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范文

别妄想泡我
894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3: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审计法-二年级寒假日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范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
元的一篇精 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主题而
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围绕着美 丽、诱人,按春、夏、
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以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小兴
安岭的四季景色;难点是体会用词的准确。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
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 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 br>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1 11


四、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 言生动,
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阅 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
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巧设问题,抓住特点, 引导学生自主
感悟小兴安岭的美丽;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五、教学流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应
该让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
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开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 的强烈愿
望。在这里,我联系学生旧有知识导入,从以前学到的景物描写的诗
到课文的回顾,自 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抓住中心。
因为在授课之前,我已经 安排了预习,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
没有让学生整体读文,而是安排了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了解了学生 认
字的情况和概括全文的能力。找出了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展
开教学。
(三)引导比较,感悟“美丽”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读课文,< br>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
2 11
< /p>


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
进入语言情境 ,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
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 累语言。春、夏、
秋、冬的小兴安岭景色各异,根据课文特点,我按“先扶后放”的线
索安排各 段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在带领学生学完春天一段后,我让他们自己回忆学习过程 ,归纳
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形成阅读能力。为了逐步积累形成能力,学习夏、
秋、冬一段时则采 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老师给出了“读
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学习提示,在小组 的合作学习中,
同学们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
仅能获取到 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更使他们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
技能。
(四)课堂延伸,拓展“美丽”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的结尾我< br>设计让学生发挥想象,用学到的方法描绘一下作者没有写出的景物,
既加深了对小兴安岭美景的理 解,又迁移了学法,可谓一举两得。

【《荷花》】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
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 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
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
3 11


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 。为
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
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
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 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
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 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
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 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
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 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 媒体辅
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
使他们投入课文所 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
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 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 验;在
4 11


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 的生字“蓬、梦”,多
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
“翩 ”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 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
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 们看过荷花吗?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
千姿百态… …)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
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
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 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
“一……就……”的句式,感受荷 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
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
看到了 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
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 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
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
5 11


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 彩之
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
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 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
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 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
定重点问题,放手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
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 家的本领可真了
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
“姿态”等 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
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 生联系上下文,感受
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
感受和 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
“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 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
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 到图再到文,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
受从文本的美 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
6 11


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
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 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
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 蜻蜓、
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
对话,说说小虾、蝴 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 生置身其中,
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 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
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 审美能力得
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 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
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 中。而荷
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 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
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 不同能力和水。

【《掌声》】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 第八单元中的第一
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
讲时得到 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
7 11

< br>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
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 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
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
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 各种形式
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
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
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 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
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 提
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
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
惜 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 掌声
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
8 11


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 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 此,学生会情不自禁
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
说这掌 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
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 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
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
时间 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 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
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
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
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
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以“可是,以前的
英子是这样的吗?” 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
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 “是什么使英
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
教学。
9 11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
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 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
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 样的
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 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
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 么去引导
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
义时,我引导孩子 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
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 什么小英听懂
了你的掌声吗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
终实现了学生 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 br>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
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 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
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 ,
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 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
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 育,延伸
了情感。
10 11


通过这次《掌声 》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
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 而喝彩,让
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
堂中都能成为一 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11 11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点点成金打一字-三年级期末考试卷


普通高招成绩查询-我的长生果


400字美文摘抄-草房子读后感500字


西南交通大学排名-问候短信大全


银杏管理学院-中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简历中的特长爱好-春节的作文


承德医学院专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2020年放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