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577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22: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幼儿园开学温馨提示-吉林省职考办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课题: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2、对各种数进行准确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对各种数准确的分类,
掌握数学方法 和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然后教师说:“既然数 在数学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
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
学生回答。
二、合作探究:
出示教材中提供的知识网络图。
教师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清楚的把这些数表达出来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
区别?
三、小组讨论。
四、汇报点评: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零
负整数数:
真分数
分数(小数):
假分数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63页(2)小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六、拓展延伸:
2 44



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这句话对不对?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数:
分数 (真分数、假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小数)
教学反思:




课题:整数(一)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整数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的意义、数位,计数单位、读写法。
教学重难点:准确掌握整数的各种特征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的意义,在实际中准
确的运用,通过交流和运用,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1、 5、 0、 31、 7 -28
有理数有:( )
整数有: ( )
负数有: ( )
二、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
1、整数的意义、读写法、改写、比较。
2、自然数。
3、计数单位。
4、数位。
3 44



5、十进制计数法。
学生交流回答。
三、汇报点评:
1、我们在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 物体也没有,
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一个自然数从右往左数有几位,就是它的位数。
四、巩固练习:
六千七百零五万七千零六十写作( ),它是由( )个千万,(
个百万,( )个万,( )个千和( )个十组成的。
五、拓展延伸:
8837中从左到右的两个8分别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板书设计:
整数
1、整数的意义、读写法、改写。
2、自然数:0、1、2、3……
3、计数单位。
4、数位。
教学反思:




课题:整数(二)
教学目标:
1、尽一步理解整数的各种特征。
2、在实际运用中准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数的整除、正负数等特征,并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4 44



1、一个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而且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
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
2、1——20里的质数和合数分别是哪些数?
二、合作探究:
1、数的整除。
(1)倍数和因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奇数和偶数。
(4)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5)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2、正数和负数。
三、汇报点评:
分组汇报。
1、整数A除 以整数B(B不是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或者说B能整除A。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四、巩固练习:
一幢楼一层记作+1层,五层记作+5层,那么地下二层记作( )。
五、拓展延伸:
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偶数又是质数,十位上的数是奇数又是合数,百位上的数既
不是质数 又不是合数,这个三位数是( )
板书设计:
整数
整数A除以整数B(B不是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
除, 或者说B能整除A。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




5 44



课题:运算的意义(一)
教学目标:
1、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估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完成课本第70页第一题。
合作探究: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加法呢?
2、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乘法呢?
3、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减法呢?
4、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除法呢?
5、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6、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7、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估算呢?
8、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汇报点评: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二、巩固练习:
307×71≈ 698×36≈
289×28≈ 448÷27≈ 278÷38≈ 323÷16≈
拓展延伸:
飞机能乘客112名乘客,候机大厅有2018名春节回乡的乘客,搭乘19架这 样的飞
机吗?你能估算出来吗?
板书设计:
6 44



运算的意义和估算
1、运算的意义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2、估算
教学反思:



课题:运算的意义(二)
教学目标:
1、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准确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
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1、什么是四则运算?
2、四则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叫加法?减法?
合作探究:
1、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2、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汇报点评:
1、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相同。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是多少。
4、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7 44



二、巩固练习:
56×7和7×56的( )
A、积相等,意义不同 B、积不等,意义不同
C、积相等,意义相同 D、积不等,意义相同
拓展延伸:
每根树苗36元,买3棵送1棵,如果一次买3棵,实际每棵便宜多少元?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
之几等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




课题:计算与应用(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现实条件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回想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汇报点评:
8 44



学生汇报:
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整数或小数加、减法,数 位对齐后,把同一数位上的数
相加或相减。
2、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
分母不同时,先通分,然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减。 3、在一个四则运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就按照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
运算,先算第一 级,再算第二级;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
面的。
二、巩固练习:
一件商品200元,降低15后,又涨价15,这件商品现在的价钱是多少元?
希望小学有男生4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09倍,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拓展延伸:
小军的家距学校850米,他以每分60米的速度往学校走,在他距学校730米 处时,
他的妈妈发现他没有带文具盒,就以每分90米的速度追,几分能追上小军?
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反思:




课题:计算与应用(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百分数、比的应用题的基本类型。
2、掌握分数、百分数、比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应有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运用于实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9 44



