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总复习教案

萌到你眼炸
986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0: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补缴养老保险新政策-本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总复习》

◆ 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编排上分为两个板块。
板块一:回顾与交流
这一板块主要对所学内容进行 回顾,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每个
领域有两个栏目:“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 ”
数与代数
1、独立思考
教科书在这一栏目中提出了7个问题。
2、相互启发
这一栏目选择了“独立思考”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回答,一是给学生做一个示范 ,二是
引导学生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二是引导学生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淘气和笑笑说
出了自己对数的一些认识,奇思和妙想则整理了自己在加减计算中的错误,并进行了反思。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 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
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或食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直观 感受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 教学目标
◆ 课前准备



1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Xk b 1. Com
学生口答。
二、回顾与交流。
师:1.你认识了哪些数?能按顺序数一数吗?
学生同桌互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32这个数?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除了书本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图形表示等。
3.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一说。
请学生举手回答,让学生明确比较数的方法。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 74-20=□4
54+9=□3 37-8=□9 35+30=□5

2
◆ 教学过程



三、数的运算。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
2.把你经常出错的题目写下来,说一说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进位与退位,有没有进位和有没有退位。
3.“50-18”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举例说说。
先让学生互说,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说生活题目。
4.踩地鼠。
(1)54+6=50 ( )
(2)73-20=71 ( )
(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 )
(4)23+30﹥53 ( )
5.智慧果。
师: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
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
( )+62=68 ( )-40=53
76-( )=70 54-( )>50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 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
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板书设计:
总复习(1) 回顾与交流
数的大小与比较
数的表示方法
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 总复习(二)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3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应用所学的知 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
单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 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 45+7 69-50 97-6
30+65 9+36 53-8 84+7
91+5 24-9 8+37 96-80
二、填一填,连一连。
1.按规律填数。
书本86页第1题。
2.看一看,填一填。
说明:一个两位数,包括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表示几 个十,个位上的
数表示几个一。
3.连一连。
书本第86页第3题。
三、 用竖式计算:
58 94 85 98
+ 37 - 35 +15 -89
——— ——— ——— ———
84 46 66 64
-59 +27 -48 +28
———— ———— ———— ――――
四、 在○里填上﹦﹥或﹤
34+29 ○29+34 53-36○54-36
49-37○49-36 67+38○67+34
五、情景题。
河里有一群鸭,小鸭有27只,大鸭比小鸭少15只,大鸭有多少只?
板书设计:

4



总复习(2)
河里有一群鸭,小鸭有27只,大鸭比小鸭少15只,大鸭有多少只?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三)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所学知识的生活运用。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书本第88页和第99页的内容。
9.少年宫组织两队同学参加夏令营,每队有3位老师,每辆车可坐50名乘客。
第一队:47名学生
第二队:43名学生
问:需要几辆车?还有几个空座位?
第一步:先让学生求出每队的总人数,看一看能不能坐下。
第二步:分析空余的座位。
10.条件:
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鹅有18只。
问:你可以提怎样的问题呢?请学生同桌互说,举手自由回答。
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计算。
11.运木头
一共有90根木头,一次运了34根,一次运了38根。
说明:问学生,你能提怎样的问题?
(1)一共运了多少根?
(2)还剩下多少根?
12.明信片
小白兔明信片:23张;熊猫明信片:38张;小鹿明信片:?张。合计92张。
(1)小白兔明信片和熊猫明信片一共有多少张?
(2)小鹿明信片有多少张?

5


(3)请试着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3.套圈游戏。
小兵:我得了42分。
笑笑:我得了60分。
小丽:我得了第二名。
(小象:28 小鹿:12 熊猫:30 企鹅;32)
(1)他们各套中哪两个?
(2)小丽可能套中哪两个?
14.跳绳比赛。
跳绳成绩记录表
姓名 刘平 张晓 李月 王立
成绩 76下 95下 83下 100下
名次
(1)把他们的名词排出来,填在表中。
(2)最多的跳 下,最少的跳 下,相差
(3)第二名比第三名多条 下。
(4)第四名再跳 下,就和第三名同样多。
(5)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板书设计:
总复习(3)
套圈游戏。
小兵:我得了42分。
笑笑:我得了60分。
小丽:我得了第二名。
(小象:28 小鹿:12 熊猫:30 企鹅;32)
(1)他们各套中哪两个?
(2)小丽可能套中哪两个?


教学内容 总复习(四) 课时 1课时

6

下。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2.通过引导与 交流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3. 培养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进
而更好地掌握有 关知识。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
教学难点: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65-12= 27+11= 61+29= 92-42=
12+80= 33+57= 75-20= 35-11=
28+52= 96-16= 38+22= 47-11=
36+54= 70-25= 35-14= 40+30=
81+15= 69-50= 84-14= 96-80=
二、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56的个位
上是( ),十位上是( )。
2.100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在( )填上“<”、“>”或“=”。
54+38( )38+54 43-26( )42-26
69-47( )69-46
三、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兔比马多8只 马有45只 鱼比兔少3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 ;列式: ;
② ;列式: ;
③ ;列式: ;
四、想一想,连一连。

7



五、应用题。
1.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
能上车?
2.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走了,又来了37人参加第二 轮
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
3.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 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
格是多少元?
4.三个同学跳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数
小红 25下 28下 30下
小花 21下 26下 95下
小明 24下 29下
(1)小红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列式:
(2)小花第三次跳了多少下?列式:
(3)如小明是第二名,小明三次总数可能是多少下?
(4)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板书设计:
总复习(4)
.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 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
上车?



教学内容 总复习(五)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 活动,进一步复习
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一
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8



一、复习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学过的图形都是什么样子的?
二、 有趣的图形。
1.找一找(机器人,汽车,书本90页第1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不同的图形做个标记。
2.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连一连。(书本第85页第4题)
小男孩看到小狗的背面,小女孩看到小狗的侧面。
3.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书本90页第2题)
判断:谁坐在小熊的正面?
4.用附页图4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3)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学生独立折一折,请学生上台演示折法。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总复习(5)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 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教
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教 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
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 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
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 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
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 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 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 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
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 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
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

9



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 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 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
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例如, 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
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 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
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模拟表演; 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
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 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 在具体活动 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 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
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 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 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 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
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 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
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 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
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 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
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 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 教学中, 教师要
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 情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
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10

湖北工业大学分数线-有礼貌的


囹圄是什么意思-广美分数线


连云港教育局网-家居广告语


野野村龙太郎-银监会职责


中国女乒-工商局年检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电子厂实习总结


云南农业大学专业-历届国家领导人


英语作文我的暑假-打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