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温柔似野鬼°
562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想象作文-大医精诚网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范文一: 观 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
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的顺序给 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
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1)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 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
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 br>(2)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
“我们观潮”的 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 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
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 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
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
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 1 -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
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1)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 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
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2)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
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 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 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
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 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
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
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 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
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 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
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1)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
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 人
- 2 -


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2)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
的壮丽、它的 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
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 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范文二:小小的船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三、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四、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
说的是人间 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 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
球上来呢!【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 3 -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 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
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 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 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 学生在比
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
练读,同法练 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 br>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
的,把天读得蓝 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
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
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 4 -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 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
的位置。在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 ,比如说电视里、商
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 动中,加深对诗歌
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
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 5 -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范文三: 地球爷爷的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 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
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 更强烈。
二、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 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
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 )
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学生放飞自
己折好 的纸飞机。然后老师也放飞一次纸飞机。)
(遗憾地) ——呵,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 ,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你们就能找到答
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兴趣是最好的全师。所学知识 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
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 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
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 们的求知欲。】
(二)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
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
于养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 (反馈时,学生想读哪
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 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
- 6 -


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
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 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
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 (学生先独
立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己想读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词 2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
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 5、7、10自然段。)
【打 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从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
再去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 、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 (先以 4人
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和讨论的结果。)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8.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
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9.类比感受,体验“引力”。 (让学生以 4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
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化抽象为具体,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本来就是抽象的,一年级的小学
生更难建立“ 地球引力“的概念。但这个小小的实验却能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10.指点:我们地球 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
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 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
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 书:地心引力)
11.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 4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
大家戴头饰表演读。)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学
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指点、展示:我们的地球爷 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
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 (在 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
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自由想像说。)
3.总结谈话: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
- 7 -


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开动脑筋吧。
(四)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

第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 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
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 段后,你们发现这里
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二)分小组读段落
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三)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 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
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 br>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
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 8 -


范文四: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 界屋脊”。在这块
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
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1)……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3)……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1.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2.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1)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2)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
么了?
(3)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 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 br>(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
原始森林范围广 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 9 -


(3)这些景 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
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 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范文五: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 ”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
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 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
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
- 10 -


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 ,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
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 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3c5L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 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
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 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 ,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
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
息着成千上万 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
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 ——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 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
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
- 11 -


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 br>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
就像刚才同学 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 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
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 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
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 有威胁,
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
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
开鸟,鸟离不开 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
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 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
词。
七、板书设计
【此篇教案是教师面试中试讲的一个常考点,适用于教师资格,事业单位教师,
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面试考试面试试讲】



范文六: 火烧云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
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
- 12 -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 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
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 。今天,我们随着作
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
(2)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3)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 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
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
光的照射下,大地 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
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 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
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 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
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 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
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范文七: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 13 -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一)导语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 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
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 题,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
首诗)
(三)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 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
示“岭”和 “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
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 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 》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 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
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 ,连绵不断的
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 br>姿态却不一样。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
才能看清庐山 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 有认
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
瞰, 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四)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 14 -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五)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 在农家
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 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
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 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
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 下去了。因此失去
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 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 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 15 -


范文八: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 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
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 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
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 去了解爬山虎,
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1)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1)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2)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反面、 枝状
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 16 -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
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
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 爬:触
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
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 谁能以爬山虎的
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1)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2)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3)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
么…… 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 17 -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
字。
4.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 引导学生体会写
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1)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2)能抓住特点观察。
(3)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板书设计


范文九: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 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
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
- 18 -


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 蟀
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 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
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 然段,用“——”划
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1)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 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
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
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
有一个非常好 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
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
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 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
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3.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一、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 19 -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1)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2)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3)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 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
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蟪蚌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1)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2)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 怎样建成的,蟋
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
么?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
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1)《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2)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六、板书设计
- 20 -


范文十: 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
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 洋
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然后引导 学生简要说明自
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 入。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播放
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 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
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 后来又发生
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3)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质疑问难:读了课文 ,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
教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 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
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
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 21 -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 情境”
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 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小组朗读,交流感受
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
三、总结交流,揭示道理
1.学生汇报阅 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的含义深刻的句
子,也可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事 情。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小结和引导。(重点是
像“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 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赶走了。”
等含义深刻的句段。)
2.播放录音或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像边思考这个童话说了个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 是,阿!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是春天。
“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板书 )。
四、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读后了解了些什么。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从这篇课文印证“资料袋”中说的童话的特点。
3.读后,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片断,还可以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五、安排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板书设计


范文十一: 幸福是什么
学习目标:
1.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
事情。”
3.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 22 -


