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父母的爱作文500字-落花生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
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课
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
子
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
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
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
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
很美,寓意不凡。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
教学目标
:
A类:
1、认识8个生字,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类: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
受。
C类:
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推荐阅读原著
三、预习作业: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说出
我的学习方法。
2、我会动手查资料,也来认识萧大作家。
四、说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
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定为: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
受
五、说学情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
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
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
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
情合
拍。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
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
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从谈话导入,引用鲁
迅对萧红的评价,引发孩子们
对作者萧红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文章学习的重难点,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紧扣关键字词句,对文本
进行富有个性化的阅读,还可以
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谈体会、想象情
景、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
七、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
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
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说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走近萧红[5分钟]
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进行感知、
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很多时候,通过预习时的初读课文,我相信学
生对课文内容有
一定的了解。但到了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就显
得比较零碎。如果这时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
学生不能很好地
容入对课文的学习中。
鉴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导入时,我引用鲁迅对萧
红的评价:三十
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
作家就是萧
红。由此引发孩子们对作者萧红的关注,此时介绍萧红以
及《呼兰河传》,既使学生了解了作者,也检查
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搜
集萧红资料)。同时提出问题:《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
己
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
呢?设置悬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
。
第二板块:自读,整体感知[A1A210分钟]
自读课文
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读,
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
的整体印象,同时
对学
生的独立自学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三板块:细读品味,体会情感[B115分钟]
一、把握主线
文章介绍了园子的特点和我在园子里的快乐生活。教学时,引导
学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理解体会。
二、体会园子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
话
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如何能更好的关注文本呢
?那就要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我先以祖
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感受祖
父的园子热闹、美丽、自由、充满生机等特点,从而体会我对园子的
喜爱,难以忘怀。
三、感受快乐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
阅
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
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
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
景都透露着快乐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
在感受
到趣的字词、句下面圈圈画画,并写上感受。归纳总结出几件快乐有
趣的事,加以想象,
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读的形式上我
采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学
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迸发思维的火花。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
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
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
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第四板块:领悟表达特点[B25分钟]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
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
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作者为什
么
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
心观察生活,并用心
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
学生做
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板块: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C1C25分钟]
1、补充生平,升华主题
读罢课文,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写的祖父的园子简直就是
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人间乐园,那么,萧红
的童年生活果真这么幸福
吗?众所周知,这与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走
近
作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将出示一段
有关作者的生平,通过其生平与文章情
节的对比,让学生来体会作者
写作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
怀念)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推荐原著,探究学习
学习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学习的开
始。特别是在新课程大力推崇广泛阅读的
今天,对于这样一篇节选文
章,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得带领学生阅读原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
写作意图后,我将出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驱使她几乎每天都要缠着
祖父带她到园子里去?二十多年过去
了,萧红为什么还会对当年的园
中生活这么眷恋和向往?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作家等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引领学生去阅读萧红的小说《呼兰河
传》。
九、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眷恋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
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
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
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
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力求,引领学生真实
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
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
本进
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
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