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课后反思
告家长书-鲜花礼仪
上、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
朋友—
—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
跳出来帮
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
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
子的?下面我
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3(.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
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 活动
1.
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
在书上
面……
3.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上 下
货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货车的下面
货车在船的上面
船在火车的下面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初步了解上
、下的基本含义,基本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大部分学生还能掌握,小部分学生对相对位置还
不理解。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形成
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就较难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的比较密切,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挺高
的 。特别是在后
面画画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个别学生还画得不错,图
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处理得很好。从这里学生
能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课
堂上我还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
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系。.
表达能力。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不过语言
表达能力还比
较欠缺,在以后教学方面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
“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
好?(师做
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
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 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3.
4.出示第2页主题图。
(1) 自己根据图画及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2) 学生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
小组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前 后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
学内容也是跟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讲到主题图时学生一
看到公共汽车就欢呼起来。看此情景,我
就设立场景,东圃站。学生一听到自己
熟悉的地方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我马上叫几个同学来表演上车的
情景。再具体
让学生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最后出示书本的练习让学生完成。
在
课堂上,学生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秩序稍乱,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初步了
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
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
间方位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还是基本达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上节课好了一些,但还是
不
够的,还需加强。至于位置的相对性及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还需加强。
左、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
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
指挥交通干什么
?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 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
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
出示手模型板帖。 )4(.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性。
(1)
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 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
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 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 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
2.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左 右.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和米老鼠做健身操来创设情景, 学生
对此很感兴趣。毕竟是一年级
的学生,对于动画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再加上通
过多媒体来演示显得更加生动。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
动起来,自然教学效果也不
会很差。对此给我的感触是: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
生
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
传统的教学手
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
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
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
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
音使教材更为生
动形象。学生也非常喜欢用这种方式上课。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
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效果自然好
。
位 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
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
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 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
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
开始数。)
3.
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 教师提问学生指:
(1) 第5组第4个。
(2) 第2组第3个。
5.
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 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 )组第( )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 ),狗在第(
)行第( )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
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一、我拍一
的游戏。
学生分组活动。 )2(.
3.第3题。
(1)
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
在什么位置合适。
(2) 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
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 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4) 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 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
(2) 教师说学生做。
(3)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 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 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
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位
置
前 后 左 右
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学会确定物体位置。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堂上兴趣盎然、
学生积极投入
。对此给我一个启发: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
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而在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指出:欢这样的课堂。.
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
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国古
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
,不启不发。”而近代心理学
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
需要。
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
得,口欲
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实
际的生活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
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
创设实际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
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
什么?
(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 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 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 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
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这些方法,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
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
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
的游戏。
三、练习:
1. 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
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 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
口算十几减
九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
索、
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
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
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
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
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
不
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
法多样化也就
水到渠成了。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
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
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
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
,也不利于对学
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在以后的计算课上一定要吸取这次的失败经验
教训。
练 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
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
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 )2(.
(3) 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
(2) 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
(3)
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
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
(2) 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
(3)
连线,小组订正。
4. 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 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
(2) 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
(4) 教师面批面改。
6.
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
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
(4) 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
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练 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 )=12 9+(
)=18 9+( )=15
9+( )=11
9+( )=13 9+( )=16
9+( )=14
9+( )=17 9+( )=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
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
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 -9 =
17-9 = 11-9 =
16 -9 =
三、练习二7、8题。
1. 第7题。
(1)
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自己练习。
(3)
全班一起订正。
2. 第8题。
(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 学生在书上填写。
(5)
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
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十 几 减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
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
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 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
生说明看到了
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 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
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
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
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
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
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
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
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
(1)
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2)
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
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条。5条,黑金鱼8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 )3(.
(4)
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
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
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
喜欢那种方法,
并说明理由。
7. 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
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
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
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
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
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
2. 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
先说加
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
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
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
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
有困难的学生。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5=13
13-8=5
13-5=8
课后反思:
教学这节课时我先出示“鱼缸内金
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
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
,调动学生的兴
趣。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
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
条,花的有几条?”的文
字。再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5条金鱼,黑的13.
