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与反思

萌到你眼炸
985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1: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对母亲的祝福-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一 加与减(一)
本单元主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 对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
会,并且知道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基础上, 本单元通过设计学
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 义的认识。
本单元的编写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退位减法计算与解决问题两个难点分散编排, 方便
教学;二是充分发挥小棒、计数器和数线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 买铅笔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各种计算方法的算理。

课件、学具小棒、计数器。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从文 具店买文具的经历吗?在买文具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动物学校开学 了,小兔子开开心心地去买文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提示课题。
课件出 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师:图中的小兔子在干什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还剩几支铅笔”的问题。
师:怎样求还剩几支铅笔呢?你会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带领学生一 起复习减法的意义:从整体中去掉部分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
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9。 < br>师:像这样(指“15-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十几减9)
2.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
(1)自主探究。
师:你 能算出15-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也可以用小
棒代替铅笔摆一摆 。
学生先自主活动,再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定不同算法的小组代表上讲台摆小棒并说明算 法,教师及时板书相应
算式。预设以下几种算法:
小组1:我们是一根一根地减,从15根小 棒中拿走9根后,数了数,还剩6根,所以得出15


-9=6。
小组2:我们 把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先从10根中拿走9根,剩1根(师板书10-9
=1),再用剩的这 1根小棒加上另外5根,是6根(师板书1+5=6),这样得出15-9=6。
小组3:因为9=5 +4,所以我们先从15根小棒中拿走5根,剩10根(师板书15-5=10),
再从这10根中拿走 4根,剩下6根(师板书10-4=6),这样得出15-9=6。
小组4:我们想到9添上6是15,所以15-9=6。
(3)算法归纳。
师:对 于15-9的计算,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真棒!其中小组1的方法是“数数法”,
小组2的方法 是“破十法”,小组3的方法是“平十法”,小组4的方法是“想加算减法”。这
几种算法对你们后续的 学习和发展都有各自的价值,不存在优劣之分。
(4)借助计数器计算。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计算15-9吗?试一试。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定3名同学上台演示。
预设三种拨珠方法:
①个位上不够9个珠子,十位上1个珠子相当于个位上的10个珠子,因此,拿掉十位上的1
个 珠子,在个位上添上10个珠子,在此基础上从个位上拨走9个珠子。
②先从个位上拨走5个珠子,接 着拨走十位上的1个珠子,同时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子,再
从个位上的10个珠子中拨走4个珠子。
③个位上的珠子不够,直接拨走十位上的1个珠子,这样就多拿走了1个珠子,要在个位上
加1 个珠子。
对于第三种方法,教师要追问:十位上的1个珠子代表什么?为什么十位上的珠子没有了,< /p>


还要在个位上添1个珠子?
3.算一算。
出示两个算式12-9、17-9。组织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和想法。
师:同学们真棒!熟练 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小。这就是“退位减法”。

完成教材第3 页“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再
次经历借助学具、实物 图得到结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理。第4题测重算法的巩固。第5题让
学生自由讲述故事情节,提出数 学问题并解决。)

这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时,通过创设买铅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探究十几减9算法的多样性。在探究十
几减9算式的算法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
到了学习 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算法。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在学习中,学
生的积极情感得 到了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第2课时 捉迷藏



教材第4~5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 减9的减法,你们还记得计算十几减9有哪几种计算方
法吗?(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8。
(板书课题:十几减8)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呢?(玩捉迷 藏的游戏)从他们
的对话中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加吗?(13个)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藏 起来?(8个)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藏起 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的问题,并列出算式13-8。
2.合作探究,交流算法。
(1)师:13-8怎样计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他们的算法对吗?想不想用摆小棒的方法亲自摆一摆,试一试?
(2)分小组活动,活动 要求:利用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探究13-8有哪几种算法,并把算法写在
练习本上,看看哪个小组的算法 又好又多。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的算法?
学生上台展示算法,并把算法写在黑板上 。针对每种算法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追问,帮助学
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感受10的桥梁作用以及加与减 之间的密切联系。
方法一:10-8=2 2+3=5(破十法)
方法二:13-3=10 10-5=5(平十法)
方法三:8+(5)=13 13-8=5(想加算减法)
(4)认识数线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看一看,说一说” 数线图。师:这是一种新的直观模型,叫作数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数线图,看看各图反映的是怎样的计 算方法。
学生观察思考,点名让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线图反映的算理。第一个图呈现的是从
13开始一个一个往回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减。第二个图是分段数,先往前数3个,再往
前数5个,就是上面学生展示的方法二,即平十法。


3.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算一算”,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算的过程和结
果。

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或拨计数器,进一步理解算理。
第2题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合理即可。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解答。第4
题让学生算出得数写在课本上,再试着说说每组算式的规律。第5题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计算连
线,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今天学习的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和上一节课学习的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同学们掌
握了吗?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 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 经验,通过
情境图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 学生
的个性思维。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13-8等于5,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说清楚“破< br>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大部分不知道为什么要“破十”,怎么“破十”。可见学生的知识迁
移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后面的学习中还得多从生活中找“破十法”“平十法”的运用,帮助学生
“知其 所以然”,使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第3课时 快乐的小鸭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课件、小棒、计数器、小黑板。


小黑板出示口算题:15-9、12- 9、18-9、12-8、15-8、16-8、6+5、7+6、6+8、
7+5。
让学生计算,再抢答,集体交流,启发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师:十几减9、 8的计算方法也能解决其他的减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几减7、6。(板
书课题:十几减7、6 )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从这两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讲给大家听听吗?你能从
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使学生明确:一共有12只小鸭,有7只到河里游泳了。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独立思考并列式:12-7。
2.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师:12-7怎样计算呢?
学生分组交流,并把教材上的空格填写完整,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教师板书。
方法一:12-7=5




10 2
12=10+2
10-7=3 3+2=5 方法二:12-7=5




2 5
7=2+5
12-2=10 10-5=5
错误!

想7加(5)得12,


所以12-7=5。K
用结构图的形式记录算法,这在 课本上是第一次,教师需把这种形式和前面拆数的过程结合起
来,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图。
师: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12-7吗?用小棒摆一摆,和同桌说说你的算理。
学生分组摆小棒,说算理,再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算理说清楚。
3.算一算,摆一摆。
出示算式11-6、14-6。引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经验尝试独立探索十几减6的算法,再摆一摆
小棒解释自己的算法。

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交流反馈,点名说计算过程
和方法。第5题让学生说图意,找数学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再进行 计算。对于学生提
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只要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吧。


本节课从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7、6加几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进行抢答,激起学生的学
习 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再让学生说说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
打下基础 。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
少只”的问题,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7。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
己的实践活动中探究 12-7的计算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
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 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最后通过合 理的练习,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算理,计算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为后续的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课时 开会啦


教材第8~9页的内容。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
法意义的认识。
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难点: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件、三角形和圆形纸片。



师:通过上册的学习 ,我们知道从总数中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还知道比较两
种物体的多少时,通常用一一对 应的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种减法问题——比较意义下
的减法。

1.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师:你们能看图讲 一个小故事吗?从小故事中你能收集到哪些
数学信息?
生:有11个学生要开会,只有7把椅子。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 由提问题)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不够)你
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2.还缺几把椅子?
师:学生有11个,椅子只有7把,还缺几把椅子?可以怎样想?把这个 问题和你的同桌讨论
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用“○”表示人,用“△”表示椅子,把 它们一一对应地摆一摆,就能一目了然地看
出椅子差多少把了。用三角形和圆形纸片摆一摆,试一试。
学生:○ ○ ○ ○ ○ ○ ○ ○ ○ ○ ○

椅子:△ △ △ △ △ △ △
师:一个○对应一个△,○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缺少的,那么缺几把椅子呢?
生:○多出4个,所以还缺4把椅子。

3.列式解决问题。
模拟表演: 在讲台摆7把椅子(或凳子),请11个学生上台表演,1人坐1把椅子,剩4个人
没坐上椅子。 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一对应图及模拟表演的基础上找出数量关系:人数-椅子数=4,并由此列
出算式 11-7=4。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完成教材第9页“ 练一练”。(第1、2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
题,通过画一一对应图或列式 解决问题。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抢答。第4题让学生先计算,
再对比各组算式,进一步体会加与减 的关系。第5题先计算,再尝试找出每组算式的规律:减去
的数相同,被减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数也 一个比一个大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回家后和你的家人或小伙伴们一起表演一下吧!



