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别妄想泡我
956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23: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民主生活-酒店管理就业前景



第一单元 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
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 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
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 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
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 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
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6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二、孩子们,去过公 园吗?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学生开
火车口答、抢答,复习9加几的内容。
9+5 3+9 9+7 9+9 9+()=15 ()+9=17
9+2 9+6 9+4 2+9 9+( )=14 ( )+9=13
(创设学生熟悉的公园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 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2、 出示第2页的主题图。
3、 这里人真多呀,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你想提问题吗?(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加法或减法的问题。)
4、 师:阿姨的气球好漂亮呀,走,我们去看看,阿姨和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请大家读
一读。
5、 师:是呀,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6、 (让学生在游乐园 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7、 2、小组交流,探究算法。
8、 师:17-9怎么算呢?孩子们,想想看,以前进行计算的时候咱们用过那些方法?
9、 对学生进行算法的指导。
10、 17-9等于几,怎么知道的呢?(或者怎么算呢?)把你的好方法 告诉小组的小伙
伴吧。比一比,看哪组的孩子说的认真,听得仔细,方法最多。
11、 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交流。
12、 3、集体汇报
13、 师:孩子 们交流的特别好,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吗?请这个小组的
同学来汇报,其他组的孩子,你们 和黄老师做什么呢?(认真听!)
14、 算法一:9+8=17 17-9=8
15、 算法二:10-9=1 1+7=8
……
4、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 ,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
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阿姨原来有17个气球,卖了9 个,还有8个。
17-9= 17-9=8(个)
5、应用方法:
过渡:公园里还有几个小朋友呢,我们去看看,来了几名小男生,几名小女生呢?谁
2



有办法很快知道有几个男生?
四、及时达标
出示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
发现了什么?对了,被 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9,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十几减9的减
法。
四、游戏:
过渡: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
几减九的题目)。愿意参加 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16-9= 15-9= 18-9=
12-9= 14-9= 17-9=
8+9= 3+9= 5+9=
7+9= 11-9= 10-9=
课堂小结:
刚才在公园里,我们去看了卖气球,又去做了小游戏,孩子们一定还 发现了好多数
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告诉小伙伴,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7-9=
9+8=17 17-7=10
17-9=8 10-2=8
教学反思:


信息窗2 划船
——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
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 8+8= 7+8= 7+6=
14-8= 10-6= 13-9= 18-9=
3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 什么
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
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十几
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

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
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 15-5=10, 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再加5, 10-8=2, 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 8+(7)=15, 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
的办法告诉 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1.自主练习第1题、第2
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还剩几只船?15-8= 还剩几瓶矿泉水?16-7=
教学反思:



信息窗3 喂海豹
——十几减几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
目。
2、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十几减几的计算过程,探索简捷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结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设计了这样一段课前 谈话:“小朋友,
今天老村长带着小羊们来看望大家了,但是他们都带了很多的问题,想考考同学们长大 了
一岁,是不是变得更聪明了。同学们有信心解决他们的问题吗?今天我们就在小羊的问题
里来 一起学习十几减几的知识。(课件展示)
二、复习铺垫,沟通联系。
借助喜羊羊的问题引入一组复习,包括十几减九的计算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通过回顾对新课做一个好的铺垫。
二、游海洋馆,提出问题。 < br>老村长觉得我们的小朋友表现都很好,要带着我们去海洋馆参观一下呢,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情境图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么?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小亮还剩几条鱼?小新还剩几条鱼?(板书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 br>小朋友们很厉害啊,已经发现并提出了两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请
同学们自己开动 小脑筋想一想,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并把算是写下来。
(学生思考,列算式,并板书)
14-6= 12-3=
聪明的孩子都写出来算式,那该怎 么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十几
减9、8、7的知识,我们是用的什么办法呢?请把你的 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并把得数写下
来。
例14-6=8
方法1:分两次减6, 14-4=10, 10-2=8;
方法2:从10里减6再加4, 10-6=4, 4+4=8;
方法3:想加法算减法, 6+(8)=14, 14-6=8。
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办法啊,真是厉害呢,自己就学会了十几减几的算法。
5



四、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解决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
课堂小结:
把今天的收获记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可以考考他们哦!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小亮还剩几条鱼? 小新还剩几条鱼?
14-6= 12-3=
教学反思:





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 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
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进行复习
1、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课题:整理和复习)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9+7 8+6 11-2 14-8 12-9 13-7 15-5 14-6 14-8
12-5 17-9 14-7
二、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下表
11-9
12-9

14-9

16-9

11-8

13-8

15-8

17-8
11-7

13-7

15-7


11-6
12-6

14-6
15-6


6


12-5

14-5



11-4

13-4





12-3





11-2







18-9
要求:以同桌为一小组。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举行汇报,自己的想法 。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能直观地发现规律,个个都举手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的排列?
生1、11-9 →12-9→13-9→14-9→15-9→16-9→17-9→18-9
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九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九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九减5)。
生……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生2、11-9 →11-8→11-7→11-6→11-5→11-4→11-3→18-2
第一行都是11减几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
生……
三 、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提供卡片,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排成一个表。
1:谈话导入 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 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要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
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这时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桌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 ),(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
题的快感跳入了挑战。)
“要把表上的算式全部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呢?(步步引导)
学生们在我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学习。
同桌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比较慢的小组提示性指导。)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桌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7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 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们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
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 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 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桌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
在前几个组单 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画上对号(哪组最多哪 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
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 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四、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桌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选作练习。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9+7 8+6 11-2 14-8
12-9 13-7 15-5 14-6
14-8 12-5 17-9 14-7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检测1
姓名
1.计算。
(1)5+7-9= (2)16-7+3= (3)16-8-6=
(4)11-5+6= (5)10-5+8= (6)13-7-6=
(7)5+8-7= (8)9-7+8= (9)5+6-7=
(10)15-8+7 (11)18-9-5= (12)11-6+8=
(13)17-5-8= (14)12-8+7= (15)15-4-7=
2.在○内填运算符号,在口内填数。
(1)7○口=13 (2)1○口=18 (3)18○口=9
(4)12○口=8 (5)10○口=15 (5)9○口=20
(7)12○口=7 (8)14○口=14 (9)8○口=13
3.想一想,填空。
(1)一根绳子剪6剪子,分成了( )根短绳。
8





(2)有8根彩带要结成一根长彩带,需要打( )个结。


(3)一个长面包要分给5个人吃,需要切( )刀。



4.在下面的O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条线…卜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图中
间的数。

5.(应用题)把条件与适当的问题连一连,再计算。
(1)妈妈买来¨个梨,吃了8个。 (1)吃了几个?

(2)小明在两天里写了同样多的土字,共16个。 (2)还剩几个?

(3)篮子里有12个苹果,吃了——些后,还剩4个。 (3)小明写几个?

(4)小明、小刚共写了14个生字,小刚写了9个。 (4)小明每天写几个?