情。”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
3.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的童话在故事的讲述中会让我们体会到一个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园》, 我们
学完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话,故事也
很 动人,读完后也会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2.板书课题并读题:幸福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连接语,请学生说说连接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a.想想文中三个小孩 是怎样
寻找和认识幸福的;b.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带着连接语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3.自读课文后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三、交流讨论
1.请同学复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2.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学习以后的收获。 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幸
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 事情”这句话的理解是重点。)
4.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
老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读后,老师做简要点评,然 后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时也可以谈自己
的,感受 。
今天,我们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拥有中,我们细心回味着什么是幸福?
下面 请用最精辟的话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23 -


范文十二:去年的树
学习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课前准备:
1.生字、生字卡片。
2.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课件,以帮助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感悟童话主题。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2.围绕一只美丽的小鸟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
1.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
2.画出写对话的句子。
四、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1.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 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3.组内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
4.指名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练习
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 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
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 又问……
- 24 -


下面的三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练读。
二、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 不被小鸟的这
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这份真情。
三、扮演角色,体验感知
谁来做一回小鸟。你们可以像寸鸟一样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 ,寻找着她的
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两组同学分角色一起朗读)
四、朗读、想象,体悟主题
1.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 的最最珍贵的友情。
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子里,煤油灯旁, 一
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2.引导想象。亲爱的小鸟 ,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
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 说什么……课文中有好多话作者想说都
没说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 ,行吗?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 ,飞走了。但
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习拓展升华
五、编写“友情卡”
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 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
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六、学生自由写,教师指导
1.读了这篇课文,对鸟儿,对树,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读
后说说。
2.总结
我们通过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 br>真正地走进课文、真正体会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这个世界“诚信与
友情同在。 ”
七、板书设计





- 25 -


范文十三: 小木偶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 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
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2.过渡:同学们,在《 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们就
从“笑”说起。你喜欢笑吗?
3. 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
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 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
理解。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 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
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 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
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 的故事吧!
三、回顾方法,合作表演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
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
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
- 26 -


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 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
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五、单元回顾,总结升华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 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
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 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
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范文十四:白公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2)(或多媒体课件)。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人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 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
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 27 -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1)先出示(点击)1日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2)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 “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
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 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
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1)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侍候)
(2)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3)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范文十五: 长 城
学习目标:
1.认识“祟 、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
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
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 28 -


(1)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2)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
感兴趣的内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 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
作适当的追问。(鼓励学 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
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老师再 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顺势引入书中
的长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
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 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人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
动。
2.引入识字(要当好解说员,必须从正确、流利读课文起步)。
(1)识:如易读错字:“ 峻”不能读成jn,“峪”不能读成y,“屯”不能读成tn;
能巧记字:“嘉”用形声法,“嘹”可用 意合法组成“嘹望”来识记等。老师用多种形式
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 2)写:老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的“吉”
下不能少两点,“隔” 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
的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三、练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
1.反复自读,细 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
语言的灵动感。
2.自由展 读,共同欣赏,互评提高,在难读处老师作适当点拨,同时,要关注读书
发展慢的学生,多给机会他们展 示自己的进步。
第二课时
四、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 书。老师围绕“解说”引导激发。一是要读出理解,让
文本语言承载的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二是读出感 悟,变话为画,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
- 29 -


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一个有魅力的解说员。 < br>2.自选方法,自读自悟。一是要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二是在自己最想读的
句段上多读, 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想象。三是注意作者几个观察点。教师融入学生之中,
和学生同读共品,人情人境,不 断生成与发展。重点可放在第三段上。
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 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
伟壮观。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 。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问:从这段中你 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
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
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 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 ”“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
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在被深深 吸引中、在忘
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br>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然地——不容你不想)。
(2)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 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
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 人情境:体会脚下陡峭
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 伟大。
(3)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
词 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
说————
第四段: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 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
一段也可最后诵读。)
3. 走出文本,抒发情怀。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
全部情感对着长城:
(1)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2)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五、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a.自主准备,小组练习。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 某一部分;可以照文
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对着长城挂图、图片 展
览或影像讲。
2.以评价推波助澜。
- 30 -


积累: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拓展: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 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
准备举行“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展示会(可安排1~2课 时结合“宽带网”进行)。
六、板书设计



范文十六:颐和园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 、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
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
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 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
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 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
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 。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
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 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
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 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
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 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
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 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
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二、自主读书
1.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 自探,
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
错 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 31 -


2.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 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
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 等。
三、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 别要求学
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四、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第二课时
五、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 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
的欲望。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 唤
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
自己的 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
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
(1)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
生动的句 段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 段。读中学
生既可以谈自己品读见解(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又可接受同伴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 。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
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 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
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1)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 美的感受。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
阁、排云殿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 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等。
在学生如临其境中,可这样设问:漫步长廊,你有什么感受?这时,你 面对昆明湖,是
什么心情?走上十七孔桥,手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想说些什么?
(2)在读 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如“昆
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 碧玉”。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静与美;如对“滑’’字
巧妙运用;有可能学生看图发问:昆明湖微波荡漾 ,怎么能说水静呢?
3.回归全文,抒说心声。和作者一起细细游赏了颐和园,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 ?(包
括对作者抓特点描写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推波助澜,让学生真情喷涌——人文共振
谈话: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现在,请你们 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
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 赛过陈铎、
- 32 -