本课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开会的情境,引出比较的必要性,再借助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用画一
画的方法,把实物抽象成图形,用已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抽象出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
上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体会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模拟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第5课时 跳伞表演


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 ,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
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件、红、黄、蓝色圆形纸片各14片、小棒。



师:我们先来用你们准备的圆片做两个游戏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游戏一:第一行摆7个红色圆片,第二行摆5个黄色圆片。
游戏二:第一行摆7个红色圆片,第二行摆10个蓝色圆片。
生:我发现第一行红色圆片比黄色圆片多,第二行红色圆片比蓝色圆片少。
师:真棒!用一一 对应的摆法,很容易看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生活中有许多比较多少的问
题,下面让我们去“跳伞表演 ”的场地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情境图,并板书课题:跳
伞表演)

1.发现数学信息。
师:瞧,小蜗牛们正在进行跳伞表演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降落伞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
生2:我数了数,黄色的降落伞有6个。
生3:我数出蓝色降落伞有7个。


生4:我发现红色降落伞最多,有14个。
2.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说一说。
生1:黄伞和蓝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黄伞和红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3: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生4: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生5:一共有多少个降落伞?
……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再选出与书本吻合的问题板书出来。(如第三和第四个)
3.分析、解决问题。
(1)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红伞比黄伞多几个”的问题。你们能想 到什么办法吗?先用你们
手中的圆片摆摆看吧。
学生摆圆片,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摆得一一对应。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能列出算式吗?
生: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即14-6=8(个)。
(2)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的问题吗?解决完后和
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师: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表述上不 同,实质是相同的。“蓝伞比红伞少几个”也可以说是“红


伞比蓝伞多几个”。
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摆圆片来理解,体会蓝伞比红伞少的7个也就是红伞比蓝伞多的7个。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对上一个问题换一种表述,即“黄伞比红伞少几个”。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汇报:14-7=7(个)。
4.比一比,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下 面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同时要让学生说
清楚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体 会用减法比较多少时,结果既可以表示多多少,也可以表示少
多少。可能有学生会提出两种物品“一共有 多少”的问题,教师也予以肯定,但重点还是放在用减
法解决比较多少的问题上。
5.试一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直接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对于有 困难的学生,可以
引导他摆小棒帮助计算。
(2)课件出示三个算式:11-2,12-3, 13-4,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从11-2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 加1,得数一样。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先说清题 意,再画图理解数量之间
的关系,再列式计算。第4题先数各种图形的数量,再进行比较,数的时候注意 不重不漏。第5
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先计算卡片上的算式,再根据得数找相应的邮箱。第6题是让学生从 不同的
角度描述同一个数,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第7题要求学生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只要< br>提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把十几减9,8,十几减
7,6的计 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5,4,3,2当中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创设参观
小蜗牛跳伞表演 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 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主动观察比较、讨论,自由发 表想法;通过归纳,初步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并且理解
“求甲比乙多几”和“求乙比甲少几 ”的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较好地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第6课时 美丽的田园


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

1.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正确解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件、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五角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片若干。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多姿多彩的季节。 (课
件出示教材第13页情境图)你们看,小动物们也都来到田园里快乐地玩耍。(板书课题:美丽的田
园)

1.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
师:瞧,美丽的田园里多热闹呀!哪些动物们来凑热闹了呢?
生:小鸟、鹅、绵羊、山羊。
师:你能按顺序说说吗?请各同桌的两位同学像笑笑和淘气那样,一个人说,另一个人记。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是否有遗漏。点名让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图片、写数据。
空中小鸟:□□□□□□□□□□□ 11
树上小鸟:△△△△△ 5
岸上鹅:○○○○○○ 6
河里鹅:☆☆☆☆☆☆☆☆ 8
绵羊:
山羊: 5
7


2.解决“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的问题。
师:要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树上小鸟和空中小鸟的只数)你知道树上和空中各有
几只小鸟吗?( 树上有5只,空中有11只)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怎样列式?(11-5=6)
学生独立把教材 中相应的空格填完整。教师追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空
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 。
3.根据算式说问题。
师:淘气也在解决问题,他列了一道算式:8+6=,你知道他解 决的是什么问题吗?算式中
的8和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 讨论,再汇报:河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加号表示合在一起,所以8+6
解决的是河里的鹅和岸上 的鹅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4.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田园里有这么多小动物,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和同桌互相提提看。
学生自由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都应给予肯定,列
出算式时 ,让学生说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怎样算出结果。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
予适当的帮助。第2题让学生先说清图意,再 列式解答,集体讲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随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初步发展了学生从具
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
理解 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
复习已学的 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高,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
“美丽的田园” 这一情境,还使学生受到了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第7课时 练习一


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看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会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课件。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及解决有关的简单 实际问题,你们
都掌握了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吧。(板书课题:练习一)

第1题先用课件出示题图,再动态演示圈的过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圈,帮助学生理解< br>算理。
第2题让学生在书上画,教师巡视,再指定几名有代表性画法的学生板演。
第 3题先用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出规律,反馈汇报,再
独立完成剩余算 式。
第4题点名让学生说明题意,再计算并连线,比较哪只猫钓的鱼多。
第5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列式解答,巩固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第6题是根据三个数写两 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巩固对数的
认识。
第7题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再解答问题。
第8题用课件出示情 境图,让学生先看图说清题意,再找出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想要解决的
问题并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 br>第9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让学生先独立解题,
再组内 交流,并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了吗?

第8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1.经 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用简单
的语言表述整理的 过程。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地思 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
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会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找出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课件、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卡片1套。



师:20以内数 的退位减法已经全部学完了。(出示算式卡片)看,老师这里有一套这样的算式
卡片。我们先来以开火车 的形式分组练习,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对又快,老师有奖励哟!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小组开火车式 回答,教师记下各组全部答对所用的时间,当场发放小
奖品(如小零食等)。

1.整理减法表。


(1)找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看到这些摆放凌乱的算式,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出学生整
理算式的欲望)
师:仔细观察算式,看看哪些算式有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找算式的共同点,可交流讨论情境 图中三个小朋友的对话体现的意思,从而找出算式
的共同点。
师:你能找出哪些是得数相同的 算式,哪些是减号前面的数相同的算式,哪些是减号后面的数
相同的算式吗?找出来各自放在一起。
(2)排算式。
师:请大家把刚才找出的有共同点的算式排一排吧。
学生分组讨论 排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对有共同点的一组算式可能会忽略排列顺序,教师
要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排列,体会有序排列的优越性。指定几名学生把算式卡
片有序地贴在黑板上,再让学生 把书上的减法表填完整,同时用课件动态演示填表过程。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填好的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从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方面 找规律,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引导
学生归纳的同时,用课件动态演示,把有同一规律的算 式涂成相同的颜色。
横着看:第一行都是10减几,减去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得数都比前一个算式 的得数小1。
第二行都是11减几……
竖着看:得数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9,第二列得数都 是8,第三列得数都是7……下一个算
式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比上一个算式多1。


从左往右斜着看:减号前面的数从上至下依次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从上至下依次增加2,得数从上至下依次减少1。……

这节课通过做减法表,再次巩固了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 法的理解,并发现了减法算式的规律,
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节课首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口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有目 的地
整理凌乱的口算卡片,做成减法表,并从中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运用让< br>自己整理、汇报交流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开
火车”口算、小组交流讨论规律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培养
了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二 观察物体

本单元是教科书第一次出现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 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从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了前、后、左、右等方位知识
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喜爱的小兔存钱罐、警车等生活 中的实物,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看”的活动
进行学习,经历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的过程,以此帮 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进一步发
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 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
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和推理能 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课件、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熊猫、猫警察(或类似玩具)等实物。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对自己的零花钱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把节约的零花钱存起来的好习惯
呢?(出示储钱罐)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拿着储钱罐站在教室中央)老师左边的同学< br>和右边的同学看到的储钱罐的形状会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观察这个储钱罐,学习观察物
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一))


