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玻色子-法人证明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圆柱的认识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目标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
能力。
重 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 点 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
教 具
学 具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复 备
1
复习有关圆的知识。教师通过长方形纸旋转围成一个圆
柱,揭示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课件出
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设计成圆
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如……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
形。
(二)认识圆柱形
师:那么这些圆柱形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
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结合手中的立体图形自学数学书2
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题目:
背面:
教 学 过 程
1.圆柱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复 备
2
2.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学:
现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长整理好准备汇报。
小组长汇报:
底面——拿着圆柱,同桌面对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呢?将圆柱两底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
重叠比较大小,你发现什么?
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师:底面的圆大些,圆柱就粗些。
高——出示高(吸管)矮两个圆柱,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
的距离叫做高。
观察:圆柱的高在哪里?有几条?可以怎样测量最方便?
同桌互相测量圆柱体实物的高,学生反馈后请一名学生上讲
台测量,讲讲方法。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三)深化感知
1(课本3页)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3让学生说出圆柱的有关数据。
(四)教学侧面
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
道圆柱体侧面的包装纸有多大怎么办?
学生操作: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切开,再打
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它们和
圆柱有怎样的关系?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形实物,分
别把商标
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在物体的侧面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
把剪开的图展开,再重新包上。与圆柱相比较,长方形与圆
3
正面:
教 学 过 程
长方形与圆柱之间有关系吗?
小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讨论研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小结得出:
正方形的边长
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也就是说:当
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4.介绍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知道了圆柱
侧面的展开图可以
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指着图边问边答)
当侧面展开图是长
方形的时候,……
分别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以上问题,再板书。
三、拓展应用
1.第三页的1、2、3、4。(口答)
2.练习一1、2(口答)。
3.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
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
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
米,宽是3厘米。这个
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
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
米。
复
备
4
背面:
教 学 过
程
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4.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
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
6厘米,高是12.56厘米。
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
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
一个正方形。( )
(6)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
柱的侧面
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的认识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自
评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练习一:3、4
5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圆柱的表面积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目标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 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 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具 课件
学 具
长方形纸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6
一、创设情境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 出示饮料罐:
如果我们要想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怎样计算?
二、建立模型
(一)猜测圆柱表面积大小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7
1.(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另一种是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大?为什么?
3.小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二)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
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
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小结: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
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
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怎么计算圆柱的表
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4.这张纸的
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现在你们
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如果独立思考
有困难
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
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
2
=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
半径:18.84÷3.14÷2=3(cm)
正面:
8
教 学 过 程
底面积:3.14×3
2
=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小结:通过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6.自学
自学书上第6页例题,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圆柱表面积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
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7.探究简洁算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
圆柱体
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
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
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题,看是不是比原
来简单?
三、拓展应用
(一)填空
1.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
形,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 )。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
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
复 备
9
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背面:
教 学 过 程
10
(二)计算
1.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
求它的表面积?
2.砌一个圆柱形的
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
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
这个油桶至少需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4.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长10米,横截面是一个
直径4米的半圆。覆盖这个大棚至
少需要塑料薄膜多少平方
米?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复
备
圆柱的表面积
板
书
设
计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S=C×(h+r)
练习二 5、6、7、8、9
备 注
正面:
作
业
自
评
11
北京版 第12 册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3.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重 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 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 具 圆柱体体积推导模具
学 具 直尺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
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
个发现你想到了
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3.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公式,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把
这两个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又是怎样的?
复
备
12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二、建立模型
(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
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3.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份(比如16等份、32等份…)
再把圆柱切开,拼起来,就得到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4.思考:
(1)把圆柱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成的立体图形会
有什么变化?
(2)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①形状变了,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
柱
的高。
5.体积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提问:
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二)出示例题1
复 备
13
正面:
教 学 过 程
例题1.
复
备
14
一个圆柱体胶棒的底面直径是2cm,高是8cm,它的体积是
多少立方厘米?
(1)胶棒的底面积:
3.14×(2÷2)
2
=3.14×1
2
=3.14(平方厘米)
(2)胶棒的体积:
3.14×8=25.12(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体胶棒的体积是25.12立方厘米。
三、拓展应用
1.填表
(1)11页练一练填表
(2)14页练习三第五题
2.
一个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
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
的体积?
3. 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
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
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
你计算说明理
由。(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 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
进一个不
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器里的水面升高4厘米,求这铸铁零
件的体积是多少?
背面:
教 学 过 程
15
5.
个圆柱形水池,半径是10米,深1.5米.这个水池占地
面积是多少?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若在
底部和
侧面抹上水泥,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水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里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复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自
评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3页练习三;1、2、3、4.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16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积的意义。
教学目标
2.会求套管的体积。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 点 会求套管的体积。
难
点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 具 实物投影
学 具 直尺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一)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述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二)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
同桌交流。
背面:
17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三)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
计算圆
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教学例2
1.出示例2:一根钢管(如课本图),长50米,它的内直径
是8
厘米,外直径是10厘米,如果1立方厘米钢的质量
是7.8克,,那么这根钢管的质量约是多少千克?
