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沙文主义者-基金业协会
第四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
年级:一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课是“求比一个数大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新授课。设计上力图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密切相连,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
学、理解数学、
喜欢数学。本节课在巩固学生计算的基础上,重点是引导学生了
解问题的知识结构,理解数量关系,理清
解题的思路。通过教学情境和直观模型,
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通过画
一画、摆一摆、
说一说等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借助箭头、画去线等符号,以及实物、直条图的
直观演示,深化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
以内数的认识、不进位加减法、求两个数相差多
少的实际问题等基础上进行的练习。通过前期的学习,学
生能够借助直观模型--
小棒、第纳斯小方块、袋子、数线等认识100以内的数;积累了用一一对应的
方
法比较大小的经验;能够结合直观模型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具有整体与
部分关系的初
步认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计算。本节课学生最容易形成简单的
“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判断误区。所以
教学中充分的调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借助教学情
境和直观模型帮助
学生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大几(小几)
的数”的实际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意义,正确列式解答。(重点)
2.借助画一画
、摆一摆等活动,积累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
思维方法。(难点)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课余生活。这
节课,让我们
一起,走进表演组和阅读组,看一看我们还可以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学习
1.“求比一个数大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活动一:
(1)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2)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拉小提琴的比跳舞的多5人”。
(3)自主探究,明确活动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借助彩条纸摆一
摆、比一比。把
自己的思考过程说一说。
(4)展示交流
生1:
生2(用数数的学习经验来帮助解题):
生3:用摆小棒的学习经验解答。强调标注和摆时的一一对应问题。
生4:列式计算的方法:27+5=32(人)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明用加法计算的道理:
生1:27人添上5人,就用加法计算。
生2:用直观图说明加法的道理。
生3: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加法的道理。
生4:用摆彩条的方法说明加法的道理。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有的同学画
一画,有的同学摆一摆,做法不同,但
都解决了“拉小提琴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
知道了用加法
计算的道理。同学们,你们真厉害!
活动二:
(1)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2)理解题意。
(3)自主探究,明确活动要求。
(4)展示交流:
生1:用画方块图的方法解答。
评价:这位同学画的图既表达了这道题的意思,还节省了画那
么多小方块的
时间。重要的是讲清楚了用加法计算的道理,真了不起!
生2: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答。
生3:用摆彩条的方法来解答,说清楚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求比一个数小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活动三:
(1)明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明确要求,自主探究。
(3)展示交流:
生1:用数数的学习经验来解答。
小亮看的比小方少15页,小亮看的少一些。我先找到小方的27,小亮
看的
页数一定在27的左边,所以向左再数15个数,就找到了12。小亮看了12
页。
评价:这位同学数感很好啊!比27小的数,就在27的左边,向左再数
15个数,就是小亮看的12页。表达的真清楚,谢谢你!
生2:用直观图的方法解答。
生3:用直观图的方法解答。强调一对一,凸显“同样多”。
生4:用摆彩条纸的方法解答。
小结: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解答了“小亮看了多少页?”这个问题,
尽管画的图不一样
,但都得到了小亮看了12页,明白了用减法计算的道理,你
们都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4)比较沟通
思考: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组解决了两个问题。回忆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
不一样的地方呢?
3.全课回顾
这节课,我们在表演组和阅读组,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br>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借助画图、摆彩条等方法,解决
了问题。希望大家
在今后的学习中,也经常利用这些好方法,来帮助我们学习!
(三)延学思考
课后,请同学
们思考:“36-12”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请举出两个
像今天这样的例子,并把它讲给家长听
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