1.从不同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实物观察。
(教师手上拿着小兔储钱罐站在讲台上)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小兔的正脸。
(教师走到教室中央)师:现在你坐在储钱罐的什么位置?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坐在储钱罐的前面,看到的还是小兔的正脸。
生2:我坐在储钱罐的左面,看到了小兔的左耳和左侧身体。
生3:我坐在储钱罐的右面,看到了小兔的右耳和右侧身体。
生4:我坐在储钱罐的后面,看到了小兔的后背、尾巴,还有塞钱的小口。
(教师走到教室最后面,但方向不变)师:现在你坐在储钱罐的什么位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坐在储钱罐的后面,看到了小兔的后背、尾巴和塞钱的小口。
教师换一种实物站在教室中央不动,只改变手中实物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2)看图观察。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上面情境图。师:小霞坐在小兔储钱罐的哪一面?她 看到的是什么?(前
面,看到小兔的正脸、头上的小花、两支竖着的耳朵等。)小宇坐在小兔储钱罐的哪 一面?他看到
的是什么?(右面,看到小兔的右耳和右半身。)
2.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有了上面观察实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容易按小霞的方向观察储钱罐并判断出哪幅图,教师仍
要 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有少量学生可能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
3.分组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观察带来的实物,相互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再点名汇报。


师:想一想,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引 导学生小结:当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看到物体
的形状就可能 不同。

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借助实物看一看, 验证头脑中
形成的表象。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交流、订正,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第4 题引
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进行判断,可以进行模拟观察再判断。)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本节课首先用实物引导学生从 不同的位置观察,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从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 可能不同。再用课件展示出图形,让学生把自己放在图形
中观察者的位置,由“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 ”,形象直观,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
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合作交流的能 力,通过相互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第2课时 看一看(二)


教材第20~21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 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
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和推理能 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正确辨认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难点:判断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课件、投影仪、玩具汽车、房子等实物及从实物的不同方向拍出来的照片。



师:上一节课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已经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看到的形状通 常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1.观察警车模型。


(1)出示警车模型实物。师:看,这是一辆警车的模型。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你看
到了什么?你是从警车的哪个方向看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仪展示相应的照片,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生1:我看到了车头,我是从警车的前面看的。
生2:我看到了车尾,我是从警车的后面看的。
生3:我看到了车的左面。
生4:我看到了车的右面。
师:左面和右面都是“侧面”。现在老师把警车放在讲台上,请同 学上台来看一看,再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你是从警车的哪个方向看的。
生:我看到了警灯和车的顶盖,我是从警车的上面看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通过观察警车 ,我们又验证了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
能不相同。
(2)课件出示教材第2 0页上面情境图。师:我们书中的3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警车,请同学们认
真看图,说说他们分别是从警车 的哪个方向看的,再辨认一下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在书上连
一连。
学生独立连线,再交 流、汇报:第一幅图是小亮看到的,他从警车的后面看,看到的是车尾;
第二幅图是小华看到的,她从侧 面看,看到的是车的侧面;第三幅图是小明看到的,他从警车的上
面看,看到的是车的顶部,并且车头在 他的右边。
2.观察书包。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书包图。师: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从书 包和背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什么
样的图形,在课本上做一做。


学生做题,教师巡 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从背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从背面只能看到
后面的肩带;从侧面看到的是 第三幅图,而且是从右侧面看的,因为书包的正面在右侧,肩带在左
侧。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说得也很清楚。那么书上的第一幅图是从书包的哪一面看到的呢?
生:前面。
师:请同桌间拿出1个书包来看一看,再互相说一说吧。

完 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用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实物,并
从3只小动物 的方向拍下照片用投影仪展示,加深认识。第2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推理,也可准
备实物让学生巩固印象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判断,再进行模拟验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观察物体有趣吗?

数学是抽象的,生 活是现实的、具体的。本节课中把课本上的看图判断与实物观察相结合,通
过看图观察警车、书包、房子 等,再从不同的方位观察这些物体的实物,将抽象的数学与有趣的观
察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 参与实践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得到了观察物体
的直接经验。在现实的情境中,激活了学生 的原有经验,促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原型,充分发挥
想象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 力。

三 生活中的数

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 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


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 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 ”,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
发去认识数。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 积累了100以内数的许多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
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本单元把认数的范围从2 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主要内容包括数数、认数、
读数、写数,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数 位的意义、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在具体情境中描
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些都为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与比较及大数的意义等奠定了基础。
第1课时 数花生


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重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课件、花生若干或小棒一百多根。




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猜出来。(课件出示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生:花生。
师:猜对了,谜底就是花生。今 天老师就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花生。你们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
吗?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花生一个一个地数 一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1.一个一个地数花生。
学生独立数花生,教师巡视 ,对数到几十九要转换时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引导。然后同桌交
换数一次。
师:大家都数完了,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花生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交流汇报,师 生共同小结:数数时,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数就是比“几十”多1
个十的整十数;当数到九十九 时,下一个数就是比九十多1个十的数,也就是10个十,是一百。
2.数得对吗?
师:同 学们数得对吗?刚才老师让同桌之间交换数了一遍,请同桌先保密哦!你想怎样检验自
己有没有数对?
生1:我一个一个地再数一次。
生2:我两个两个地再数一次。
师:试试看吧!数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下,看看数对了没有。
3.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师: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你们还有其他方法数出这些花生吗?


生1:我把5个放成一堆,五个五个地数。
生2:我把10个放成一堆,十个十个地数。
学生数花生,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按数的单 位的个数(五个或十个)边数边分堆放好,以便
检查。
师:同学们数数的方法真多呀!现在我 们来玩一个数数接龙的游戏。(五个五个地数数接龙、
两个两个地数数接龙,对接得比较快的同学提出表 扬。)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利用花生或小棒进行数数,积累数数 的经验,
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直观体会数的组成。第2题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第3题脱离实物数数 ,
感受数的顺序。第4题让学生在课本上圈,可以两个、五个或十个地圈,只要数正确即可。第5
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晴天和阴天标志的排列特点,看哪些方格数能凑成十,再数一数,并交流怎样
数得 快。)

在今天的数数课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并认识了一个较大的数 ——一
百。下课后请大家用心观察,用你喜欢的方法细心地数一数你周围物体的个数吧!


数数是认识数的基础。在生活中很多学生可能会数100以内的数,但对于数的意义未必都清
楚。因此,本节课组织了数花生的多种数法活动和数数接龙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
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本课以花生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利用实物数数到脱离
实物 数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突出了主体性和实践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了
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第2课时 数一数


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


1.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
“一”“十”“百” 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

重点:能正确地数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百”。
难点: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件、小棒、皮筋、小方块。



师:上一节课通过学习“数花 生”,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数数。比如要数出九十
个花生,一边数一边怎样摆放才更容易看 出结果呢?如果是数小棒,怎样摆放才更容易看出结果
呢?请同学们摆摆看。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把每10根小棒捆成1捆,再十根十根地数。


1.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认一认。
(1)直观认识整十数。
师 :请大家拿出10根小棒捆成1捆,这是几?(10)我们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像这样再捆
1捆,2 捆是几?(2个十)3捆是几?(3个十)请同学们捆9捆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捆得又对又快。
学生动手摆、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引导学生跟着数数。
师:1捆是十根,2捆是二十根,3捆是三十根,……9捆是九十根。
(2)直观认识几十几。
师:9捆添上1根是多少?(九十一)添上2根呢?(九十二)添上3根呢?(九十三)……
(3)认识一百。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上面情境图。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能数出这里有 多少根小棒吗?说
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独立数小棒,再汇报。
生1:我知道1捆是十根,先数有几捆,就有几十根,再数剩下的,就知道总共有多少根了。
生2:前面一共有9捆,是九十根,后面的一根一根地接着数,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直
到九十九, 一百,所以一共有一百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看到后面单根的小棒有10根,正好可以捆成1 捆,这样一共就有
10捆了。数起来就有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是一百根。可以将10 捆捆成一大捆,
即10个十是一百。
2.有多少个小方块?数一数。
课件出示教材 第24页中间小方块情境图。师:这里有这么多的小方块,笑笑要数出小方块的
个数,她都看花眼了,你 有没有好的办法,帮帮她?


学生分小组讨论数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把10个小方块 叠在一起成1条,这样数起来比较
方便。1条是十个,2条是二十个,……10条是100个。
3.圈一圈,数一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同时在黑板上画,用实物摆成课本同样的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和小方块,你们能数清楚有多少个吗?谁想上台来试一试?
学生思考 ,在课本上圈,再用实物摆。教师指定4名学生上台分别圈数、摆小棒和小方块。
集体评价。

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交流怎样操作数起来更简便,引导学生把零散
的 小棒每10根捆成1捆,剩余不足10根的单独放。第2、3题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圈,明确每
10个圈 在一起,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第4题学生先交流再汇报,进一步感知一
百的意义。第5 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讨论古人是怎样计数的,体会古人开始用五个五个来计
数的方法,渗透数学文化 。)

同学们,在今天的数数活动中,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回家后考考爸爸妈妈 ,看谁
数得又快又准,好不好?