一、自主尝试:
一件皮衣10 00元,商场促销期间,降价15,促销期间,又涨价15,这件皮衣现
在的价钱是多少元?
合作探究:
1、分数、百分数、比的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分别如何解题?
2、解决应有题的步骤是什么?
汇报点评:
简单分数应用题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己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复杂分数应用题:
1、己知甲、乙两数,求甲数比乙数多几(百)分之几?
2、己知甲、乙两数,求乙数比甲数少几(百)分之几?
比的应用:己知总量及两个部分量间的比,求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二、巩固练习:
2台织布机3时可以完成108米,照这样计算,8台同样的织布机,9时能织布多少
米?
拓展延伸: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路,甲队单独修,12天完成,乙队先单独修,8天完成 了
全部工程的13,余下的两队合修,还要几天可以修完?
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己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





10 44



课题:估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些探索问题的策略;真正掌握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能灵活运
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填空:
1、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7,余数是8,除数至少是( ),如果除数是14,被
除数是( )。
2、把315+453=768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分别是( )和( )。
3、把2000-350=1650改写成一道加法算式是( ),一道减法算式是( )。
4、估算2793-252吋,先求出2793的近似数( ),252的近似数( ),再
把这两个近似数( ),得( )。
5、8÷47 表示( )。
6、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2倍,
积( )。
解决问题: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76,余数是3,现将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到 原来的10倍,
那么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 15.5与12.75的差乘4.4与1.6的和,积是多少?
(3)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带了1200元,他要买48个够不够?
合作交流:在组内订正以上答案。
汇报点评:
以小组汇报问题的答案和解决过程,重点讲解在商不变的性质里,余数的变化情况。
二、巩固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138+67= 700-56= 5×34=
13-0.8= 2.3+5.68= 0÷4.21=
拓展延伸:
11 44



张老师带着50 00元钱为班里选购轮船模型。如果购买16艘相同的轮船模型,有多
少种购买方案?每种方案分别还剩 多少钱?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估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教学反思:




课题:运算律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有字母表示。
2、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1、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
2、它们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回顾和总结我们学过的整数运算律。并用字母表示。
2、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可以运用吗?
学生根据问题合作交流,探讨,教师指导。
汇报点评: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12 44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6、减法的性质:a-b-c=a-(b+c)
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分数运算中。
二、巩固练习:
23.19+2.4+2.91+14.6 2.6×99+2.6
24×(38+56) 79÷115+511×29
拓展延伸:
808×125 0.25×1.25÷132
88-42.5+12-7.5 0.25×34+14+65÷4
板书设计:
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教学反思:




课题:等式与方程(一)
教学目标:回顾整理小学阶段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用字 母表示数;并体验用字母表示
数的一般规律,会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1、出示:六(1)、 km, a+b=b+a, S=(a+b)h÷2……
2、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
合作探究:
1、我们学过了哪些公式和规律,可以用字母表示?
13 44



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汇报点评:
1、用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律。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几何图形的周长。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几何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 C=(a+b)×2
正方形的周长: C=4a
长方形的面积: S=ab
正方形的面积: S=a×a
…… ……
4、 解应有题的步骤:弄清题意,找出己知数和未知数的 关系;用字母x表示未知
数;找出己知数和未知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答题。
二、巩固练习:
解方程
15x=60 x+12x=12.6 0.4x=4.2
12+x=25 2x÷5=15 4x-1.6x=36
拓展延伸:
美术小组有42人,比唱歌组的人数多20%,唱歌组的 人数比书法组的人数不30%,
问:三个小组共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长方形的面积: S=ab 长方形的周长: C=(a+b)×2
正方形的面积: S=a×a 正方形的周长: C=4a
三角形的面积: S=ah2

教学反思:




课题:等式与方程(二)
教学目标:1、综合整理本节所复习的有关知识。
14 44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准确的运有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基础练习:
3X+5X=48 14X-8X=12 20X-50=50
2x-8=8 4x-36+3×49=29 28+6X=88
解决问题:
1、小明每分钟走100米,小强每分钟走75米,小明家距 离学校1200米,小强家距
离学校950米,两个人同时出发,多少分钟后距学校的距离相等?
2、 六年级一班44名同学合影,第一次洗4张照片需要24.5元,另外每加洗一张
要2. 3元,全班要保证每人有一张,一共需要多少钱?
合作交流:在组内交流解方程的过程及结果。
汇报点评:
引教学生回忆解方程的方法,针对解方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改正。
二、巩固练习:
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一个数的35加以16的和是28,求这个数?
拓展延伸:
一个书架有上、下 两层,下层本数是上层本数的40%.如果把上层的书搬15本放到
下层,那么两层的本数同样多,原来 上、下两层各有图书多少本?
板书设计:
方程的性质
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仍然成立。
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仍然成立。
教学反思:




