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别妄想泡我
930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3: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宁中考-订单合同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 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 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
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共14 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过蜜蜂、蝴蝶等的
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 机。 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
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 乐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记忆中的园
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

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 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
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 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劳作玩耍的情景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反复手法运用的妙处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 中,从复习导入开始,让学生回忆文中的主要场景,从而明确文章学习的
重难点,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探究性,紧扣关键字词句,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的
阅读,期间再付之相关的说话训练、句式对比 训练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场景,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感知

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 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
的。很多时候,通过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 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第
二课时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就显得比较零碎。如果 这时教师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
往往学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因此,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复 习在第二课时的教学
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唤醒了学生对文本的最初的感知,同时也能很好地关注到文 本的整
体性。
鉴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导入时,我提了两个问题:
1、说说通过第一 课时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祖父的园子留给你什么印象?(由于课时
紧张,因此把这段对园子的直接描写 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此时的提问,为的是还文本以整体
性)
2、在这个园子中发生了很多有趣 的事,回忆文中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有趣的场景。学生
根据第一课时的感知,很快就能得出相应的答案:这 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主要描写的场
景有种白菜、锄地、浇菜和睡觉。知道了主要场景,就为我接下来 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无形中为学生接下来研读文本指明了方向。

(二)以“趣”字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文本

1、走入文本,静思默想,感受“趣”

如今,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充溢着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精彩纷呈。但在精彩的课堂中,学生的习得是否与之形成正比呢?非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
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
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能 更好的关注文本呢?那就要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以什么为抓手引
领学生研读呢?忽然想到有个专家曾 说过:教学时要关注文后的练习。文后有个问题是这样
的“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先读读,再选一两段 抄下来。”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不都透露
出“趣”字吗?因此在回顾全文后,我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 要场景,在你感受到趣的字
词、句下面圈圈画画,并写上你的感受。在读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读,因为默读 有助于学生用
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我深知
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2、结合文本,畅所欲言,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 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
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 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
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 同的学生
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就拿一个“趣”字来说,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字、词、句中体会到,有的甚至可能结合自己
的亲身实 践来体验。因此在让学生静思默想后,我将组织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
过程中,做到最大限度 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我想此时学生的思维将是最活跃的。

3透过文本,触摸人物,升华“趣”

文本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趣”字。这对于学生而言 ,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层面。如:
我把种子踢飞了,把水撒向空中等等这些外在表现上。对于人物内在的 情感以及文字内隐含
的“趣”往往会忽视,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的过程中我会适当引导学生来说 说文中
两个人物的特点,而后,我还将设计这样一个说话练习:此时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
的园子?是一个给予作者欢乐的园子,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园子,是有着祖父和我的美好
回忆的园子 ,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园子……这样,这个“趣“字就不仅仅代表着有趣,更多的
是欢乐和回忆甚至是亲情 了。

(三)进行句式比较,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

《小学语文 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
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 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
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 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
掌握载体本身。”这里说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引 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
中掌握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 。

课文的3、13段文字的描述与我们平时写作时的用语有所不同,一种近似于反复的
写作手法,对于凸现主旨有很好的作用。那光光让学生来感受这种意境,仿佛有些可惜,何
不让 学生也来体会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或许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帮助呢?于是在学习这两
处时,我将尝试进 行句式比较,出示一段平时常用的描写,如针对第三段前半部分内容出示
“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们带着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好
奇、活泼以及园子给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 用语的精妙,接受一次写作方法上的熏陶。



(四)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

1、补充生平,升华主题

读罢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写的祖父的园子简直就是充满快乐和自由的
人间乐园,那么,萧红 的童年生活果真这么幸福吗?众所周知,这与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
符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近作者,体 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将出示一
段有关作者的生平,通过其生平与文章情节的对比 ,让学生来体会作者写作时最想告诉大家
的是什么?(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从而使文 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 推荐原著,探究学习

学习完一篇 文章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学习的开始。特别是在新课
程大力推崇广泛阅读的今天,对于 这样一篇节选文章,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地带领学生阅读原
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我将出 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驱使她几乎每天都要
缠着祖父带她到园子里去?二十多年过去了,萧红为什么还会 对当年的园中生活这么眷恋和
向往?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作家等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进而引领学生
去阅读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四、说板书

附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 眷恋、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2、透过文章想
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
了然。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力求,引
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 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
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 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
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踏莎行-党员评议个人总结


写教师的作文-初中毕业赠言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关于雪的文章


什么是金婚-社区服务体会


温州中考分数线-高考数学


中庸全文及译文-中学后勤工作总结


红十字手抄报-银行新规


烟台招商银行-文明礼仪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