2.读题。
3.提问:
①这道题求什么?
②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
③怎样求钢管的体积?
④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
⑤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
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二)比较解法
方法一:
钢管的体积等于大圆柱的体积减去小圆柱的体积
(1)大圆柱的体积:
3.14×(10÷2)
2
×50
复 备
=3.14×5
2
×50
=3925 (立方厘米)
18
正面:
教 学 过 程
(2)小圆柱的体积:
复 备
3.14×(8÷2)
2
×507.8
=3.14×4
2
×50
=2512(立方厘米)
(3) 钢管的体积:
=1413(立方厘米)
(4)钢管的质量:
7.8×1413=11021.4(克)≈11千克
方法二:
3.14×(5
2
- 4
2
)×50
=3.14×9×50
=1413(立方厘米)
7.8×1413=11021.4(克)≈11千克
答;这根钢管的质量约是11千克。
三、拓展应用
1.第12页练一练:
一个砂轮(如图)。它的外直径是20厘米。
内直径是6厘米。
砂轮厚5厘米。这个砂轮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9
背面:
教 学 过 程
2.(如图)卫生纸卷的外直径是12厘米,内直径是4厘米,
纸的宽度是10厘米。这卷卫生纸的体积约是多少立方厘
米?
(得数保留整数)
3.填表
底面半径
(dm)
1
10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底面直径
(dm)
6
高
(dm)
8
5
圆柱体积
(dm
3
)
1256
复 备
圆柱的体积
板
书
设
计
套管的体积=大圆柱的体积减去小圆柱的体积
套管的体积=环形面积×高
作
业
自
评
练习三:6、7、9、10.
20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由来。
教学目标
2.
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重 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北京版 第12 册
难 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 具 课件
学 具 直尺
课 型 练习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21
一、基本概念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22
2.套管的体积
(1)套管的体积=大圆柱的体积—小圆柱的体积
(2)套管的体积=环形面积×高
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一个底面直径是14厘米,高是20厘米的杯子。能装下3000
毫升的牛奶多少杯?
(1)要求能装多少杯牛奶,必须先求什么?
(2)自己试独立计算,请同学板演,集体讲评。
提示: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求能装几杯?自己独立计算。
2.一个装满稻谷的圆柱形粮屯,底
面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
80厘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个粮屯存放的稻
谷约重多
少千克?
(1)通过读题,你发现了什么?(要换算单位)
(2)要求这个粮屯能存放多少稻谷,必须先求什么?
(先求体积)
(3)明确题意后,自己独立计算。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4分米,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2分
米,
高4分米。这两个立体图形哪个表面积大?为什么?
(1)高相等,可以比较底面积的大小。
(2)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正面:
教 学 过 程
23
(3)怎样判断体积的大小?
4.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
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
这个容器中,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1)这个铁块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
(2)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什么?
(3)怎么求?。
5.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米。
(1)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如果把它截成三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提示:
①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什么?怎样计算?
②侧面积怎样计算?
③体积怎样计算?
④要求底面积先求什么?
⑤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是什么?
⑥增加了几个底面?必须先求什么?
弄清题意,自己计算。
6.
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7.5平
方分米,装了34桶水。水面高多少分米?
复 备
背面:
24
教 学 过 程
(1)要求水面的高,必须先求什么?
(2)自己分析并理解,然后列式计算。
三、思考题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5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
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自
评
圆柱的体积练习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套管的体积=大圆柱的体积—小圆柱的体积
套管的体积=环形面积×高
练习三:8、11、12、13.
备 注
正面:
25
北京版 第12 册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观察实物入手抽象出几何图形——圆锥,认识圆锥各部分名
教学目标
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掌握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知道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展开后是一<
br>个扇形,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 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 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 具
圆锥模型、课件。
学 具 直尺、圆锥体模型。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 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回去完成这样一
个动手操做
‘把p135的图样剪下来,用硬纸做一个学具,你们知道这
个学具是什么形状?哎
,你们为什么不叫它圆柱呢?(因为
它不具备圆柱的特征)
2.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
么特征?(指名答)
3. 那圆锥是不是和圆柱没有一点点联系呢?
二、建立模型
26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一) 认识圆锥的特征
1.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
形或近似圆锥形的?
2.
观察实物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沙堆、测量
用的铅锤等这样
形状的物体。(课件出示实物图)
外形像这样的物体还有哪些?你们还能举一些例子吗?这
些都是圆锥体。
3.
隐去实物图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这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形体。(媒体演示)
4.
请
同学们拿出自己做好的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
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5.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
师肯定:
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
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锥的底面、顶点、侧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
型,摸一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
个平面还是曲面?
复 备
27
正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28
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
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侧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
形。(课件演示)
2.认识圆锥的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沿着曲
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4.学测量圆锥的高。
(1)既然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怎么量出它的高度呢?