本节课的难点是体会计数单位“一”“ 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充分
利用了小棒、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 过把小棒10根捆成1捆、10捆捆成一大捆,
把小方块10个摆成1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0个 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感知个、十、
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有时会表达不清晰,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br>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实物中将数抽象出来。

第3课时 数豆子


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位的意义。
难点: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件、豆子、计数器、小棒、小方块、投影仪。



师: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大家猜猜看,上课用豆子干什么呢?
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进行猜测。
师:这节课我们要在数豆子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操作的时候 请同学们积极配合,互相谦让,尽


量不要让豆子洒在地上。同时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哦!

1.抓一把,估一估,数一数。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请同学们从准备好的豆子中抓一把,估计一下,你抓了多少
粒豆子。
给学生一定的估计时间。
师:谁来说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点名回答,教师板书出学生说出的数。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你抓出来的豆子到底有多少粒,看谁猜得最接近。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师:看,淘气和笑笑也在玩估豆子的游戏,你能从图中看出谁估得更接近吗?
生:淘气估计五 十粒,实际数出是二十八粒;笑笑估计二十粒,实际数出是二十二粒,所以笑
笑估得更接近。
2.怎么拨,怎么写?(写数)
出示计数器。师:在一年级上册,我们已学习了在计数器上拨 数,请大家在计数器上拨出9、
11、15、20。
学生拨数,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巩固理解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师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淘气抓的豆子数二十八和笑笑抓的豆子数二十二吗?试一试一边拨一
边写出来。
学生独立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指导。点名让学生上台演示拨数、写数。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拨,这样写吗?
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 十,对应在十位上写2;在个位上拨8


个珠子,表示8个一,对应在个位上写8,这个数 写作:28。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2
个珠子,这个数是二十二,写作:22。
师:22这个数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
3.拨一拨,认一认。(认识数位“百位”)
师:请大家在计数器上拨出97、98、99,并写出各数。
学生拨数,教师点名让学生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师:99添上1是多少?(一百)一百怎么拨呢?
让学生试着拨一百,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拨 珠的过程。小结:表示一百时,在百位上拨1个
珠子就可以了。在计数器上,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百
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百。写一百时,百位上有1个珠子,就对 应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1
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都写0,一百写作:100。
4.想一想,试一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下面图片。师:你们能说说这是怎样表示数的吗?
生1:1条是1个十块,有2个十块和8个一块,一共有28个小方块。
生2:1个大圆点表 示1个十,2个大圆点表示2个十;1个小圆点表示1个一,8个小圆点
是8个一,圆点图表示的数是2 8。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数。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34。
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完成教材第27页“ 练一练”。(第1~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用不同方式表示数,帮助学
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的意义。第 4题借助计数器和小棒等读数、写数的过程,巩固用不同方式表示


数。第5题让学生体会 10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 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因
为学生对计数器比较熟悉, 所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8、22等数,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表示的不同含义,同时在拨珠子 的过程中认识数位“百位”。另外,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
个数,加深了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经历“估数——数
数——拨数——写数、读数”的过程,让学生在 多样化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
义,学会读数、写数、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4课时 谁的红果多


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 大
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发现比较的规律,并能分析应用。

课件、计数器、小方块。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 情境图。师:森林里的果子成熟了。瞧,小熊和小猴各采了一些红果串
起来。看了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 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交流汇报。
信息: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问题:小熊和小猴一共有多少个红果?谁的红果多?多几个?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你 觉得谁的红果多呢?你是怎么想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


点探究的问题——比较数的 大小。

1.谁的红果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师:你认为谁的红果多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选代表汇报。预设以下说法:
生1:我们数数是这样数的:18、19 、20、21……21在18的后面,所以21比18大,也就
是小熊的红果多。
生2:我是 从它们手里拿的红果看出来的,小熊手里的红果有2串(每串有10个)多1个,小
猴手里的红果只有1 串多8个,所以小熊的红果多。
生3:我知道21个比20个多,而18还不到20,所以21个红果 比18个红果多,也就是小
熊的红果多。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 好办法来比较。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是怎么比
较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相应情 境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种比较方法:一是利用数数的经
验,顺着数数时,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二是找一个“标准”,即借助中间数比较,把要比较的
两个数都去和这个“标准”比较,看够不够。
2.做一做,填一填。(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师: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分别用小方块摆出 21和18,比比看谁摆的多;再分别在计数器
上拨出21和18,用“>”把这两个数连接起来。 < br>学生同桌合作操作比较,教师巡视指导,再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种比较方法:一是利用实物模
型比 较,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比18大;二是借助计数器比较,21的十位上


有2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
比18大。记作21>18。
3.写一写,比一比。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相应的两幅图。师:你能看图完成填空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点名让学生说想法,教师帮助补充完善。
第一幅图中32< 34。32是3个十和2个一,34是3个十和4个一,3个十和3个十同样多,
那么看个位,2个一小 于4个一,所以32<34。
第二幅图中100>99。数数时100在99的后面,所以100>9 9。100最高位百位上有1,
99的最高位是十位,百位上没有数,所以100>99。
4.看一看,填一填。
课件出示第28页数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数的顺序上比较、填写,4 5小于它右边的数,90
大于它左边的数,只要求学生填出任意一个数就可以了。

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对照计数器先写数,再直观比大小。第2题
让学生独立 思考再谈想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对照数线进行思考,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给出一个即
可。第3题采取游 戏的形式比较数的大小,要让学生说想法。第4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不同的
方式表示数,可让学生先说 出每堆石子表示多少再判断,也可引导学生根据圆形石子的数量进行判
断,也就是从十位上的数来判断。 第5题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数学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了吗?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吗?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抽象 地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首先通过比较小熊和小猴谁的红果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和比较
的欲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再通过操作、交流,为比较数的大小建立直 观
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虽然很多学生都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但是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学生发言时,教师
要 认真倾听,发言完毕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小结和评价,让学生不断改进,不
断提高。


第5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
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 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课件。



师:同学们,谁去过养殖场或从电视、电影上见过养殖场吗?养殖场里一般有些什么呢?你能
说说吗?
生:有很多母鸡、鸭,每天下很多鸡蛋、鸭蛋,有很多小鸡、小鸭,还有很多鹅、兔子、奶牛……

1.说一说,谁多?谁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关养殖场 的事情,现在我们就去参观一个养殖场,看看里面有些
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请大家仔 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养殖场里有100只鸡,有22只鹅,有92只鸭,还有一些兔子和绵羊。(教师简单板书)
师:你能说说鸡、鸭、鹅的多少情况吗?谁多?谁少?
生1:鸡最多,鹅最少。
生2:鸡比鸭多,也比鹅多;鸭比鸡少,但比鹅多。
生3:鹅比鸡和鸭都少。
师: 同学们说得都对。但是,鸡有100只,鹅只有22只,鸡比鹅多多了,说“鸡比鹅多”,
鸭有92只, 鸡比鸭只多几只,也说“鸡比鸭多”,你认为这样说合适吗?
学生交流讨论一下。
师:怎样才能区分鸡比鸭和鸡比鹅多的程度呢?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说明,并适当板书。
生:鸡和鹅的数量相差很多,鸡比鹅多很多,鹅比鸡少很多。
师:我们可以说“鸡比鹅多得多”,或者说“鹅比鸡少得多”。
生:鸡和鸭的数量相差很小,鸡比鸭多一点儿,鸭比鸡少一点儿。
师:我们可以说“鸡比鸭多一些”,或者说“鸭比鸡少一些”。
小结: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中, 用语言说明两个数的大小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相差很多,我们就
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描述;如果 两个数相差比较少,我们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
描述。
2.猜兔子的只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二个问题及情境图。师:现在我们来猜一猜这个小小养殖场里有多少

< br>只兔子。
模拟对话游戏。教师扮演淘气的角色。如:学生问“是18吗”,老师答“比18多得 多”。
猜下一个数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26比18多一些,而90和97比18多 得
多,应该是90和97其中的一个。学生问“是90吗”,教师答“不是”,最后确定是97。引导< br>学生理解“多得多”的意义。
3.猜羊的只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下面问题,学 生尝试独立解答,再交流订正,引导学生理解“差不多”
的意思就是和这个数的数量相差不大。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2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少得多”“少 一
些”“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第3题是根据左边罐子里松果的数量猜测右边
罐子里松果的个数,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多得 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数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老师相信你 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学到更多的知识。


“多得多”“多一些 ”等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所以
他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感受大 多是模糊的。因此,本课通过“小小养殖场”的情境设计,让学生
多说多议,使学生初步了解“多得多” “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等词语的意义,进而达到
会用语言描述的目的。在了解用语言描述数之 间的相差程度后,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
合适的数据,培养学生理解、判断和识别能力。通过 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语言描述数的相对


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初步的推 理能力。

第6课时 做个百数表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1.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整理100以内数的顺序,并探索规律。
难点:探索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投影仪。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魔方吗?数表中也有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就来 探索其中的秘密,你们
敢挑战吗?

