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说课稿
湖南高考数学-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
提
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一起来看看四年级说课稿内容,仅
供大家参考!谢谢!
1.《观潮》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
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向读者介绍
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
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
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
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
的钱塘江
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
的图象帮助理解。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
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
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
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
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
地感受。因此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
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
br>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
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
、潮来时、潮退后的顺
序组织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
切、
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
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
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
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
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
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
br>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
提高。因此,我设计如
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
br>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
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
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
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
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
能够充
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
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
读出来”
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
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
同学
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
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
议”这一
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
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
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
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
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
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
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
再现大潮的
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
能力。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
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
步激发了学生读
书的兴趣。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
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
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
自学,读中
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
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
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
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
仅
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
语言文字之美。
2.《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
第
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
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
友们划船出
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写
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
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
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
称作“鸟
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
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
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
写表达感
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
保
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
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
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
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
无比和充满生
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
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
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
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
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
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
量多、种
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
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
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
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
浮在水面上的绿
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
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
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
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
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
常迷人,字里行间
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
习课文,理解课文
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
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
六年级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
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
表
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
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的情形。第
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
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
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
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
堆
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
“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
盛的景象。
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
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
的
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
的大榕树的
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
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
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实际,和平时
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
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
本
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
榕树更
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
写榕树的“大”、“茂盛”早
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
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
的时
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
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
学生的这
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
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
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
了让
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
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
等等。学生
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
受到大榕树的“茂盛”,
“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
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
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
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
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
抓住了哪几方面
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
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
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
的定义,然后在学
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
在
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
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
欢的一种植
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
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
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
是一株
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
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
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
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
读的
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
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
生把自己
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