(师出示一圆锥实物模型)
(2)生研讨、寻找方法。
(3)教师归纳测量步骤。(略)
(4)出示测量示意图。
(三)立体感知圆锥的形成过程。
1.课件演示一个长方形旋转一周形成圆柱体。
2.课件演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一周形成圆锥体。
三、拓展应用
背面:
教 学 过 程
29
第17页做一做:
1.将一个圆锥沿着和底面平行的面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面
是什么形状?
2.将一个圆锥沿着和底面垂直的面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面
是什么形状?
3.判断题
(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2)因为圆柱高有无数条,所以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 )
(3)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 )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复 备
板
圆锥的认识
底面: 圆形
侧面: 曲面、扇形。
高 : 1条
书
设
计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作
业
自
评
18页第4题
北京版 第12 册
30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 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 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 具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有颜色的水。
学 具 直尺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
和高.
3.导入:同学
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
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
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复 备
31
二、建立模型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32
(一)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
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
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
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
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
们小组比
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
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
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
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
不行?(不行,
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1)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
圆锥体
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
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2)实验:
把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后,测量发现,倒入
正面:
教 学 过 程
33
的水占圆柱体积的13。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
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
板书: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二)深化体积公式:
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教学例题
一个圆锥体冰淇淋
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5厘米。
据统计,每毫升冰淇淋约可以产生5.02焦耳的热量,这个圆锥体冰淇淋大约可以产生多少焦耳热量?
1.思考:
(1)冰淇淋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和什么有关?
(2)如何求它的体积?
(3)必须先求什么?
2.指导分三步列小标题自己解答,一生板演。
复 备
三、拓展应用
34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一)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
部分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2倍.
(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
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
(二)一堆煤堆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这
堆煤的体积有多少
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
堆煤约有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圆锥的体积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等底等高)
作
业
自
评
22页练习四2、3、4.
35
备 注
教学内容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
教学目标
正确迅速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和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重 点
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版 第12 册
难
点 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具 课件
学 具 直尺
课 型 练习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36
一、基本练习
1.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
2.根据圆柱和圆锥体积相互关系填空,加深对圆柱和圆锥
相互关系的理解。
(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
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
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37
(3)一个圆柱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立方
厘
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
3.分别画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并标出它的底面和高。
4.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
(2)底面直径6分米,高8厘米。
(3)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2厘米。
5.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讲。
(1)同座位的同学先说一说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学生独立练习,互相批改,指出问题。
(3)学生交流一下这几题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丰富拓展、延伸练习。
1.拓展练习:
(1)把一个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
圆
锥的体积占圆柱体的几分之几?削去的部分占圆柱体的几
分之几?
(2)一个圆柱
体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48立方厘
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正面:
教 学 过 程
38
2.讨论:
(1)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和圆
锥的高有什么关系?
(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和圆
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3.分组讨论: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圆锥的2倍,圆锥的高是圆
柱的高的2倍,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之间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以有疑问的方式参与讨论。
三、充分提高,全面升华。
1.展示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测
量出它的体积。
<
br>2.教师给每一组一小袋米,让学生在桌子上堆成一个近似的
圆锥体,通过合作测量的形式求出它
的体积。
3.讨论练习四蒙古包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方法。
(1)蒙古包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上部的圆锥和下部的圆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不同的地方?
复 备
背面:
39
教 学
过 程
(3) 同学们能独立地求出蒙古包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吗?请
试一试。
学生分组讨论后计算。
四、全课总结,内化知识。
(1)同学们掌握了圆锥体的哪些知识?
(2)你能用圆锥体的体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
些问题?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圆锥的体积练习
.讨论:(1)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和圆锥
的高有什么关系?
(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和圆
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备 注
作
业
自
评
练习四7、8、9、10。
40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探索规律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联想、比较、分析,得出猜想,然后进行合情推理。
教学目标
2.通过归纳和类比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 点
通过观察、联想、比较、分析得出猜想,然后进行合情推理。
难 点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 具 课件
学 具 直尺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二、建立模型
(一)认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课本24页的立体图形,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2.说说长、正方体的特征。
3.给长、正方体的底面涂上颜色。
4.给(4)—(6)的直棱柱的底面涂上颜色。
复 备
41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42
5.教学直棱柱的特征。
(1)上、下两个底面形状完全相同,面积相等。
(2)侧棱与底面垂直。
(3)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直棱柱的高,高和侧棱相等,
(4)侧面一般是长方形,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
(如:当底面的一条边与侧棱相等时,这个侧面就是
一个正方形。)
(5)侧棱所在的每一个面都是侧面。
(6)求直棱柱的侧面积,就是求这个直棱柱所有侧面面积
的总和。
(7)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一般是长方形,也可能是一个正
方形。)
(如果直棱柱底面的周长与直棱柱的高相等时,则侧面
展 开图就是一个正方形)。
6.猜想怎样求直棱柱的体积?
直棱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二)利用转化,进行验证。
1.你们的猜想正确么?
2.你想怎么进行验证?
(1)小组交流。
(2)利用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从而验证。
正面:
教 学 过 程
43
复
备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可以
拼
成一个长方体,再由长方体的体积推出底面是直
角三角形的直棱柱的体积。
因为底面
是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的体积等于拼成的
长方体的体积的一半,即2sh÷2=sh,所以,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即v=
sh.