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了多媒体
学生学习的兴致高,积极性提高。
教学效果也不错。所以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课又得到
了验证。
此外,学生对计算时算法的多样化方面还是欠缺,大部分是用我上节课教的想加
法算减法和拆十法来计算,更有者竟扳手指来计算。因此,在教学计算课时还应
多鼓励学生算法
的多样化及择优算法。
练 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三1~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
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
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 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 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
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 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
全班共同订正。
(5) 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
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 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卡片上有算式;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帮小朋友坐椅子。明确要求: )1
(.
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
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 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 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1) 明确要求:找朋友。
(2)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 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
一谈你的收获。
练 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三7——13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 第7题:
(1)
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 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算一算,小动物旁边有得数,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明确要求: )1
(.
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3)
订正答案。
3. 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
(2)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
(3) 小组讨论。
(4)
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
差随之增大。
4. 第10题:在 里填上“〉”、“〈”、“=”。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全班一起订正。
5. 第11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
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
(4) 订正。
6.
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 第13题:
(1)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
一谈你的收获。
用数学
教学内容:
页做一做。20,3页例19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二、 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 出示例3情景图:
(1)
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 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
(3) 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 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
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
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出示情景图: .1.
(1) 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
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
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 学生小组活动。
3.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
点都是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接
触过这种问题,所以教学起来也比较难,学
生也难掌握。所以,在叫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之前,我先讲解“已知条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已知条件
”后,再讲
怎么样的才是“问题”并举例子说明。学生能知道“已知条件”和“问题”后,
再让
学生尝试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处理学生总算能基本明白过来了,再练
习几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提出
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要想提
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还是有些困难。我想让学生多接触这
种题目,尽量达到个个学
生都能提出准确的数学问题。
练 习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 第1题:
(1) 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 指名说图意。
(3) 列算式解答。
2. 第2题:
(1) 读题明确图意。
(2) 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3)
订正答案。
3. 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
(1) 明确题目要求。
(2) 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 第4题:
(1) 看图明确要求。
(2)
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
(3) 在书上填写。
5. 第5题:
(1) 明确要求:找朋友。
(2) 口算得数并连线。
(3) 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填写。
(3) 订正答案。
7.第7题:
(1) 看图,明确图意。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3)
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4) 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
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
4、13-6=7(人)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
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
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难点:
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
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3 12-7
12-9 12-8 12-6 12-5 12-4
13-6 13-7 13-8 13-9
13-5 13-4
14-6 14-9 14-5 14-7 14-8
15-7 15-8 15-9 15-6
16-7
16-8
16-9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 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
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 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 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
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
是以后要学算式?
五、练习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5 12-4 12-3 12-8
12-6 12-7
13-9 13-5 13-4 13-6 13-7 13-8
14-9 14-6 14-7 14-5 14-8
15-9
15-8 15-6
15-7
16-9 16-7 16-8
17-9 17-8
18-9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我通过减法卡片重建表格的活动,进一步巩
固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
清楚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然后利
用这张20以内退位减法表,找出差是6、7、8、9等的算式。在引导学生找规律
时,横着看
、竖着看,减数和被减数的变化规律都较容易找到。所以这里的引导
重点放在从得数着手,看表找出结果
相同的算式,学生会发现得数相等的算式总
是排在一条斜线上的。最后是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特别是口
算,熟练的20以
内加减法的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这节课还得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练 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五1~11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
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
第2题:
(1) 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
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订正答案。 )4(.
3. 第3题:
(1)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 第4题:
(1)
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 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 第5题: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 学生书写得数。
(3) 订正答案。
(4)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
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 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
子,你
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
鼠愉快地
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
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
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
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
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
少个吗?”
(2)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 口头列算式解答。
(4) 写在书上。
7. 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
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 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
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8. 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9.
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 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 订正答案。
10.第10题:比一比。
(1) 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
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 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 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11.
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
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 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12.
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
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
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
飞机
。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1.
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
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 做小风车:
(1)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
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
边都相等。
(4)
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
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
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
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
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
圆。
2. 平面图形的关系:
(1)
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 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
用几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
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
独立操作。
(4)
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
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6(.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 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 让学生说
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
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
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 完成第2题。
4.
