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727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4: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家务劳动-思想汇报201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稿


2020年05月


古诗词三首
【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这首 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
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 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
活的热爱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
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 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
喜爱。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 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
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 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
爱和向往之情。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
4.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情感。”。因此,我将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结合关键诗句描
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 会诗人的情感作为学习重点,其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
会诗人的情感也是学习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 教学应通过朗
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 通过
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学生对农村的印象谈起,引入课题。首先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随堂检查生字词情况,指导书写。
(三)理解《宿新市徐公店》,感受意境
1.师简介作者。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
理解“急、追”体会儿童的神态和心理,通过“无处寻”想象画面。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6.小练笔:请你试着将后两句描述成一个 具体的场景,可以从动作、表情、声音、心理等方
面来表现画面。
学生根据理解,练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7.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 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
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品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强调“兴”的读音)
2.解诗题,知诗人。
1


3.看注释,解诗意。
研读三、四句,感悟人勤。(“日长篱落无人过” 侧面表现了农民的勤劳。)
体会写法。(以动衬静: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
的辛勤 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与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五)学习《清平乐·村居》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词及辛弃疾的介绍。
2.正音,明词意。
3.合作学习,理解词意。
4.赏析悟情。
引导想象翁媪对话,体会生活美好。
重点指导理解“卧”“最喜”,想象小儿的天真可爱以及作者对他的喜爱。
简介作者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向往之情。
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 清平乐∙村居》中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
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 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两首古诗,一首 词,都描写了田园风光,表现了对乡村
景色、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我抓住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其 特点的重点字词进行板书,提
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每首诗都有对其写景抒情的概括,简洁 明了,朗朗上口,便
于学生理解。
1 古诗词三首

静:篱落、一径、树头 田园春光:幽静安逸
动:儿童 黄蝶 菜花 儿童:天真活泼
景 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人 无人过 蛱蝶飞

乡村美景 溪上 青草
翁媪对话 醉里 相媚好
大儿锄豆图 溪东
中儿编织图 正织
小儿卧剥图 最喜

乡下人家
【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陈醉云用细腻、优美的笔
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温馨的田园风光画卷。文章按照 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
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赞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 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 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
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 的画面,概括内容。能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感兴趣
的景致。
3.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生动形象”的,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摘录积累。
2


4.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美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5.能写一写自己眼里的乡村景致,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将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概括内容,
能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景致作为教学的重点 ,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美丽,体会作
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作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是用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因 此在教学中我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乡村图片,创设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 生对
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 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教学中我抓住课文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
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升华 感情,强化理解。
先扶后放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 学、讨
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创造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的氛围。
【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一组乡村生活图片。
以乡村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给学生充分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圈出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字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学生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画面?
屋前瓜架图 鲜花春笋图 群鸡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秋虫夜唱图
2.根据图画,归纳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批注感受,交流体会。
(四)汇报交流,品意悟情
1.小组代表汇报。课件展示相应图片及句子。汇报后,组员补充,其他同学可做评价、补充,
教师小结 。
示例赏析,体会描写生动的句子:(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表现乡下人家的独特
美 丽)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体< br>会“许多”“成群地”“探出头来”表现的生机勃勃)
(3)学生交流其他描写生动的句子,进行摘抄积累。
2.由读学写,获意得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生动的描写,写写自己所见的乡村景致。
学生自主交流、互相补充,写话展示。
(五)拓展延伸
出示总结本课描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填空,再次回顾内容,加深对本课诗一样的语言的感受。
(六)课文小结
课文抓住乡下人家最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 面,展现了乡
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和朴实自然、和谐诗意的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 勤劳
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仿照思维导 图的形式,围绕乡下人家,展现了文中描绘的几幅图画。生动活泼,帮
助学生把握内容。
3


