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别妄想泡我
605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4: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我的祖国诗朗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汇编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 者
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态的描
绘,抒发了对乡 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 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
上,我确 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 背诵课文,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默写古诗,能用自己
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
难点: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 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
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 ,则对诗歌背后蕴
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的体会到。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法上,
我主要运用对话法和情景创设法。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我会通过
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地理解诗歌。寓教于乐,通过情景创设,不仅能让学生



如亲临般体会诗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 “诵读法”、“重点字词剖
析教学法”等。
(二)学法
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大多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要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
主体。
学习 古诗,首先要多吟诵,再根据诗词与吟诵去理解诗意。因此,在学法上
我主要采取合作交流法和诵读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交
流,且多次的诵读,从而初步理解诗意。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 br>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
径,应该积极提倡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下面我分别说一下我的教学安排:
1.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出示今天的新课,接着通过诗与词的对比观察发现“词”的特点,了解词的
有关知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议是否正确、流利,重点纠正“乐 ”、
“媪”、“亡”和“剥”的读音。在听录音,进一步校准字音。在讲解字音的同
时讲解字词 的意思。再全班读,指出缺乏感情后教师范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
读、全班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凭借注释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先同桌间相互
交流,说出已知和未 知,再进行全班交流,了解整首词的意思。之后指名说大意,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3.细读课文慢慢品读
这首词中有描写景物也有描写一家人的形态的句子。我将这首词所处的 环
境、翁媪对话和两个儿子劳作、小儿剥莲蓬这几个画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采用读想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通过朗读感
悟这农家生 活的幸福与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动作等描写体会童年
快乐时光展开教学过程。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
组织能力,又有效地突出 了教学的重点。并且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达到以读促情、以读 感悟。
4.补充总结深化理解
在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之后,我出示了作者简介,真正 的语文教学不
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引入作者简介,有助于学
生 对课文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引导他们去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
小说原作,拓展文学视野, 增加文化积淀。
补充辛弃疾生平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
共 鸣。使学生明白作者写作这首词表达了对这么一种无忧无虑、一家人幸福美满
的生活的赞美之情。
5.辅助背诵减轻负担
接着,让学生进行背诵。先是根据PPT的画面提示进行背诵,再是离 开画面
进行背诵。争取在课堂上完成背诵任务,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
6.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 溪 草

翁媪 相媚好

大儿 锄豆

中儿 织鸡笼



小儿 亡赖 卧剥莲蓬
2《乡下人家》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
意的乡村生 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双手装点家
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结合《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和本课的内容,制定如下“三维”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
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运用多种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作者对
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
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并体会从平凡的事物,
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 感悟,受到情感熏陶”。面对这样
一篇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充分地读,无疑是理解、体验的好方法。
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配乐情境导入,把学生带进恬静迷人的乡村。然
后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
《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
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读”“议”
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先读后议 ,边读边议,议后再读,让学生在读
中有所感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在学生
交流时,教师走进小组中,成为一个倾听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
师转变成引导者。学生汇报 时无论怎样说都是自己通过读课文所获得



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教师不必过多讲 解,只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即可。
三、读中积累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能熟读成诵,
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回顾 课文揭示写作方法。最后,进行阅读拓展
以此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总之,在教学中我力图做到以 读代
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在读中形成语感,
在读中学会读书。以学 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
学习的群体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简单认识,但课堂是多变的,对于出现的
不同情况我将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

2 乡下人家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 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本次的
说课我设计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 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一组,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
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
和春夏秋三季、白天 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
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 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
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 组美画,



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 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 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
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 活的诗情画意,
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指名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配
乐朗诵,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
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 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让
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的特点及本组的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 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
培养语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 密切相关的景、
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引导生随文章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
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四、说过程
(一)音画同步,创设情境感知文章结构,明确学习任务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乡下风光的 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这是顺着棚架爬
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次第开放的鲜花;这是茂密竹 林中破土而出的
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这里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在作者
的眼里乡下人家的画面是怎样的?学生借助第一课时感知的框架,加上画面的重
现,在文字的引领下,下 乡来了解这是什么样的“家”,是怎样的“人”。学生能
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阅读期待,走进乡下人家。 为深入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描写上独特的表达方式奠定了基础。
(二)整合内容,教师导学细化理解方法,夯实学习实效



教师引导 学生整体感知后直奔中心:“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抓住
文章第一自然段明确用“抓重点句、关 键词”的方法品味风景“独特”在哪里,
“迷人”在何处?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用文字生动形 象地描述一幅幅
画面的欲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对比的描写方法并不难,抓住动词体会也很容易,
但是透过文字提取情感,再联系落实到朗读感受就是需要教师具体操作,学生体
验实践的最具实效的学 习历程。
用“方法”实践自主阅读,进一步感悟“独特迷人”的风景,我设计了下列
教学板块:
(1)动静结合品植物“独特中的迷人”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瓜架、花草、翠竹这些景 物,表现出朴实的自然之
美。教学这一部分,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反复读文,展开想象的翅膀 ,
从文字中建构画面中捕捉色彩、体验动静。重点品味风趣装饰的独特农家风光。
“芍药, 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
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这里花开不断,朴素是因为自然生长的勃
勃生机,华丽是天然、茂盛的生长态势,反复品读独特之处,学 生品出生命之美。
乡下人家的竹让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 br>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学中重点抓住一个“探”字,学
生体会出“探”字 所蕴含的“奇妙和生机”后出示繁花修竹图片,把花与竹迷人
的景色连起来品读,学生尽情感受到了动静 之美和生命自然向上的勃勃生机。
在这一环节中,电教媒体丰富的色彩和柔和的音乐感染着学生,更 加重要的
是“方法”的导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田园诗情,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
身心愉 悦地享受着学习。
(2)水陆相间悟“迷人中的独特”
课文中对鸡和鸭的描写生动形象 地再现了江南乡村画面,教师抓住他们最感
兴趣的小动物在交流阅读体会和评读的过程中,巧妙地指导: “联系‘家’的概
念你发现什么?作者在描写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随着鸡闲庭信步、鸭戏
水面场景的出现,学生明确了正是拟人写法的恰当运用,这里的鸡和鸭像人一样
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家 里。赏读课文,也就自然而然地读出了悠闲,读出声色,
读出快乐,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中乡村独有 的意境。



(3)重组文章内容,感受“自然和谐”
课文第5 自然段,我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以情感
语言描给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 所特有的意境中。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
教师深情地范读课文,孩子进入意境后再重组课文内容,把语文 的积累训练和个
性化读文结合起来:“读着课文,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学生在方法导行的实践中,能扣住“辛苦”“甜甜蜜蜜”二词,品味出乡
下人家正是用勤劳的双手 创造出美丽的家园,和动植物一起幸福生活,进一步感
悟到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和 谐”的真正内涵。
(三)整体回归,拓展迁移升华美
在学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后,学 生反复品读课文的中心段,以加深学
生对“独特、迷人”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回扣作者之所以身在美国 却久久不能
忘怀“乡下人家”,他忆的是一幅幅画面,心中思的是“自然和谐”,提升了感受。
还能总结出:文字带领我们认识了形象描写,发现了“具体的美”“平凡中的美”。
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 ,我把背诵和默写引进课堂,真正把“感悟拟人描写的生动
形象”,“积累优美语言”落实心头,准确到 笔头。
五、说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
绿藤红瓜 鲜花春笋
鸡群觅食 群鸭戏水
庭院晚餐 月下虫鸣
我将整篇课文浓缩成了14个词语,它们是文章的精华所在,而这14个 词语,
又形成了一首诗,一幅画。学生朗朗地诵读着,感受到的是词语美,韵律美,意
境美。在 诗的熏陶中,学生积淀了语言,受到了美的熏陶。
语文,语文,就是要让语文课“文”起来, 让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更弄
一些。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启迪着学生。渐渐 地,诗
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怀,就会流进学生的心灵,注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内化到学
生的生命 中。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
家自然和谐、充满诗 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
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 质。
【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精神,我设定
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
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
方式展开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
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 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突显主体,说学情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
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
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 ,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 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
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 合法。