(5)停车场原有5辆:乍,晚上又开来7辆。 (5)还剩几辆?

(6)停车场原有1,7辆车,开走了7辆。 (6)现在有几辆?








第二单元 下雨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18—2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 看表,
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
9



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 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素
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激起学生认 识钟表
的欲望,从而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认识钟面,学会读“整时”、
“几时半”、“大约几时”。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浓浓的师生亲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
育。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认读“整
时”和“半时”。
2、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教学措施: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
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 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
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单元的 教学活动。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课时数:1课时


信息窗 下雨了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认读“整
时”和“半时”。
2、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 故事。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
门口,看到 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
10



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 自己想一想,
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2、 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3、 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4、 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5、 谁到家最早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
学会看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说说自己对钟表的认识,交流自己的关于钟表、时间的生活经验。
2、认识钟面
学生拿钟面看一看,拨一拨,玩一玩
3、交流发现,说说钟表的作用
4、教师小结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
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
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同学们刚 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在钟面上长
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课件分别闪 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小云是时间到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
师:刚才有的 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
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 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
转动方向拨)
(学生分小组研究) < br>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是
5点半,在 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四、及时达标
1、自主练习第一题,填一填。
2、认一认,说一说。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并 利用上图中所提供的时
间信息,然后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五、当堂达标
1、游戏,你拨我说。
11



2、填写时刻的 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读出每幅图呈现的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也
可以让学生按时间顺序遍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 必做题:自主练习第2题、第3题。
2、 选做题:自主练习第5题、第6题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长针 短针
分针 时针
指着12 指着几就是几时
指着6 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靠近12 (在左或在右) 接近几就是大约几时
教学反思: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人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可见运用较恰当,能有效突破重难点,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对于认时间不能准确把握,需要辅导。


第二课时
学看钟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让孩子学会大约几时的看表方法》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辩认“几时刚 过”
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
作与交流;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具准备:钟表模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巩固复习
课件出示几个钟面时间,让学生来认一认,并说出理由,进一步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认
识。
二、 故事情景引入:
师:有一天下大雪,老师就邀请了几个小动物一起堆雪人,一会儿天就黑了, 小动物
们都回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到家的时间吧?
课件出示:小狗: 5:30 找一名声指出并说出理由
小猫:快6时 让一名生说一说这个时刻 并说出理由 师小
12



结:时针接近数字几,而分针快指到12,就是快几时了。 师拨几个快几时的时刻让学生认,
并说出理由。 小鸡:6时刚过 让生认一认,并说出理由.
师拨几个时刻让学生认,也可以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拨。
课间休:电话游戏,让学生任意拨一个时刻,老师打电话问你是几时到家的?
三、 练习
第1题:根据时刻涂不同的颜色,
第2题:认一认说一说,强调学生要完整地说话,比如说:我早上7:00刷牙等等。
第4题:小明的奶奶过生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都几时做了什么? (让一名生说
说图意,然后填时刻)
课后反思:
故事情景引入新课 ,学生感兴趣,效果很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快几时”
和“几时刚过”的时刻,电话游戏 ,学生兴趣高涨,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的新知。





认识钟表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复习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
2. 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
3.组内互相说一说,拨一拨。(4时 7时半)
师巡视点拨学生拨表的方法
4.生演示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师友情提示: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3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5.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6.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
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7、学生分完后教师板书。
知识结构网络:
钟面知识: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分针,


认识钟表
的整理和复习 整时: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刻 整时写法:7时或7:00
半时 :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两个数的中间就是
几时半。
半时写法:8时半或8:30
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
出示以下两幅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

14







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4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4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
是4时刚过一点 。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这样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 ,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
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友情提示:
像这样,差一点不到4时或4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4
时。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 容。看时间时要注意
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作业布置:练习半时和整时的方法
板书:
钟面知识: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分针,


认识钟表
的整理和复习 整时: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刻 整时写法:7时或7:00
半时 :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两个数的中间就是
几时半。
15



半时写法:8时半或8:30
第三单元 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 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
数的继续和发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 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
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 小学数
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 ;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
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 法。本单元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 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
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 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
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
法。 < br>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并能进行 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教学措施: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
义的基础上 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
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
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 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
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通过直观摆小棒到闭目想象小棒 的摆法,始终将数数与数的组成
融合于一体,同时又突破了数整十数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课时数:5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
用数进行表达和交 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记清楚各个数位,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16



教学具准备:星星,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
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2.显示信息窗中的教学挂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多少个辣椒?为什么?
3.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师:想要知道准确的 辣椒和玉米的数量,我们就来一起数数,先用自己桌上的学具(小木
棒)来摆一摆,数一数。
数一数有多少根?
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 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
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 看出是100。
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 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
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
观察 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
学生自主回答:
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在计数器上,我们学习了个位和十位,当十位上满了10之后,该怎么办呢?
学生:新的数位百位。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 个位,第二位是十位,那么今天我
们学的百位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出来的呢?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7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信息窗2 摘石榴——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 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
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 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
要准 备好了,比赛看谁摘得多!(展示课件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 多少个石榴呢,我们来当小裁
判看谁摘的多?应该怎样比较呢,先比较谁和谁呢?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
小雨和小强谁摘的多?(板书问题)
我们先来比较小玉和小玲,看谁摘的多呢?
小玉 42个 小玲 27个

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和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2在27的后面,所以42>27.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比20大,所以42>27.
小玉比小强摘的多,我们的小裁判还真公平呢,再来帮小玉和小强比较一下吧!
小玉 42个 小强 48个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8在42的后面,所以48>42.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和40一样大,个位上8比2大,所以
48>42.
18



小强比小玉摘的多。
最后我们要找出摘得最多是谁呢?是小强。
今天咱们还要认识4位好朋友:
多得多 多一些
少得多 少一些
多得多就是多很多,少的多就是少很多
多一些是多一点点,少一些是少一点点
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能不能用这四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呢??
学生汇报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方法:
十位不同看( )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 )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教学反思:




信息窗3 摘南瓜 ——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加减。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几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石榴,还当了小裁判,大家都表现非常 棒,今天老师再
带着大家一起去小阳同学的菜园里去帮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呢?
二、情景展示,发现问题
我们来到了菜园里,小阳一家人都在这里摘南瓜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摘了多少
19