天窗
【说教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 一篇著名的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
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 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表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 动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 藉”等11个字。能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
语。
2.能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围绕“天窗”讲了哪些内容。
3.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 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能找到相关句子,体会孩
子们对天窗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4.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文所表现的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学生理解起来不难,重点和难点在于从课文的描写中
感受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 的感情。因此,我将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
“唯一的慰藉”。能找到相关句子, 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写作 上的独具匠心,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为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了品读感悟法、质疑 探究法、想象描述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
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 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的局面。
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课前预习法、自主学习新知法、合作 探究法、读—思—议法
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 鸣。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孩子们的活泼好动和善于想象引入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指导重点交流的字。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围绕“天窗”讲了哪些内容?从而整体把握文章。
2.学习1—3自然段,探究来历。
引导总结:大人们安天窗是为了(采光)。
启发思考:文中哪一句话说明了天窗对孩子们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探究。
(四)精读体悟
1.学生举手汇报感悟。
(1)理解下雨时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引导抓住“偏就不许”“地洞似的”体会孩子的心情。
(2)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 聪明的孩子发现天窗,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又想到
了什么?
拓展想象:孩子们还会看见什么?想到什么?(月亮、星星、萤火虫……)
(3)体会晚上时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想象画面,理解“被逼着”,感受不情愿的心 情。动作演示“偷偷伸出、仰起脸”,体会向往
的心情
(4)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体会想象的合理。
启发思考:这掠过的黑影,孩子们为什么不能想到它也许是可爱的小 鸡,也许是漂亮的蝴蝶,
也许是勤劳的蜜蜂?(小鸡、蝴蝶、蜜蜂这时候已经休息了,蝙蝠、夜莺、猫头 鹰是在夜间出来
4


活动的。表现了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4.理解第8自然段,体会感情。
引导理解:孩子们 透过天窗,看到雨、风、雷、电,这些自然现象通过他们的想象,有了真
实感到的十倍百倍的威力;透过 天窗看到星、云、黑影,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更广阔、
精彩、丰富的世界。
(五)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无奈时的慰藉是什么,从而引起共鸣,加深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感情。
(六)课文小结
课文通过对天窗下孩童世界的描写,表现了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穷遐想和 无穷快乐,表
达了作者对童真、对那给了孩子光明与快乐的天窗的赞美。
【说板书设计】 < br>本次板书力求在提挈课文内容之外,解决学生理解的难点,即对孩子们从“无”到“有”,从
“虚 ”到“实”的理解。板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这一方式和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
孩子们由天窗 看到的景物,经过丰富的想象,从而有了更真切、确实、阔达的感受。

三月桃花水
【说教材】
这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 了一幅美
丽的春水图,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洋溢着对春天到来的喜悦。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运用了大量
的排比、拟人、比喻、对偶,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
【说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
3.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桃花水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相较于精读 课文,略读课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
者的感情。因此,我将把 握文章的结构,体会桃花水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 内容和儿童的
认知规律,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与要求,设置“以读为主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 ,采用
“层进性教学模式”,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
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表达,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引导性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春水的美丽与生机,激起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
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点拨重点交流的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引导思考:读完文章后,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样的景象?
2.合作交流,把握内容。
(1)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引导:课文 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
的美丽景色。
(2)理清层次
5


第一部分(1—2):总写桃花水到来时动听的声音、明洁的光芒、流动的形态。
第二部分(3—6):分写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明镜,表现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表达对桃花水由衷的赞叹。
(四)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学生结合课文交流: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交流理解: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②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出示对应的景物图片,引导想象说话,感悟美丽。
引导想象说话,感受美丽。
2.感悟语言:文中哪些语言让你觉得非常优美?画一画,在旁边 写一写你的感受,再和同学
说一说。
3.感情朗读。
(五)课文小结
课 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表现
了作者对桃花水 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说板书设计】

琥珀
【说教材】
《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
科学价值三个 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
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
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说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 5个字,能正确读写
“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
文推测的依据是 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 .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
组讨论法,给 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 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 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
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考察学生认读情况。
指导正音,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怎么把这个字写得工整好看?
6