四、发散思维,说过程
(一)诵读经典,导入课文(5分钟)
学生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经典诵读中的田园风光古诗词 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
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10分钟)
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 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找出文
章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用笔 在书中作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1.中心句、感受(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2.交流从文中看到的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
食图、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文章的中心句,梳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
引 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7分钟)
阅读教 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
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一 环节我又出示了如下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风 景美
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学生合作交流,品读感悟,教师随机点拨或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美
的情感熏陶。
(四)联系实际,拓展画面(8分钟)



欣赏乡村风光图片,让学生 在“诵”“写”“画”“唱”等形式中选用自己
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我们的乡村生活。
(设计 意图)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既巩固了学
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又让学 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五、突出重点,说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乡下人家 雨后春笋图
(独特迷人)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整个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六、回顾课堂,说反思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时重点引导他们以读为本,在读中 思、读中
品,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
在这节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段落学习;让他们选择自己 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乡村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3.没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于永正老师说:教学是一门遗 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教师的评价,
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没能很好地体 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
动。我想如果能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学生< br>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3
《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天窗 》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
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 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
了无穷无尽的遐想的事情,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 往与追求,表现了其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 br>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 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
窗”看世界的情趣。
根据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
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理解第五、六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二、说教法 < br>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 教法是品词品读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 ,品味词
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根据本课教材 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
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 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
并进行写作训练。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 途径,训练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
能力,积累规范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
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1.先出示茅盾的照片,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谈谈你对他的 了
解?(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2.学生发言完毕后,我将茅盾的资料简单归纳整理,然后引出课题,读课题
后提问:看到 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使学
生在学习时能目标清晰)
环节2自主阅读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句话描述读过课文后,与你初识的天窗的< br>印象。理清文章脉络后,我再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 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
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
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朗读和概括能力 。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环节,我将按以下几个步骤来教学。
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慰藉。
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朗读。
3.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 )的时候,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
你想象到( ),你想象到( )。
第一、第二步的设置一 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
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4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有 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逐渐深入,在此基础上,引
入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这
句话的意思。
3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天窗”
这个环节既是对课文前几自然段学习的回顾与检验,也是在解决 课文的教学
难点。有了上一个环节的仿写练习后,学生对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
出‘ 实’”这句话已经有了比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用一句话说
说自己心目中的天窗,学生就 能有一些个性化的发言了。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 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
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天窗
你是下雨时看风景的地方
你是给人丰富想象的小小空间
你是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
你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啊!天窗
你是……
4 三月桃花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三月桃花水》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 文。本课是一篇
优美的散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赞美了
春天的美丽 。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
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文 质兼美,适合学生反



复品读,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1)知识目标:
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理解课文的意
境,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出示课件)教学重点:培养 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熟
读成诵中,理解课文的意境,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感受
语言美的熏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
材 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 求,我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
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层进性教学模式”
设计教学。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表达的教学方法,在朗读
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 境。这节课,我主要教给孩子们边读边悟
并及时批注自己阅读感悟的学习方法,再抓住段后的省略号,引 导孩
子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流程:(出示课件)
情景渲染,直奔重点
与作者对话,品词悟情引发共鸣
层进对话,感悟美景 与文本对话,感受“水声如琴声”
小组间对话,想象“水清如明镜”
对比阅读,感受风格的不同
熟读成诵,自主积累
回顾重点,总结全文
推荐作业,自主选择
板块一:情景渲染,直奔重点
上课伊始 我与学生谈话:(课 件展示)学生通过欣赏美妙的画面,
聆听潺潺的水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
把学生带入文。此时我问: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
水声如琴声 水清如明镜 )学生的情感被调动,顺利回答老师的问题
轻松又积极。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景,又让学生的注意力完 全回到
了全文的重点部分。
第二:层进对话,感悟美景
(一)与作者对话,品词悟情引发共鸣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学生自由朗读,重点体会红色
的词)让学生抓住“一千朵桃花”、“一万个小酒窝”以及动词“醒来”、
“舞动”、“回旋” 联系生活实际,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指名汇报,
谈体会。我这样问:孩子们,想一想一千朵桃花就是一 朵朵浪花,那一



万个小酒窝就是一个个波纹、一张张笑脸啊!看到这些你的心 情如
何?(惊奇、兴奋、激动)读出你的惊奇、兴奋、激动。
这样抓住重点词语,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
到有感情的朗读。
(二)与文本对话,感受“水声如琴声”
1、方法引领,自主阅读
我注重对学生 阅读方法的指导。(边读边悟并及时批注自己阅读
感悟的学习方法。)我深情地说:瞧!大地复苏了,河 流醒来了!听,
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出示课件:找出和下面两句话相对应的
段落,读一 读。)这一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快速做出正确的回答,因此
直接切入重点: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用“— —”划出表示声音的
词语,用“ ”划出声音特点的词,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正因为有了方法的指引,学生的目的明确,学有所获。
⒉ 方式多样品析词语,突破难点。
通过品味词语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力,能让学生
更好地体会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此处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理解“应 和”、“纤细的低语”、“谈心”,为
下面的感情朗读做了铺垫。
师生合作理解“应和”。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表演拖拉机的轰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
波声,共同表演理解什么是“应 和”。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纤细的低语”和“谈心”。



“纤细的低语”是什么?(小声地说话)什么是谈心,你经常和
谁谈
心?它们在谈些 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指名让平时比较好的
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就是对词语的正确理解。)
⒊ 感情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有感情的读是学生感悟的真情流露。我抓
住这 一时机让学生通过配乐读、比赛读、师生共读等形式,层层深入
文本,达到人文合一。
4、提炼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美妙的琴声拨动了你我的心弦,如果说美妙的画面丰富 了我们的
视野,那么优美的文字则更滋养我们的心田。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修辞
手法,此时让学生 找找这一段的修辞手法,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并
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5说话训练,回归重点。
叶老曾说:“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练的。”阐明了训练的重要性。
所以课堂上,我抓住一切可选用的机会进行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现在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出示课件:说话训练:是_________的声音, 像一串小铃铛轻轻
地走过村边。学生根 据理解会说是竖琴的声音,是浪花的声音,是纤
细的低语等。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能力,又回顾了这一小 节。
(三)小组间对话,想象“水清如明镜”
1、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课件:默读课文5、6自然段,想象画



面,可以画出你想到的画面,也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 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
生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交流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五六分钟之后小组展开 汇报:学生或有感情朗读或展示自己的
画,这些成果其实都是学生对文字理解、感悟的表现。
2、了解省略号的妙用。
教学省略号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教师补充资料的形式进行。
(课 件出示:是啊!三月桃花水,它看见____;它看见___;它看见
____;它看见___;它看见 ____……想象一下,它还看见了什么?瞧,
从省略号的背后老师也看见了____(教师补充图片, 体会省略号的妙
用。)这时让学生想象读、比赛读,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三月桃花水
如明镜一样 美丽。
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此时学生情感被激发,感情自然流露,师生接读读出了情, 读出了
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达到了情景交融。
第三:熟读成诵,自主积累
本文用 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课文篇幅虽
然较短,但语言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 语言。因此,课堂为
学生提供充分的积累空间,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四:回顾重点,总结全文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此时回顾重点,总结全文使文章从整