15 44



课题:正比例与反比例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 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
化简比和求比值,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等自我复习能 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 br>教学重难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判断两个相 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名学生在班内说。
2、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k一定) 反:x×y=k(k一定)
(二)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交流。
可能回答:
(1) 我们组是这样表示的
(2)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相同点
不同点
正比例 反比例
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比值(商)一定xy=k积一定xy=k(k一定)
(k一定)
3、讨论:如果我们用速度、时间、路程表示三种量,用 速度×时间=路程,表示它们的
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呢?
(1)独立思考。
16 44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提问 :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
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 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
(三)质疑问难:
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哪些知识有疑问、有困难的,请提出来?
(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83-85页练习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正比例与反比例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教学反思:




课题: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反馈课前对“常见的量”的整理情况
17 44



1、师:昨天老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我们知道的计量 单位,现在请你
们拿出你们的学习成果,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出一份代表你们小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
2、整理好的小组把自己组的作品到前面的展台前进行展示。
3、在小组汇 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量”的知识补充完善,并让学生
了解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 10000 100 10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 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容积单位:升 → 毫升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0 12 30 24 60 60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10 10
人民币:元→角→分
二、做游戏,感悟计量单位的大小
师:下面我们一起 来做一个游戏,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仔细观察我
的动作,或者是语言,猜猜后面藏的单位 是什么?
教师先示范,学生当小老师
1毫米、 1厘米、1分米、1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所占的空间
两袋馒头约重1千克,成人心跳75次约1分钟,地球自转一周约是1天┅┅
师:在游戏中,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三、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常见的量
唐功红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75千克以上级决赛中,以30 5千克的总成绩
夺得冠军,并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冠军。
18 44



刘翔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 12秒88的成绩
打破了沉睡13年只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两段话中有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
2、想一想、填一填,选一选。
(1)1个苹果约重10( );吕老师体重约60( );卡车的载重量约3( )。(吨,
千克,克,斤)
绕操场走一圈约用5( );火车提速后从北京到郑州约需5( );从学校大门口
走到班上约需4( )。(秒钟、分钟、小时)
(2)1.7吨=( )千克 1.2时=( )时( )分
)吨 3.5日=( )日( )时 3吨40千克=(
2 .5分=( )秒 40元=( )分
(3)每一年的大月有( )月,每一年的小月有( )月;平年的二月有( )
天,闰年的二月有( )天。
(4)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5时就是(
是第二天的( )时。
)时,夜里12时就( )时,也就
3、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升 → 毫升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人民币:元→角→分
教学反思:


19 44



课题: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 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 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用多种方法探究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引导 学生开展活动,发现生活中的
数学规律,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回忆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换一方式来体会一次,请同学们看下表现补 充完整,然后
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学生可能会发现:
(1)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3)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
只要合理都 应鼓励。
二、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
1、日历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让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日历,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游戏形式来深化其中蕴含的数学 规律。
2、交流汇报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三、巩固与应用
1、找规律,填一填。
(1)8,11,14,17,( ),23,( ) (2)4,9,16,25,( ),49,64
(3)1,8,27,( ),125,( ) (4)3,6,9,15,24,( ),63,( )
2、按下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1)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
(2)按照图上的方式继续摆桌子,完成下表。
桌子张数张 1
可坐人数人 6
2
6+4
3 4 5

6
6+2×4
第3题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六(2)班同学按下面规律给教室挂气球,第20个气球是
什么颜色的 ?第27呢?
20 44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 ,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
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
学 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建立知识之间的网络 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线与角;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
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练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学过的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建立它们之
间的关系。 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图形与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应鼓励学生根据
图形的名称画出图 来。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21 44



二、结合你熟悉的物体或图形,说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一幅图呈现了一个正方形,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
“面在体上”;
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
图”的角度沟 通联系;
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
教 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小学阶段学过的几种立体图形,沟通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之间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89页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认识—线与角
教学目标:
1、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理解平行、相交、垂直的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
解释。 < br>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会画
垂线和平行线 。
教学重难点:建立知识之间的网络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线与角,会用工具画一组垂线
和一 组平行线。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交流
1、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引导学生说说它们 的联系与区别。先让学生画一
画,然后进行交流;也可让学生列表进行比较。
2、画出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
22 44