学生交流、讨论写字的发现,我再根据情况做写字指导。
(三)了解文章内容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引导思考:(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五)感知琥珀的形成
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 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
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六)感知推测,体会珍贵
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3.体会琥珀的价值。(琥珀对历史的完好保存、对科学家研究的意义)
(七)拓展实践
1.实践演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2.拓展阅读:课下读一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感受更多的自然奥秘。
(八)课文小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合理的想象,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 事和这块琥珀
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按行文顺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了解科学家 推测的琥珀的
形成过程,知道琥珀的价值。
5 琥珀
形成(推测):松脂球 化石
(苍蝇、蜘蛛、老松树) (陆沉水漫、几千年)
发现 海滩

价值:推测详细情形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 》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用生动的
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 ,丰富的想象,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 及由此推想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文中
第四自然段讲了恐龙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是本 文的重点段。文章既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
物的科学之门,又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说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 “恐龙、笨重”等
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


4.能找出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5.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 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体会
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是教 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解决,结合《新课标》理念,我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
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 力建构开放而有活
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理念。
【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恐龙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接 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
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对易错字学生相互间监督,交流识字方 法。生字书写先让学生
仔细观察,发现要注意的地方,相互补充,加深印象。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学 生交流讨论,
理解词义。
(三)读文质疑
1.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班级汇报,释疑解难。
(四)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小组讨论,交流理解。教师补充小结。
(五)阅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教师读,学生圈画相关语句。抓住动作,演示变化。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完成表格。
庞大的恐龙家族
繁衍生息情况 特点
第一代恐龙
数千万年后的庞大家族
其中的猎食性恐龙
3.理解词句,概括阶段,复述演化过程。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 学习飞行
(六)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圈画批注。
2.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具体分析,领悟语言。(结合课后小练笔,学习运用)
4.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七)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1.引导学生补充完整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身体逐渐 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
备滑翔能力——最终能 够主动飞行
2.体会科学家的美好心愿,领会科学工作者的执着与艰辛。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全面揭示”,体会科学家的远大抱负。
(八)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
说,以及 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
学之门,唤起我们 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8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把 握两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变过程。将课
文思路明晰地呈现在板书 中,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中,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作
为重点,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从而 形成本次板书。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演变成鸟类——令人惊奇
19世纪:提出假说 假说
科学的发现 20世纪:辽西大发现 证据
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
演变的过程 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 漫长
美好愿望——全面揭示恐龙演变成鸟类的历史进程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说教材】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向 我们介绍
了纳米、纳米技术及纳米技术在身边的应用,阐明了纳米技术造福人类、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意
义。
【说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 “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
拥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
加健康 ”的理解。
4.能结合对纳米技术的认识,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它的运用。
能提出不懂的 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
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 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
的课程。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学会 读书思考,在一定语境中品味读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读书中揣摩课文的说明方法。因 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
源,展示图片,补充资料,尽可能把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品词析句
法、以读代讲法、质疑讨论法、读写迁移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 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良好
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导入,以“纳米技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 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我视情况补充,学生随指导练习,我
随堂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抽读、举手读),指导把科技术语读正确。(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纳米缓
释技术等 )
3.学生交流: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9