体— —部分——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体现散文“形散而
神不散”的特点。当学生回顾课文后,我 总结:孩子们三月桃花水像
竖琴,像明镜,更像一把小提琴,弹奏着春天美妙的旋律。(板画)
第五、推荐作业,自主选择
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结合教材对学生摘录笔记的< br>要求及单元目标,我设计了较灵活的作业:
1、摘抄积累《三月桃花水》中优美的段落。
2、将《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读给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听,
让他们感受春水的美丽。
四、说板书
随机板书,凸显重点
板书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缩 影,能直观形
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基于这一目的我板书
围绕“水声如 琴声 水清如明镜”进行,达到图文并茂。
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形 式朗
读,感受文本的内涵,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和内化,在读中训练
语言,让学生在自主, 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今天的说课就算抛砖引玉,有不到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5《琥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 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
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 想象出琥珀



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 br>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 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
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
进行合理想象的。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 地、
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
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
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 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
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
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
天从松树上渗出。 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
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 有苍蝇和蜘
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
因 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
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 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



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 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
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 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
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 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
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 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
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 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
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 br>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
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
课文一样的科学 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
的课堂高 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5《琥珀》说课稿
【说教材】
《琥珀》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技主题单元 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
文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
变,还能引导学 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体会作者
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说教学目标 】
根据教材及课文的特点,以及小学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
了以下三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说教学重难点 】
1.本文是一篇科普类文章,因此理解琥珀 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则成
为了本堂课的重点。
2.虽然四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有 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成熟,较难区分真
实的场景和想象的场景,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体会科 学小品的特点,分
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说教法学法】
1.《语文新课标 》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和引导者,同时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本堂课 我主要采取两种教学方法:朗读法
和小组讨论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 悟;通过
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以及思维能
力。并 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勤于思。
2.在学法上,《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加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
望,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
力建设开放而有 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伊始,我将播放琥珀视频,通过这种直观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 生在了解了琥珀的特点的同时引入新课:琥珀(板书)。
2.并设置悬念: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 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
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呢?由此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为了突破课文的重 难点,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问题:一是画出课文的
情节曲线图;二是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三 是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场
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四是从“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引导学 生从生
命的角度认识这颗琥珀。学生围绕以上几个思考题展开自读,然后小组讨论和交
流,最后 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1.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 学生在充分自读 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画
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上台演示,一名同学画图,另 一名
讲解。通过画情节曲线图,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理解文意。
2.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在自读、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观点,教师要将学 生的答案板书在黑
板上,并请其他组的同学判断:哪些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哪些不是。(板书:松树在高温下分泌松脂;松脂被掩埋并阻止被分解;需要很长时间变成化石)
3.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场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
(1)当学生说出渔 民和儿子在海边发现琥珀是真实的描述后,或者说出前
面两只小虫被松脂淹没的过程是想象的情景后,教 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
可提示学生列表,对照前后两部分,从而更加清晰地分辨真实和想象,例如 琥珀
里面有苍蝇和蜘蛛,苍蝇是蜘蛛的猎物,可推知当时的蜘蛛正准备猎食苍蝇,还
没吃到。
(2)在学生交流了所列的表之后,我会进行小结:想象部分虽然写的是主
观活动,但是不是胡 编乱造,而是以真实存在为依据的。我会举例说明:如可以
想象得到父母得知自己考了好成绩后会怎样。
4.从生命的角度认识这颗琥珀
(1)先请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以读促悟,体会 时间的漫长和飞逝,
以及没人关注的两只小虫留下来了,变得很珍贵、很有价值,再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教师小结:生和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
长短能衡量的。
整个环节都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读、小组讨论交流和汇报,并把评价与竞
赛游戏相结合,根据 小组之间的评价进行加分,不仅创设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5 琥珀 说课稿
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 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
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
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
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
感。
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
了哪些内容。
随 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
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 ,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
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
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
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
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
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
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
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
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 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
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
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
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 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
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 家推
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 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 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
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 测
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
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 块琥珀还有
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
由此更加敬佩 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 续发展。教师出
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
后练习写出 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 br>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
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 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文本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 性说
明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生动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
丰富的想象,是这篇文 章的特点。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
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以及由
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文中第四自然段
讲了恐龙变为鸟类 的演化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段。文章既向学生开启



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又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是
文章的目的所在。
2.说学生
学生对恐龙有浓厚的兴趣,有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
尤其对恐 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
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 不断提高。
3.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理 解“形态各异、轻盈、敏捷”
等词语;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词句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体会科
学工作者的艰辛与执着。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
采用 了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以自读感悟、
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力构 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
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理念。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设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
——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了一段恐龙的视频后,
出 示课题,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在
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两个探究主 题:1、恐龙飞向蓝天的依据 2、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 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
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主题一:恐龙飞向蓝天的依据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一二自然段,了
解恐龙飞向蓝天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历程和相关化石,师出示课件帮
助理解。
1.引 导学生抓住“一支”、“漫长”“一些”等词对比朗读,体
会说明文的用词准确,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 与执着。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画卷”和“点睛”之笔体会科学家们的欣
喜若狂,引导句子: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



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
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就这样,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品味词句落到实处,情感熏陶尽
在其中。
主题二: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第三四五自然< br>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合作交流,探究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再采
用填空的形式加深体会,然后 让学生参与板书,直观感受课文的条理
性,最后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展开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知识 ,
复述恐龙演化的过程,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慢慢”等词体会恐龙到鸟类的漫长演化。
2.引导学生抓住“形态各异” 体会作者是从生活习性、身体形
态、性情的不同角度来写出恐龙家族的庞大,让学生展示相关的恐龙图片,师出示视频帮助理解。并通过对照画面读、想象读,表演读等
多种形式来表达对文字的独特体 验,培养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围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这
一问题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创新,从中领会
科学工作者的艰辛执着,并引发思 考其他恐龙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适时使用多媒体,将文字形象 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
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升华情感
展示复原的恐龙图片。此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 话与同学们交
流。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再次激起热爱
科学、探索求 知的浓厚兴趣。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自然
地结合起来了,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 合。
(四)拓展迁移
再次齐读课题,启迪思维:飞向蓝天的恐龙变成了鸟儿,那没有
飞向蓝天的恐龙呢?它们的演化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关于恐龙,你还
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总结全文 :恐龙世界奇幻无比,课下让我们
继续去探索更多的恐龙奥秘吧!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书刊,继续阅< br>读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由课内走向课外,真正体现
大语文教学观。
四、说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两亿四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亿万年前)
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漫
长演化过程。
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 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一种假说:鸟
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 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
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 类的演化过程提
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
了一扇科学探索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维目标,结 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确立以
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钻研科学
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二)设计理念
由于这篇 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思考
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 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
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在 此基础上依本拓展,
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三)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
其境,从而激起学 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
味。
(四)说学法
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遵循以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的三为主原则,重点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
工具性特点。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点燃激情