个南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生汇报:我看到了妈妈摘了30个。
我看到了爸爸摘了40个。
我看到了小阳摘了6个。
生提问: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板书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下来就要看看谁更聪明了,一
起来解答刚才同学 们的问题吧!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开动小脑筋吧!(同桌讨论,并汇报)
方法一:我数一数,50、60、70.。
方法二: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同学们的办法还真多呢,聪明的孩子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吧!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方法一:数一数,31、32、33、34、35、36.
方法二:3个十加6个一,得36.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 肯定会自己解决的,自己把算
式写下来并计算。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56-50和23-3你会计算吗?课后可以讨论一下。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40+6=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
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指导练习法
教具学具:投影仪,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 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有
多少只海豹?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4、提出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过望远镜我 们观察到天上有四十七只贼鸥、冰上三十二只贼鸥、冰上还有三十二只企鹅、
二十二只海豹。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小组交流想办法,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写下算式。
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以我学会了吗为依托,帮助学 生回顾这一单元所学的知
识,通过南极动物的数一数,算一算来检测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节课 学生的气
氛很好,在课上我不仅给孩子们讲了数学知识,还以南极知识为依托给孩子将知识扩充,
讲了很多海洋的知识,学生听得很入神,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
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
力 ,增长聪明才智,发展智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 好数学的信心,体
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会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21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会数数吗?你想怎样数?
引导学生从1数到100,也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数作为起点往下数
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3个3个地数, 5
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活动二:比赛从1写到100。
师: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了多少个“9”?看谁找得快。
二、 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数一数,想一想,写一写。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师:我们还可以借助百数表来找到答案。
试一试,找一找,到底有多少个“9”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2、 汇报交流
(一)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
可以先让用百数表找的同学交流,说说在百数表里找到几个“9”,是怎么找的?
(二)交流 :先圈出个位上的“9”,数了数共有10个“9”再圈出十位上的“9”,数
了数也有10个“9”, 因此从1到100,一共要写10+10=20个“9”。
把个位上是“9”的依次写出来:9、19 、29、39、49、59、69、79、89、99共11个
“9”.
把十位上是9的列出 来:90、91、92、93、94、95、96、97、98、99,一共写了9个
“9”,合起来一 共是20个“9”。
3、 总结概括
刚刚同学们用的方法其实是我们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数学 方法——列举法。好处是既不
重复也不遗漏。
4、 拓展提高
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多少个“8”?多少个“7”?多少个“6”?
三、 自主练习
1、找出奇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1)你能写出和是9的所有算式吗?

(2)把12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方法?

(3)爷爷手里拿了2个黄气球,2个红气球,3个蓝气球,小女孩要买2个,可以
怎么买?
启发学生有序列举
22



预设1:先列举颜色一样的?
黄黄、红红、蓝蓝
预设2:再列举颜色不一样?
黄红、黄蓝、红蓝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都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先让没有找全 的学生交流,然后让找全的孩子来说说自己是怎么着的,通
过对比分析学生的方法,体会有序列举,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发言和倾听的好习惯。 好习
惯比好成绩更为重要。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等知识。
2、能正确熟练写100以内 的数,会说数的组成、会进行数有大小比较;能用符号和语言描
述百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微机,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数数
以小竞赛的形式复习数数的不同方法。
1、从25起,一个一个数到32
2、 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3、 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4、 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小结方法:刚才我 们能用各种方法数数,有一个一个数,,有五个五个数,有十个十个数,
还能倒着一个一个往前数。这些 数都是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数。
揭示课题:“100以内数的复习”
二、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书第四单元,并想一想,在学过的第 四单元之中,我们学习了
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像这样,把一些知识点整理成 一棵树的方法我们把它叫“知识树”今天这节课我们要
把学过和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 朋友学得好.
三、复习数位、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一)复习数位
1、师: 数位顺序是这个单元里最重要的,其它所有的知识都和它有关,想一想从右边起,
依次是……(学生汇报 老师板书)
23



2、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是……,百位呢?
(二)复习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1、先让学生读一读52再说一说这个数中的2和5各表示什么意思。
2、说一说99这个数中两个9的区别。
3、 计算出示40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读一读(拿一个学生的出来展示)
4、再用计数器出示一个数让学生口答读作和写法。
师:从刚才的写数和读数当中我们知道了 写数和读数都是从高位起,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时就用“0”来占位。
3、猜数游戏,复习数的组成
(1)写数。请小朋友从1~100这些数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一个数,写到卡片上。(提醒学
生,别让小伙伴看到自己写的数)
(2)猜数。老师在自己的卡片上也写了一个我喜欢的数,
师:你们想知道我写了一个什么数吗?
师:听好啦,我写的这个数是由6个十和3个一组成,请问这个数是几?(学生回答)
师:谁能像老师那样,让小朋友们猜猜你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吗?
①请个别同学说数、猜数,教师一边把学生说出来的数板书在黑板上。
②同桌互相说数,猜数。
③口答完成练习: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5,十位上的数是7,这个数是()。
4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8个十是()板书:75 48 80
师: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80,它个位上的数字是几?请个位上是写0的小朋友站起来。这些
两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的数是0)谁能说出个位上是0的其它两位数?板书:[10、
20、30、40、50、6 0、70、80、90] ,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师:在我们学的100以内的数当中有一类是很特殊 的,它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
请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站起来,还有哪些两位 数也是这样的?
板书:[11、22、33、44、55、66、77、88、99]
(7)最大的两位数就在这些数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比它大1的数是几?它是几位数?板书:100你能把它拨在计数器上吗?说说你是
怎么拨的?
四、比较数的大小
师:老师这有75、48、55、100这几个数你能为他们排排队吗?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排的,。
小结:给数排队前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是从小到大排还是从大到小排,最好是排一个
24



画一个这样不会多写,也不会漏。
五、复习比多少
1、一猜就中
我比三十九多1,我是( )
我比最小的三位数少1,我是( )
我是由3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我是( )
10个十就是我,我是( )
2、多猜才中(58)
我比20多得多,比650少一些,猜猜我是谁!
板书设计:
我比三十九多1,我是( )
我比最小的三位数少1,我是( )
我是由3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我是( )
10个十就是我,我是( )
教学总结: 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表现很棒,积极地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老师也相信通
过这 节课后大家对于100以内的数会认得更好的,为了检查大家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下面
我们来进行一个小 测试。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牧童----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认识图形历年来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本
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
内 容,首先可以通过对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描述,切入对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如让学生
看一看,摸一摸相 关立体图形的面。再照课本上的样子画一画,抽象出平面图形。在此基
础上让学生想一想,周围那些物体 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生活中在那
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形。
教学目标:
25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
活动。
2、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欣赏利用图形组 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感
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课时数:4课时。


信息窗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
吗?分分看。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 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
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26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 : 39页自主练习题1、2、3 、4题
选做题 : 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牧童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

教学反思:


信息窗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修改:同学们为了迎接咱们学校的数学节,我们班的同学用各种平面 图形拼搭出了自
己喜欢的图画,特别的漂亮,请同学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幅?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
吗?分分看。
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27



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重点区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 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
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每人发了一张格子纸,请你在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 : 39页自主练习题1、2、3 、4题
选做题 : 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牧童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等学
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28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活动,培
养学生积极参与数 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
初步体验“面在体上” 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带来的 物体是什么
形状的?
2、拿出三棱柱,问:看见过这种形状吗?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每人轻 轻的拿一个长方体,举起来看一看,再摸
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你在它的面上看到了什么熟悉的图形 ?
2、大家都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其他物体的面上找到别的图形呢?
把你找到的图形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小组交流)
3、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老师要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29



