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新加坡总统-河南工业大学教务系统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
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1课《荷花》(点)。
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
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
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点)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
的作品。写了
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
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
的丰
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
学过程的推进,入
情、动情、抒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
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
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
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
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
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
的美。(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点)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
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
象化、音效化,促
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
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
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
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
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
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
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
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
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
运作,情
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
学生的入
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
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
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
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
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
:(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
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
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
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
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
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
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
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
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
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
、破裂
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
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
朗读、用心体会
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篇二】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
和她的母亲出于
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发生了一
次又一次的变化,最后升腾到
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
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永远像星星一
样普照人间。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对童话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以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
个有爱心的人为主线,把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作
为教学重点来把握,以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为教学难点来突破,而认知目标的实现则贯穿于
整个课堂
教学中。
二、说教法学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也是
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方法
的选择上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侧重与学生在读中感
,在读中悟。在教学中,我设计
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充
分理解,是学生有
感而发,有情可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阅读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
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去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
挥辅助作用,我在
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运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
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揭示
课题时,利用多媒体良好的图文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
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让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时
,以课件为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
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感悟小姑娘美好爱
心的片断中,课件把形、情、意
融为一体,世界生机盎然的美景令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
悦,在谈感受时,学生有情可悟、
有感而发。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教学中不仅有以上的功效,还大大的节约
了时间,增大了课堂
容量,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感知导题。
开课我利用课件展示数星星图片及大熊星座图片,让学生谈对星星的了解。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
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引导性材料,建
立起与课文的联系,接着学生随课件感知与
星星相关的故事--七颗钻石。从而揭题诱发情感。
为进入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研读文本,理解感悟。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的策略是--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
华。学生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后,我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出本文
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问题--小姑娘的水罐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出示图片)有了这一主线,让学生带着图片中的问题,或是圈画,或是朗读,或是讨论,或是理解,或是感悟。然后幻灯片出示
问题:围
绕水发生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你喜欢小姑娘吗?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且师点拨,
引导。学生交流、汇
报后,又出示幻灯片,总结五次爱心行动。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
适时引导,适时点拨,再辅之以
课件恰到好处的渲染,帮助学生理清了顺序,又诱发了学生情感陶醉,学
生的思维之门完全
打开。
用幻灯片出示梦想剧场,教师引导学生记住小女孩找水的过程,
抓住小女孩、小狗、
母亲、过路人等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剧场表演,感受水罐最后一次变化--水罐里跳
出
七颗巨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时,学生欣赏到了世界
万物生机勃勃的
景象,那美妙的音乐,人间的美景令他们陶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
验。当老师提出你想对小姑娘
说点什么的问题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主题鲜明,感
悟深刻。
3、归纳总结,升华情感。
在总结时,主要把握两条线:一条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
生着神奇的变化,
旨在回顾童话故事内容。另一条主线是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幻
灯片
出示爱心故事大家谈师引导学生以爱心为主题讲故事;又出示心的领悟,爱的箴言的
幻灯片
,让学生说出有关爱的名言,同时用幻灯片展示名言,深化主题。最后用幻灯片出示
小姑娘做了什么梦以
及奇思妙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童话故事。
本环节使用幻灯片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多
媒体容量大的优势。省时省力,更充分有效
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图文并茂,增强了课文
的直观性,引发学生参与的兴
趣。
五、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情节很简单,但
内涵比较深,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依托文本,重视教师、学生、
文本三者之间的充分对话。首先是教师要
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要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也
就是教师要深研教材,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我想在
这方面我还有努力。其次是培养学生
与文本对话,养成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
,默读,静心会文,圈
点勾画,使学生进入享受语文的佳境,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最后是教师与学生、
师生与文
本的对话,在彼此的对话中,心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欣赏与积累是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渗透,这可能也就是语文教学的境界,也是我今后课改之路
的追求目
标。
【篇三】
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我带着一份欣
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动、一份......
的心情,走进了美丽的石岩中心小学,和这里三(4)班的
孩子们一起学习朱熹写的古诗《春
日》。更让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两位领导和教学处陈主任,还有庄老师
等一起和孩子们走进《春
日》。不管教的成功与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
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
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诗人
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
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
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
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
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
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
想的证据,小
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呢?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
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于是,我就
想
,我要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知道不仅仅是诗人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春光无限好!享
受读书的乐趣,
书中滋味长!我和孩子们也应该是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
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学了
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有所启发。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
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
古诗也能享受快乐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了以下的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我还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读春:从我们以前学过的词语、诗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积累。
2、咏春:从朱熹的《春日》中享受万紫千红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悦。
3、惜春:从春的喜悦中感悟春光虽美,韶华易逝,激励孩子们求知。
4、绘春:将春情化为诗情,将诗情化为画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教学设计的敲定是在前一天
晚上,我刚接手三(4)班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分析学生的学情,
对于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否我也没有把握。
但我自信我能够驾驭课堂。
带着这份自信,更带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这一课。考虑
孩子们,可能平
时对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因此,课前,我准备了些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让他们
课
前读读,即增加积累又营造了一种春的气息。
但教学过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
未有的失败!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没有时
间来演绎!一种失败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居
然不投入,不热情!而且还有那
么多老师听课?是我的诗情不够?是我的教学设计有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的老师马上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首先,是板书杂乱无章。当学生把诗人
的心情猜测出来后,可引导学生给这些词语归归
类,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会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
同类的词语,杂乱无章,而且浪费
时间。陈主任指出这个板书简直就是空洞无物。是呀,我为什么不让学
生把找到的证据写
在黑板上,而不是写写什么心情的词语?
其次,读的不够,没有给学生
充足的时间去读,教师亦没有和学生一起亲近文本,导致
后面的讨论成了空中楼阁,学生亦是雾里看花,
没了兴致。
第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一开始教师就对学生不信任,觉得他们想不出什么
有关春的词语,诗句,于是自作主张,提供一些美词佳句让学生读,结果学生读得不热情。
整个
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分析学生学情,正如陈主任所说好像是上给听课老师看
的。结果连底都没
保住。
本来应是领着学生走进春天,结果却是领着听课老师到泗水河畔,走马观花了一下,学
生却还在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