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 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谈一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反思: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
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
一些关
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
征。在教
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
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
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
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
“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
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
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
br>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
类似于“同样大
的、一样个小正方形拼出……”4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
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5、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
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
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
这个时候,我适
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
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
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
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
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
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
/p>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
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
(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
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
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
示:引出四种
平面图形。)
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今天呀,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这些图形,
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
br>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
再拿出正方形的纸
,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
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
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
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
的方法,
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
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
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
: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
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
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学生边做边讲。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
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
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
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
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
br>我们接着来学习。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之后,老师和孩子都比较兴奋,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般
乱。活动
课最怕的就在于孩子活动开了之后收不拢,有时小小的一盒学具盒、一张纸、一
只铅笔
远远比老师的魅力大,比学习的魅力大。这也是以往的课中我最困惑的。
今天的这节课涉及的活动工具很
多,总体来说还是井然有序地进行。仔细想来,
可以撷取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孩子乐于参与学习。
2.充满个性的自主性操作活动,张扬了孩子的个性。孩子们学习兴趣很浓。
3.关注了孩子美的需求。数学并非是枯燥的,数学也是美丽的。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 .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2
.培养学生
团结协作的精神。3
教学重难点:
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
系。.
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
br>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 教师提出要求:
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
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 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 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
1. 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
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
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
2. 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
数正方体的个数。
3.
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
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
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
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图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展示做法给学生看。
四、小结: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谈一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反思:
本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是在上学期“认识物
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
供了观察、
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一课我
分三
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长方体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形,不仅对已有
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培养了
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然后是图形的拼
组。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拼组,拼好后互相交
流欣赏,让学生在活动中
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是做纸筒。“能用一张长方形
或正方形纸,做一个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
操作,使他们初
步体会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
知识的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
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
数是由几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
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
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
猜看有多少根?
2. 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 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
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
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
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
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
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
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
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 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 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师生“对口令”:
师
生
2个十9个一 29
48 4个十8个一60
6个十
79
个一七个十9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
(4) 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 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一百里面有( )个时,一百里面
有( )个一。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
2. 接着数:
九十四、九十五、( )、( )、( )、( )、( )。
( )、(
)、( )、( )、八十一、八十二、( )。
3.
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 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
第二个阶段。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
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
估计数量在100以
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数出数量在
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学难点是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
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的教材,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
效果。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
的;在数前猜,通过多种形式的估数,促进
学生的数感形成;自主探索,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
的特点就是
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
养数
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
方式。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34~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
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
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十个十是( ),一百里面有( )个一。
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7个十和6个一组成( )。
8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62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4教学例 、1.
(1) 同位两个一
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
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
4根呢?
(2)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
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
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
在哪个数位上?”
(4) 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
42以后,让
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
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 教学例5:
(1) 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
得又整洁
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
它
表示什么?7呢?”
(2)
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
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 教学例6:
(1) 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
提问:“再
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
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
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
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3)
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
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
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
么数位?每个
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 让学生再回头看例6、例6中自
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
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
精灵聪聪说的话:
“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
说的一样,
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写作:24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读作:二十四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课后反思:
读数和写数是在学生学会数数,初步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教材先
教学整十数和任意两位数的读法,然后教学任意两位数的写法,最后教学一百的读写。教科书第29页例4,先教学整十数的读法(第一组图),由用小棒表示数
过渡到在计数器上
表示数,使学生初步理解到数位的意义。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
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
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然后对准计数
器的数位读出每个数。学生已经学过10、20的读法,引导学生在
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类推,自己读出30、40。教学任意两位数的读法(第二组图),处理方法与
整十数的读写相同。先出11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接着出21的读法,然后引导学
生看图,类推出31
和43的读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位的意义。例5教学任意
两位数的写法,处理方法与例4类似。先出
34,初步学会写数方法,引导学生
类推出42、57和60,使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一也没有就写0。
例6教学100的
读法和写法。这里还不教任意三位数的读写,100只作为特殊情况出现。要求学生看着小棒和计数器,知道10个十是100,在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都写0。
在这之后出现个
、十、百的数位顺序,以及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结语,使学
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节课学生掌握
较好.