1.读一、二自然段,理解“纳米”“纳米技术”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句子,理解填空,引导学生认识纳米和纳米技术。
2.研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相关资料,说说纳米技术在身边的运用。
3.研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①纳米 技术可以从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②结合自己的了解,说
说纳米技术还在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
(五)总结课文,理解内容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理解感悟。
2.回 顾交流: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
世纪”。
3.总结课文。
(六)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展示运用。(美国研制成功的“自 净”玻璃、中国研制成功的纳米材料陶瓷、纳
米汽车坐垫等)。
2.大胆想象,理解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交流自己对纳米技术的运用,加深对纳米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为人类造福的
认识 。
(七)课文小结
课文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的特点,描述了纳米技术在人们身边的运用, 以及对人们健康的
有益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奇的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励我们要学科学 、爱科学。
【说板书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因此,这次的板书 是边授课边完成的。在授课
时,挑选合适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将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这样既符合新课改的 要求,也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 很小的长度单位
纳米技术 研究利用纳米特性 造福人类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运用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吸波材料
疾病早期检测与预防
纳米技术可以让 纳米机器人
人们更加健康 纳米缓释技术
未来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变化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说教材】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 了中华民
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
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能够正确认读词语。
2.能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能够正确认读词语是教学的重点,联系课文及资料,理解为什
10


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 br>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为实现 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
建开放而有活力 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
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 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
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 会、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嫦娥四号”登月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激发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接着我再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
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讨论,理解 词义。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理清我国“飞天梦”的实现过程。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
─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
大的成功 探月工程启动——新的征程 “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人类航天史的壮举
2.感悟成就,升华情感。
(1)探究:千年的飞天梦为什么能在今朝实现?
①中华民族勇于实践、锲而不舍精神;② 广大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③
国家的独立、强盛、发展。
(2)课下延伸:查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同学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四)课文小结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丽梦想进行不断 尝试和努力,
终于把千年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表达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而无限自豪的心情。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紧紧围绕课题,展示了千年飞天梦的实现过程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能帮助学生
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千年:神话传说、万户试飞、首颗人造卫星上
千年梦圆在今朝 梦圆:“神舟五号”首次载人
(激动、自豪) 今朝:探月工程

短诗三首
【说教材】
《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 歌单元的第一课。课文选编了冰心《繁星》
中的三首短诗,诗歌意境优美,意蕴深长,分别表达了怀念童 年、热爱大海、歌颂母亲的主题,
表现了冰心对童真、母爱、自然的歌颂。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这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 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11


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 代讲,引导学生运用感性思维想象画面,体会文意,探究
情感。多调动学生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用跟作者 对话的心态来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星空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引入,将学生带入“繁星”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 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
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 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
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繁星》(七一)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3.理解“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学生反复诵读,交流感受。
(2)想象画面,入境感受: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从这几句你体会到什么?(童年的美好、宁静;家的温馨;母亲的温柔、慈爱……)
4.结合“永不漫灭的回忆”,体会诗人情感。
5.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学习《繁星》(一三一)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明确写法,体会感情。
理解: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1)反复朗读,自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
(2)理解写法,体会感情。
学生对比朗读反问与陈述句,体会感情。(反问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
结合实际体会星与光 ,花与香的关系(自然而生、不可分割),体会诗人对大海的感情。(自
然而生的热爱)
(3)领会诗歌类比的写法。
3.感情朗读、背诵。
(五)学习《繁星》(一五九)
1.课件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读。
2.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1)出示诗句: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漫天风雨下,小鸟害怕地躲在巢里,鸟妈妈张开翅膀,紧紧地护住小
鸟。)
由鸟儿躲到巢里,你能联想到什么?(家的温暖、安全)
(2)出示: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扑进妈妈的怀里)
联系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关于躲到妈妈怀里的经历。体会母亲的慈爱、温暖,母爱的伟大。
( 3)诗中有两个“风雨”,这两个风雨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风雨”即自然界的风雨,
第二个“风 雨”是指烦恼、痛苦、忧愁等。)
(4)体会感情,感悟对母爱的歌颂。
3.感情朗读、背诵。
(六)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课下阅读、收集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点拨方法与要求,出示示例,帮助学生课下活动的展开。
(七)课文小结
12


课文选编三首短诗,分别从童真、自然、母爱三方面表现了冰心“爱的哲学” ,表达了诗人对
母爱、童真、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 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能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
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因 此,本次板书直观展现了三首短诗的主题,从而突出诗歌的核心思想。
这样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记笔记和 掌握所学。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怀念童年
短诗三首 繁星(一三一)——热爱大海
繁星(一五九)——歌颂母亲