平行。(先让学生画一画,并说出判断直线垂直或平行的基本方法。)
3、在下图中,∠1和∠2那个角大,大多少?
对于每一题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指导。
二、巩固与应用
进行抢答,由学生完成,激发学生兴趣。
1、教材91页第1题, 从图中找一找,哪些部分可以看做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部分
可以看作是互相垂直的?
(强化平行与垂直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2、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指出各角的关系。
学生测量时可能会有误差,教师可以引导 大家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能指出∠1=∠2,
∠3=∠4,∠5+∠6=90。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简要提示“对顶角”“内错角”“互余”等术
语。
3、按要求作图。要求学 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并反馈出现的问题,对于常见常犯错
误全班纠正。
(1)画一条长3.5厘米的线段。
(2)分别画出40,90,130的角。
(3)过图中的A画直线BC的平行线和垂线。
4、填一填
(1)经过两点可以画出 ( )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有( )个交点。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用一定层次、方法展示和整理有关立体图形的特征。
2、从一定的方向观察物体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4、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
23 44



5、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尝试验证这些特征。
1、先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由学生抢答完成此表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8
8
棱 面
相对棱长相等有12条棱 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一样
2、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
从面的角度来复习,a圆柱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一个弯曲的
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b圆锥只有两个面,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对于特征的验证可以结合知识的梳理过程进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整理复习)
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5、鼓励学生用学具摆摆,再进行交流,最后发现规律,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二、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与测量
24 44



教学目标:
1、 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 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
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 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 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
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 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
能力。
3、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会正确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 积。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长度、周长的认识。重点让学生理解何为周长?通过举例来深入说明各种平
面图形的周长 和立体图的棱长总和。
1、结合图中的围栏的长度体会长度、周长的认识。
2、也可以利用教室、身边熟悉的实例进行交流。
(体会研究长度、周长意义的必要性,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对面积的认识。
1、结合水池的占地大小、草坪的大小等说说对面积的认识。
2、结合自己坐的桌子,来说说你最关心桌子的面,从而体会面积学习的必要性。
3、结合我 国的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来体会面积的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节约意识的教育。
三、对体积(容积)的认识
1、结合水池中水的多少说说对体积(容积)的认识。
2、结合自己熟悉的实例加以说明。
(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能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填上合适的单位。学生抢答完成,提高课堂气氛。
25 44



1、水杯高约15( )。 2、跳绳长约2( )。
3、小红的腰围约为60( )。 4、一枚邮票的面积约为4( )。
5、一个人一次能喝约500 ( )的水。 6、牙膏盒的体积约是40 ( )。
7、一瓶康师傅水的容积约为500( )。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图形的变换知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教材第97页“回顾与交流”中第1题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

(4)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二、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已学过的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吗


26 44
对称轴的条数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本课要点,完成各图形的对称轴数量总结表格。
四、布置作业:旋转基本图形的动手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已学过的图形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运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再次体会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在操作观察中正确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图形的运动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判断图案是不是轴对称



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掌握轴对称的判别方法。前两幅是轴对称图形,后两幅图不是
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 察、折纸等方式确定对称轴。
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27 44

是轴对称图形吗





对称轴的条数













只要确定小旗四个主要点平移后位置即可。对于平移的描述强调两要素:平移方向和
平移距离。
同样是确定主要点旋转后的位置。旋转要求学生说出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和旋转角度。






三、淘气的枕席是竹篾编织成的,这 是枕席的一部分图案,它可以看成是有一个长方形
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四、自刻印章
笑笑非常喜爱《小英雄雨来》中“我 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于是
他自己刻了一枚如左图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 制的是





28 44



课堂总结: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提升动手能力。
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三种变换描述方式要点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旋转的中心、角度和方向
轴对称—对称轴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目标:
在操作中继续体会三种变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难点:三种变换方式的区别与具体方法再总结;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动
手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把一张长方形白纸连续对折2次,然后用描出“田”字,展开后,共可
得到多少个“田” 字?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折纸与轴对称有密切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描出字 ,展开后,折
痕就是一条对称轴。对折一次,可以得到2个“田”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4个“田”< br>字。一般地,对折几次会有2n个“田”字。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用公式
表述规律 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利用下面的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29 44



让学生全班交流, 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分析图案的组成:说一说你是怎样
设计的,说说各自图案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变换与动手操作的各个要点及出现的 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五、布置作业:完成配练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与位置
教学目标:
1、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复习确定位置的知识点。
2、能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位置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学生自己会建立坐标系来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支森林考察队在考察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本营相对大鸣山的位
置吗?