生3:我在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设计意 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上”。在学习过程 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在课前已对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或多或少地了解,
先让学生在“体”上找熟悉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 有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创设了条件。〕
4、刚才大家从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 形、圆形、三角形,它们都是物体上的一个面,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教师边说边从教具上撕下贴在面上的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板书:长方体 正方体 圆 三角形)
(二)进一步认识。
1、你能想办法让物体面上的这些图形跑到纸上吗?想想怎么办。
生1:把物体按在纸上,沿着图形的边画出来。
生2:在物体的面上涂上颜料或印油,印在纸上。
生3:可以剪下来。
生4:把物体按在纸上,把纸沿着图形的边折起来,就可以折出上面的图形。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要求小组合作,每种图形至少要 有三个,请组长先分好工,谁做什么,谁做什么,再动
手做。比一比哪组做得多,做得快,哪组合作的最 好。”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倡小组活动,合作学习。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小组活动呢?在活动之前,给学生提出预定的目标 和一定的要求
是十分必要的,并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老师的要求和意图。〕
30



2、你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什么图形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跑下来。我又要采访几个小朋
友了。
3、互相欣赏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再把纸上的图形分类,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的 作品完成得真好。老师有个请求,每个小组能不能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
个最漂亮的图形送给我,留 作纪念。
4、玩“帮图形找家”的游戏。
出示的图形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 圆形、梯形等,在黑板上划分每种图形
的家,请学生“帮图形找家”。
5、 老师看长方形和正方形,觉得它们很像,都差不多,怎样把它们区分开呢?
6、 同学们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小组里互相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
(小组交流)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长方形的样子,用手在空中画一个长方形,再依
次画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
(三)实践应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回想一下,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图形,同学们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出示相应的图形。
3、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4、拼图形活动。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一)
31



一、填空
(1)长方形有( )条边,正方形有( )条边,三角形有( )
条边。
(2)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 )形的。
二、

有( )个, 有( )个。
三、给 涂上颜色。

四、给 涂上颜色。

五、给 △ 涂上颜色。


六、给 ○ 涂上颜色。

七、想一想,数一数。
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

八、

九、计算。
如果△=2,○=3,□=5,那么
□+○+△=( ) △+○-□=( )
△+△-○=( ) □+□-□=( )
十、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 )个长方形
十一、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 )个正方形
十二、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 )个三角形






32













第五单元 绿色行动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 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
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 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100以内数的加
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 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
确地读写100以内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组合方法、迁移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3、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以及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理 解 数 的 意 义,并能正确口算并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创设和谐氛围 ,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
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 握了算法。本节课我
一改往日的教学过程先出示两个例题,让学生进行试算,然后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这个
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太集中了,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两道题再出一些题,这时候学生的兴
趣 又高了起来,而且出的题也很好。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课时数:
12课时。

33










1.信息窗1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 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
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 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
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到 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
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 !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
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浇花、挂牌。
活动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 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
如: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6+3=□(个)
再引导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要加以表扬。
34



及时达标: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 4+53=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 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
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针对学生表现情况,即时表扬或奖励)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
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列出算式: 26+30=□(棵) 或30+26=□(棵)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
导)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1) 26+30=56(2)十个十个的数26、36、46、56小练习:
小练习: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当堂达标:
24+3= 52+3= 46+2= 36+3=
24+30= 52+30= 46+20= 36+30=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当堂达标:
1.43页自主练习题1、2、3 、4。课上做,接着订正。
2.选做题:45页第7题。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3=29(棵) 26+30=56(棵)

24+3= 52+3= 46+2= 36+3=
24+30= 52+30= 46+20= 36+30=

六、教学反思:




35



2.信息窗1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的100以内数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使学生进一步熟练
100以内数加法。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出示卡片。
1.10+50= 60-20= 48-8= 4+13=
13-5= 20+70= 18-3=
100-60= 15+4= 79-70=
2. 30+6= 5+20=
30+60= 50+20=
60+2= 30+5=
60+20= 30+50=
二、说出下列各数的分成.
34 48 97


30 90
40
三、数学书
1.45页第8题:口算比赛、争当组内小老师。
2.聪明小屋:先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填数、再找学生汇报说道理。
3.第9题,让学生独立做 前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都需
要鼓励表扬。
四、课堂小结:请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34 48 97


7
30 90
4
40
8

六、教学反思:


3.信息窗2 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
法。
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
理能力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36



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环保教育。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环保教育:你看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怎 样?如果想要周围的环境更好,那么我们是不
是应该做点保护环境的事情啊?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再来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2、学生提问: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我们先来解决“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好吗?
4、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怎样列式?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6=
看一看想一想27+6=与前几天学的26+3=有什么不同?(个位满10了)
像这样的题目该怎样计算哪?
(1)独立思考。
(2)如有困难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向组内的伙伴介绍一下。
(4)组间交流,师板书不同的方法,并解释自己喜欢此法的理由。(学生进行自我优化)
5 、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2: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同
桌进行交流。
及时达标:
课本47页自主练习1.
当堂达标:
48+7= 56+6= 38+8= 25+5=
64+7= 73+9= 35+6= 48+5=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当堂检测:47页自主练习2、3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6=33(个) 22+8=30(个)(满10进1)

37



教学反思:


4.信息窗2 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数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小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卡片。
师:38+9 53+5 27+4 42+7 81+7 48+5、
4+76 28-10 39-3
二、课本练习
1.48页第4题,同位互相出卡片做题
2.48页第5、6题,学生自己做,几天订正,注意第6题的书写过程。
3.自主练习P48 :T7
师读题并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先让生独立算出每个筒 上的得数,再根据题意找出得数大于45的筒和得数小于45的筒。
把大于45的涂上红色,
把小于45的涂上绿色。
4.自主练习T8。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那你根据图中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三只小蜻蜓一共吃了几只小虫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列算式。38+7=45(只)
师: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2:四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
生:6+27=33(只)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3:左边的两只小蜻蜓比右边的那只小蜻蜓多吃了几只小虫子?
师:谁来解决?
生:38-7=31(只)
师:还有吗?
生:右边的三只小青蛙比左的一只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
生:27-6=21(只)

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练习
6. 24+8=32(瓶)
32=32
够了。
38




教学反思:






5.信息窗3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新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 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
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 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
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 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 62+6= 66+3= 50+40=
5+65= 48+7= 4+64= 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 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
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 鼓励学生大
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 。通过看图,同学们能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9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
们能不能提一个 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 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
要合理 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 54-2= 32-2= 45-4=
56-3= 76-4= 85-4= 98-7=
当堂达标:
49-40= 63-60= 65-40= 76-30=
59-20= 85-40= 57-20= 54-20=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检测:
1.50页自主练习1、2、3、4学生自己做接着订正。
2.51页第7题。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 45-20=25(个)