绿
【说教材】
《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 文下册诗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诗人艾青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
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 成的图画,展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情
景。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是教
学的重点,后一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
【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设计本课 时,我力求突出“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特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 感悟、交流
的权利留给学生。主要采用了情景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叶圣 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标指
出“要提倡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以唤起他们的
切身感受”。因此,我认 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在体验学习和感悟学习上。引导学生采用情
景体验法、读书入境法、圈点勾 画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等方法展开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引入课题,初步认识“绿”色代表的生机与希望,为诗歌的学习做好铺
垫。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读不通 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
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 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
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
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13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
抓住“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
引导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br>启发填空:(春风)吹绿万物,所到之处生机盎然;(春雨)滋润万物,所到之处生机勃勃;
(流 水)唤醒万物,所到之处春意融融;(阳光)沐浴万物,所到之处翠绿芬芳。
理解春风、春雨、春水、阳光为什么是绿的。
(3)理解感悟第4小节
理解“集中”“挤”“重叠”“交叉”,想象画面。体会绿的浓郁厚重。
启发想象:春天的校园、田野是怎样的情景?
(4)理解感悟第5小节
思考:“绿”为什么会按着节拍飘动?
启发想象: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枝( ),麦田( )……
理解“飘动”。
(五)对比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出示《西湖漫笔》片段,学生阅读。
2.学生自主交流。想象画面,对比理解。
3.体会诗人的情感。(对春天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六)课文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丰富的绿、浓郁的绿、飘动的绿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 、一派勃勃生
机的景象,描绘了一个绿色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世界。
【说板书设计】 板书抓住文中作者描写绿的思路,概括各小节的内容,最后总结主题。这样的板书比较简洁,
但内容 呈现直观,重点、主题突出。
10 绿
到处是绿的
丰富的绿色
绿 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
聚集重叠的绿色
生机勃勃的绿色

白桦
【说教材】
《白桦》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俄国诗人叶赛宁的一首
抒情诗。 诗 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
在朝霞里晶莹闪亮 ,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高洁而挺拔。诗歌字里行 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更包含着对民族的
热爱,对祖国的炽热情怀。
【说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


3.结合文 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
的情感。
4.能积累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交流自己收集诗歌的体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
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本 文的教学重点,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体会诗人
的情感也是教学重点。
【说教法学法】
1.诵读法。诗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好习惯。
教 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有效地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注重诗歌的重音、节奏、情感基调的把握。
2.启发式 教学法。本诗是新诗,通俗易懂,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此 ,我设计了“提出问题——启发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情感”等环节。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 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
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 方法。主要包括: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讨法
等。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谜语导入。让学生建立对白桦树的初步印象。
补充白桦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这种树在俄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建立学习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随后检查学生的识 字和朗读情况,在学生出现读错字音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
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既让学生 拓展了识字方法,又加深了对易错字的印象,
疏通字词后,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节就读 哪一节。充分肯定学生的初始阅读
感受。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当中看到了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挺拔、高洁)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白桦的美?
第一节:白桦的洁白 第二节:雪中的白桦
第三节:金晖中的白桦 第四节:朝霞中的白桦
(四)感悟高洁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交流感受。
2.理解“涂”“披”,体会诗人的拟人写法,体会白桦的高洁形象。
3.理解“花边”“花穗”“洁白的流苏”,想象雪中的白桦,体会白桦傲寒挺立的形象。
4.感情朗读一、二小节。
(五)感受美丽
1.齐读第三、四小节。
2.仿照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表现了白桦在( )中的( )形象。
3.理解“玉立”,体会白桦的笔直挺拔。
4.体会“金晖”“朝霞”的作用。(衬托白桦的美)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六)交流拓展
1.出示诗中短语,交流: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 积累: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
首,和同学交流。
3.活动交流:交流阅读、收集诗歌的收获、感受,试当“小诗人”,写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
同学交流。
(七)课文小结
15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 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披满身的雪花,亭亭玉立,有朝霞萦绕,
在光辉中晶莹闪亮,赞颂了白桦的 高洁。表现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崇敬之情。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 ,本课是一首诗,要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感受白桦的高洁、美丽,
体会作者对白桦的感情。因此,我 的板书也是围绕着诗歌的写作思路,摘录重点词句,简洁明了
地梳理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白桦的形象 。
11 白桦
白桦的整体美:涂银霜 披雪花
白桦的枝叶美:绣花边 绽流苏
金晖中的白桦:玉立
朝霞中的白桦:又抹光华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说教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首 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戴望舒用拟
人手法、形象生动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 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
图。诗歌语言清新明快,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 物,最后写了雨后走
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结构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感受自 然魅力的好
课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
感受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也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以读为主,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感受雨后
小径的美丽 。
2.朗读体会法。《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在
读书 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
过朗读表达出 来。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探究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4.美读训练法。以“看、读、听、说 、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
学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提问、思考 、讨论、交流、体会、练读、互评,逐步实现
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雨后田间小径的图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随后检查学生的识字和朗读情况,让学生分节朗读,互相评价、正音。
小组合作朗读,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
16


