-6) (2)0-9
(3)
5
3
(4)
1
例2
杨浦大桥桥面在黄浦江江面上方48米,江底在水面下方约10米,桥面与江底相距约多少米?
第
12 页 共 91 页
1
2
<
br>1
4
1
1
2
3
解:设水面上方为正,那么48-(-10)=48+10=58(米)
答:桥面与江底相距约58米.
四、课堂练习 练习5.5
五、课堂小结:
1、 由于将减数变成了它的相反数,所以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来运算,这样有理数的加减法<
br>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了.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都符合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要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5.6(1)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经历有理数乘法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规律的发现过程,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
理数的乘法法则,初步形成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2.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会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
【思考1】计算:①2×1= ; ②(-2)×1= ;
③2×(-1)= ;④(-2)×(-1)= .
质疑导入:2×1是我们小学就学过的乘法,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其它题目的结果呢?
[说明]思考1旨在引出本节课题:(含有负数的)有理数的乘法。由①②得一个数乘以1等于这个数
本
身;③可从加法角度解释,由③得一个数乘以(-1)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并用这一结论可解释④。
二
、探索新知
【思考2】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沿着东西方向的公路行驶。现在它在公路的A处。
(1)如果它向东行驶2小时,那么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处相距多少千米?
(2)如果它向西行驶2小时,那么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处相距多少千米?
(3)如果它以前一直在向东行驶,那么它2小时前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处相距多少千米?
(4)如果它以前一直在向西行驶,那么它2小时前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处相距多少千米? <
br>分析: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之前为负,现在以后
为正。
1.教师借助数轴分析说明,若向右(东)行驶2千米,记作+2千米,向左(西)行驶2
千米应记作
什么?(记作-2千米),2小时前应记作什么,2小时后又应记作什么?
2.结合课件,让学生找出各题汽车所在的位置,并列式解释。
①2×80其中2看作2小时
后,×80表示每小时向东行驶80千米。结果怎样呢?(结果从A处向东
行驶了160千米。2×80
=160)
②2×(-80)其中2看作2小时后,×(-80)表示每小时向西行驶80千米。结果
怎样呢?(结果从A处
向西行驶了160千米。2×(-80)=-160)
③(-2)×8
0其中(-2)看作2小时前,×80表示每小时向东行驶80千米。结果表示什么?(结果表示
2小时
前汽车在A处的西面,与A处相距160千米。(-2)×80=-160)。
④(-2)×(-80
)其中(-2)看作2小时前,×(-80)表示每小时向西行驶80千米。结果表示什么?(结
果表示
2小时前汽车在A处的东面,与A处相距160千米。(-2)×(-80)=160)。
3.观察与
分析:观察上面这组题①2×80=160②2×(-80)=-160③(-2)×80=-160④(-2)
×(-80)=
160中两个因数及积的符号,同学们觉得两个有理数相乘有没有规律呢?
学生小组讨论。
第 13 页 共 91 页
[说明]1.本题中重点应在数轴上(结合课件)正确找出汽车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列式解释。让学
生对所列式子的理解是建立在实际问题的模型上的,加深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此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互相补充,相互修正,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4.归纳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思考3】0×80=? (-80)×0=?
0×0=?
你能用以上的例子作出解释吗?
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
是确定积的符号,二是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因数绝对值
的积。
1.有理数乘法法则:
[说明] 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强调:先定符号后定积。
三、应用新知,尝试成功:
例1 计算:(1)5×(-3)
(2)
4
1
(3)(-7)×(-9)
2
(4)0.5×(-0.6)
(5)
2
3
5
4
例2某地区,夏季高山上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米,温度
降低0.6℃,已知山脚的温度是24℃,山
高800米,求山顶的温度是多少?
[说明]
强调法则的运用和书写格式
课堂练习:
四、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课堂练习:P.20 5.6(1)
补充练习:1.两数相乘的积为正,这两个数___(同号、异号)
两数相乘的积为负,这两个数___(同号、异号)
2.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4x=-16; (2)-3x=18; (3)-9x=-36; (4)-5x=0.
五、拓展和延伸:在思考2中,用其它的规定是否也能得到乘法法则?
[说明]
供学生课后研究,加深对乘法法则的理解。
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
哪些知识?2、(设置悬念)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三个或
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如何确
定积的符号呢?
六、作业:练习册第9页 习题5.6 第1、2、3题
5.6(2)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
初步形成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3.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及乘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
2.热身练习:
(A组)(1
)(-2)×3;(2)(-2)×(-3);(3)4×(-1.5);(4)(-5)×(-2.4);(5
)29×(-21); (6)(-2.5)
第 14 页 共 91 页
×16; (7) 97×0×(-6);
(B组)(1)
(-2)×3×4×5; (2) (-2)×(-3)×4×5;
(3)
(-2)×(-3)×(-4)×5; (4) (-2)×(-3)×(-4)×(-5);
(5) (-2)×(-3)×(-4)×(-5)×0.
观察与归纳:上面B组练习5个式
子中,(1),(3)有奇数个负因数,积为负;(2),(4)有偶
数个负因数,积为正;(5)有一
个因数是0,积为0;
根据观察,填表:(n为自然数)
负因数个数
积的符号
0
+
1
-
2
+
3
-
4
+
…
2n
+
2n+1
-
…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5);
(2)3×(-5)×(-2); (3)3×(-5)×(-2)×(-4);
(4)3×(-5
)×(-2)×(-4)×(-3);(5)3×(-5)×(-2)×(-4)×(-3)×(-6).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1)(-2)×(-3)×0×(-4); (2)2×0×(-3)×(-4).
结果都是0.
由此可得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几个不等于零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负因数的个数
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
因数为0,
积就为0.
[说明]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
则.继而教师强调指出,这样以后
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必须先根据负因数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后,再把绝
对值相乘,即先定符号后定值.
注意: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二、应用新知,尝试成功
1.乘法运算律: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吗?
试计算:
(1)
5×(-3);(2) (-3)×5;
(3)[2×(-3)]×(-4); (4)
2×[(-3)×(-4)];
(5) 4×[2+(-3)]; (6)
4×2+4×(-3).
[说明] 指出,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
合律和分配律,并让学生
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三种运算律.
2.例题与练习
例2 计算:
1
2
3
24
例3 计算:
12.5
0.19
8
例4 计算:
0.12
1
2
1
3
1
4
31<
br>
46
[说明] 注意解题步骤,先确定
符号后定值;注意乘法运算律的合理使用,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课堂练习:课后练习 5.6(2)
补充练习:(-7.33)×42.07 +
2.07×7.33;
89
2923
9
9
4
3040
四、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你觉得在运算中还应注意点什么?
第 15 页 共 9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