65-3= 54-2= 32-2= 45-4=
40



56-3= 76-4= 85-4= 98-7=

49-40= 63-60= 65-40= 76-30=
59-20= 85-40= 57-20= 54-20=

七、教学反思:





6.信息窗3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加深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微机、课件
教学过程
1. 拨珠算数
通过让学生拨珠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与算法。
42+5= 46-5= 20+30=
70-30= 58-20= 63+10=
2.让生说一说图意并列算式解答
3.是利用计算器呈现的数学信息,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练习。
课件出示计算器,让学生看明白题意,然后填写算式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和得数。
4.51页第6题,口算练习,师计时间,生直接写答案。
5.51页第7题,讲数学故事, 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说一些比多少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整十数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问题 的综合练习,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小
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6.补充练习
7.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练习
42+5= 46-5= 20+30=
70-30= 58-20= 63+10=

8.教学反思:



41





7.信息窗4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新课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的口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节课 我们做了很多环保的事情,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绿
色家园图画展,你们想不想不想去看 一看啊?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看,这是我们一年级三个班的画展,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展出9幅画,一年级二班展出30幅画,一年级三班展出38幅画。
2、二年级来了8人,三年级来了24人。
2.师:咱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 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幅画?
师:怎样列式:
生:9+30=
谁能提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师:(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
30-9=
生2: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个人?
师出示问题,算式。24-8=
3:小朋友的脑子真灵,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板书:30-9=
师:30-9=
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 哪个小朋友
想得最快,开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42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
生1, 1捆是10根,三捆就是30根,先用10根小棒减去9根是1根,再用20根加上1
根就是21根,
生2:我用30根减去10根是20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及时达标:
20-6= 40-8= 30-7= 50-8=
60-5= 80-4= 90-5= 60-7=
30-8= 50-9= 70-3= 40-2=
师:那么24-8怎样算?
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答案。
生1:我 是先一根一根数出24根小棒,然后又数出8根,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
是几根。大家听明白了 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要一根一根数24,老师说过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数出2捆 ,再数出4根,
就是24根。
生1:谢谢!
师:这个小朋友用的是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 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
4根,剩下16根。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 题吗?
师:噢!你是先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2 0-4=16)
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师:你还有不同想法,来。
生3:这是24根小棒。我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剩下2根和这4根,合起来就是16。小
朋友 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呢?
生3:因为单根的不够8,所以我从一捆里拿走8根。
师小结并板书:24–8=16
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
方法。
当堂达标:
60-6= 23-4= 50-2= 54-8=
70-5= 64-6= 80-2= 35-6=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当堂达标:53页自主练习1、2、3、4、5。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
43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30-9=21(幅) 24-8=16(人)





8.信息窗4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100以内数减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印象更深 刻。使学生进一步熟练
100以内数减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教具准备:小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卡片做。
师: 45-3 36-4 27-5 58-6 45-7
36-8 27-9 58-9
二、自主练习
1.P54 T6
师读题并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54页第7题,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做,几天订正。
3.T8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生1:原来每人有22个气球,小明被踩破了几个气球?
师:谁来解决?
生:22-4=18(个)
生2:小田被踩破了几个气球?
生解决:22-5=17(个)
生3:小林被踩了几个气球?
生解决:22-2=20(个)
生4:小明剩下的比小林剩下的多几个?
生解决:4-2=2(个)
生5:小明剩下的比小林剩下的少几个?
……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编数学故事给同学们听,并根据编的故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T9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
师: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根据图上的内容提出问题吗?
……
5.聪明小屋:
下面的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
44



(1)0、10、30、 、100
(2)100、90、70、 、0
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1)0、10、30、 ——、100
(2)100、90、70、——0

教学反思:



9.复习课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 位数加减
整十数。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加减法
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微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为了奖励大家今天老师带同学到数学乐园
里逛逛吧!
(一)速算厅:卡片出示:
45+6 45-6 46+50 46+5 82-40 70-30
60-7 60+7 40+50 38+60 38+6 38-6 52-30 52-3 52+30 52+3 27-5
58-6 58-9 45+3
(二)出示课件。
小熊做客。
师:猜猜看,小熊可能走哪条路?为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学生根据算式说出原因。
52+9=61(米) 40+7=47(米)8+46=54(米)
33+60=93(米)
47最小,所以应走这条路。
(三)我学会了吗?
课件出示春游图。
师:这是什么季节啊?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是春天,花开了,草绿了,小朋友在放风筝。
师:那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出问题吗?并解决出来。
45



生1:一共有多少只鹅?
生解决:
生2: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生解决:
生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生解决:
生4:男小朋友比女小朋友多多少?
生解决:
……多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只鹅?
30+6=36(只)
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37+7=44(只)
屋里的小鸟比屋外的小鸟多多少只?
26-10=16(只)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试题
一、填空。
1.比一比。


比 多( )
比 少( )


比 多( )
比 少( )
2.在 里填上“﹥、﹤、=”。
37-7 30 45+9 53 5+67 72
75-50 20 38 30+7 32-8 40-9
3.请想一想,填一填。
9比59小 。 78比70大 。
46



58比9大 。 9比80小 。
二、看谁的口算最好!
59-9= 16+70= 67-8= 70-7= 53-8=
3+48= 81-6= 7+73= 50+40= 99-9=
46+6= 91-50= 65+7= 20+49= 45-30=
43+9= 52-8= 69-8= 50-8= 29+5=
79+3= 53-7= 40+65= 17+7= 40-6=
5+38= 92-7= 74-5= 4+79= 42+8=
三、看图列式。


?条 (2)、
34.00元
8.00元



20条 ?元

四、用数学。
1、明明做了20个,小云做了37个,小云比明明多做多少个?


2、小红做了48面,送给幼儿园小朋友一些后,还剩20面,送走了多少面?


3、奶奶今年75岁,小明今年9岁,奶奶和小明一共多少岁?


4、草地上白兔和黑兔一共有30只,白兔有9只,黑兔有多少只?


5、一本故事书,小红看了27业,还剩下30业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6. “我折了30个纸鹤。”
小华 “我折了47个纸鹤。”
小军
(1)小军比小华多折多少个?
(2)两人一共折了多少个纸鹤?




=
=
=
=
47




本单元达标测试讲评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检测试卷一点评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 提
高数学 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测试,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教 学 过 程:
一、填空。
2.在 里填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7-7 30 45+9 53 5+67 72
75-50 20 38 30+7 32-8 40-9
3.请想一想,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列算式解答的?)
9比59小 。 78比70大 。
58比9大 。 9比80小 。
三、看图列式。 (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条 (2)、
34.00元
8.00元



20条 ?元

四、用数学。 (每道题注意让学生说算理。)
1、明明做了20个,小云做了37个,小云比明明多做多少个?