学生交流、梳理信息。教师小结。点出描写的景物。
(三)精读,想象画面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诗人描述的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
的 印象?
引导思考: (凉爽温柔)的小路 (生机勃勃)的小草 (绽放)的小白菊 (自由自在)
的凤蝶儿
2.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
3.师:在天晴了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这些景物,还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学生齐读第3小节,画出景物交流。
4.教师引读第2小节,学生合作读、齐读。
理解“在天晴了的时候”反复出现的作用。
抓住动词“赤”“携”“踏”“涉”,体会走进大自然的快乐和惬意。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四)升华感悟
1.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2.学生仿照诗歌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五)课文小结
诗歌 描写了雨后天晴小径上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了雨后天地间一派
清新的景象,表达 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明晰化。本
课的板书如下: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雨后小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在天晴了的时候 号召行动:赤脚 携手 踏泥 涉溪
远处景色:新阳、溪水、云


【说教材】
《猫》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的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
文都是精读 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
物的感情的,从而启 发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指导我们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特点。《猫》
是老舍写的一篇记叙文,通 过风趣、亲切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刚满月时
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 猫的喜爱之情。
【说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 ,会写“忧、虑”等15个字。能正确
读写“无忧无虑、呼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举 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3.体会文章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平实、口语化的表达,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
4.阅读不同文章中写猫的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能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 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
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平实、口语化的表达, 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爱猫
感情的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从学生的个性差异 和不同的学习
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出发,本课采用导读教学 法、
17


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在学法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读—
—思——议 ”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老师提出的
问题认真思考,从 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
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 过反复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领会。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以可爱的动物引入课题,谈名家笔下的动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师生查记,解决生字词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
句子多读几遍。
随后我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对易 读错和写错的字学生讨论交流识字写字方
法,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 识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会生字词的基础上再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
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 第二段:第4节
(四)发现特点,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指名学生回答(第一句)。
2.根据段落特点,自主学习,归纳段意。
3.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五)细读品味,体会喜爱之情
1.默读第1自然段,用“——”画出体现作者感情的有关语句。
2.齐读句子,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3.自主学习后面内容,圈画相关语句,组内交流。
体会句子: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学生演示动作,感受猫与人的亲
近,人对猫的喜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抓住“小梅花”,体会爱猫之情。)
体会词语:更——特别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4.小结: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
喜爱之情 。
5.对比“阅读链接”内容,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六)深入学习,体会表达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语言特点,小组讨论。
2.体会语气词的作用。
以“说 它贪玩吧”一句为例,对比朗读(三个语气词“吧、啊、呢”,读来亲切,去掉后感情
发生改变)体会语 气词中传达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出示课后小练笔,学生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18