七 习练
教学内容:
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请你按要求数数:
(1) 从31数到42。
(2) 从89数到100。
(3) 从99数到90。
(4)
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5) 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 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 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
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
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
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
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
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4.第4.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5. 第5题:找出数学
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
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
强学生的数感。
6. 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
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7.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8.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
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
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 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 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较大小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4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 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 数的顺序。
(1) 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 学
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
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
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
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
进行。找出规
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 比较大小。
(1) 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
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
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 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
位数的大小?
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
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 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
怎样比,
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
30的大小。
(4)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
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
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
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 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
”、“<”、或
“=”。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 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掌握比较两个数
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
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
学过程中我主要教学生以下方法:先看
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
同,再看个位
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
对
这种比较方法也容易掌握。当然,学生有自己的比较方法时我也不要求他一定
要我教的方法。
比多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
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
(2)7个十是( )。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 43 78 76 45 40
二、 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 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
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
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
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
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
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
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
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
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
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
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
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
用语言来
表述。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
.3.
系。
三、练习:
1. 40页做一做。
(1)
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
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5 ○ 43 多一些 多得多
78
○ 76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40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
,会用“多
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本节课让学生明白数的比
大小除了用“
>” “<” “=”这些符号外,还可以用我们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对
相差数的掌握还不够(学生之前没学)所以学习起来
比较困难.再者,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更难了.
成绩好的学生都可以说出来,
但大部分中下生都比较困难.对此,以后应让学生多感受相差数的概念,多
用“多
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页。41教科书.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图写数:
二、探索新知:
1. 课件演示例10
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
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
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 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
瓶?”的问
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 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
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
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
据百以内数的组成,
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 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
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
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
数的组成知识,从3
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 2+30=?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 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 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
相应的减法。能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计算30+2的结果,我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
个一组成32。
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
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
。学生在学习这课之前已经对这知识点有一
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并不难,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
生多说说你是怎么
算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会说算法。经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基本都能说了。
练习八
教学内容:
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
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31-1=
80+4= 48-8= 26-6=
2.
完成练习八1~3题。
(1) 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
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
排列,要把什么样
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3.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
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答案。 (3)5.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教师读题,学
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
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
吗?”
(2)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
怎样算?
(3)
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6.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7.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
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八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26、28、30、32、34、36、38
40+3=43(人) 43<45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
不
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
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
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
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
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
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
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
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
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
的小精灵呀,
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
个
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
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
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
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
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
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
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
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
(2)
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 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
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
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
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
个
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
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
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
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
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
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0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35 30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45 45
47 40 48 49
51 52 53 54 55 56 57 50 58 59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0 69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0 79
89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
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
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学生对这活动很感兴趣,
积极性很高。从而巩固对100
以内数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
律,当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
力。而且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
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
欠缺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纪律有些乱,这也
是我以后在教学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
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你有零“存钱是为了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幅图,提问:3出示第 .3.
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
好!
二、探究新知:
1.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1) 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
意损坏它。
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 学习例1。
(1)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
类方法。
(2) 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
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
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
品种最多?那种最少?
(5) 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
案、
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
(7)
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
使用的?
3. 学习例2。
(1) 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2) 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
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
的10个1角硬币。
(3) 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 第1题:让
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
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 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
同时通过对
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2角可以换2个1角
角1个5角可以换5
1元=10角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能较熟练地辨
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对简单的人民币进行换算。感受数学与实际
生活的密切
联系。本节课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很容易的辨认出各种人民币的面值但是
对于
1元等于10角个别学生还是较难理解。还有的是对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也不
太了解。对此在下节课还需要
通过动手操作来加强理解和熟悉简单的换算。
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 (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
(1) 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2) 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 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
人
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
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
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
(2)
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
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
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
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4) 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
多的。
2.学习例4。
(1)
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
换几枚1分的硬币。
(2) 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3) 教师板书:
三、练习:
1. 做一做:
2. 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课后反思: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并知道1角=10分。能较熟练地
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较熟练
地进行人民
币地等值交换。学生对于1角=10分较难理解,现代的生活实际很少见到分币
的人
民币。学生对此难理解也不足为奇。但学生对于1元=10角已经能够理解
和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学生
通过实际换算也大部分能理解和掌握了。但还 得
加强训练和巩固。.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
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
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 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二、探索新知:
1.