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恐龙 的动态画面,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吻
合的氛围。调动学生的视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 了课堂气
氛,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孩子们如临其境,他们的心灵急需
与文本 契合,这个时候我导入新课,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演化过程 接下来我直奔重点-——课文的第3、4自然段。我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一起去中生代的地球 ,看看恐龙的演化过程”这一陈述,十分自然地引出后面的
学习。在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 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合作
学习表格,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来填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学会学习,
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不仅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龙飞
向蓝 天的过程。有了表格的提示,学生们把课文梳理得更清楚简洁。
我又通过填空,图片解说,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 的朗读,读懂了课文。读的要求明确,读的时间
充足,读的层次清楚,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
三、创设情境、练习复述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自然博物馆需要一位讲解员讲解恐龙的演化 过程,
谁愿意应聘呢?通过这样的拓展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复述演化过程,积累、内化
语言,进 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恐龙的资料。课上大家把交流搜集到的恐 龙的图片和
信息先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时主要采用课件展
示和 投影仪展示的形式。
让课文内容和有关的信息尽量地丰满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尽可
能多的资料,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由课内延伸课外,构建了开放的
语文课堂。
五、激发探索、升华情感
我采用谈话法:科学家经过了百年的探索,帮助我们了解了笨重的恐 龙演化
成鸟的过程,这一切凝聚了他们宝贵的心血,科学家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20



世纪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呢?很多学生纷纷给出答案。
我接着追问,人类的发 明有很多,但是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你知
道世界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吗?学生发言后,我用课 件出示:外星人、飞碟,并
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存不存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并指出解决 科
学难题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的去钻研。同时鼓励学生用智慧去认知世界、
改变世界。
整堂课的教学有多媒体课件的“相依相伴”,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中激发
学生的兴趣,培养学 生的语文能力。升华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不断探索、努力钻研)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奇的纳米技术》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 篇文
章介绍了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以及介绍了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条
件和医疗条 件。写出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浓
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神奇的神话世界领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1.多 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
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
感受。
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
神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 < br>[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
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 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
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 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就
与大家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多媒体出示标题,纳米技 术就在我
们身边。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
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体现在哪些地方等)
(二)阅读探究一
1.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为人类做哪些事情?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研究的 对象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小小物质,这些小小物质具有
新奇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这些特性,造福于 人类的一门学问。
2.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问题,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
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 6毫米,约60万纳米),感
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指的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
小小物质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三)阅读探究(二)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勾画出纳米神奇的具体体现。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多媒体出示,阅读汇报2)
归纳小结:并板书
(四)拓展延伸
大胆想象,创造神奇(多媒体展示标题)
开动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运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来发明创造一
些物品,并作简介介绍。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五)纳米情报站,展示神奇
把教师收集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向学生作介绍:图片1:美国 已研制
成功的“自净”玻璃;图片2:中国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图片3:美国人正在
研制的“ 纳米战袍”……
(六)科海冲浪,搜罗神奇(作业)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科海遨 游,领略了纳米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
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进展吗?请以四人为一小 组,查阅报刊、杂志,
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激 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学到了知
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未得到最大限度的
提高。
8《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
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
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 追求。重点记叙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梦终于实
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 作、默默奉献、敢于探索、锲而不
舍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现
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注重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统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航天事 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圆梦的经过,激发民族自
豪感,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 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
过。
教 学难点:体会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感受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
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倡导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习的 主要方式、课堂的
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
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
等的教学氛围。
由于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具有个性化的,因此在引导点拨


< br>的过程中要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给学生提供展示 不同潜能的机会。
多媒体课件特定的音响、画面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的创设情景。因此,我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过程再现给学生,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
直观,增强了课堂 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主动性。
四、说学法
阅读教学是通过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 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本节
课的教学中,我在朗读、默读文章之后,采用作批注的方式表达感 悟,不仅深化
了对问题的理解,还使他们掌握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在自主深入研读
课文之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丰富语言、深化认识、感悟能力,在感悟、交流
中有所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过程的第 一个环节,就是激趣导入。在新课
开始,课件播放“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过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初读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由于中国语言的博大精
深,不同的断句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学生会对课题产生不同的读法:千年梦圆< br>在今朝;千年梦圆在今朝。进而提出问题:“圆”是什么意思?中华飞天梦是
怎样“圆”在今朝的 ?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他们与文本深入的交流做
好了铺垫。
第三部分:研读感悟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围绕自学提示提出的“数千年 的中华
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说说你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指导学
生采用默 读、批注的学习方式,研读问题、默读课文,把自己最深的感触标注在
相应的段落旁边。这样,为学生充 分理解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落实重点、
突破难点,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充分自读、 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让他
们理清载人航天实现的过程,从重点语句中多角 度体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艰



辛,从而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 ,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
神。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以其独特的优势,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将“神州
五号”成功发射的过程以及文中的重点语句, 在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
基础上再现给他们,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四部分:(结合板书)情感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对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而感 到自豪、骄傲,我向
学生介绍英雄背后的无数个无名英雄的故事,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
第五部分:运用创新
略 读课文的教学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的向课
外扩展,将阅读链接的内容《炎 黄飞天梦》引入课堂,在学生朗读之后谈感受。
并倡导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制作一期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 题的手抄报。这一环节
的设计,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的兴趣。
总之,本节 课我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主
体地位,注重以读促悟,将自主合作学习 贯彻始终,努力实现课堂高效。
8《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说教材】
《千年 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
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 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 重
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
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 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
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二是学习默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尝试、火焰、捆绑、身躯、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



协作、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 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
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 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
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
结合作、 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这篇课文激情澎湃,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人民实现 飞天梦想的自豪与骄傲。
教学这一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朗读从字里行间品味自豪和骄傲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说过程】
一、创设朗读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新课程强调小学语文应注重朗读,以读代讲,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
不必要的分析,尽量做到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中有
几个部分有一些抒情的语言,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 会到飞天梦实现时的激动、骄
傲、自豪之情。为此,我在课题上先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先理解课题,然后 说感
受,再带着感情来读。为继续加深这一感情,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
功发射的视 频,让学生再次升华骄傲、自豪之情。
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航天技术发展的漫长和艰难的句子,体会其 中的艰辛,
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团结协作、默默奉
献的 精神。
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
升华感情, 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把握朗读时机,唱响课堂旋律。
不仅朗读形式很讲究,对于某 种朗读形式的指导也是十分有学问的。在指名
朗读时,要注意一开始尽量不要叫朗读最好的学生。如果一 开始就叫班中朗读最
好的学生来读,但接下来如果再让其他学生朗读的时候,往往就很难看到有人举手了。可能在大家的心里都认为自己没有他读得好,也就没有那个积极性了。这


< br>时如果你说“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或者“谁也想来读一读”,那等于是没说。大
部分学生在一开始 朗读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朗读到位,这时作为老师就得及时引
导,而这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朗读指导的时候,一开始让一位朗读
水平很一般的同学来读,那么其他学生已经从中听出不足的地方,往 往这些不足
的地方是大部分学生都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再适时的抓住这一处加以评议指导,
第二 位学生就会在这一方面注意了。经过多次的朗读、评议和指导,学生就越读
越有进步,越读越有劲了。如 果学生读不出来感情,老师要进行范读,使学生真
正感受到梦圆飞天的激动之情、喜悦之情、自豪之情。
【说板书】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9《短诗三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
碎的思想”收集在 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
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 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 含蓄。教学过
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
卷 中,领略短诗的美。
《短诗三首》被选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歌”单元,通过学习的层
层深入,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激
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 趣。在赋予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



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
“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四 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特点了解相对模糊。课
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 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
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 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
真挚情感。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进而
实现用“繁星”学习现代诗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
一。
四、说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文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星星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
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 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
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 “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
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
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
点呢?
【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
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 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
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 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
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 .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
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 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
角色朗读,想象“风 雨”景象。(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
情感做“支点” 。
(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
沓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
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 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 把
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 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
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
托着作者怎样的情 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
上感受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
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 。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
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 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挥动星卡,齐背三首《繁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 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
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心底开花。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
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 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
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 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 现代
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10《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
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
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 ,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