二、解决策略
先让学生交流,再汇总而导入课本展现的二种策略。
第一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
如果设大鸣山为(0,0),大本营的位置表示为(4,3),也就是大鸣山向东400米,在
30 44



向北300米。
第二种方法: 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
以东偏北37度,离大鸣山500米 表示大本营的位置。






让学生大胆说出不同方法,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80-81页相关习题
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说出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简要应用及处理问题的技巧。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方法一:确定直角坐标
方法二:极坐标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与位置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出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确定位置知识再巩固;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1 44



(1)淘气从胜利小学的东大门进入校园,走到圆形花坛,再怎么走,才能到达活动场?
(2)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什么方向?羽毛球场、教学楼呢?
提问学生完成,对于错误的回答要找到其错误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二、如图,点M表示小明的座位,点N表示小乐的座位,点F表示小芳的座位。







(1)小明的座位是第5组第3个,表示为M(5,3)。
(2)点C表示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C( , ).
(3)小乐的座位在第 组第 格,表示为N( , )。
(4)小芳东面相邻的座位表示为( , );小芳南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 , );
小芳西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 , );小芳北面相邻的同学的座位表示为( , )。
(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
的 意义。)对于用数对表示位置及时进行总结,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解。
三、海上定位
搜救船发现以本船为中心在某海域失事的船只P的位置,
如右图,请用学过的知识,报告船只P的位置。给学生
一些时间思考,然后交流,最后总结。
四、帮一帮笑笑
笑笑在经2路与纬2路的交叉口,如果用(2,2)——(2,3) ——(2.4)——(3,
4)——(4,4)表示笑笑从家到学校的一条路线,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 法表示笑笑从
家到学校的另一条路线吗?






32 44



五、看图填空。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交流并总结方法。









六、课堂总结:对于此部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知识点,结合实际题目
进行再理解。
教学反思:



七.统计与概率
课题:统计(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统计的基础知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
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33 44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
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 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
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
例如 ,调查我们班级近视情况,这个统计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也可以引
导学生探讨近视的原因 ,改善不良习惯。
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姓氏、喜欢的颜色等开展统计调查。
重点应该让学生体会本次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从而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决
策。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统 计
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

教学反思:





课题:统计(二)
教学目标:
1、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 学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
的特点。
3、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三种统计图的特征知识;树立统计意识,丰富统计方法,积累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34 44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1)在某一路口收集各种车辆10分钟通过的数量。(调查计数法)
(2)收集珍惜动物的种类。(上网查资料)
(3)研究黄豆发芽率。(做实验得到数据)
(4)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颜色。(询问他人调查方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并说明 自己的调查方法,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丰富学生
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3)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4)除了上面的扇 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并总结各统
计图的特点。
三、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计算班级学生某学科的平均分)
四、总结
让学生理解学习统计的目的不 只是单纯地计算统计量的多少,也不是制成统计图,
更重要的是根据数据来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 势。这些要让学生来说出。
布置作业:学生根据全班分组的身高资料作一张统计图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收集数据的方法: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调查、实验等。
统计的重要目的: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势。
35 44



教学反思:




课题:统计(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消化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够灵活的应用统计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判断
和预测。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统计图的实际运用;灵活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下图是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况。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个年龄段平均体重增加最快?
(3)平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
(4)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学生完成,给学生适当的交流时间,便于巩固。
二、下图是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





36 44


< br>三、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平均气温。请你填出星
期三的气温 。
日期
气温℃
星期一
25
星期二
23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平均气温℃
20 19 21.6
让学困生进行板演解决。
四、李明家5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如
(1)李明家5月份伙食费共花了800元,
李明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




五、在一次实验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
水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记录
时间分
水温℃
0
20
1
22
2
25
3
30
4
40
5
50
6
63
7
75
8
85
9
96
10
100
项目
费用元
百分比%
伙食费
800
40%
购物


水、电费

15%
储蓄


其他支出


元?
下:
根据表中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未加热时,水温是( )℃。
(2)水加热到50℃时,用了( )分。
(3)7分时,水的温度是( )℃。
(4)加热约( )分时,水温达到了90℃。
(5)烧开这壶水用了( )分。
学生完成图并回答问题,可适当交流。
六、某小组8名同学的体重如下表。
代号 1 2
50
3
52
4
53
5
53
6
53
7
53
8
50 体重千克 48
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七、课堂总结:总结时引导学生从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的算法和统计图的读法入手,
辐射全部知识面,形成复习知识表,加强理解和记忆。
37 44