学习例6。
(1) 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
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 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
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
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 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
在操作的基础
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
2角,等于12角。
(4) 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让学生理解10
角。
2元=1角12角,所以2元,还有1角是
(5)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 学习例6。
(1) 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
:“0.50
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
角钱?”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
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
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
数表示几分。
(4)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 学习例7。
(1) 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
外,还准备买
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
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
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
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 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
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
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
的。对方案多的
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 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 )元( )角
5角+8角=13角=( )元( )角
1元2角+8角=20角=( )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 )元
1元2角+1元2角=( )元( )角
)角 )元(
(=角=16角+8角8
④ 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
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
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 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
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
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认识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通过购物活动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
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本节课我让学生拿
“人民币玩具”
来购买我的学习用品。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已经能基本解决在日
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了,对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还是理解和掌握的。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页,练习九10、11题。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1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
应用人民币的知
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学习新知:
1.
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
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 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
元钱,你会买
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
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 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
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
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
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 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
列算式解答。
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的10、11题。
1.
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 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 订正答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1.
2.
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5角+8角=13角
1元2角+8角=12角+8角=20角=2元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通过模拟
购物活动,使学生综
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鼓<
br>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学生在计
但对
较大人民币的换算方面就稍差了点。,算方面掌握得不错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创
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3 页。5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出示主题图) 这么多漂亮的花,都
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
看。
二
、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
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
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
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
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
电脑演示:图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
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1. 摆一摆 算一算 .
2.
课本第58页1 ,2,3,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30-10=2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计算
课,而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
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
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
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
资源,使计算教学
成为学生丰富多采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
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
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从这节课看
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学习效果也不错。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境图)、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下 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二、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境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括文书30本,
三
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2.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线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
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计算35+30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 + 3=□ 35 +
30=□
└───┘ └───┘
□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
的数相加。
4.尝试练习。
=2+36 =40+17.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2题。
a.学生独立完成。
b.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5+3=38(本) 35+30=65(本)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材
的主题图学生很感兴两
位数加整十数。并且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
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并且自己
解决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在我
的指导下进行摆小棒帮助理解,学生在掌握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这知识
并不困
难,而且学生自己还能自己对算法的优化及选择.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错.整个教
学环节
都很紧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所以,这节课学生也掌握得不错.
两位
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
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照例2联欢会场景图制作的
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整
捆和单根的小棒(不少于33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口算。1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2.口答。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谈话:上
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
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画外音:小
强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纯净水。
2.出示“咱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先让学生根据观
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
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
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3.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24+9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3(.
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①先把24凑成30,再算30+3得33。课件设计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24+6
得3
0,30+3得33”的声音。
②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
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
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并配有声音叙述口算过程。
4.尝试。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
学
讨论。向教师请教。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加
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
凑成整十数,
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观
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
系?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步骤和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练习
十一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方法。再启发学生:你还
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
少只兔?”的问题吗?
给学生思考时间。对从另外角度观察,想出不同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
遇到问题要认真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9=33(瓶)
4+9=13
24+6=30 算法:
30+3=33 13+20=33
课后反思:
资源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的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口算.学生大部分都
能掌握计算方法,但部分中下生对进位加法中要进位
的老忘记.对此类学生在课后做一些课后辅导.除此
之外,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多观
察,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中讨
论,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好学!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
熟练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
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5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个十和( )个一组成68.
54=50+( ) 68=8+( )
2.口算:30+(7-2)= 70-40+5=
40+(9-5)= 50-40+3=
17-3=
15-10=
问:你是怎样口算17-3和15-10的?
(17-3=?先算7减3等于4,再算10加4等于14.)
(15-10=?先算10减10等于0,再算0加5等于5.