快乐!艾青先生的名 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
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 ”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
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三、说教法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
可谓是独具匠心。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
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 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
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拓展说话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使用已积累的好词佳句。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 画中
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 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
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 让我们跟着他
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四)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 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



出了哪些绿色?
2.出示第一小节:
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
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4.齐读第一、二小节。
5.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第四节:
( 1)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绿挤在一起,重叠、交叉在一起”。(板书:
挤、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五)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1.拓展运用:春天 ,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
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3.试背课文。全文朗读。
五、说板书设计
绿
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挤、重叠、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



11《白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 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
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
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 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
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 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
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 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
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 11个生字,学
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三、说教法
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
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 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
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 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课文
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艾青的《绿》,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叶赛宁的



《白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3.简介作者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3.诗歌有什么特点?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
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
了作者对家乡的热 爱和思念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下 册第
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在天晴了的时候》整首诗用拟人手法、 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后
天晴的景象,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语言清新明快、优
美形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但要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
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 定差异。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的巧妙引导、点拨,根据以



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 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
表达方法,理解“锭透”“ 晕皱” 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的情感。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的思想感情。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歌所包
含的思想感情教是为学服务的,选 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 品悟法,想
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
主探究、 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
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
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 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 开课伊始,我通过谈话
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
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
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 《在天晴了的时候》。以此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



体感知。”因此,我将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些诗
句写了雨后天晴时的景物? 读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这样为接下来的第三个
环节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三、 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我将引
导 学生积极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上一环 节的反馈交流,让学生先读第一节,读后让学
生说说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凉 爽又温柔”并通
过想象来感受小路也是有生命的,通过“炫耀新绿”感受小草的勃勃生机,
通过 “一瓣瓣、锭透”来感受小白菊的美,并通过比较一瓣瓣、一瓣一瓣,
来感受诗句语言美,并通过想象画 面,来体会“锭透”的意思,接着我将通
过“枯叶蝶翅膀”的作用,以此来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凤蝶儿比作 智慧的书页,
并让学生说说以上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以此来学习拟人手法,体会作者
在天晴 了的时候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再读这一小节,读出那种喜爱。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品读第2小节,通过让 学生抓住第二小节的1、2行
与第一节的1、2行进行比较,得出语气不一样,感受那一份激动,并让学
生带着这种激动 召唤的语气再读这一小节。
最后,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小节,并找出你觉得最 美的词。学生可能会找
到“晕皱、暗绿”我将通过播放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体会文中的意
境美,并让学生带着这种美感在读这一小节。
最后,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小节,并找出你觉得最美的词 。学生可能会找
到“晕皱、暗绿”我将通过播放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体会文中的意



境美,并让学生带着这种美感在读这一小节。
环节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 br>我会设计这样一段结束语: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
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 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
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用你的笔学习 第一小节的方法记录下
你所见到的美。以此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我是按
文章的主 题线来设计的,该板书力求简洁清晰,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对文本
有所感悟,有所思。

在天晴了的时候
雨后天晴 风景美 心情舒畅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13《猫》说课稿
一、说教材
《猫》一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 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
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浅
显易懂,优美朴实。
二、说目标
1.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
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
小动物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教学难点:在课文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 学目标,突破重点,击破难点,我将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动物世界的气氛,让学生 觉得仿佛置身于猫的的世界里,展示
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辅以重点词 句突破,图
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
生见 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
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
五、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此,与上述
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
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
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
再通过反复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 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
趣的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给学生出一个有趣的谜语,谜语的具体内容是:
“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粮仓厨房它放哨
[打一小动物]”
当同学们猜出是猫的时候,我会用简笔画的形式板画一只小猫的形象。(开
始画画) 猫本来就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这样使猫的形象得到再现,不仅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把学 习气氛推向高潮。画完以后我会让学生举手发言说一说
自己身边的猫有那些特点,比如有同学会说我家的 猫很温顺,还有同学会说我家



的猫很调皮,当学生热情高涨时,我便进行第二 环节的教学。今天我们随着著名
作家老舍先生去看一看他笔下的猫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紧扣上个环节中提到的问题“老 舍笔下的猫有
什么特点”进行教学。首先让同学们分小组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1)给课文分出自然段,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并互相订
正。
(2)思考“老舍先生家的猫有那些特点”,边读边找出相关词语或者句子。
学生们在阅读中 自寻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经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后,
各个小组分别选出代表发言,说说本组都找 出了哪些猫的特点。学生发言时及时
给予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经过整理学生不难发现,写出大猫特点的词语有:(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什么都怕 勇猛
总结成课文中的一个词那就是:古怪(板书)
写出小猫特点的词语有:(板书)
站不稳 就爱玩 大一点 更淘气
总结成课文中的一个词那就是:可爱(板书)
<三> 再读课文,品味词句。
这个环节里我抓重点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小猫满月的时候更
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就是 课文的总起句进行教学。 已经学会淘气。”也那么
大猫的性格到底“古怪”在哪些地方?小猫的淘气可 爱在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课文。反复阅读之后把表现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对 立
性质的句子及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画下来。
在品读词句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细读句子,从中 悟出感受。例如句子“它高
兴时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其中的“蹭”字写出了猫对人的亲 热、
信赖,又写出了人对猫的喜爱、娇惯。
再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踩印几朵小 梅花”这句话中踩脏稿纸是令
人气恼的事儿,但作者却赋予它美的形象———梅花,可见作者对猫的喜爱 之情。
文中像这样饱含情感的句子比比皆是,其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板


书)。课文里作者完完全全把猫当作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员,当成 令人宽容怜爱的
孩童。进行到此阶段相信学生都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先 生的笔下无
论是性格古怪的大猫,还是淘气调皮的小猫都显得如此惹人喜爱。这正说明了在
我们 身边,处处存在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
先生那样——不但能发现美, 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五>随堂练习。
本节课我准备布置两个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猫,希望同学们课下也能画出一只你自己观
察到的小猫。
(2)观察你身边的一种小动物,并把它的特点记录下来,写成一段话。

13 《猫》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 br>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
贯穿了猫的古怪性 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确
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学会认读本课“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 虑”等15个字,正确 读
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
枝折花落” 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 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
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 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
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
(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串始终。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课时:二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
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
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 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
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 读—写”
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
生在你们之 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2.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
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3猫)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 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
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 相信学生对课
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 生根据读书要求读通课文,然后说说“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教师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
2.引导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没有疑问?
3.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 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
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研读。
(三)细品精读,撞击情感。(教学程序随机而变)
1.自读感悟:课文是怎样具体 描写猫的可爱呢?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把写
猫可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喜 欢读的语句讲给大家
听。先自己准备,再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
(1)读出表现猫贪玩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2)抓住重点词 语句子谈感悟。如: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解释
“任凭”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 …”这组关联词突出体现猫的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4)总结学法,学习体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其他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 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
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 思考维度由“谁”
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而且迁移了学法。
3.再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
①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还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语句。



②完成填空练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 ),又( );
既( ),又( )。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
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
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 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4.再读课文,感受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
(2)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此句是文章的 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上面
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 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
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3)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 ,边读边想象。想象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
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设计 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
受就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 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
一次激发。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自学“学习链接”。
2.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3.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
的小猫。
【设计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
并使本节课体 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
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 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



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 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
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拓展练笔: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
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 们共分享。
板书设计:
13猫
性格古怪
老实、贪玩、尽职
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可爱
【本课的板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
教学理念 。既显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展示课文的中心。】
13 猫 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 是《猫》,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
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 我这堂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猫》是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著 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
篇散文。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 br>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
课文在表达上的两 个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二是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
课文蕴 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者抓住猫的什么特点


