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绝世美人儿
662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22: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五道杠-产品质量承诺书



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 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
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 br>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
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 题的方法的多样化、
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
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
合算式 。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
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 学难度
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
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 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
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
减,并且 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
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 题时,
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
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 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
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
成一个 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



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
28+13=41.41-12=29 在列综合算式之 前,我先让学生分析
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
的得数41,然 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
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 写加法再
写减法, 28+13-12=29 ,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
在前面,不需 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
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 1)
90-13=77,77+23=100 (2)6×5=30,30+28=58 (3)7
×7=49,49-27=22
(4)7×9=63,70-63=7 (5)16+42=58,6×7=4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 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
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 br>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 说明
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 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
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



90-28+12, 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
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 题
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例如:27-19=8,73+8 =81 ;19+12=31,38+31=71; 14-5=9,
9×6=54; 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
首先根据 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
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 要加
小括号。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
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 、二年级的
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
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 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
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
决 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
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 斐课件园任
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本 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
件.园)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
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和学习能力
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
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 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
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
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
融于课堂 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



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 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
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
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 验的限制,教师在
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
学以致用的教学原 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
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
表达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 br>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 难的事情,但是让学
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
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 br>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 学伊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俄罗斯方
块”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的方式,这一活动的设 计,极
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着,呈现三幅图通过“观察 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
的旋转 ,为之后的用语言描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
立思考、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的机会,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
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



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
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 成表针由12到3的描
述,再去描述书上的例题。由于学生们知道三整时十时针和
分针所形成的 角度是90度, 这样为例题中指针旋转30度、
60度……的认识减少难度,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动 ,从而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
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 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
述物体的旋转,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
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
科课程的整合。本节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观
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明确旋
转的三 要素观察和操作不能达到连续展示的效果,这时,我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技术优势,化“静 ”为“动”,
展示旋转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表象,进而突出本课
的重难点,使旋转的表 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
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
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



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
尽量完整。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
2、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在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
知到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一条边旋转的
角度。并且在画 图形旋转之前安排了将一条线段绕一点旋
转,使学生们知道了画旋转90度后的先导和原有的画垂涎的方法一样,最然后再画图形的旋转,但是学生们画起来仍
然很困难。之后百思问题所在,终于在之 后的练习中发现与
图形的平移可以建立起联系,设想如果课上练习图形的平移
效果会不会好一些 ?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
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 更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
程教学实践。
3.注 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 注他



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提出、探索、设计、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剪一剪》教学反思
最初,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遇到了两个怎么也想不透的
困惑:
1、实践活动课,如何 体现数学味。剪一剪这样的实践
活动课,我想:剪是一定要剪的,但怎样才能剪出数学味?
在这 节课上,数学知识的点应该落在哪儿?又怎样在动手实
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现出数学味 道呢。这
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2、对于加深平移、旋转的认识,是不是只有图形展开< br>后才能感受平移呢,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呢?另外,“平移、
旋转”就是这节课的知识点么?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再次认真的阅读新课标、教材、教
参。首先我发现在这节课中,牵涉到的数学知 识点有:轴对
称、平移旋转、以及在折纸过程中感受对折的次数和与图形
个数的变化之间的规律 。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与剪纸活动
融合在一起,并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于是,我设计了通过从剪一个人到两个的、到四个、八
个再到学生自己创造,这样一个师生剪纸的过程 中让学生去
猜想、推理、交流、表达,进行自主思维活动,并借助折纸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对折的次



数和与图形个数的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培养生推理能力。
在第一次上时,为了能够节省演示 剪图形时的时间,也
为了能更清晰的展示平移这一知识点,我请老师帮忙拍摄了
平移和旋转小人 的剪纸过程。在讲课时时结合图形和课件的
动态演示,学生们加深了对图形的平移的认识,剪出的作品< br>也比较成功。
可是上完课,我感觉这节课还是数学味道不够,对于学
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好像还不够突出,还不是很到位,需要改
进。在请教了教研员后,对这节课该体现出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如何体现出这些数学内涵作了非常详细的修改和
指导。也解决了我备课时的那两个困惑。
在班第二次上时,教学效果有了很明显的改进,两次课
使我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 有了新的困惑:
其中最大的就是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第一阶段,即在本
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着重让学生
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
元,学习用7—9的乘法 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
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
能 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 法口诀
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
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
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是 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的除法含义。
我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 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
园)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通过
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
的实际问题。如,“做了56面小旗 ,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
挂几面?”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


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
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 机会。
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
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 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
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
节日”中提供 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 商的
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三、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 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时,
通过让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有
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经历 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
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 的信息,
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 的数感。
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存在:
首先,部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较低。针对这一问



题,我制定了 了以下的措施: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算术本(口
算专用),每天晚上回家让家长出20道口算(其中,加 减乘
除各5道),同时继续每天早上的口算训练,希望能在一段
时间后见到成效。
其 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不会正确的
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乱 算一气,
毫无根据可言。针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多出一些题,让
学生一点一点学会分析,从 而正确选择方法。对于个别后进
生一定要紧抓辅导,争取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我是按这样的顺序教学的。
数一数:通过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100)以内的数已
经会数。然后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 是一千。有数数可以
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数。如果数更大的数还可以一
千一千地数。
识一识:计数器的数位顺序,从低位到高位有五位,最
高位是万位。从右边数在第几位?千位在 第几位?让学生说
说。
拨一拨:123、999、478、304、580 、1256、9652
写一写:304、580如果这些0不写可以么?为什么?(0
的作用讲清楚:占位)
说一说:999、888、234、506、712、770它们每一个数
各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 义?其效果还好。针对个别学困
生,采取一帮一结对形式促进。
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不易 理解,只好以现实情景为
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直观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
特别有些词 语重点提醒学生对判断近似数有所帮助。一座山
高大约有1387米。体育馆将近10000人;小李的 体重估计



在80千克象这些数字我们都叫它近似数。
特别是把准确 数改写成近似数。困难较多,有的在这个
数上加1;有的估计的差距很大。因为现在不宜教“四舍五入”法学生往往估计离谱。
为了帮助记忆,指出1320、1300哪个数容易记住,得
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把它看成整
千的整百的整十的就方便的多了。但还有不清楚 的学生只有
在下次多下工夫。

留学机构-手机笑话短信


诺贝尔中国-相片尺寸


副镇长辞职-初三政治


新疆艺术学院-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复兴高级中学-工作简历表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新年祝福歌


长春租车-师德表现自我评价


重庆市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