1.整理百数表。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课件出示课本未完成的百数表)大家看,1~100这些数
字都在 这个表格里,但是有很多数字是隐身的,你们能让它们现身吗?
学生在书上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填完 后同桌间互相检查,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教师用
课件动态演示填表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都把1~100这100个数填在这个表格中了,这个表格就叫做百数表。
2.探索规律。
师:百数表中有很多数学小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1) 横着任选两行读一读,看看每行的数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多读几行,用课件动态圈出读的
几行) 学生读数,小组内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横着看,每行都有10个数,除第一行外,
每行中 前九个数十位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字从左到右依次多1,最右边的一个数是整
十数(或一百 )。同一行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2)竖着任选两列读一读,看看每列的数有什么特点。( 也可以多读几列,用课件动态圈出读的
几列)
学生读数,小组内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竖着看,第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第二
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2,第三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3……每 列都有10个数,在同一列中,个位上的
数字都相同,十位上的数字从上到下依次多1,上下相邻的两个 数相差10,最右边一列中前9个
数都是整十数,最后一个数是100。
(3)斜着任选两排 读一读,看看每斜排的数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多读几排,用课件动态圈出读
的斜排)
学生读 数,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斜着看,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斜排上,相


邻 两个数相差11,除最后一个数100外,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多1。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斜
排上, 相邻两个数相差9,除第1个数10外,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少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多1。
3.应用规律。(想一想,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下面三个表。
师:这些都是百数表中的一部分,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填出来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对于解答有困难的学生适时给予帮助。
引导学生交流订正,用投影仪展示解答结果,集体讲评。

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 练”。(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涂色,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进一
步感受百数表中的规律。第2题让学 生根据已知的门牌号找出规律,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想
法和体会。第3题让学生观察数线上的已知数 ,找出规律再填数,进一步直观体会数的顺序。第4
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再与同伴交流,感受百数表中的 规律。)

这节课中我们不仅复习巩固了100以内数的顺序,还把这些数整理在百数表中, 并找到了表
中的一些规律。你们理解这些规律了吗?希望大家可以运用这些规律解决更多的问题。


学生对1~100数的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填出百数表比较容易。百数表是 一年级学生形
象地认识100以内数的简单规律很好的教学工具,通过从横着、竖着、斜着各选几排数让 学生读
一读、想一想、议一议,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推
理能力。


第7课时 练习二


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

1.理解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巩固数的组成。
2.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
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巩固数的组成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小棒、小方块、读数器、数字卡片。



师:在这一单元 中,我们学习了有关100以内数的认识。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学到了哪些知
识?
学生回忆反 馈,教师适当板书:数数、数的组成,读数与写数,数位“百位”,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的描述,数的大小 比较,认识百数表等。
师:同学们有了这么多收获,真棒!这节课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吧!



第1题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图排列特点,可以用课件动态演示10个一圈的 过程,体会计数
单位和数位的意义,体会数的组成。
第2题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一人拨数,另一人写数,再互换角色,可进行多个数的练习。
第3题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先说明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明理由。
第4题引导学生先观察每组已有数的排列规律,再按规律填出其他数。
第5题让学生独立连线,巩固数的大小比较。
第6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7题难度较大,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同桌之间你拨我写。
第8题让学生同桌一 组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把数写出来,再整理所写的数,比较大小,从而
得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这节课通过练习,我们复习了有关10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 ,
还掌握了一些技巧。大家表现得都非常棒!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四 有趣的图形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 ,认识一些常
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这 是学
生今后认识各种角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构建空间观念的基础。为< br>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安排了“认识图形”和三个“动手做”的活动,为学生创


设了操作、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通过描、折、剪、拼、欣赏和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出平面图
形和对图形进行简单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点,感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
联系,为今后学习轴对称和面积等积累活动经验。
第1课时 认识图形


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
难点: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课件、各种立体图形实物、印泥、一大张白纸。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你们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出示
牙膏盒、魔 方、茶叶盒、皮球)你们还记得这些形状的名称吗?
老师出示物体,让学生逐一说出它们的形状。 < /p>


出示三棱柱形状的积木。师: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其他的都不一样,这样的形 状
叫三棱柱。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的各个面,看看这些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摸物体的面,交流汇报: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
师:圆柱、皮球容易滚动, 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这样的面我们以后再学习。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 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
图形)

1.做一做,认一认。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师:看,淘气和他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这样做,得到了什
么?请大家照他们的样子把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移下来吧!
学生照样子在纸上描立体图形上各面的边线。
出示印泥。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印泥,看到这 个,你还能想到怎样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移下
来吗?
让有经验的学生做示范,或老师亲自做示范,把图形印在白纸上。
师:你们知道我们描出来或印出来的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从长方体上得 到的长长方方的图形叫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的四四方方
的图形叫正方形,从三棱柱上得到的有三个尖 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从圆柱两头得到的圆圆的图形叫
圆。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样的图形都是 平面图形。
活动: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描出的相应图形。教师指图形,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分一分,连一连。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中间图。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你们
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图形分分类?


学生在课本 上连线,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它们都有四
条边,但正方形是方方 正正的,长方形要扁一些。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连线过程。
3.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从简 单的物体上找到了这些平面图形,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说
一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 形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强调“面从体出”,所找图形都是某个物体的一个面。如数学书的封面、< br>冰箱门的面都是长方形的,矿泉水瓶盖的上面是圆形的等。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 练”。(第1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摸一摸、猜一猜的活动中
完成,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第 2题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再独立涂色。第3题让学生先想一想,
再画图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桌互相检查订 正。第4题先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出来,再独立完成,全班订正。第5题学 生先独立做,说说是怎么数的,教师引导学生
有序地数,用课件动态演示数的过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回家后找找身边这样
的图形 ,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吧!


认识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由于平面图形 比较抽象,它不能独立存在,而学生已经能
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因此,教学中充 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 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
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同时,在教学中 让学生亲自动手对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进行分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
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第2课时 动手做(一)


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合。

课件、简笔画、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剪刀。



出示教师画的简笔画,如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老 师画的画,画得好吗?你能说说每幅图像什么呢?每幅图是由我们学
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学生看图争先恐后地抢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奥秘。

1.折一折。
(1)把正方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正方形纸,你能把它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一般会有两种折法:一是上下或左右对折,二是斜着对折。
师:用剪刀沿折痕剪一剪,比一比,看你折出来的两部分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给予肯定。
师:还能想到其他折叠方法吗?(引导学生明确:只要通过 正方形中心,就都可以把正方形分
为一样的两部分,如图:。)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长方形纸、三角 形纸和圆形纸,像折、剪正方形纸一样,把这些
图形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再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再上台演示,汇报。
师: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样大小的两部 分吗?(不是。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其中两条边一
样长的三角形才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师小结:把长方形横着对折、竖着对折、斜着对折,只要沿通过长方形中心的任意一条线对折,
都可以把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有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沿三角形不一样的那条边的中心和
相对 的顶点的连线对折,可以把三角形折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沿通过圆的中心任意一条线对折,
都可以把圆 折成两个一样的半圆。
2.拼一拼。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中间和下面拼图。
师 :这些图都是几个小朋友折出来的纸拼起来的,你能照样子拼一拼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是
由哪些平面图 形拼起来的吗?
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师: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用你刚才剪出来的纸拼拼 看,再说说你拼出的像什么,由哪些平面
图形拼出来的。
学生展开想象交流,合作操作,再汇报。
师:把你拼出的图案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让大家都欣赏一下吧!
学生合作涂色,教师予以肯定,并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 练”。(第1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折,并说出折的过程。第2题让学
生先看图说说像什么,再把附页相应 的剪下来拼摆,鼓励学生拼出更有趣的图形。第3题让学生
动手试一试,可以借助其他工具。第4题让学 生动手折、剪、拼,教师展出学生的作品,全班交
流评价。)