< br>来描写的,而难点是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描写中体会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 情。
三、说教法
我将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动物世界的气氛,让学生觉
得仿佛置身于猫的的世界里,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
堂气氛,并辅以 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 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与上述
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 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
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 次上
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
效果;再通 过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分句、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
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 到提高兴趣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 br>师导入说:上一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
更深一步的学习这一课 。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有感情的朗
读课文的,思考文中写了什么时候的猫?都在哪 几个自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要
学生复习一下前节课所了解的内容。生答后,要他们自己默读课文,说说 每个自
然段都介绍了猫的哪些特点?拿出笔来画出相关词句。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再深
一步的理 清课文思路,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那么这些特点
都围绕课文开头的哪句话写的?学 生发言时,进行板书。并及时给予肯定,树立
他们的自信心。
2、深入理解,感情学文 每段中都有总述,有分写,分写是围绕总述来写的,生动且具体。以第一自
然段为例看看老舍先生是 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拿笔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相关句子。



②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师引导。
③引导感受作者的情感。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存在问题,投影思考题: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说它贪玩吧……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 情的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感受。引导生假设如果猫就
是你,作者就是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你能从这些句子 中感受到什么?生答后,小
结:在作者心理和笔下,家里这只猫就像个可爱又顽皮的孩子,这段文字就像 深
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孩子,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喜爱之情。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这部分又分为3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可分一段,自学后三段,投影思考题:
(1)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2)或者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句子?
②每组派代表答后,再分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 方,提出来,根据
生提的问题,再投影练习题:
比较下面句子,说说表达效果又和不同,情感有何不同?能举出一些例子体
会体会吗?
(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我先出示习题,生答时换成彩 图,让学生看着彩图更直接的说出第一句其实
是把“脚印”比作了“小梅花”,“梅花”多美呀!尽管小 猫踩脏了稿纸,但作者
的喜爱之情仍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彩印几个脚印”,其中的厌烦之意不难领< br>会。感情朗读后,再举些例子,出示投影彩图,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感受其中感情。
③课堂小结
这只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最后的这一句总结能够梳理 整篇文章的脉络,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猫的可爱
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说写结合



要求学生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运用本课抓住特点,真实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注意要表达出你对它的
喜爱之情。
14《母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母鸡》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 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采用对比的手法,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 现了
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
造了一位伟 大的鸡母亲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赞
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本文语言风 格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
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准“欺侮”“一撮毛”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怨如诉”“警戒”
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3)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 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
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 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品位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体现,学习 作者的观
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
2.理解“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这句话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如,在围绕主题研读课文环节,我请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找出语句,同组讨论
交流,体会。
2.赏析词句法。
在体会母鸡慈爱时,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东西”“就紧叫”;“啄一 啄”“像
汤圆似的”“消瘦了许多”自读谈感受。教师随即进行点拨。
3.朗读品味法
体会母鸡负责一环,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入:警戒、
歪着、挺着、看看 、警告,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朗读中心段时,启发学生带着
对母鸡的敬重喜爱来朗读。
4.联系实际法。
由母鸡的品质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说出或写出对母亲的爱与感激,随即进行
感恩教育。
五、说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把握主要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特别注意易读错的词语,关键词语,如:欺侮、一撮毛。
2.回顾两种 截然不同的态(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整体
感知课文情感主线。
3. 细读1-3自然段,学生总结讨厌母鸡的原因(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
炫耀)。讨厌母鸡后面尊敬母 鸡形成对比。
4.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
课件出示本文中心段(它负责、慈爱、勇 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一位鸡母亲,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围绕主 题,研读
4-8自然段,通过品读,交流,感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母鸡作为鸡母亲的伟大
无私 。理解“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5.拓展延伸
(1)升华主题,拓展到歌颂自己的母亲。
(2)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3)推荐阅读屠格涅夫的《麻雀》



14《母鸡》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
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 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本文记述 了一只母鸡关心爱
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
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讨 厌”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
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 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
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 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
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 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
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
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 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
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 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
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
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
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
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 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 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
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 本环节
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
度安排学 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
两大部分。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
课文。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 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
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 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
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 了啦。要求学
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
厌 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
明确地告诉了我 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
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 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
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
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
书:负责、勇 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 ”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
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 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
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 边来。歪,挺。看,
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
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 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 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
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 己划
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
子。
(2)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
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小鸡有了圆圆的肚子,可是它自
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 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
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 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
了许多。这一 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
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 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
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
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自由读读这
两句话,说说母鸡有 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
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 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
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 ,那么凄惨?
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



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
母亲,引导学生说 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
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 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
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相同之处是 :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
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很讨厌母
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预设:不同之处是: 《母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而《猫》从头到尾都
运用了“扬”的表达方法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的目的。
第三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
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 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
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 这是
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
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14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没结没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负责 母亲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



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 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均
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5《白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鹅》是小学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第15课,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 br>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
点。文章从刚把这 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 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
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 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白鹅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
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学 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体会作者用词得准
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
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及远程多媒体资源演示的< br>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 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这节课中,将采用读品结合法和读写结合法
等方法为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读悟结合法进行仿写 。我是在学生感受理解
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你读,我读,他读,读出鹅老爷派头,鹅的高傲。< br>学生理解后绘声绘色地美读使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



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就在深化、美化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领略作者了幽默
风趣的语言风格 。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
言的方 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
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五、学情分析
四 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
接近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 紧扣教学重点,重视朗读,在读中感悟文本,体
会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妙笔生花,为他
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 《白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大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认读,正音。
3.交流: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学习课文,体验情感
1.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读第1自然段。
抓住“伸长了头颈”、“左 顾右盼”,理解作者认为它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积累词语“左顾右盼”。
2. 仔细读课文,体会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做
批注。
(1)生读文,做批注。



(2)交流体会白鹅的高傲。
(3)鹅的叫声
a)指名读句子,谈理解,相机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b)积累词语“厉声叫嚣”:如果鹅也会说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
c)积累词语“引吭大叫”:“ 引吭大叫”什么样子?
d)指导读出鹅的高傲。
鹅的步态
a)作者把鹅的步态和谁对比?(鸭)为什么要这样写?(突出鹅的步态从< br>容。)指名分别读鸭和鹅步态的句子,对比体会。
b)理解“净角”。播放净角出场画面 ,请学生演一演,体会“大模大样”,
并读出鹅步态的大模大样。
c)从“傲然地站这”、“毫不相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体会白鹅的
高傲。
鹅的吃相
a)鹅吃饭怎样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b)鹅的吃饭 从哪能体会到它高傲?指导读出鹅狗争食的有趣,体会作者语
言的幽默风趣,感受鹅吃饭时架子十足。
(四)思维延伸,整体回归
1.播放鹅的图片:学了课文、看了图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2.整体回顾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五)作业设计
1.把课文有趣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
白鹅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高傲 步态 傲慢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 从容不迫 架子十足