或想:15是由10和5组成的,去掉10就剩5,所以15减10等于5.)
3.小结导入
十几减几、十几减十的题目,同学们会算了,那么如果把十几换成几十几,也
就是任意一个
两位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
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
数、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6-2=
(1)师:下面就请你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36-2=)学生自己研究2(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教师板书:
a.用数数的方法(从36往前再数两个数:35、34.)
b.先算6减2等于4,再算30加4等于34.
(4)问:为什么先用6减2,用十位上的3减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要减的是2个一,不是2个十,所以要用个位上的数去减.)
学生说明理由.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如果36减去的数比较大,再用数数的方法就太麻烦了.)
(5)老师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第1步,学生练习
说36-2的计算过程.
(36减2等于几?先用个位上的6减2等于4,再用30加4等于34.)
2.教学例1的36-20=
(1)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的计
算方法,如果把题目中的2
改成20,该怎样计算呢?(板书:36-20=)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试算36-20=?(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4、35)用倒着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1(
(2)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30减20,不用个位上的6去减了?
学生说明理由.
(4)老师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第2步,学生说
36-20的计算过程.
(36减20等于几?先用30减20等于10,再用10加6等于16.)
3.比较:
(1)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这说明你们很会学习
,
老师要奖励给你们集体一颗智慧星(在黑板上贴出一颗金星).下面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这两道
题,说一说这两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要把被减数36分成30和6.
不同点: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减20就要从十位数里减.)
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中的减数有什么不同?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1题减去的是3个一,要从被减数的个位去减.第2题减去的是2个十,
要从被减数的十位去减.).
2.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56-3= 47-4=
99-9=
56-30= 47-40= 99-90=
同桌对算.
3.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花”)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第3题
2.57-3= 99-6= 89-7=
65-4= 48-5= 26-2=
3.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板书:(不退位)
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五、作业
1.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2.53-50= 69-40= 85-4=
89-70= 96-60= 78-5=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35-20=15
35-2=33
想:5-2=3 30-20=10
30+3=33 10+5=15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
方使.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初
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
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
习惯,激发他们学
习数学的兴趣.教材的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特别感兴趣.且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难学生也容易掌握,只是个别学生粗心容易把数字看错或把符号看错.对此学
生,多强调一下.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例题情景图的课件(或挂图)。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教师:上面两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学生:第一排是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
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
法了,大家会算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
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屏幕上出示第67页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教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
个大象玩具,还
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
题。图上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
(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
汽车图)。
学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在屏幕上出现例2玩具图下面的两个小朋友和她们的对话。
教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学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
的玩具汽车,还要攒
多少元钱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教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
br>教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
不同?
学生:35-2、76-4、57-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
减数
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
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
根里面减去8根。
教师:减去8根后还剩多少根?
学生: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
=的后面写上得数“28”。8-36让学生在算式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
36-8的方法?
学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
16去减
8得8,最后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刚才我们用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在以后的计算中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
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
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
,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题。5.完成练习十二第1.
先
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
-4”和“60-3”的
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题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36-8=28
6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
16-8=8, 20+8=28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
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
减法的计算。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
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
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学生掌握得一
般,
大部分中下生对退位问题还是掌握得不够好。主要原因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还是不够熟
练,二是个位向十位借了一个十在减十位时忘了减一。对此在下节课
学生还得继续联习,以保证每个学生
都掌握计算的方法。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新课
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观察小雪、小磊、小华各得多少朵红花?
1.
观察评比栏,谁的红花最多,谁的红花最少?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得了12朵红花,小磊得了8朵红花,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教师:请大家
用小棒摆出来,第一行摆小雪的红花朵数,第二行摆小磊的红花朵
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
雪和小磊的红花朵数要一个对着一个比,
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的多?并指出小雪比小磊多的红花朵数,说出小雪比小磊多了几
朵红花。 <
br>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出一两个学生到前面摆给大家看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
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雪比小磊多得的红花 朵数,
就是小雪比小磊多摆了几朵红花。.
