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手机软件

别妄想泡我
932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3: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空军工程大学分数线-三校生考试


小学语文教案手机软件


【篇一: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浙教版)共104页】

1、纸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我国
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 br>要标志。

远古时代还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即“甲骨
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
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又用麻 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
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造纸。从此,纸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
阿拉伯和欧洲等地。

2.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发明的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 br>(第1、2自然段讲用竹片做成的书。第3、4、5自然段讲写在丝绸
上的书。第6、7自然段讲 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第8自然段
赞叹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

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 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
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
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本》1、2、3。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
的?

这一张张又 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 题)请大家把题
目读一遍。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 自豪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习2(用图形投影
显示)。

3.学习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在 纸发明
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竹片(笨重) 丝绸(价钱贵买不起)

(3)看板书同桌互说。

4、作业练习。

(1):作业本1、2、3。

(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人。

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2.学习课文6一7自然段。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
②“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③纸是谁发 明的?

(2)检查讨论。

①上述问题②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的结论。

②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
词的词意掌握。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读6、7自然段。

(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习。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
异口同声、自豪”等词 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

(6)完成作业本练习5、6。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
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 “几个同学”进行
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

6.完成《作业本》练习4、7。

2、地球什么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首儿童诗。它用诗歌的形式,写出 儿童心中地球的模样。全
诗共8节。第一节写“我”为了要“看看地球什么样”,“坐飞船”飞到
天上。第2一7节都是写我坐在飞船里,从天空看到的地球模样
(第2节是总写,第3一7节是按地貌 分写),第8节写“我”知道
地球什么样了,所以又坐飞船回到了地球。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在老 师的指
导下正确选择义项;理解9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课文的例句写句子 。能仿照课文中“和”的用法,写一同句
话;能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顿号、逗号和句号。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球是什么样的,
它的身上有哪些颜色, 每一种颜色分别是地球上的什么地方。

4.知道有关地球形状、地球表面颜色的最基本的常 识,感受地球的
美,初步培养对自己生活的地球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地球的初步认识,< br>读出对自己居住的地球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投影片、地球仪。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生字、新词,能在老师指导
下为带点的字确定意思。

2.理解每一节内容。

3.知道“和”的用法,会用“和”说话。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地球仪,解释课题。

1、出示地球仪。提问:

(1)这叫什么?

(2)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

(3)仔细看看地球仪表面又哪几种颜色。

2、解释课题。

(1)地球仪是根据什么做成的?

(2)地球仪跟地球的样子是一样的吗?我们来学学课文《地球社么
样》。

二、认识诗歌小节。

1、这是一首诗歌,诗歌是由一节一节的内容组成的。每一节和下一
节之间又自然空行。

2、 这首诗是每几行为一节?全诗一共有几节?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注意小节与小节间的停顿。

四、学习生字,巩固部首查字法的第一步。

1、讨论:“原”是什么结构的字?应查什么部首?

小结: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2、 独立确定“牧”“茫”的部首。

五、指导据词定义。

1、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上查到“场”字,看看有几种意思。

“牧场”的“场”是什么意思?

2、 完成《作业本》第1题。

六、再读课文。

1、哪几节介绍了“地球”是“什么样”的?

2、读第2-7节,思考:这几节中哪一节总的介绍了地球的样子?

3、读第3-7节,说 说这5节写了地球的花衣服上的哪几种颜色。
(边读边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七、配乐读课文。

八、作业:见《作业本》第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的形状及每一种颜色分别是地球上的什么
地方。

2、熟读、背诵全诗。

3、会用“和”说话,能正确使用顿号和逗号。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读第1节。(可配乐创设坐飞船上天的情景)

二、学习第2节。

1、看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的样子。

我们虽然天天生活在地球 上,但看到的大地是平平的,因为地球实
在太大了。只有能飞上飞船,飞到很高很高的太空,才能看到地 球
妈妈的真面貌。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从卫星上拍摄下来的,说不定连
你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见过呢 !你能说说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
子的吗?

2、指导读。

三、学习第3-6节。

1、自读这4节,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浑身穿着花衣裳”?这花衣裳上主要有哪些
颜色?

3、同桌互说:每一种颜色各是什么地方。

4、先后出示草原、海洋、沙漠、南极的彩色投影片,分别说说。

(1)这是什么地方(或:你看见了什么)。

(2)它是地球花衣裳上哪一种颜色的地方。

(可结合进行用“和”说话的训练。)

四、学习第7节。

1、读这1节。

2、“灯光闪耀”是什么意思?你在哪里看到过闪耀的灯光?

3、书上说,“夜晚,那灯光闪耀”的地方是——(让学生接说)

4、城市、矿山和村庄的夜景真美!让我们来看一看城市夜晚的投影
片。

【篇二: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全集】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全集

1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
拔、身躯、精致

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
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
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 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
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


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
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
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 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

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 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
──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

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
嫂瀑布──大哥悬 崖──爷爷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 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
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

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
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
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
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 桥),老朋友
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
学们再默读课文 ,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
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

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 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
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 br>
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 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 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
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
者表 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

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
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
(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 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
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

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
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
中访友”,让人感到更 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
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 大自然
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


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
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
而不 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
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 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
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

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
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
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 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
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 树为 人
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
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 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
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 ,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 与你唱和吗?你好,飞
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 “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
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
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
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 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
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

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 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
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 的意境
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
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 。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
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 于人民
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

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 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
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 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
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
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

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
描写(充满深情),在写 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

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 邀 俯 府 暴 瀑 悄俏 峭 捎 消 哨 驱 躯 岖 津 律 肆 狭 陕 峡 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1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山泉热爱大自然

溪流??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
受作者 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 感情的方法。


【篇三:小学语文搭石教案】


搭石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 私奉献
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
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呈现乡村图。

师:我 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
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 溪中的那一排搭石,
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瞧!这放
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板书:搭石

二、初步感知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 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
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师: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
淌着怎样的美呢?

3.师: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提示: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三、识词学字

1.学习词语: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平整方正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懒惰 谴责 平稳 俗语 平衡 伏下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学生字。

四、作业

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
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 道风景,这风景渗
透着无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
来走近搭石 。

二、例段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
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 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
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说明: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 打
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 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
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本文来源于 三a学习网(),原文地址:


更多学科教案、作业设计、计划、总结、工作文档尽在三a学习网。
拜托收藏,谢谢!!

地震等级划分-张晓风散文集


琵琶行翻译-梯度志愿


陈情表-新年感言


药士考试报名时间-战争的名言


2017浙江高考-2019年中考录取分数线


初冬月-工作态度自我评价


黑板报设计-高考资源网语文


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