赵忠祥和倪萍。有信心吗?
1.选择方 式,自主准备。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
播放的课件)讲解;可只凭借 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
等。要求: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 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注意放
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
式评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 彩?)
3.从读学写,自然拓展。谈话:你们想不想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那就走出教室,
去公园、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
动笔吧! 可以写一篇、可以写一段和《颐和园》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
作来。
六、板书设计



范文十七: 秦兵马俑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 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
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 有感受要说,是这
样的吗?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 “俑”
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 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
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 迹”等。从整体上
- 33 -


基本把握课文。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 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
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 .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
多笔画字(如“瞰、率 、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 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
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 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
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 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
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 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
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
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九自 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
自己的赞叹。 找伙伴读,互评互促,人情人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人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 书进行调整。可先
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
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
兵马俑 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三、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 精要地进行体验
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 主
要指向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
词突 出了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对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 大的气势;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
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 ,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
象。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如果学生选择以 解说形式展示,
更要鼓励。)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 的词句;二是准备以
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 料,
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 34 -


范文十八: 搭 石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 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
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 、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
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 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
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 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
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 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
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 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
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 ?你们想
了解吗?
(二)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
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3.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4.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
- 35 -


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 2)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
“左”;“序”里面勿 写成“矛”。)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 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
“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 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
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 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
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 36 -


2.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3.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 是画家或摄影师,
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
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1)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3)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 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
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三、诵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四、创美,抒情。
1.有个作 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
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 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五、课后延伸,拓展
六、板书设计



范文十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此篇教案,是事业单位教师面试,昆明教师,教师资格试讲的 一篇真题,考试公
告出来后,考生就积极准备面试的专业知识,抽到题目后从容的写出教案之后就开始熟
悉教案,面试试讲顺利通过,也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学习目标:
1.认识生 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
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 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 37 -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 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
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 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
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 、峡”。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三、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 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
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 );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
法:间(jian、jian)。
3.写字 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
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 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 :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
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 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 38 -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六、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1)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2)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 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
什么能这样做?
(3)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1)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2)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3)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
于 。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
于 。 ,终于 。
(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
些什么?
(2)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 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
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 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九、板书设计
- 39 -


范文二十:卡罗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 天,老师特地
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
引力吗?今天 ,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各自轻声读 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
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
万嘱咐、号啕大哭 、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提纲导读,感悟理解
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1)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3)“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4)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 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
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
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
- 40 -


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2)他的脑 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
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 叮咛万嘱咐。
(3)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
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评议。)
四、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 ,假如你当时也
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 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
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 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
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 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五、布置作业
1.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 ,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
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



范文二十一: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
教学过程:
- 41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 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
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 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
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3)小男孩最大的心 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
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 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
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范文二十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
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
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 42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 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
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 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师生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了解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 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
要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 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
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周恩来同志从 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
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 课题: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
2.解题:“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
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3.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
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四、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五、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 43 -


(2)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
的含义的。
(2)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
来,互相交流 。
(3)思考: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教室的环境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4)再 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周思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
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 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七、积累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第三课时
八、拓展阅读,理解诗句
1.教师出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3.教师提供“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注释,请学生试着说说诗意。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九、自主习作,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材料想到的写下来。
2.把自己写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十、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成长的故事
吧。
- 44 -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 渠道去了解。说说你想
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
十一、板书设计



范文二十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 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
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 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 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
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
字形。
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融洽
黄昏 客厅 余晖 蕴含 摇曳 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 45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1)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2)指 名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做
人与作文)。
(3)指导朗读:表达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读书。
3.议议、记记。
(1)分组议 议: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
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动笔在笔记本上记方法。
五、深读课文,突破难点
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 的不同点进行对
比,体会描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 者对叶老的感情。
相机指导朗读进行评价。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朗读、背诵这些语句。
六、通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
问。
七、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 要振作,
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
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
己的谢意。
八、板书设计
- 46 -


范文二十四:乌 塔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 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
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 问题给以纠正;讨论
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 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
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 识。
2.读读议议
(1)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2)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3)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 独立
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 47 -


范文二十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读8个 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
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 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课前准备:
调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搜集辩论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理解课题
1.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3.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1)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2)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1)朗读课文。
(2)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2)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四、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 48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竞选班干部发言稿


沧州师专-高三英语教学总结


奥巴马全名-竞选学生会演讲稿


幸福家庭作文-忆读书


现在时刻-考研心得


俄罗斯摸奶哥-大班下学期班务总结


分手信剧情-暑假作业七年级答案


英寸换算厘米-爱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