这节课上,老师发现 同学们个个都心灵手巧,还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你对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
现满意吗?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 利用已知图形创造出美丽的
图案。动手剪、拼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所以他们对本节课很感兴趣,参与度 很高。通过对简单图
形的折、剪、拼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图形,在折的过程中 还渗透了“对
称”的思想。在折正方形纸的活动经验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 精神,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利用现有材料拼图,既节省时间,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
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奇妙联系。


第3课时 动手做(二)


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在活动中运用七巧板拼图,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利用七巧板设计并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培养创新意识。

课件、一套七巧板、双面胶。



同学们,你们喜欢拼图游戏吗 ?(出示七巧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
玩七巧板拼图游戏。

1.认识七巧板。
介绍七巧板的来历:(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上面图、文)宋朝有个叫黄伯 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
子,……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
师:你能说说七巧板是由哪几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三角形有5个,1、2、4、6、7号是三角形;5号是正方形。
师:3号图形你认识吗?(不认识)这种图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师:观察1号和2号,你有什么发现?用你的七巧板比一比。(这两个一样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两 块重叠在一起比较)还有完全一样的图形吗?
学生比对寻找,汇报发现:4号和6号图形也是完全一样 的。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0页中间填
空。
2.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拼图。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照样子拼图。
师:你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学生交流活动,自由拼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拼的情况,展示学生 拼图的结果,组织学生交流
评议,对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完成教材第 41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动手拼出这些图形,并说说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第2题让学生独立或 小组合作完成拼图,并讲出“守株待兔”的故事。第3题让学生抢答,巩固
前面的计算。第4题鼓励学生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组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可用一副或多副七巧板来拼,并在全班 展示。)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七巧板有趣吗?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拼出更多 更美的图案。
回家后和你的爸爸妈妈玩玩七巧板拼图的游戏吧!


对于七 巧板,大多数学生并不陌生,基本上会拼、摆比较简单的图形,但他们对七巧板的理解


并 不全面,在动手拼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理解拼图的意义,只是机械地动手操作。本节课借助拼七
巧板的活 动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几种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利用已学过的图形创造出独
具个性的新图形 。引导学生理解拼图的意义,使他们体会到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
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应用意识。

第4课时 动手做(三)


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重点:能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设计图案。
难点:能从图案中辨认图形。

课件。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 们知道吗?人们利用这些图形可以拼出许
多美丽、有趣的图案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幅这样的作 品,快来一起欣赏吧!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上 面图案。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漂亮)图中有你认识的图形
吗?找找看吧。
让学生欣赏图案,从中找认识的图形,小组交流后汇报。
小组1:风车的图案是由8个三角形组成的。
小组2:兔子的图案是由三角形、圆和半圆组成 的。它的耳朵是三角形的,头、眼睛、尾巴是
圆形的,身子是半圆形的。
小组3:金鱼的图案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
小组4:万花筒的图案是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
2.设计图案。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下面图案。师:看,淘气和笑笑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出了 人和风车,像不
像?(像)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幅图案,记得告诉大家你们的图案叫什 么名字,是
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学生尝试小组合作设计图案,教师巡视了解,再组织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
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先观察给出的图形是怎样涂色的,再照样子
完成剩 下的涂色,集体展示、交流。第2题是开放题,学生只要能设计一种图案,并能说清楚用
到哪些图形即可 。)

通过今天的欣赏和设计活动,你对图案有了哪些认识?




本节课利用欣赏图案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通过开展欣赏图案、找图形、设计图案、找图形涂色等多种活动形式,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
发挥 想象力,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图案,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
系,没能给 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的机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时间,
着重保护动手能 力差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努力不使一个学生落下。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部分在编排上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 板块“我学到了什么”是对前四个单元所
学内容进行回顾,主要内容包括: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应用 、100以内数的认识、观察物体、
有趣的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 理解所学内容,更加系统地掌
握知识。课本呈现的四个情境图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提示,帮助学生回忆学 过的内容,并针对一个
单元比较重要的内容提出可供思考的问题。第二个板块“我的成长足迹”是鼓励学 生回顾自己在学
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第三个板块 “我提出
的问题”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提出问题,包括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引发的 新
的要思考的问题。第四个板块“巩固应用”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


教材第44页“比一比”“连一连”“拼一拼”的内容和第46~47页第1~6、8~10题。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
我反思的意识。
2.进一步熟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算理,并能熟练地计算。
3.进一步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情况。


4.进一步熟悉所学的图形,并应用这些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

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和分析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难点:正确运用图形和几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半个学期就过去了,我们也已经学完了四个单元。同学 们学会了什
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学会了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生2:我学会了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生3:我学会了数100以内的数。
生4:我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
生5:在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时,我有时会说不准确。
……
师:同学们学到的知识真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对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整理。

1.单元基础知识整理。(我学到了什么)
(1)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十几减 几的退位减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出


示知识结构表,并作简要讲解)
重点知识
十几减几的
具体内容

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退位减法 方法:破十法、平十法和想
加算减法。
应用十几减
几的退位减
法解决简单



1.求“还差几就同样多”的
问题时,要用减法计算。
要点提示

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几
的退位减法,充分体现了加
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



的实际问题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
少或少多少的问题时,要用
大数减去小数。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道应用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比一比”情境图)看,小象和小猫
在做顶盘子 的表演,小象顶了15个盘子,小猫顶了6个。如果想知道小猫比小象少顶了几个盘子,
该怎样求?画图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尝试画图,用“○”表示盘子。
小象:○○○○○○○○○○○○○○○
小猫:○○○○○○
师:从图中可以直接 数出小猫比小象少顶了几个?(9个)你能列式计算吗?(15-6)这个式子应
大数-小数=相差数


该怎么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学生汇报交流。
(2)师:在第 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明白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不同,并会辨认 从各个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课件出示知识结构表,并作简要讲解)
重点知识
从不同方向
具体内容

1.正确认识物体的前面、侧
面和上面。
要点提示

观察物体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从
某一个方向所看到的物体的
形状。
判断物体形
状是从哪个
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物体
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
想象从哪个方向才能看到这
种形状,由此判断是 从哪个
方向看到的。


方向看到的
以观察者的角度去感受或在
头脑中形成表象,再判断。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连一 连”情境图。师:快看,小动物们也在学习观察物体呢!谁能说
说小兔、小狗、小松鼠分别是在小猴的哪 一面观察的?它们看到的会是小猴的哪一面?看一看,在
课本上连一连吧。
学生看图,同桌间相互交流,再动手连线,反馈汇报。


(3)师:在第四单元 中,我们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会把它们分成其他图形,会用它们拼成美
丽的图案,还学会了用七巧板拼 图。(课件出示知识结构表,并作简单讲解)
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
(三角形):由三条直直的
边组成。
要点提示
认识图形
(圆形):圆圆的,平平的,
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长方形):长长方方
的,四条边中有两条长边,
两条短边,相对的两条边同
样长。
(正方形):四四方方的,
四条边一样长。
把图形分成
相同的两部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
每一条边都是直直的。


正方形和长方形:上下对折、



分的方法 左右对折或斜着对折,都会
得到两个一样的图形。




三角形(至少有两条边长度
相等):把两条长短一样的边


对齐,然后对折,得到两个
一样的三角形。

圆:把圆的边缘对齐后对折,
得到两个一样的半圆。


三条边长都不相同的三角形

不能折成两个一样的三角
形。
由三种 图形组成,其中有1
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1个
平行四边形。两个大三角形
一样大, 是最大的图形,两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是最小
的图形。
辨认简单图
先找出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
形的方法 的,再看这些图形的大小、
形状是否相同。

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多种图形
和图案。

七巧板
任何一个较复杂的图案都是
由若干个基本图形拼成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拼一 拼”情境图。师:你能看出笑笑拼出的是什么图案吗?里面用了
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派代表汇报。






2.我的成长足迹。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上面情境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自我评价,回顾自 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
获与进步,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对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都给 予掌声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我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问 题没有解决,又想到了什么新的问题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
试与同伴分享、交流解答。

完成教材第46~47页第1~6、8~10题。(第1题用小棒或读数器做一做,并汇报计算方法。< br>第2题在图上画出。第3题点名口答。第4题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说说算式之间的关系,再独
立 完成。第5题先看图说出图意,再列式计算。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第8
题让学生 展开想象,再连线。第9题由学生自己动手拼图案,再互相交流欣赏。第10题组织学生
先说说图中的数 学信息,再回答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老师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了很多的收获 。放学后,记得和爸爸妈妈
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哦!