15 白鹅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
一、说教学理念
叶圣 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啊,课文是例子,浅化对课
文内容的挖掘,简化课堂烦琐的环 节,腾出时间训练学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学时,我一直坚持 做到六个字“学文、用
文、育人”,在四十分钟里通过不断地进行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 br>综合素养,发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
础。
二、说教材分析
《白鹅》先总写白鹅的高傲,继而从叫声、步态和吃相3方面细致刻画了这
一特点。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上幽默、诙谐,极富情趣,如,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
怪人们供养不周等,字里行间 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很适合
进行情感朗读和语言的积累。
写作方法上,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文中用鹅与狗的叫声对比,鹅与鸭
的步调对比,及鹅与狗的吃相对比,非常形 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作者还善于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来表达,像“我们的鹅老爷、架 子十足”等
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感受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主要
内容的能力,本节课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
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 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品读、体验等方式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2.理解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 象思维占很大的优
势,因此本课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
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
面的障碍。
2.情境教学法:教师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
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 入这个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具
体的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语 言、
丰富多彩的图片、精彩的表演范及多次的角色转化,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
宽松的教学 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3.赏析教学法:俗话说“读书 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 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
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本课教学就采用了以读代讲< br>法,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
达到情感上的共 鸣。
学法:
合作学习法:在教学本课时,我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指导学生采用读悟结合法相互切磋,在知识、情感各方面互相借鉴。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引入新课时,播放鹅的情境


< br>动态,引导学生描述鹅的形象,背诵古诗《鹅》。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为进入文本做 好了铺垫。
接紧着,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第二板块学习
(二)读悟结合,理解文本
1.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七岁的骆宾王眼里的白鹅真美,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又有什么特点呢?
丰老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写白鹅高傲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过渡句,
相机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2.精读课文,了解写法。
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分,觉得
哪句最有趣,就读一读。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组织小组讨论、全班
交流及 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中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感受作
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根据学生喜好相机引导点拨,精读一部分,其他两部分略读。
a如描写白鹅叫声部分:通过“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
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作者完全把鹅当作 了人来写,是多么生
动有趣啊!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仿鹅厉声大叫的样子,想象假如这只鹅会说咱们的汉语,它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当当“鹅语”小翻译。课件出示句子:
我是“鹅语”小翻译 :
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像在说:“ 。”
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好像在说:“ 。”
这一环节很灵活,适应较高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
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 维,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增强互
动。
b如描写白鹅步态的部分:在描写步 态这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鸭的步
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 里的净角出场。”
“净角”“净角出场”,这是学生知识上的一个难点。于是在这一步中,我采用录像辅助的方法,图片介绍什么是净角,让学生用这个自然段中的词来说说你所看
到的情形,从而形象 地理解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等词,在与鸭的对比中,



又间接地理解了“ 局促不安”的意思。最后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文本演一
演,议一议,再读一读,变静止的学习为动 态的表演,富有创意,对鹅的步态的
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交流 反馈,体会
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这样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师生合作
学习 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c如白鹅吃相的部分:请学生找出认为有趣的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说
说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反馈小结: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鹅
的“缺点” 其实也是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就是反语。除此
之外,还用了拟人对比。作者这样写 。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
之情。
3.回顾全文,概括板书。
六、作业设计
1.乐于诵读的你,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习惯积累的你,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3.擅长写作的你,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
以从以下方面来写: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 嬉戏、
休息等等。
4.多才多艺的你,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
七、说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是描述评价教与学在某
种程度上发生变化的 科学方法。作为老师都希望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积极
的、正向的影响与变化。虽然这些变化可能会受 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年龄等
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的相 互作用,
显著地影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最大的心愿。通过课堂教学评
价进行 信息的反馈,无论是师生都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利于鉴定自己
教与学的过程是否有效。对于做 得好的地方要强化,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纠正,使
课堂教与学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与提高,更好地实现 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达
到教学的整体优化。
八、说板书设计


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
只用口头语言提供听觉信 号,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
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等 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
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好的板书,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 学生的
“学路”于一体。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本课这
样的板书 体现了课文的结构顺序,抓住了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15《白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鹅》是编排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
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
7个自然段。共 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
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 ;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
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全文结构非常清楚,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 br>文的。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
比,拟人,反语 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
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 对白鹅的喜爱。
面对这份文本,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
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
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
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 的精
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
初步掌握运 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 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
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标:认读13字,会正确书写14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
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 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



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
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
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 默风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理念
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力图体现:
1. 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 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
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 位。在整个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
特征 。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
用等语言实践 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 进者。
四、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 出重点,突破
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
的 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 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
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 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
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
这只白鹅什么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 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
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在这一板块中,我要实现2个目标。通过学生专心地初 读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
阅读的障碍。在学生预习自读的基础上,我筛选出如下重要的字词,引导学生重< /p>



点学习。
在字音方面,特别注意:郑 看 嚣 促 奢 侈 侍 窥 伺 供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字形方面,特别注意:吠 促 颇 剧 苟 譬 馆 脾 敏 捷等字的正确书写
形式;
在字义方面,特别注意:三眼一板、郑重、厉声、高傲、引吭大叫、 局促不
安、从容不迫、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字词的意思。对于有些难于理解的字词我
主要是通 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的相机理解。比如
文中的“高傲”的意思应该是表示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于文章中的有些长句以及难句比较难 于理解,句式比较
长,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给予停顿指导。对于长句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让学
生多自由朗读,多读读,练一练。
在初读过后,应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在课上让 学生说说
这只高傲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描写中可以看
出来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的感知,引导学生正确地说出其文章所要表达的是
一种怎么样的文情呢?
第三板块:围绕主问题,品味语言。
自由朗读课文,和大家说一说,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 么样的印象?认真读了课
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 没
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 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说,
“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 、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初次见到白鹅,就有这样的印象呢?指读第1自然段, 从文中找到
答案。学生可以抓住“伸长了脖颈”“左顾右盼”,说明白鹅初次到我家,东瞧西
看 ,一点儿也不拘束。通过对重点的理解来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
课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 写法,课文一开始这个“高傲”就是这样一
种用法,可以在这时把这个语言特点告诉给学生。初次来到一 个陌生的环境,这
只白鹅就给作者留下了如此鲜明的印象,如果有人这样评价你,你心里会怎么
样?作者竟把它喜欢的动物称“高傲的动物”,把“高傲”这个贬义词褒用,语
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读一 读作者的感叹。
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认为它是一只高傲的动物,那么文中围绕这个特点还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由这个问题引出2-5自然段,学生们小声读2-5自然段,这



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画在书上。通过对“更”字的理
解,说明白鹅的 高傲在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还起到
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个 高傲的动物”,也引出了下文,读起来
非常自然。
这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给大
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 与对比感受白
鹅的“高傲”,如“叫声”这部分,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
嚣 ,它可能在喊:(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它可能在叫:( )。通过想象,赋予鹅人的语言与思想,进一步感
受它的特点。
在“叫声”和“步态”这 两部分中,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把
鹅与狗、鸭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厉害与傲慢,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
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 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即可,通过对词句的朗读,以及结合课
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 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
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 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
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 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语句和大
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 因为
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
远处喝水吃 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
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 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
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 ”“努力地吃”“立刻逃”,
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第四板块:升华情感,进行实践。
在这个板块当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让学生背 诵积累,引导学生在充
分朗读的基础上,大量去积累,理解运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一< br>些写作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习作中。第二.自己选择摘抄描写白鹅性
格特点方面的优美 的语句,仿照其写作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不仅可以丰
富学生积累语言,而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是提升其语言的品质。
第五板块: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这篇文章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了多种
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 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
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掬,文中字里行 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
喜爱。
五、说板书设计
15白鹅
高傲 叫声:严肃郑重
步态:傲慢
吃相:从容不迫
喜爱
16《海上日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上 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著
名作家巴金先生,文章按照日出前、 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晴朗天气和
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通过形状、颜色、光等的变化展 示了海上日出这一
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品 悟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油
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习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 < br>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日出的 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语文学习规律,我采用如下教法和
学法。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品词析句感受壮观。
2.以读代讲体会情感,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3.情景创设,激活想象。