②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直棱柱也可以转化成长方体
先说说如何转化,再说说如何验证。
③底面是梯形的直棱柱也可以转化成长方体。
先说说如何转化,再说说如何验证。
(3)由以上的验证可知,如果用V表示直棱柱的体积,用S
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那么v=
sh.
三、拓展应用:
1.有一个用铁皮焊成的直棱柱水槽,已知条件如26
页书上图所示,(单位:米)。
(1)这个水槽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2)做这个水槽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2.有一块高5厘米的直棱柱积木,底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1.8厘米。底边上的高为
1.2厘
米,
背面:
教 学 过
程
44
一条腰长1.5厘米
(1)这块积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这块积木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探索规律
直棱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练习册的有关习题。
备 注
教学内容
作
业
自
评
北京版 第12 册
45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1)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
教学目标
2.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
值。
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
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重 点
难 点 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能力。
教 具 课件
学 具 直尺
课 型 复习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和用到的圆柱、圆锥
的物体。
2.分类板书
3.小结:生活中圆柱、圆锥的物体很多,才使我们的
生活丰富多彩。要想设计出圆柱、圆锥的
物体,首
先要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整理建构
复 备
背面:
46
教 学 过 程
(一)请同学们介绍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课件显示:
1.
圆 柱
两个底面 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一个侧面
一个曲面,展开是长方形
长 —— 底面周长
宽—— 高
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2.
圆 锥
一个底面 圆
一个侧面 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
一条高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二)总结出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学生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整理出的圆柱的特征,分别总结出底
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底面积 S=πr
2
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积×2
三、拓展延伸
复 备
47
正面:
教
学 过 程
1.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 )里
(1)下面物体的形状,不是圆柱体的是( )
① 日光灯管 ②
汽油桶 ③ 粉笔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
①
长方形 ② 正方形 ③ 平行四边形 ④ 梯形
2.计算:
(1)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
复 备
①
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②
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
① 做这个罐头盒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② 这个罐头盒上的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提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求哪个面或哪几
个面的面积 。
3.判断:
(1)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什么?
(2)圆柱的底面半径缩小2倍,高扩大2倍,它的体积
不变。(×)为什么?
(3)等底等体积的圆柱与圆锥比,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
倍。(√)为什么?
4.计算:
(1)一个圆柱形无盖水桶,量得它的底面周长是12.56
分米,高是5分米。
48
背面:
教 学 过 程
①做这个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②这个水桶的最大容积是多少升?(得数保留整数)
(2).一个圆柱形铁皮油桶的高是6.
28分米,侧面展开
是一个正方形,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
皮?这个油桶的体积
是多少?(得数均保留整数)
(3)一个铜制圆锥,底面直径6厘米,高3厘米,每立
方厘米
铜重8.9克,这个铜锥重多少克?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复 备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板
书
设
计
圆柱 :两个底面 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一个侧面 曲面,展开是长方形 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圆锥:一个底面
圆 一个侧面 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
一条高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作
业
自
评
27页整理与复习4、5、6、7.
49
备 注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2)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在复习中的整理、练习,系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
教学目标
识,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2.应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 点
系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应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
难 点 估算能力。
教 具 课件
学 具 直尺
课 型 复习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50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
识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回去整理了,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圆柱、圆锥这方面的知识,你都了解哪些呢?
二、整理建构
学生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概念、公式,根据学生的回答
随时与身边的圆
柱圆锥物体相联系,加深学生的印象。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51
提问: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与圆柱的表面积
有关,哪些问题与圆柱体的体积有关?
三、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
(2)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
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5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的体积是(
)立方米。
(4)一个圆柱体木块的体积是90立方米,用它削成一个等
底等高的圆锥模型,
被削掉的部分是多少立方米?
(5)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锥的体
积是( ),圆柱的体积是(
)。
(6)圆柱体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
(
)倍.
(7)一根圆柱形状的木料底面直径16厘米、高20厘米,
它
的底面直径和高切成相等的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
厘米?
2.综合应用
(1)一个圆柱形薯片盒(d=8厘米,h=13厘米)
A.在它的整个侧面贴上商标说明,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厘米?
正面:
教 学 过 程
52
B.做这样的一个薯片盒(无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的纸板?
C.这个薯片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装满稻谷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
圆柱形。
量得圆柱底面的周长是6.28米,高是2米,圆锥的高
是0.45米。这个粮囤能装
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
方米稻谷重55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
千克数)
(3)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形,它的宽是1.5米,滚筒
横截面的半径是0.6
米。以每分钟滚动5周计算,
A、每分钟压路机前进多少米?
B、每分钟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拓展练习
(1)如何测算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土豆)
(要求说出解题策略和主要步骤)
练习:
小强为测算一个土豆的体积,设计了一个实验:
取一个圆柱形的水杯,从里
面量得底面半径是5厘米。
在水杯中倒入一些水,水面高度6厘米。把土豆放入杯
中(土豆完全
浸入水中),这时水面高度上升到10厘米。
复 备
背面:
53
教 学 过 程
请你帮小强计算一下土豆的体积。
(2)一个纯净水水桶的下面部分是圆柱形,水桶的容积是
20升。正放时,纯净水高度正好是圆柱部分的高,是38
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为2
0厘米。桶内现有纯
净水多少升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你
还存有疑惑或问题吗?