2、小红做了48面,送给幼儿园小朋友一些后,还剩20面,送走了多少面?


3、奶奶今年75岁,小明今年9岁,奶奶和小明一共多少岁?

=
=
48




4、草地上白兔和黑兔一共有30只,白兔有9只,黑兔有多少只?


5、一本故事书,小红看了27业,还剩下30业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6. “我折了30个纸鹤。”
小华 “我折了47个纸鹤。”
小军
(1)小军比小华多折多少个?
(2)两人一共折了多少个纸鹤?





第六单元 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认识。
教材分析:
青岛版一年 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
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
算。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
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1元、1角、1分人民币。
课时安排:5课时。




=
=
49



信息窗1
—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归纳出1元=10角的十进关系,培养
学生归 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
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以及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育。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
同学们,买过东西吗?买过什么?(去 什么地方?买过什么?和谁去的?花了多少钱?
还记得吗?)(指名说)买东西时我们要用钱,我们国家 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陈老
师就和你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出示课件)里去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你们都见过哪些人民币?(生可能说:100元、50元、20元、5元、1角……)
2、打开你手中的信封,看看里面有什么?(人民币)你都认识它们吗?谁来给大家介
绍一下你认识的人 民币?(指名到前面来认识)(从哪看出,有什么特点?)
(1)、如果介绍100元:你从哪看出是 100元的?(有数字)数字下面是大写的文字,
我们数学课堂上就写小写的就可以了。还从哪看出是1 00元?100元里还藏着很多小知识
呢?想不想知道?(看课件)(介绍防伪线、盲文)(有国徽,国 徽代表我们祖国,我们爱
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问:还有哪些人民币上写着元 呢?看看它们是多少元?(指名说)(出示课件:是这
些吗?这些人民币里都有元,这些人民币就是以元 作单位的。(师板书元)
哪些人民币的单位不是元,你看看他写的是什么?
(2)、如果 介绍角:你都看到了几角的了?(指名说)有谁拿的是五角?谁和他拿的
不一样,但也是五角?(指名说 )师:噢,人民币有纸币也有硬币。(出示课件:是这些
吗?)这些人民币里都有什么?(角)角就是这 些人民币的单位(师板书角)
(3)分同上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看板书:
元、角、分)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发现同学们真能干,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我看
看谁在游戏中表现 最出色!(老师说价钱你来拿(1元、7角、6分、)(有谁拿法和他不一
样?)
请你们快速 的把学具收起来,我们不拿了,我说价钱看谁能说出应该怎么拿?(师说
4角、5角)(注意区分方法)
不用看就能说出怎么拿,你们的本领真大!那这个你还会吗?(看价钱说出是多少)
(课件演示 ))
50



(二)、学习进率
过渡语:刚才 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你们知道吗,它们之间还有很大关系呢!谁知
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名无目的 的说)
1、 了解1元=10角
当孩子说到1元=10角时,师说:还 有谁知道它们之间有这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同时板书:1元=10角 ))
你们真聪明,果然是这样。那你们知道这些吗?(出示习题生填空)还知道哪些人民币
之间的关系?当生说出1角=10分时,课件演示过程,同时板书:1角=10
知道这些吗?(出示习题生填空)
还知道哪些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指名说)
歌曲中的小朋 友真是个好孩子,知道拣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我相信如果是你们,也
会这样做的,是吗?
师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你们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怕不怕?好,自信的孩 子,老师相信你们。
三、 实践应用(课件演示)
(一)、换一换
1、 一张二角可以换( )张一角
2、 一张五角可以换( )张一角
3、 一张一元可以换( )张二角( )张五角
4、 一张五角可以换( )张一角和( )张二角
(二)、小小超市
1、师:设置小情境:孩子们,我来到你们的学校看到你们学校 真的很漂亮,你们穿
的衣服也很漂亮,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贫穷的孩子,别说穿漂亮衣 服了,
就连上学用的学习用品都买不起呢!你们想不想帮帮他?(真是有爱心的孩子,那我们去
超市帮他选些学习物品吧!
如果你有一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有剩余的时候问还剩多少?)(指名说)
你的一元钱能买几支铅笔?(指名说)
如果给你一元钱去买本子,你可以怎么付钱?(指名说)
买订书机够不够?差多少元?
师:我们的零花钱不乱花,用来买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真是个好孩子。
2、有一个叫小明的 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有爱心,他拿了50元的压岁钱去超市买物品,
打算送给山区的小朋友呢。(出示课 件: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乒乓球拍15元、铅笔盒6元、网球拍9元、书包28元)
(1)、猜一猜小明都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2)、如果给你10元钱去买一个乒乓球拍,还差多少元?
(3)、去买书,应该找回你多少元?
(4)、书和和闹钟一共多少元?
师:你还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指名问,自己找同学回答)
师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 子,相信山区的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一定也会象你们
一样快快乐乐上学了。
5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人民币已经是第五套了,还有四套呢 ,想不想看
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国家的五套人民币吧!(伴随音乐欣赏)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你们还知道别的国家的钱币叫什么吗?(欣赏各
国钱币)
六、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1角=10分
1元=10角


七、教后反思:


























52




信息窗2 小小存钱罐
—购买文体用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 问题,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
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小文具店看看,但是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去,我们试试吧!
【课件出示:1元=()角 10分=()角
( )角=6元 7元5角=( )角
24角=( )元 9元=( )角】
活动一
师:大家完成 得真棒,我们快进去瞧悄吧!【可件出示问题商店的图片(教科书第60页
情景图)】
师:店里有什么呢,你知道哪些商品的价钱?
师:你想买哪些物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
拿20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
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由代 表说出解决的办法,可以把单位换算成是一样的了,比如,把1元换成10角,
再用10角减去橡皮8角 就能很快的算出还剩的钱。
活动二:
师:我们看看谁来了?(课件播放:凯蒂猫手拿5元钱,说:“我买一块橡皮。”)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板书问题)请你自己先试着做做,再把你的方法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师: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师:如果你有1张2元钱,你想买什么,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师:请你独立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出来。
师:谁能把自己做的题给大家说说?
53



活动三: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小小售货员”的游 戏,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标有价钱的实
物图片和人民币图片。小组成员轮了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 客,看看看看那位售货员收
的钱和找出的钱最正确。
当堂达标:
小猴买水果
小猴有15元,
(1) 如果想全部花完,可以买那几样水果?
(2) 如果想使买的水果种类最多,可以买哪几种水果?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作业布置:
必做题 61页自主练习1、2、3题。
选做题 61页自主练习4题和课外实践。
板书设计:
小小存钱罐
——购买文体用品
6 角 + 7 角 = (1)元 (3)角 ( 6角+7角=13角 )
1 元 – 8 角 = (2)角 (1元=10角)
教学反思:
本节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使每一个 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
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 识和能力大大
提高。