(七)课文小结
课文生动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通
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人爱猫 、猫亲人”,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 我归纳出作者描写的猫的主要特点,其他地方引导学生补充写出,从而让学
生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学习 写作方法。
13 猫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
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母鸡
【说教材】
《母鸡》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脍炙人
口的 佳作。文章记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鸡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
化为线索,前 后形成鲜明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
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后半部分描写了母鸡鹅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
母亲”的形象,赞美了母爱的无 私和伟大。
本文语言风格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
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的异同;二
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鸡的崇敬、对母爱的歌颂。
【说教学目标】
1.认识“疙 、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
“讨厌、理由”等词语 。
2.默读课文。能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体会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表现。
4.能比较《猫》和《母鸡》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
能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 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能结合课文内容
体会老舍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严谨 、准确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 情:讨厌——不讨厌——尊敬。通过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圈点批画重点句,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是母 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
接着重点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原因,让学生研读课文,抓 住重点句子,理解母鸡“负
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表现,从而体会到,正是因为母鸡的负责、慈 爱、勇敢、辛苦,
作者看到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所以敬佩母鸡,“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母鸡视频、图片引入课题,学生交流对母鸡的认识。
自然过渡到文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 《母鸡》这一课。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先生写的。感受
了他笔下猫的活泼可爱,我们再来看看他笔下的母鸡 是是什么样的。
以此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趣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圈出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
19


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对 易错字,学生交流
识字方法,加深记忆。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细节,根据学生的发现再做 补充。此
处,我进行了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作者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
2.读后交流:
(1)这是一只爱表现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生完蛋就叫个不停。
(2)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要欺负老实的鸭子却又怕公鸡。
(3)这是一只可敬的母鸡,作者很喜欢它,因为它对雏鸡细心照顾,让作者想到了伟大的母亲…… < br>3.小结:有些同学发现,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又不敢再讨厌母鸡,文中哪段话说出
了作 者的情感变化?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引导认识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四)领会表现,升华情感
1.再读课文,在文中用“____”画出讨厌母鸡的主要词句,用“ ”画出不敢再讨厌母鸡
的关键词句。
2.理解“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 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
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总写表现)
3.讨论:母 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表现在哪些地方?结合课文说一说。(结合第5—8
自然段理解体会)
小结: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母鸡。(伟大,无私,崇高……)
4.领悟作者 “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真谛。(作者把母鸡当作人来看,因为它身上那种对鸡雏深
深的母爱,让人心生敬 佩。作者被母鸡身上体现出来的母爱所感动,歌颂的正是天地之间谁都会
为之动容的母爱。)
(五)比较课文,对比写法
比较课文《猫》与《母鸡》的异同,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交流特点,总结相同与不同。
(六)课文小结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 命炫耀,后半
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表达
了对母爱的赞颂。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 且要具有美感。我抓住作者的写作脉络,设计了如下
板书,清晰地揭示文章内容、主题和结构,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题、学习课文写
法。
14 母鸡
无病呻吟
讨厌 欺软怕硬 浅薄、媚俗
拼命炫耀
尊敬 ——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尽职尽责
赞美 —— 伟大的英雄

白鹅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家丰子恺先
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善于
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并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鹅老 爷”“不胜其烦”“架
20


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来表现 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嚣、吭” 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
“即将、姿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体会语言的趣味。
3.能根据“叫声、步态、吃相”分类摘抄文中表现鹅高 傲的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
写清楚的。
4.能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章用对比的写法。
5.比较阅读《白鹅》和《白 公鹅》,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
相似之处。
能根据“叫声、 步态、吃相”分类摘抄文中表现鹅高傲的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
写清楚的是教学的重点。能根 据问题提示,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章对比的写法是本课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 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
中受到情感熏陶”的 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 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
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 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 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
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作者语言之中蕴含的喜爱之 情。
2.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 br>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联
系 实际对比自己,体会白鹅进门时的高傲,同时引导入境,想象鹅可能是在说什么,体会白鹅叫
声的高傲。 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
也能更好地得到教育 。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
讨论、交 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以学生都很熟悉的诗歌《咏鹅》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 br>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
较多或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 、写错的字
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 。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演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再识“高傲”
1.体会:①鹅的叫声很高傲。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③鹅吃饭时,架子十足。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步态、吃相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21