复 备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2)
板
书
设
计
一、特征
二、表面积
三、体积
四、应用
27页整理与复习:8、9、10、11.
备 注
作
业
自
评
54
北京版 第12 册
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3)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
教学目标
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 点
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难 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具 课件
学 具 直尺
课 型 复习课
撰 写
人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一个长方形,问:旋转一周将得到一个什么形状的
图形?(板书:圆柱)
引导观察:长方形长、宽与圆柱的联系。
2、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问:旋转一周将得到一个什么形
状的图形?(板书:圆锥)
引导观察: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圆锥的联系。
复 备
55
背面:
教 学 过 程
3、谈话:圆柱和圆锥是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
共同把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建构
1.圆柱的特征:圆柱是立体图
形,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
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高。圆柱
的高有无数条,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2.圆锥的特征.
圆锥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
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什么叫做圆锥的高?
(从圆锥
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
一条。)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简单的测量方法,学生说完以后,教
师加以概括.
3.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
教师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
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复 备
56
正面:
教 学 过 程
4.圆柱的体积。
复 备
57
教师出示画有圆柱体的课件。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
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
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
积。根据长
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这个公式
适合于哪些图形的体积计算?
5.圆锥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锥体的课件。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
(2)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
到的,圆锥体
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三、拓展延伸
1.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2分米,高6分米。
(1)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是求(
)。
(2)给这个水桶加个箍,是求( )。
(3)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 )。
(4)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 是( )。
2.判断。
(1)电线杆上下两个底都是圆,所以电线杆是圆柱。( )
(2)一段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
分是原体积的13(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也同时扩大2倍,圆柱
背面:
教 学 过 程
58
体积就扩大8倍。( )
3.填空。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
和6厘米,
以短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体,它的
体积是(
)立方厘米
(2)把一根9分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两段后,表面积比原
来增加了2.4平方分
米,这根圆柱形钢材原来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3)(课件显示)一个铁皮制成的底
面直径为20厘米,高
10厘米的圆柱形的礼品盒,捆扎时,底面成十字形,打结
处用去绳子1
8厘米,共需塑料绳( )厘米,做一个礼
品盒至少要用( )铁皮,这个礼品盒大约装(
)立
方厘米的礼品。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3)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 V = abh
↓ V = Sh
圆柱体 V = Sh(直柱体)
↓
圆锥体 V =
13
Sh
备 注
正面:
作
业
自
评
27页整理与复习:12、13、14.
59
北京版
第12 册
教学内容
二.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 例1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2.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投影片、实物。
学
具 实物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赵杰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
出示一组照片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长与宽的这种关系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概念来描叙,你们想
不想知道?(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建立模型
1.出示例1我国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有关数据
统计表:
复 备
60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61
宇航员飞行的飞行的绕地球
人数 大约时大约总的圈数
间
程(万千
米)
神舟五1
号
神舟六2
号
21 60 14
116 325 77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些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1÷2 也可以说人数的比是1比2
2÷1 也可以说六号的人数与五号人数的比是2比
1
2.说一说
(1)五号飞行的大约时间和六号飞行的大约时间的比
是
几比几?
(2)六号飞行的大约总程是五号飞行的大约总程的比
几比几?
(3)你还能举出像上面那样相比较的例子吗?
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同类量的
比.
两个不同类量之间,有时也存在相比较的关系 ,往往
可以得到第三种数量。
如:神舟六号飞行的大约总程和飞行的大约时间的比
是( )。
正面:
62
教 学 过 程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什么叫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
比值的方法
60 :21=60÷21=6021=207
前项 后项 比值
①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
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②“∶”叫
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
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
做比值
③练习:求比值50:2=50÷2=25
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
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除法
分数
比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商
分数值
比值
复 备
3.议一议:比的后项能不
能为零?并说明理由。
4.我们今天学的比跟下面讲的比一样吗?
第47届世乒赛,王励勤以4∶3战胜对手,夺得冠军。
篮球比赛甲队以3:0打败乙队。
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记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表示
的相除关系。
63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三、拓展应用
1.写出比值是的比。
2.如果甲数是乙数的5倍,可以说成(
)与( )的
比是( )。
3.1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4.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
他爸爸的身高比是1 ︰
173,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
是多少呢?
34页练一练1、本班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本班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本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本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5.走800米的山坡,小聪用了16分钟,小明用了20分钟。
(1)小聪走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
值是( )。
(2)小聪所用时间与小明所用时间的比是( ).
(3)你还能说出哪些比?并求出比值。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是什么?区别呢?
比的意义
复 备
板
前项÷后项=比值
60:21=60÷21=6021=207
前项 后项
比值
64
书
设
计
作
业
自
评
35页1、2、
备
注
正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投影片、实物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赵杰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一、创设情境
北京版
第12 册
二.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 例2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65
1.谁能直接说出60÷25的商?