第三课时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 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重点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 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54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小朋友到文体用品商店购买自己所需的文体用品的情境图。)
小红:我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应付多少钱?小朋友们,你能帮我吗?
(1) 师:我们该怎样帮小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 乒乓球应付多少钱;再让学生
到图中获取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价钱的信息,并列出算式。
对于如何计算7元6角+8角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
交流时,让 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体会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及单
位之间的转换。
(2) 师:我们帮小红解决了问题,小明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
(课件出示)小明:小华买一块橡皮,我要找多少钱?
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才能知道要找多 少钱;再让学生到图中获取小华带着多少钱和
一块橡皮的价钱的信息,并列出算式。
对于如何计算5元-7角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
交流时,让学生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体会相同单位的数相减及单
位之间的转换。

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三、巩固新知
1、比一比:
5角()5元 30角()3元
40分()4角 6元()10角
3元9角()4元 7角3分()73分
5角5分()1元 8元4角()48角
2、找朋友:
1元-2角 8元
6分+6分 1角1分
3元+5元 8角
1分+1角 1角2分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三次探究、合作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 谈
论反先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精神的体现。






55










认识人民币单元测试
一、数人民币
1、一分一分地数,数到10分,( )张一分等于1张一角。
2、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 )张一角等于1张一元。
3、一元一元地数,数到10元,( )张一元等于1张十元。

二、连一连
1、 把钱数和相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100元
2元
1元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请连起来。

7角 6角 8角 4角 3角 2角

3、根据商品标价,用线连一连。

5.00元 12.20元 39.50元 56.80元 29.60元 3.60元

39元5角 56元8角 5元 29元8角 3元6角 12元2角
三、换一换
1、一张一角可以换( )张一分。
2、一张一元可以换( )张一角。
3、一张5角可以换( )张1角。
4、一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5、一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
6、一张5角可以换( )张2角和( )张1角。
7、一张1元可以换( )张2角和( )张1角。
8、一张1元可以换( )张2角或( )张1角。
9、一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
四、完成下表

56




5元 8元 20元 20元 40元 5元
买的物品 一共多少钱






人民币单元检测试卷一点评
教学内容: 人民币单元检测试卷一点评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 提
高数学 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测试,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教 学 过 程:
一、分析考试情况
表扬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明显的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师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这针对张试卷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做一下重点分析,以达到查漏 补缺的目
的。
二、典型题型讲解
1、先让学生自查试题,反思造成错误的原因,再写出正确答案。
2、典型题型分析说明
(一)填空题换一换8、一张1元可以换( )张2角或( )张1角。
9、一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
分析原因是做题不认真。
57



(三)解决问题
填表题学生方法都知道 用加法进行计算,但是有学生口算出错,主要是进位加法错误
较多,需要进一步进行进位加法的口算训练 。
三、课堂练习: 出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考后反思: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检查的习惯,培养学生
的审题 能力、分析能力,做到眼到、心到、脑到。
2、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知识点的讲解透
彻,在 立足于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注意加强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3、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尤其要注意概念教学的扎实有效,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
完善。
4、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5、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这是学生
最薄弱 的也是最需要提高的。
6、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7、 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试卷分析及讲评,达到了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解题
方法和 解题技巧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
定的益处。

第七单元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 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
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 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
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其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 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 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会进行加减
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感受计算过程的合
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 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
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
58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课时安排:17课时。

信息窗1 赶海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 会算
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 宽数的计算的认
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 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 小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
(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 + 6 = 8,10 + 20 = 30,12 + 26 = 38。
生2:26 + 10 = 36 36 + 2 = 38
59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 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
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 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先把单根的小棒合 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 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
个珠子,表示加上2 个1。和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 br>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
错了没关 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 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
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
们在 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习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 41+35=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
课堂小结: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必做题:65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12+26=38(只)
1 2
+ 2 6
3 8
教学反思:


60





信息窗2 摆贝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情境图、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来到大海边,不仅捉螃蟹捉虾,还 进行了其它有趣的
活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回答:小朋友们 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漂亮的图案,摆了轮船、
小帆船、海鸥。
3、问:你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 1 )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4)摆海鸥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轮船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6)摆轮船和摆海鸥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 1 )探究学习:
①问: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板书: 47-32=
②小结: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
( 2 )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47-30=17 17-2=15
61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竖式算: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 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 里去掉2,再把
两次剩下的合起来。
c. (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
( 3 )概括: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
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 1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 2 )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三、当堂达标:
小鸟送信。
①尝试解决问题(连线)
②解释(说思路)

1 5 6 5 4 6 2 3 3 8
+1 2 -3 2 -1 5 +1 0 -1 1


27 31 33
课堂小结: 学生对竖式已经有一定理解,做起题来比较顺利,但要注意一点:相同数
位要对齐。
作业布置:
必做题:70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71页自主练习6题及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摆贝壳
47—32=15(个)
4 7
— 3 2
1 5
教学反思:

62










信息窗3 参观水族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 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
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 让学 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
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 活,充分体验解决
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参观水族馆”的话题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 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
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生1: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2: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3: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4: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5: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6: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二、合作探究、及时达标 (一)、师:我们先来解决“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
可以怎样解决呢 ?
生:可以这样列式:14+28=
师:14+28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63



各小组派代表
组一:口算
组二: 列竖式
组三:4+8=12,10+20=30,12+30=42。
组四:用计数器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
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
欢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师: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来看“ 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
条鱼”这个问题吧!
师: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23+27=
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生交流:……
师: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当堂达标
1、列竖式计算
4 6 3 5 5 7 3 6
+2 9 +4 5 +1 8 +2 7

3、火眼金晶判对错
5 6 3 8 2 4
+2 7 +2 2 +6 5
7 3 5 0 9 9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个位满十向十
位“进一”的意义。
作业布置:
必做题:74页自主练习3、4、6、8、9题。
选做题:75页自主练习7题。
板书设计:
参观水族馆
64



14+28=42(条)
1 4
+2 8
4 2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







信息窗4 参观标本馆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
教学目标:通过信息窗提供的 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师:小朋友真棒,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摆小棒,用计数器算,
用竖式算。
(师板书) 72-56=16(种)
7 2
-5 6
1 6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1、你能自己解决这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65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总结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
的思考过程 。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 br>上加十再减。

三、当堂达标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2+19 50-38 64-46
55-26 91-62 70-35
34+12 29+8 62+26
列竖式计算
8 3 6 8 4 3 3 4 6 0
-4 7 -1 1 -2 8 - 1 9 - 2 4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要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在经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本
课知识。
作业布置:
必做题:78页自主练习2、5、6、7、8题。
选做题:79页自主练习9、10题。
板书设计 参观标本馆
72-56=16(种)
7 2
-5 6
1 6
教学反思:



信息窗5 买纪念品---—两位数的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学难点:
66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纪念品”的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管区。妈妈决定带小红 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去,
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
式,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及时达标
36-27+14 60-12-37
56+24-15 64-15-6
67



4+50+32 62-35-5
三、当堂达标
课本第3题解决问题
文具店里有80支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还剩多少枝?
□○□○□=□(枝)
第5题火箭金晶判对错
73-18-26=29
7 3
-1 8
5 5
-2 6
2 9
85-57+24=62
8 5
-5 7
3 8
+2 4
6 2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算理,并学会用竖式。
作业布置:
必做题:81页自主练习1、2、4、6、7题。
选做题:83页自主练习8、9、10题。
板书设计:
买纪念品
—两位数的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0-13-17=20 13+17=30
50-30=20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
一、看谁的口算本领强。
16+8= 9+25= 31-6= 50+8=
54-3= 40+50= 6+30= 6+24=
52-7= 8+32= 28+10= 30-7=
18+3= 76-20= 64-9= 90-2-80=
26+20+4= 68-8+9= 76-8-20= 65+5-70=

二、计算。

三、列竖式计算。
68



(1)35 + 17 + 16 = (2)80 –41 –25 =



(3)67 –23 + 37 = (4)48 + 20 –50 =


(5)85 - 70 + 16 = (6)60 - 13 - 27 =


四、填一填。
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住三条:
①( )数位( )。
②从( )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 )进1。
3、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

4、在○里填上“>”“<”或“=”。
28-3 25 32+7 38
40+30 71 56-30 35-9
56-20 35 36+23 60
30+28 57 18+42 72-13
5、一个数是58,另一个数是15,这两个数的和是( ),差是( )。
6、估算一下,哪些算式得数比70大,把它圈起来。
90-11 31+42 23+31+29
88-17 38+29 100-20-12


五、诊一诊。(有毛病的改在方框里)
1、62+38=90 2、30 -17=23

六、用数学。






69




第八单元 阿福的新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 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
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
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 见的不同,引
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
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 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学会估 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测量 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后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的观念
教学措施:
通过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产生 思考,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借助
学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教具:尺子,课件
课时:5课时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初步学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 地用刻度尺量物体
的长度。
教具:直尺 1厘米的小棒 几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70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小竖线: 师 :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
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 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
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
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 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
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 米有多长
呀?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5、生活举例:
(1)(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
合作找出大 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
好。
71



2、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五、当堂达标
量一量: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六、总结评价: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课本95页,必做题:1、2、4、题 选做题:3
板书设计 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教学反思 :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 生
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 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
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 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
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72



1、 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讨论:1米=100厘米
2、 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 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 黑板的长度 课桌的长度 凳子的长度
2、 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 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一张床长2( ) 一枝冰糕长12( )
小明的鞋子长23( ) 一棵大树高5( )
一列火车长75( ) 一座楼高20( )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 )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 )米
六、当堂达标
1、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 )米( )厘米
2、 教室的高大约有( )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 )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八、作业布置:
课本98页,必做题:1、2、题
选做题:3题
板书设计: 阿福的长袍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 学 目 标
1、初步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 点 难 点
1、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73



教学过程设:

一、忆一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厘米、米,还会用直尺进行测量,你 想量一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
度?(学生自由说)师说测量要求:测量前,先估计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测量后,与
估计的比一比,看看你的眼力怎样?
1、学生活动,自由测量。 2、交流测量情况。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小组合作,测量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你能发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达标测试题。(1)量一量。 (2)填一填 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 ) 楼
房高15( )
四、总结延伸。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直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请你回家后测量一
下你家的床,桌子等物体的长度,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下来。


我们身上的 “小尺子”
教学目标: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
长度
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 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 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
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 得准确,但
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可以用小手指来量。 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
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用小指的宽度来 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
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 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 和双手平
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 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
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 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
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活动三:用拃、庹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活动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并汇
74



报交流。 如: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同学的身高等。 学生交流:
1、黑板的长度是4米80厘米,我量了4庹,一庹是1米20厘米,4庹就是4米80 厘米,
大约5米。
2、我估计××同学的身高是1m30cm,因为我刚才量的我的身高 是1m20cm,他比我高一些,
我觉得他应该是1m30cm。
3、我估计××同学的身 高是1m28cm,因为我刚才量我自己的身高就是这个,我觉得我们
两个一样高。...... < br>4、我估计××同学的腰围是50cm,因为我刚才量了我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和我的身
高差 不多,是1m20cm,现在,我一只胳膊就能将他的腰围住,说明他的腰围跟我的胳膊的
长短差不多, 我看最多也就50cm吧。等等
5、我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长度大约是10米。我先测量出我的一步 大约是50厘米,从这
一头到那一头我走了20步。
活动四:活动小结,学生谈感受。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第九单元 我换牙了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的方法收
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 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
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 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
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 发生在
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
同 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
计全过程的体验。
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
问题引发 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
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 、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
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 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
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能够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措施: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75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 据整理成简
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
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具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 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
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 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
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
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 落,然后又
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 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
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 咱们全班同学
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 br>76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 “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
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 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
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 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
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
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 是用什么
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
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
小格代表1个 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
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 励大家,
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
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 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
做一些呢?怎 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 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
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
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
77



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3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 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
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在统计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统计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
点:
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都有些什么玩具?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学生
畅所欲言。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玩具还不少,那么你知道哪种玩具喜欢的人最多吗?
就 让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 二、分组统计
1、各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统计本组同学都喜欢哪些玩具,并做好记录。





第十单元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 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
78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 识打下坚实
的基础。
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学看钟表;平面图形;人民币的 认识;厘米和米的
认识;简单的统计知识。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 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把本册
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渗透在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等真实有趣 的活动中,展现在
学生面前。第二部分是围绕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对全册教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
第三部分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的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在进
一步 查漏补缺,加深知识间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长度、图形、统计 等
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 ,形成初步的归纳、
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 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学看钟表。
教学措施:“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与解决 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看钟表”、“人民币的认识”和 “图形”等内容,与
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厘米、米的认识”则需 要加
强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1米”和“1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
“ 统计”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
统计的必要性,经 历统计的全过程。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
4、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5、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教具准备:钟表,米尺,计数器,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4课时检测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
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2、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
79



教具:表,米尺,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
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2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3、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 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
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 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 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
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及时达标、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
为最 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
减算式、加减混合算 式、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三、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 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
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 〔算式)、加减
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
四、当堂达标,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
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 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
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 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
8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110页,必做题:1、2、4、5、6、7、8、9、10、11、13、17、18题
选做题:3、12、14、15、16题本总复习题分两课时做完
教学反思:





81

出国保险-教务副主任述职报告


描写冬天的诗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夜莺之歌-关于安全的黑板报


毕业生自我介绍范文-检讨书2000字


上海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师工作小结


沈阳军区-代销合同


中秋节文章-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商务车司机-郭美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