通过 一系列的活动,让教学环节链接起来,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开始了本节课的探
索,因为有了这 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次又一次地被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在这些活动
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无
穷乐趣。

第2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材第44页“说一说”的内容和第47~48页第7、11~14题。

1.培养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复习1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和比较大小。
3.巩固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

重点: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计数器。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的知识吧,看看你都掌握了吗?




1.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师:在“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10 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及
描述。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一单元的具体内容吧。(课件出示知识 结构表,并简要讲解。)
重点知识
100以内
具体内容

1.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
数的认识 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
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计数单位“百”:10个一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去
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0以内
数。

1.100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数的读写 先数出10个,再以此为标准
进行估计。
2.数位的顺序:从右边起第
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个位是几,
就表示几个一;十位是几,
就表示几个十 ;百位是几,


要点提示



就表示几个百。
3.100以内数的读写:读数、
写数都从高位起, 按数位顺
序读写。除最高位外,如果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
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占位。
4.100以内数的组成:整十
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不是
整十的两位数是由 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
100以内数
1.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
法: (1)利用数数法比较;(2)
借助模型比较;(3)借助中间
数比较;(4)借助计数器比较 。
2.掌握用位数知识比较两个
数大小的方法:(1)位数多的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 br>数大于位数少的数;(2)位数法进行比较。
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
在具体情境
中体会并描





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
义是不同的。


的大小比较


述数的相对
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方
法:通过比较具 体数,用“多
一些”“少一些”描述相差

大小关系 较小的两个数,用“多得
多”“少得多”描述相差较
大的两个数,用“差不多”
描述比较接近的两个数。
用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是
数量之间相对比较的结果。
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说一说”的情境图。
师:你会用一句话来描述100吗?其他的数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再全班汇报。随机找一个比20大的数,像描述100那样说一说。

3.收获和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与同学分享。提出自己还存在疑惑的 问题或发现新问题,
全班交流并解答。

完成教材第47~48页第7、11~14 题。(第7题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并说说每个数位
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及每个数的组成。第11题练 习用多种方式表示数,只要能将个位和十位区分开,
表达正确即可。第12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 数学信息,再选出正确答案。第13题让学生
独立完成,反馈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第14题让学生先了 解图中信息,再独立解答,反馈时说说
选择了哪些信息。)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100以内的数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吧!你还有些什么收获?


通过对“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更系统的 了解,形成
了知识体系。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了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 小组
合作总结自己的收获和问题,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了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 br>趣。

五 加与减(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 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单元的 内容,按运算的难易程度分为四个层次: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 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本单元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加减混合编写,同一情境 中同时呈现加法和
减法,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帮助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联系和 区别。二、
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在数线上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算法。
三、设计了“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虫子”等丰富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
提高运算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数感。
第1课时 小兔请客


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一天,小兔请它的好朋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来家里做客,它拿出一篮子新 鲜果子招待
朋友们。它们几个一起分享果子,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上面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接着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往下讲吗?讲完后找找故事中的数学信息,
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接着讲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每盘有几个果子”。
生1:小兔先端来了3盘果子,又端来了2盘果子。
生2:每盘有10个果子。


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师:提得很好!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答呢?
生:20+30。
师:很好!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能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小棒 、拨计数器及数的组成的方法算出得数。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评议,师生共同归纳。
方法一:直接数数法。十个十个地往后数,20,30,40,50。
方法二:借助摆小棒计 算。一捆小棒是10根,先摆2捆小棒表示20,再摆3捆小棒表示30。
合起来是5捆,一共是50根 ,所以20+30=50。
方法三:利用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0,加3 0就在十位上再拨3
个珠子,这时十位上有5个珠子,是50,所以20+30=50。
方法 四:利用数的组成计算。20是2个十,30是3个十,2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
即50,所以 20+30=50。
2.还剩下多少个果子?(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 第49页中间情境图。师:请大家再接着讲故事。然后像上一题一样,找出数学
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 题。
学生讲故事,教师适当修饰,增加一些趣味性。如:它们开始分果子了,小刺猬说:“我给来一个表演。”说完,它在盘子里打了个滚,果子都被扎在它身上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兔肚子
都 笑痛了。
由此提出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
生:50-10。
师:下面请大家用计算加法同样的方法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
学生口算或用学具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3.认一认。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 一起来认一认。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结合具体情境介绍并板书。)
20 + 30 = 50 50 - 10 = 4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完成教材第5 0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再借助摆小棒算出得数,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初步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第2~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的算法。第5题先让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图中信息,再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说给大家听听吧。


一年级 小学生好动、坐不住,纪律观念还不强,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兔请客”的情境,
把几个活动贯穿于 整个课堂,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富有趣味,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来,在活动中学到了数学 知识。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方法,不是由老师去说、去教,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
的建构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2课时 采松果


教材第51~52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松鼠家的松果吃完了。这天,小松鼠和妈妈一起去森林里采松果。(课件出示 教材第51
页情境图)过了一会儿,松鼠妈妈说:“我采了25个松果了。”小松鼠数了数自己的松果, 说“我
采了4个”。然后它们一起把松果背回家了。

1.提出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画,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反馈回答。
生1: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3: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教师作出肯定评价,并引导学生理解第2和第3个问题实质上是一样的。
2.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出算式吗?( 加法,25+4)请大家拿出小
棒和计数器,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自主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集体评议。
方法一:直接数数法。 从25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4个数,26,27,28,29,所以25+4
=29。
方法 二:借助摆小棒计算。先捆2捆零5根小棒表示25,再摆4根小棒,合起来是2捆零9
根,即29,所 以25+4=29。
方法三:借助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 表示25,
加4就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这时十位上是2个珠子,个位上是9个珠子,表示29,所以 25
+4=29。
方法四:利用数的组成计算。25是2个十和5个一,4是4个一,5个一 和4个一合起来是
9个一,再和2个十合起来是29,所以25+4=29。
3.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这个问 题,应该用什么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减法,25-4)请大家用计算加法
同样的方法算出这个算式 的得数。


学生自主口算或用学具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汇报,由学生总结计算方 法,教师做补充、
规范。

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 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第2~
4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及时纠错,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的算法。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
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找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 置,和不变。初步渗透加
法交换律,然后在此基础上独立写算式。)

这节课上,同学们能自己总结计算方法了,真了不起!希望下一节课大家继续努力。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
决问题。在探究算法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迁移、
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还设置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以及动手操作活动,如说一说、摆一摆、看一看、
想 一想,运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新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3课时 青蛙吃虫子


教材第53~54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 位数,大家还记得这些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吗?
师生一起回忆:数数法、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师 :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小故事吗?再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生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


师:现在我们先来 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利用前两节课所学的计算方法试着 计算。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适当补
充。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 珠)先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
子,这时十位上是8个珠子,个 位上是6个珠子,表示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再来提一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怎样列式?(56-30)该怎样计算?(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让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各 自的算法,鼓励方法的多样化。)
3.算一算,说一说。
课件出示第53页下面算式。师: 请大家借助小棒或计数器计算第一组算式。谁能说一说这两
个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再利用学具说明算理。教师引导学生明确20和2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20中的
“2”表示 2个十,所以这个“2”要与十位上的数相加;2表示2个一,所以这个“2”要与个位
上的数相加。
师:请大家先口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再利用小棒或计数器验证。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如果有学生出错,请其他同学帮忙检查错在哪,为什么错了。再说说计
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帮 助
学生再次经历借助具体情境、学具、数线图得到结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理。第4题可采取口
答接力的形式进行,巩固算法。第5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列式计算。第6题先让学生根据图
意独立 完成,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和同桌分享一下吧。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青蛙吃虫子”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小棒、计数器,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 索计算方法,使
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学习计 算方法之
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4课时 拔萝卜