2.你是怎么想的?
3.根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4.复习分数的基本性
约分 2575
通分56和37
背面:
教 学 过
程
5.求比值25:35
复 备
66
二、建立模型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
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一)比的基本性质
1.把练习中8∶4和2∶1这两个比找出来
2.教师提问
这两个比有什么共同点吗?(比值都相等)我们可以说
8∶4和2∶1相等吗?你是怎么想的?
(1)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
8∶4=8÷4=(8÷4)÷(4÷4)=2÷1=2∶1
(2)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
3.学生尝试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2)强调:“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
(二)化简比
1.练习引入
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是多少?
正面:
教 学 过 程
67
(1)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8∶12
(2)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
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
好?
2.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如2∶3就
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3.化简比例
例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60
(2)2.7:1.2 (3)34:58
12:60=(12÷12):(60÷12)=1:5
2.7:1.2=27:12=9:4
34:58=(34×8):(58×8)=6:5
或34:58=34÷58=34×
85=65=6:5
4.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1)都化成整数比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
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互质为止.
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
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例如:25∶100化简比的结果是14,读作1比4,求比
值的结果是14,读作四分之一.
复 备
背面:
教 学 过
程
68
三、 拓展应用
练一练
先把4:0.8、
1557、23:49化简,再求比值。
说一说
你是怎么化简比的?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36页4题 5题
四、 课堂小结
1.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2.什么叫化简比?
3.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比的性质
化简比12:60=
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备 注
正面:
作
业
自
评
37页 6到9题
69
北京版 第12 册
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巩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基
教学目标
本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2.
通过练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化简比和求比值
化简比与比值的区别
难 点
教 具
学 具
课 型 复习课
撰 写 人 赵杰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比和除法什么关系?
比较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意义
化简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
方法 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数(0除外)
计算结果
70
复 备
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所得的商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
后项
是一个数
是一个比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二、基本练习 复 备
71
1.填表
比
16:20
2:0.25
38:56
0.36:0.3
3:38
2.填空
(1)运一批化肥,甲车单独运3天运完,乙车单独运4.5天
运
完。甲乙两车运完这批化肥所用时间的比是( ):(
),甲乙
两车运完这批化肥工作效率的比是( ):( )。
(2)农科站用50
0颗玉米种子做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有495颗
发芽,发芽的种子与实验的种子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 ),种子的发芽率是( )℅
(3)一辆汽车,上午5次共运货20吨,下
午6次共运货24吨。
上午和下午运货次数的比是( ),运货质量的比是(
);上午
运货质量和次数的比是( ),下午运货质量和次数的比是
( )。
三、提高练习
1.小聪和小明岛食品店买同一种面包。小聪买了3个,付3.6
元,小明买了8个,应付(
)元
(1) 写出小聪和小明购买面包所付钱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2)
写出小聪和小明购买面包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3)
分别写出二人购买面包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填
在右面的价签上.
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值
正面:
教 学 过 程
72
2.配制一种药水,要在120克水中放入5克的药粉。
(1)写出药粉与水的质量的比,并化简.
(2)写出药粉与药水的质量的比,并化简.
(3)写出水与药水的质量的比并化简.
3.思考题
(1)求出下图A与B的比
方法一:将阴影部分的面积看作“1”,阴影部分占圆A的
1 1
,所以圆A的面积是1÷ =5,同理得出B 圆的面
55
2
积是1÷
=7.5,则A、B两圆面积的比是5∶7.5=2∶3。
15
方法二:阴影部分∶A圆面积=1∶5=2∶10
(比的基本性质)
阴影部分∶B圆面积= 2∶15
则A、B两圆面积的比是10∶15=2∶3
复 备
背面:
73
教 学
过 程
(2)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组成的比,叫这几个数的连比。
如,
2:3:4就是连比。
已知甲:乙=4:3,乙:丙=3:5,如下图
甲:乙
4份 3份
乙:丙
3份 5份
那么,甲:乙:丙=( ):(
):( )。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复 备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
书
设
计
化简比
求比值
意义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方法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
备 注
作
业
自
评
67页3题
74
正面: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二.比和比例
2.按比分配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 点
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难 点 按比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
具 投影片、实物
学 具 直尺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赵杰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复 备
75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
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
数的比是( ).
背面:
教 学 过 程
(二)口答应用题
复 备
76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
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
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
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
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
你们想知道
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
配问题.
二、建立模型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
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
到什么?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
么想的?
正面:
教 学 过 程
77
例题
永貹小学把栽种54棵树苗的任务交给两个小队,第一
小队和第二小队栽种棵树的比是5:4。两个小队各栽种多
少棵?
方法思路?
(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5+4=9
54×59=30(棵)
54×49=24(棵)
或 5+4=9
54÷9×5=30(棵)
54÷9×4=24(棵)
答:第一小队栽种30棵,第二小队栽种24棵。
三、拓展应用
1.一个农场计划
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
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2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
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
三班有48人.三
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复 备
背面:
78
教 学
过 程
3.据下题中的数量关系,先画出线段图,再解答并验算。
小聪家饲养鸡和鸭共36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7:5。饲养
鸡和鸭各多少只?鸡比鸭多多少只?