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主要采用的学法是:
1.圈点批注、自主学习。
2.扣词扣句、随文入境。
3.探究想象、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情,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朗诵诗句“ 一轮浮海面,碧水漾金光。白絮含羞色,银沙换赤
装。”让学生认真听后回答“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出示日出图片)让学生
欣赏。 “想看海上日出的景象吗?”那么这节课咱们一起随巴金爷爷去海 上看日
出(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
第一 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
住”。的确,好的开头使课堂成 功一半。因为我们地处内陆地带,学生没有见过
海上日出的景观。这种开课设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 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完成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3.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概括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先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然后让学生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晴天时 有云时)
最后让学生谈读文后的感受。“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感受?”
板书: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学生齐读)
(三)品词析句,感受壮美 初读课文后,学生已初步感知海上日出是奇观,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品读课文, 在读中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在第1自然的教
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周围很静”、“常常”体会作
者对日出的热爱和不懈观察,也为后面感悟写法铺垫。



我把重点放在2、3自然的教学中。(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了天空哪些景色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
出是伟大的奇观?用“— ——”画出相关语句。
2.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太阳跳出海面的美呢?美在哪里?用“﹏”画下来,并
在旁作批注。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会批注式读书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
惯,同时体现了自主 发现式的学习过程)。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色彩和光的 变化
的词“浅蓝—红霞—越来越亮”想象感受日出前的奇妙景象,并适时指导读出色
彩变化之美 。
交流哪些词句写出了太阳跳出海面的美?重点品读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
的,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突破了云霞,完全跳
出了海面。”
(1)抓住 “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感受太阳升
起过程的吃力、艰 难,用手势表示“一纵一纵”体会太阳使劲而艰难地往上升的
感觉真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相机结合 资料和生活经验了解这一现象蕴含的
科学道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一情景表现出来。
(2)引导学生用换词法体会“冲破”、“跳出”用词的精妙的同时 结合生活
经验,联系下文 体会太阳不懈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并补充巴金写这篇文章时
的心境,进一步感悟太阳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和势不可挡的威力,从而体会作者向
往光明的喜悦之情,并指导多种形式的读读出太阳奋发向上的形象和 作者兴奋之
情。
(四)描绘画面,感悟写法
在品词析句理解 课文的基础上,回归整体,让学生观看太阳升起的画面(视
频播放)配乐,师动情描述。 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变化过程的?”然后引
导学生用“首先—然后— 最后”把日出景象描绘出来吗?
(五)美读成诵,强化感受
1.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2、3自然段。
16 海上日出 说课稿
今天我 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这篇文章
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 文。下面,我就从教材、
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
小 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16课,它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观的 热爱和赞美,体现了对光明的
追求和向往。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多读感悟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可以
默读、自由读,也可以小组内互读。通过 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而难点在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上,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
面,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含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事物的方法。
4.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时间分 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海
上日出的全过程,理清层次,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受 海上日出的



壮观。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 的
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
文并背诵。)
下面说说我参赛的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
三、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 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
——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
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
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 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
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山区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 br>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我采用了
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 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 教
学难点。
教学要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朗读 ,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因此,我对2至5自然段中的重
点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 ,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
课 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
成本节课的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 理解的



内容,“读”是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 br>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
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
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景激趣。
为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上节课学 过的内
容,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引导学生:
“请同学们来看一 段画面,想想你们想象的是这样吗?”适时出示海
上日出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二)读议结合,探索求知,升华情感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反复朗读,默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你是怎样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各抒己见,
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或者读课文,或 者用自己的语言说。这样会极大
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我向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
景,并适时演示课件相应的画面,用观察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就能体
会作者当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通过让学生多读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感
情。最后,我再采用一段海上日出的朗读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
(三)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
作者当时欣喜的感情。而指导背诵时,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以往背诵方
法,再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示一段我在网上制作的日出视频,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日出美 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欣赏能力,陶
冶情操。我们地处山区,课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日出,学 习作者
的写作方法,练练笔,写一篇小作文。
六、说课后反思、板书设计(略)
附:板书设计: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海上日出 日出时 红是真红 可爱
日出后 有云
云厚 镶 染
七、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进行
教学,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汇
报收获,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其次,在学习时,学生或圈或画,或读
或说,体现了个性化行 为。最后,读议结合,深化认识,感悟文章。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6《海上日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课《海上


< br>日出》。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下面我就
从教材、教法与学 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 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这篇课文通
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 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
美,体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
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 现象进行描写。
二、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 的发展顺序进行
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默读课文。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立如下: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
日出”美景。
2.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体会作者对大自 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三、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
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
升。到了最后,终于冲 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些
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 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内陆很少见
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所以,
我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帮助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说明中指出:“特别要 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默读,并在默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我对2至5自然 段中的重点句子按
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



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 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
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理解的内 容,“读”是读文中的
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
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训 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 见过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观看太阳升起的样
子。(播放图片。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2.检查学生上节课生词学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课后生词,其余学
生在下面听写。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相机评价。学生齐读生词。
3.播放课文朗读,生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 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周围很静,只
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写作背景。
2.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划出
颜色变化的词。
过渡: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



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师:“不转眼”是什么意思?引导采用查字典或联
系生活实际说 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
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
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 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
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 学生
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
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小组一:“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 想法是正确的,我
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小组二: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小组三: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像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
力上升;
……
师小结: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作者在细
致观 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课件出示)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3.课件出示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
4.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5.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 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
时太阳的()变化,还抓住太阳()和()的变化来写。
6.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
思。
学生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上。
7.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
的壮观。
8.想像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
(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填填,意在引导学生
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 、边看,口诵心惟,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
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 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
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能力的< br>提高)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 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
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
的内容说出来。
2.交流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 水,
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
好。
太阳 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 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2)学生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太阳冲< br>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师相机介绍作
者当时的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3.师:看了海上日出的美景,作者有何感受呢?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1)提问:这是什么句型?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师出示句子,生选择表达这句话正确意思的句子,在括号里打“√”。
①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②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3)学生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
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全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条件,又
大大刺激学生热爱大自然的 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
化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 对话和沟通)
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 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
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
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
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
挥想像……)
作业(选择其中一道题完成作业。)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 化过程了吗?可以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并比较与本文写法
的不同之处。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对于提纲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



作用。因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直射水面
厚云: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 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
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 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
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 品赏大自然的情
趣。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
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
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 、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 的学
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
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
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
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 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
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 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
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 解
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
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高 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 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参
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
的 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
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学 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 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 br>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



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
洞。问:你们当中有谁去 过或谁了解呢?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
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
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
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
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
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
洞的。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
者 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 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
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
景物 ——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 —— 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 —— 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
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 br>(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
长的旺盛时期,不 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
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作者说: 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
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 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
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
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
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 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
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
使我们也仿佛亲眼 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
该怎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
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 路上景色 明艳
二 洞口 外洞 宽大 美好 孔隙 窄小 内洞 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三 出洞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
大 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作者),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 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
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小语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 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
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 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
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
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 见闻、游外洞、孔隙、
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 br>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美伦美 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
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 标确
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
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
移拓展。教学重点:体会 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
教育的精神,再结合 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
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 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 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
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 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 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 种感官参
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
的主动 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
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 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 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 了气势宏伟
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
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
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
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
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 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
景点,学生边 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的顺序游览



双龙洞的。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 一起
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 br>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
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 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 什么意思,作者为什
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 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
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
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
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 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
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
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

小赤佬是什么意思-读书活动方案


大学转学申请书-文学小常识


世说新语容止-同学录祝福语


美国国务院-反腐倡廉的心得体会


服务理念口号-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


无什么无什么的词语-本地高薪职位


生物说课稿-工程机械租赁合同


中国十大高薪职业-江苏英语三级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