教材第55~56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认识竖式,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运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情境图。师:今天,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在山坡上拔萝卜。它们展开了
比赛,拔呀拔呀,终于拔完了。虽然都累得脸红扑扑的,但它们都很开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白兔拔了36个萝卜,小灰兔拔了23个萝卜。
生2: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23。
师:这里的两个数都不是整十数,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用前面学过的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尝试计算,再全班交流算法。


生 1:(拨计数器)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36;加23,就
在计数器 的十位上再拨2个珠子,个位上再拨3个珠子,这时计数器的十位上是5个珠子,个位
上是9个珠子,就 是59。即30+20=50,6+3=9,50+9=59。
生2:(摆小棒)先摆3捆零6根小棒 表示36,再摆2捆零3根小棒表示23。3捆6根和2捆
合起来是5捆零6根,再和之前剩下的3根合 起来,一共是5捆零9根,即59根小棒。36+20
=56,56+3=59,即一共拔了59个萝卜 。
2.认一认,算一算。(学习用竖式计算)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法进行了两位数加 两位数的计算,都算得很好。现在,老师告诉你
们另一种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教师边写竖式边介绍:







――→






3
2


6
3


3
2




6
3

9





5

9
先把两个加数 写成两行(与横式不同),从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计算中,我们知道了个位应与个
位相加,十位应与十位相 加,所以写两个加数时要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
对齐;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 前面,再在第二个数的下面画一条横线。先算个位,6加3等于9,
“9”要对齐个位上的数,写在横线 的下面。再算十位,3加2等于5,“5”要对齐十位上的数,
写在横线的下面。
3.用竖式计算。
师:请大家在书上计算第55页下面的3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再指定3名同学上台板演,全班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注
意相同数位对齐。

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1题再次让学生经历借助学具得到结果的过程,进一步理
解 算理。第3题指定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讲评。第2、4、5题通过看图解决
问题,让 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在巩固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上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本节课通过“拔萝卜”的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 ,


并尝试解决,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当列出算式后,教师先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算出得数,并从实际操作中理解“相同数 位上
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然后引出本节课新的算法——用竖式计算,与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操作经历相结合,使学生明白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
法 ,发展了多向思维能力。

第5课时 收玉米


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多种算法。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今天,笑笑和淘气一起在玉米地里收玉米。笑笑说:“我们比 一比,看谁收的玉米多。”
淘气说:“比就比。”同学们猜一猜,他俩谁收的玉米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课件出示教材第
57页情境图)

1.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同学刚才猜对了呢?(学生表现得很兴奋)
生1:笑笑收了42个玉米,淘气收了57个玉米。
生2:笑笑比淘气收的少,淘气比笑笑收的多。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br>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教师给予肯定,从中选出本课中“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的问 题。
师: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你会列式吗?
生:用减法,列式为57-42。
师:这两个数都不是整十数,同学们知道怎样计算吗?
学生交流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1:(摆小棒)先摆5捆零7根小棒表示57,减去42,可以先从57根中拿走4捆即40根,
5 7-40=17,再从17根中拿走2根,还剩17-2=15(根)。
生2:(拨计数器)先在十位 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7个珠子,表示57,减去42,就从十
位上拨走4个珠子,即50-40= 10,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即7-2=5,这时,十位上还有1
个珠子,个位上还有5个珠子,即是 10+5=15。
2.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想一想,填一填。(用竖式计算减法)


师:同学们算很很对,说得也很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算法——列竖式计算,今天
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也能用这种方法计算,一起来看看吧。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竖式运算,同时让学生对照 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说明为什么要把相
同数对齐。对于减的时候是从个位开始减还是从十位开始减 ,这里还没有明显的优越性,教师可以
提倡从个位开始减,至于为什么要先从个位减,在后面学习退位减 法时再讨论。
指名板演:

十 个 位 位 5 7 - 4 2 5


――→
错误!


3.说一说,错在哪里?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下面三个竖式。让学生先观察,指出错在哪里 ,再指定学生板演改错,
其余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师:这里计算时对错数位、 把加法当成减法计算、把减法当成加法计算或者混算,都是用竖式
计算时常见的错误,大家计算时一定要 仔细哦!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操作拨计数器,进一步理解两 位数减两位
数的算理。第3题指定学生回答。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再指定学生板演,巩固算法 。
第2、5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并解答,全班交流订正。)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们又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这节课以两个孩子收玉米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
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算法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地位。教 师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在
参与中与学生平 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最后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兴趣
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 受到计算学习的快乐。


第6课时 回收废品


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 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重点:建立实际情境 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
题。
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课件、小棒、空的矿泉水瓶、旧塑料袋。



(出示空的矿泉水瓶、旧塑料袋)师:这些是什么?你们用过吗?用过之后你是怎么处理的?
(课件出示从公园里拍摄的干净的和被污染的照片)师:这是老师前几天特意去公园拍摄的,你
们看到了 什么?
生:游客们留下了很多废品。
师:(指着被污染的公园的照片)大家喜欢这样的公园吗?为什么?
生:不喜欢。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废品和垃圾。
师:对这样的废品,我们可以怎样处理呢?
生:回收。
师:很好。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也可以 进行有益的
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情境 图)我
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在回收废品过程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指派代表汇报。
生1: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生2: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生3: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怎样解答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吧。
2.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师:要求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需要用哪几个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解答?
学生分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生1:(摆小棒)用1根小棒表示1个瓶子, 先摆13根小棒表示小林收集的瓶子数,再摆3根
就是小红收集的瓶子数,是16个。
生2: (画圈)先画13个圈表示小林收集的瓶子数,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所以在13个圈
的基础上再画 3个圈就是小红收集的瓶子数,一共16个圈就是16个瓶子。
师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多几就加上几。
3.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师:小青收集的瓶子数与谁有关?你会列算式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 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与小林有关,列式为
13-4。
师:你能用摆小棒和画图的方法求出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吗?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派代表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少几就减去几。
师:通过这三个小 朋友的努力,公园变漂亮了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他们可真了不起。
同学们,我们也要向他们学 习,争当环保小卫士。

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4题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组织交流,帮助学生再次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学具得到结果的过程,理解生活中“求比一个 数大(少)几”的情境


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以及与生活的联系。第5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以巩固算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希望你 能把今天的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转告你的家人和朋友,保
护环境,人人有责。大家一起行动,保护我们 共同家园。


本节课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 系列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的教学活动。用生活中的“回收废品”的情境引入新知,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还使学生树立了
环保意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到解
决问题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比少”的含义,利用生活经验与实际操作,把它与 加减
法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7课时 练习三


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

< p>
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重点: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的计算,你们还记 得这些计算
的方法吗?谁能说说看?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数数法、借助摆小棒计算、借助计数器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吧。

第1、3题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口答,再借助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来验证。
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数线图中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第4、7题先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要注意 什么,再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独立完成,再用课件动态演示连线结果,让学生核对。
第6题可以 通过计算出得数来比较,再观察左右两式的关系,验证自己的结果;也可以鼓励


学生直接 通过观察左右两式的关系来进行比较。
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解答课本提出的问 题,然后自己提出不同的问
题并解答。
第10题是开放题,先让学生写出几个得数是37的加 减法算式,然后换一个数作为得数写算
式,练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11题让学生说说“一套”是什么意思,再小组合作交流,看有几套方案。
第12题用课件 出示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引导学生去推理、思考。本题比较开放,只要
学生的答案合理,教师就应 给予肯定。
第13题让学生先做每组前三题,再小组交流,找找有什么规律,然后填写后面的五个算式 ,
以此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填完后再整体观察规律,体会算式的“神奇”之处。最后引导学生明白第二组算式与第一组算式是逆运算的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是不是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数学好玩
本册“数学好玩”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和 比较、数的认识等之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设计这
一活动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体会 学习数学的目的与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 阔眼界。
第1课时 分扣子


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
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 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
能力。

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难点:体会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课件、扣子(每组一袋)。

祷告的意思-迎春对联


航天员陈冬-烹饪大赛


新加坡签证办理流程-大学学分制


曲阜师范大学分数线-生产技术部职责


海口经济学院邮编-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公务员照片处理-写景抒情的作文


我喜爱的动物-永恒的召唤


英国天气-蒋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