4.小明家饲养鸡、鸭、鹅共60只,鸡、鸭、鹅只数的
比是7:
5:3。饲养鸡、鸭、鹅各多少只?
5.学校图书室买来课外读物114本,按人数
分给六年级两个
班。(1)班有27人,(2)班有30人。(1)班和(2)班各
分得多少本
?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复 备
按比分配
板
书
设
计
方法思路
(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
练习六 2题至5题
备 注
作
业
自
评
79
正面: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二、比和比例 3、比例的意义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
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重 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
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 具 投影片、实物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赵杰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
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34:58
4.5:2.7 10:6
二、建立模型
这节课我们在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新知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复 备
80
背面: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
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复
备
81
时间(时)
路程(千米)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
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
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80:2=200:5 或
802=2005
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
①把复
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②用等号连接
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③根据刚才的回答,你
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小组讨论:什么样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例是由几个比组
成的?
是否任意的两个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呢? 组成比例的条件是什
么?
(4)小结。
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5)练习
路程(千米)
时间(时)
第一天
360
6
第二天
480
8
第三天
540
9
2 5
80 200
①第一天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第二天所行路程与所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正面:
教 学 过 程
所以,组成的比例是(
)。
82
复 备
②像上题那样再写出两个比,并分别求出比值,最后再组成
比例。
③小聪组成的比例是6:360=8:480。
你能说一说每个比所表示的意义吗?这个比例正确吗?为
什么?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并自学课
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
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 =16:8
(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
有怎样的关系想一想,如果把比例
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
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如课本P43的图)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比例两端的两个项叫做
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个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三、拓展应用:
1.一辆汽车行驶所用的时间和行驶的路程如下表。根据表中
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所用时间(时)
上午
3
下午
4
220
行驶路程(千米)
165
背面:
教 学
过 程
83
(1)
分别写出上午和下午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两个
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
分别写出上午与下午行驶路程的比与时间的比。这两
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
分别写出上午和下午所用时间与行驶路程的比。这两
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在下面每组的三个比中,选出两个比组成比例。
(1)4:5 1.2:1.5
16:18
(2)38:34 23:25 25:45
(
3)0.5:0.8 2:3.2 1.25:2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复 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
书
设
计
备 注
正面: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作
业
自
评
46页 3~5题
84
北京版 第12 册
教学内容
二、比和比例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2.
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培养学生准确地书写习惯。
重 点
正确地解比例。
解比例的一般步骤。
难 点
教 具
学 具
课 型 新授课
撰 写 人 赵杰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
本性质检验。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13:14
和16:18
二、建立模型
复 备
背面:
85
教 学 过 程
1.引入新课。
3:8=15:( ) ():13=14:16
要求学生填
出括号中的数,可能大部分学生迟迟填不出来,
就在学生感到困难时,说明要填的那个数可以
用x代替。(将两个比例式中的(
)改为x)提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比例。
2.了解什么叫解比例。
(1)请同学们翻开书,阅读42页。
(2)指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做解比例。
3.在3:8=15:X前加上“例1:解比例”。
(1)请一个同学指出在这个比例中,外项、内项各指
的是哪些数。生口述师板书。
(2)请同学们想一想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
8=15:X中X的值吗?
引
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人都至少想出一种解决问题的
方法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广泛听取
学生的
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后,抽取几个
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在黑板
上展示,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种解法的思路,请其他同学补
充完善。
你是怎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复 备
86
正面:
教 学 过 程
3. 教学例3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高320米。北京世界公园里也有一座
“埃菲尔铁塔”,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比是1:10。这座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多少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比例
(2)讲明解比例的方法、书写格式
(3)自己检验
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的高是x米。
X:320=1:10
10x=320×1
x=32010
x=32
答:这座“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米。
检验: 32:320=1:10
,符合题意,所以x=32是正确的。
三、拓展应用
做一做
解下列比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1) 14:38=x:110
(2)
1627=32x
(3) 0.8:5=x:4
(4) 34x=855
(5)
35:x=3:15
(6) 310:12=910:x
(7) 1.318=x3.6
(8) x:1.6=2.5:3.2
复 备
87
背面:
教 学 过 程
量得小聪在彩色照片上的身高是10厘米,照片上的高
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5
。小聪的实际身高是多少厘
米?
思考题:
根据“4×12=6×8”,你最多可以写出几个比例?
四 、课堂小结
议一议:解比例分几步?
1.
2.
3.
先写出外项积等于内项积的等式。
根据以前学过的因数与积的关系求未知项。
第三步不要忘记检验。
复 备
你还有什么疑问?