3. 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雪比小磊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
小雪比小磊多
的得了4朵红花。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
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指名回答)
教师:要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应该怎样想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学生回答并列式:12-8=4(朵)
口答:小雪比小磊多得4朵红花。
三、巩固练习
第72页做一做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8=4(朵)
答:小雪比小磊多得4
朵红花。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
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这知识点都
能理解但
个别中下生理解还是比较欠缺,对此在下节课中针对中下生的情况再练
习一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
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
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
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体
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
例题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 比 ○ 多( )个。
◇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 ○ ( )的,另一部分是比 ○
(
)
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
多 几
朵 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
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
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
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
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最
后让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
前一节
课的基础上学习此知识点就容易多了,所以学生还是能基本掌握的。
认识时间(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 意
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
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
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课件显示
)请
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学生猜测。)
有的学生猜是2时,有的猜是12时10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
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
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
好吗?(板书课题:认识
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
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
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a.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b.分组汇报议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a.师: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
时针走
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对。(课件演示1分。)
师: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为什么?(5分。)
走到每一个数字各12.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b
是几分?
c.小组交流后,汇报进几分。(课件演示10、15、20等)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圈
是多少分
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d.课件演示分针走到5、8各是几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
能通过一个格一
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
大。在这里老师又设计了第二次小组学习
活动,给予了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
究交流的时间,同时又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了学生
对这一难点的
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认识1时=60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显示。)
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个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时=60分。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
表示几时或几分了。
5.学习读时间
师:现在你知道小红的午饭时间是几时
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是12时10分的
?
a.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b.介绍方法。
生:我的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是12
时10分。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
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
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练习。那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几时几分吗?(课件显示。d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同学们都能正确读出这些时间,你能把它们记下来了吗?
学生独立写,两生上黑板写。写完后,教师讲解说明两种不同的记时法。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看谁学的最棒,好不
好?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想。)
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能。)请同学们拿出表准备好。(课件显示。)
我上午8时15分上第一节课,11∶20下班。下午2∶10上班,4时55分下班。
同位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拨完一个就集体订正,或同位互相检查。
四、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
课后反思:
认识时间(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会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任意时刻。
2.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
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任意时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任意时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与小闹钟成了好朋友,今天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想
和大家做个跳格
子的游戏,小朋友想参加吗?
二、学习新知
1.时针、分针单独演示
(1)时针出现在哪个数字上,学生马上说出是几时几分;接着分
针出现在刚才
时针出现的数字上,学生马上说出是几时几分。
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说几分的
时候说得特别快,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学生介绍方法)
(2)时针出现在两个数字中间,学生马上说出是几时多。
(3)分针出现在两个数字中间
,对着一个小格(例如19分)请学生说说是几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以先读出15分,再接着数16分,17分,18分,19分。
可以先读出20
分,再往回数1分是19分。
……
(4)课件演示分针出现在7分、23分、39分、58分等,请学生说出是几分。
2.时针、分针同时演示
刚才我们分别和时针、分针玩了跳格子游戏,大家能很快说出它们
表示的时间了,
真了不起!如果时针和分针一起出现,你还能说出它们所表示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钟面时间7时38分)
这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时间,你知道这个
节目什么时候开始吗?
你是怎么认识的?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
3.交流方法
时针指着7和8之间,就是7时多,分针指着7和8之间,先读出35分,再接
着数36分,3
7分,38分。7时38分,也可以先读出40分,再倒数39分、38
分。
4.教师小结:从刚才小朋友们的介绍中,我们又学会了读分针不指向某个数字时
的时间方法,这就是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5.学习写时间
你能把7时38分这个时间写一写吗?
三、巩固练习
1.帮小动物看电影
今天森林乐园的几只小老虎准备去看电影,他们买了电影票,却不知道电影什么
时候放映的。你
们能帮帮他们吗?
(出示电影票,上面写着8:26,9:34等时间,让学生认读)
谢谢大家告诉小老虎们看电影的时间。可是小老虎们不会看钟面上的指针,你们
能帮帮他们,告诉他们这
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应该在什么地方吗?
(让学生拨拨钟面)
2.课本第82页“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1.拨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