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717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4: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考模拟试卷-日本留学费用一览表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 如
列传》。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
主要线索,选取了“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
了蔺相如勇 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
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诉人们“和”的重要性。
总之,故事虽短,但教之意义深远。深究此文,语言训
练有味,文化建构有道。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史记》不
读,镜之何有?
其次,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鉴于《将相和》这 篇课文的脉络和主题都很清晰,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一理论,我
决定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课文主
要内容。
第 1 页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的方
式,训练学生的概括 能力并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师生间的交
流与探索,帮助学生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情感 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
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品 悟
“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跳板,了解中国的
“和”文化。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
形象,并且体会到“和”的意义。
为 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将遵循“自
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品读词句”“以 读为
主”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下面就着重来谈谈我的具体教学思路。
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
进《将相和》”和“走出《将相和》”。
一、走近《将相和》,引出和的概念
为了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 氛围,
我用《六尺巷》的故事导入,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引
出“和”的概念,然后相机板 书课题“将相和”。
接下来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课
文。在学生初读 课文时,为了让他们做到读与思相结合,我
布置了阅读过程中的要求:
第 2 页


①、疏通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②、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充分朗读之后,通过词语填空的方式对学生生字 词的
学习进行检查,着重检查指导学生对生字音形的准确把握,
如“诺”应读“nu&ogra ve;”,不读
“ruò”;“璧”字写的时候既要注意字形,又要注
意字的结 构,要力求写匀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这些
词语。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始终 觉得中华文化的传承,
应该且必须是从识字写字开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所以
可以这样说: 识字写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起点!
紧接着,通过交流小标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训练。
二、走进《将相和》,三品蔺相如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课件出示廉颇的话,学生先 说说
自己读了廉颇的话后,对廉颇的第一印象。然后质疑:蔺相
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光靠一 张嘴吗?
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一问题,我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
学生,具体通过引导学生 品读感悟蔺相如“勇敢、机智和爱
国”,放手让学生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并通过“有感情地
读 ”来体会蔺相如的人格特点。
1、一品蔺相如的“勇敢”
当蔺相如看到秦王并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他就理直
第 3 页


气壮地说了 这么一段话:“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
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 碎
在这柱子上!”其中的“撞”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抓点,这一
“撞”,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无畏!
2、二品蔺相如的“机智”
可以抓住“看”体会蔺相如能察言观色,准确地 揣摩人
的心理,他采用“金蝉脱壳”之计将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了
过来;接着紧扣“理直气壮” ,让学生去读、去演,读演结
合,感受蔺相如的智中有勇;接着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蔺
相如相 继采用“缓兵之计”明着是要秦王举行授城仪式,实
际上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意拖延时间送璧 回国,
从而深切地体会蔺相如勇中有谋。
3、三品蔺相如的“爱国”
语文 课程标准中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所以第9自然 段
我采用了师生讨论的教学方式,抛出问题:“蔺相如明知秦
王不会授城,为什么不和手下人一 起化装回赵国?你觉得他
这样做好不好?”这一问,与学生的思维来了一个链接,学
生可以畅所 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尊重学生
答案的同时,联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蔺相如与手下人的 对
话,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的不怕牺牲、以大
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 4 页


小结:蔺相如屡为赵国立功,受到了重封,他本应该受
到文武大臣的景仰,不料却引起了廉颇的不满。课件再次出
现廉颇的话,激化矛盾。
品 读将相和好。主要抓住蔺相如的话来体会他的顾大
局、识大体;抓住廉颇的负荆请罪,再谈廉颇的人物形 象
三、走出《将相和》,升华和的内涵
首先,回味故事,理清故事间的关系。出示 一道选择题,
思考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完璧
归赵是渑池会见的( ),负荆请罪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
( )
A.起因 结果 B.结果 起因
学生思考后填空,并且讲出理由,这样设计是帮助学生
在熟读课文之后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关 系,教师小结答案后板
书:和——不和——和。
然后,小结全文,赵国的安定,得益于廉 颇和蔺相如的
“同心协力,和睦共处”。紧接着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
的“和”字的变化,结 合视频介绍中国的“和”文化。
走出《将相和》,作为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向我们的
孩 子推荐阅读史学巨著《史记》,这部花了司马迁毕生精力
写就的史书究竟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我想:必定 是文化,是
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厚重文化!这样的书,这样的阅读,
第 5 页

< p>
我们无法拒绝!况且《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要加强课
外阅读,要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再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和→不和→和”,
简简单单一条线, 一目了然!它既向学生晰地呈现出了《将
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又很好地向我们说明了“和”的重要性!我喜欢这样的板书设计,因为浓缩就是精华!更为巧妙
的是整节课至此可以高度浓缩为一个“ 和”字。
总而言之,这堂课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在以下几
个方面有所突破:
1、努力做《语文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在教学目标的
设置上,严格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立
体式的目标体 系,达到在“立言”的基础上“立人”的目
的。
2、努力将语文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追求 !艺术是讲究层
次的,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和”字,设计了“走
近《将相和》、走进 《将相和》、走出《将相和》”这一递进
式的教学过程。这样做,是为了逐层递进,拉近学生与秦、赵两国,与蔺相如、廉颇之间的距离,通过文本的细读,使
学生深入理解矛盾冲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 象,最后升华到一
定的认知高度,从而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了解到“和”一
直是我们中国人几 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根源。
第 6 页


今天的中国仍然秉承着“ 和为贵”的思想,“和”引领着中
国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强盛。
3、努力做到“以读为主 ”,我觉得“读”永远是最好
的语文实践。读字,读词,读句……读文化!在这一节课中,
我始 终没有忘记这一点!
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我今天的说课:
将相和,和衷共济,文武双全,一片爱国魂
师生携,携手并进,教学相长,两颗进取心
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和 → 不和 → 和
第 7 页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公证处委托书-寒假生活作文


日记400-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中国普法-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上海东海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部


2011年江苏高考-平安夜贺卡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银团贷款协议-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