例
3 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的高是x米。
板
书
设
计
X:320=1:10
10x=320×1
x=32010
x=32
作
业
自
评
88
正面:
教学内容
北京版
第12 册
二、比和比例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
教学目标
上距离的解题方法。
2. 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3.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
难 点 题方法。
教 具
学 具
课 型
撰 写 人
投影片、实物
新授课
赵杰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重 点
教 学 过 程
89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
0.40.6 14: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
米
二、建立模型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
,是一个比,
它不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一定要先化成同
级单位后再化简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如例1的比例尺应写成1:50000或15000
0。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
为1。看书45页试一试
教学例2
在比例尺是1:的
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井冈山的距离大约是21
厘米。北京到井冈山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用比例
尺的关系式来解答?用方程解,X该
设什么单位?为什么?列式时,
比例尺要用什么书写形式?
教
学 过 程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指名板演后,讲解。强调设实
复 备
90
际距离是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要再变成千米数。
如:设北京到井冈山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
21x=1
x=21×
x=
厘米=1470千米
答:北京到井冈山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470千米。
二、
拓展应用
练一练
七彩家园新建了一个健身中心,小聪家与健身中心相距1200米。现
在小聪
要把它画在1:5000的社区地图上,小聪家到健身中心的图
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1.填表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3.3cm
40mm
7.5cm
2.5cm
132km
8mm
6mm
1:
8:1
1:
2.京到天津的实际
距离大约12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
离是3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 一块机械手表中的一个小齿轮的直径是9毫米,把它画在图纸上
是7.2厘米。这张图纸
的比例尺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2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书
设
计
91
教学内容 京 版 第 12 册
作
业
自
评
49页5~8题
备 注
92
5.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
教学目标
数据,
再有坐标系的方格纸是那个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值
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
量的实例,进行交流。
2.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
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接受函数思想。
重 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 点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教 具 实物投影
学
具 方格纸
课 型
撰 写 人
新 授
王新颖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还记得是哪些
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常见
的数量关系中的具有的一些特征。
二、建立模型
1.出示例题
例题1买同一型号的钢笔,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如下图。
(实物投影图像)
2.仔细观察上图,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数量
1 2 3 4 5 6 7 8
复 备
(支)
93
总价
10
(元)
加页:
教 学 过 程
追问:①你是怎样填写的?(如:买2支钢笔多少远?3只
复 备
94
支多少元?50元买多少支?等问题。)
②通过填表你有什么发现吗?
3.小组讨论交流:
①从图和表格中,你发现几种量?那两种量是有联系的?
②
总价随着哪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看出谈们的变化规
律吗?
③分别找出总价与数量相对应的数值,看看它们的比值是
多少?比值有变化吗?
④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吗?
4.汇报交流,师总结:
在例题中,由
数量和总价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数量
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固定不<
br>变的(单价一定)。数量关系式是:
总价∶数量 = 单价(一定)
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正比例关系。
5.练习:红星电视机厂生产25寸电视机情况如下:
时间
1 2 3 4 5 6
7
……
(天)
产量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840
……
(台)
思考:有几种量?相关联吗?如果相关联是怎样变化的?写
出数量关系式。
总产量∶时间 = 工作效率(一定)
6.根据以上的两道题思考交流:
什么叫做正比例的量?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
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
着变
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
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
95
比例关系。
背面:
教
学 过 程
如果用字母x
、y分别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
96
复 备
值,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
= k(一定)
y
三、拓展应用
一辆汽车
1小时行驶了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2小
时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4小时呢?5小时呢?
(1)分别写出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2)比较比值的大小,说明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3)这辆汽车的行驶路程和行驶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
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可你有什么收获?
正比例的意义
数量和总价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
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固定不变的(单价一定)。数量关系式是:
板
书
设
计
备 注
总价∶数量 = 单价(一定)
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x
= k(一定)
y
作
业
自
评
57页1题。
97
正面:
教学内容
京 版
第 12 册
5.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并能
教学目标
正确进行判断。
2.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接受函数思想。
重 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 点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教 具 实物投影
学
具 练习本
课 型 新 授
撰 写 人 王新颖
授课日期
领导签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什么叫做正比例的量?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
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
不是正比例的量,由此可以解决有正比例关系的
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二、建立模型
1.出示例题
例题2:李农家有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抽水8立方
米。抽水总量和抽水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
2.指名读题,说一说题中有几种量。
复 备
98
3.学生独立思考:
加页
教 学
过 程
(1)抽水总量和抽水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
复 备
99
(2)你是怎样判断的?
4.小组交流汇报:
(1)列表计算分析
抽水时间
(小时)
抽水总量
(立方米)
8
÷1=8
(立方米)
16
÷2=8
(立方米)
24
÷3=8
(立方米)
32÷4=8
(立方米)
抽水总量
8 16 24 32 40
48
……
1 2 3 4 5 6
……
=
每小时抽水量
(一定)
抽水时间
所以:抽水总量和抽水时间成正比例。
(2)分析判断:
一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二看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不是一定。
因为,抽水总量是随着抽水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两种量
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相对应的
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抽水总量
=
抽水效率(每小时抽水量一定)
抽水时间
所以,抽水总量和抽水时间成正比例。
三、拓展应用
1.一架飞机的飞行时间和航程如下表。
飞行时间(时)
2 4 5 6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