板书设计:
统 计
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可以清楚的反映数量,便于比较
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作用: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与比例。
课后反思:




课题:可能性(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能够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可能性知识的初步知识点;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一:一个盒子中装有5个球,4个白球1个黄色,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先任
意摸出1个球。
情境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
情境三、转盘游戏,指针停之后,落在区域的代表颜色如下
情境四、明天是晴天还是阴雨天。






根据上面四个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上面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
38 44



(2)教材第87页“回顾与交流”图1中,摸出每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3)教材 第87页“回顾与交流”图3中,想使转盘转到海南各色区域的可能性为58,
可以如何修改转盘?
让学生大胆说出,在纠错中紧扣要点做好知识的串习。
(4)关于可能性你还知道什么?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
情境一可能有两种结果,如果把球编号,也可以说一共有5种可能的结果;
情景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有两种可能;
情境三的转盘游戏,转一次可能有4种结果;
对于情境四,明天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雨天,有两种可能。
对于第二个问题
情境一,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58,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5;
对于情境三,怎样使转到的红 色的可能性为58,学生思路可能会更广,教师要注意引
导学生,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应给于肯定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用
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来估计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消除错误的认识,逐步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课堂总结: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性的大小及用分数如何表示的方法。
课后反思:




课题:可能性(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够计算出可能性的大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正确的概率意识。
教学重难点: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修改游戏规则符合指定要求。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
那么 ,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要使他们的可能性
39 44



相等,可以怎么做?
二、小华统计了全班同学的鞋号,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从这个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鞋号为21号或22号的可能性比为12
鞋号
人数
19
3
20
5
21
4
22
8
23
9
24
2
25
3



(2)鞋号大于21号的可能性是( )。
提问学生解决。
三、设计一个转盘,使转到3的可能性是14。你能设计出几种?
方案一、把转盘平均分成4份,每份上分别由数字1,2,3,4。
方案二、把转盘平均分成8份,有2份上标有数字3。





(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学生的设计可能有多种,只要设计的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四、小明和小芳做抛硬币的游戏。
(1)小明前三次抛的结果都是正面朝上,第四次一定会使正面朝上吗?
(2)小芳抛10次硬币,一定是5次正面朝上,5次方面朝上吗?
你怎么看以上两个问题,与同伴交流。
五、数学游戏:三人或三人以上完这个游戏。
(1)每人秘密的在手中藏1颗或2颗豆子。
(2)每人试着猜出所有人手中豆子的总数,猜对了就算赢。
多做几次这个游戏,记录下每次的结果。你发现哪些数字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六、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全面总结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及易错点,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和
知识的自我完善。
作业布置:可能性大小的计算相关训练题
教学反思:



40 44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策略的知识梳理及相关训练
教学目标:
1、梳理以前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直观形象展示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画图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总结一下我
们常 用的解题策略——画图。
一、下面是我校周五的菜谱,小明想挑选一荤菜和一素菜,你能知道一共有多 少种搭配
方法吗?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搭配方法,试一试。
(画图有利于我们列举出所有的可能)






二、(1)数的认识我们也是从图画上理解。




31

(2)数的运算:
44






41 44



(3)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之间,行驶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
1
三、第 10届动物车展中,第一天的成交量为65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5

第 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课堂总结:综上三个方面,画图有 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直观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
问题的思路,学生画的图只要能有效的帮助解决问题 即可。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画图有利于列举出所有情况。
2、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理解所学内容。
3、画图有利于我们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 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
开始寻找规律。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
42 44



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练习题探究
1、列表法
(1)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 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种。
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 ,淘气喜欢航模。
画一表来帮忙,把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推理。

淘气
笑笑
小明
足球

×

航模



电脑



(2)下表是小明体重的变化情况。



年龄 出生时 6个月
7.0
1周岁
10.5
2周岁
14.0
6周岁
21.0
10周岁
31.5 体重千克 3.5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二、猜想与尝试(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1) 鸡图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2)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sh V=sh 并验证你的猜想。
43 44

头个
20
20

鸡只
10
11

兔只
10
9

腿条
60
58



三、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六(1)班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 赛,如果每2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
赛多少场?
课堂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时总结并完善知识点。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列表法 二、猜想与尝试

教学反思:










44 44

山东军校录取分数线-考上大学祝福语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个人年终小结


雨中情-建国大业影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迎中秋庆国庆手抄报


值班经理-我想对老师说的话


光大电子银行-宿州市中考成绩查询


党支部会议记录-聊城教育局


马耳他语言学校-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