3.小练笔(填空)
(1)鹅的叫声: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从这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鹅的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 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鹅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架子十足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品读句子,体会趣味
1.学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具体分析步态与鸭的对比、吃相与狗的对比的句子,体会文章的写法,感受语言的趣味。
(七)课文小结
本文从叫声、步态以及吃相三个方面对白鹅高傲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表 现了作者对白
鹅的喜爱之情。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好的板书能 体现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
脉络。设计了如下板书:
15 白鹅
总说——高傲的动物
分说 叫声——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海上日出
【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以“美景奇 观”为主题的习作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
的课文都是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文章,主要指导学生学习按游览 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是一篇
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晴天和多云两种天气情况下,海 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
发了作者对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奇观”展开描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清
净、扩大”等词语。
2.默诵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 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
的熏陶。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 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
中受到美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 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 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
我还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图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兴趣盎然 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
以在日常生活中 或影视作品中看日出的感受引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激起学习文
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思考探究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
句子多读几遍。
22


指导学生圈点勾画,理解不懂的词语。
启发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
色?
(三)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点拨书写要点。
反馈思考的问题,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写作顺序。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
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 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
日出。)
(五)合作探究,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用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 并展开想象。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结合图片展示。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写法指导。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日出时的美丽景色写得这样惟妙惟肖,变化万千的?
总结 :(1)善于发现,细致观察。(2)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3)运用多种修辞
方法。
(六)合作探究,学习第4、5自然段
1.过渡: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4、5自然 段,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
论,教师巡视)
2.品析语句。
(1)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 br>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师:为什么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你是怎样理解的。(欣赏图片)
(2)然而太阳在黑云里 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
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 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画面)
3. 过渡:当你看到这幅美丽的景象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概?作者呢?
(七)学习第6段,总结全文
1.过渡:作者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看到了这样一幅伟大、奇特的景象,不由得发出了感概 :
(大家齐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师:这是什么句式。——反问 反问能加强语气,有强调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作者对日出
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齐读本段,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晴朗的< br>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所以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
自 然和美的热爱。)
3.总结:好文章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大家今后留心观察 ,勤于练笔,描写出
美丽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八)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 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
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 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对对光明的追求,
以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围绕全文的中心“伟大的奇观”展开,以 文章结构和写作
顺序为线,摘录重点词语,表现日出景象。既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又达到了了解课文 按一定
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3


16 海上日出
开头—— 交代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加强亮光
伟大的奇观 日出之时——小半边脸、慢慢上升、深红的圆东西
日出之后——云中情景:灿烂的亮光、镶金边
结尾——赞叹美景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记叙 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融情于景,描写
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所见< br>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两条线索(一是游
览 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景物特点鲜明,描写生动。叙述有详有略,
详写孔隙 、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了解金华双龙洞 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4.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了解金华 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按 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
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 全盘授予,而在
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 动地位,
只听教师讲说。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在具体语段中,我
采用重点词语品读法、朗读法。
学法上,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 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通过读、画、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理解课 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游
览顺序、运用恰当词句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同时采用复述法、朗读 法、讨论法、
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概括及表达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游览溶洞的经历感受导入,启发谈话,引起探究兴趣。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圈 出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
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对易错字,学生交流
识字方法,加深记忆。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细节,根据学生的发现 再做补充,重
点讲解难写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四)交流展示
24


1.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示意图。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示 意图说清游览顺
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2.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学习第1-3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赏析: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让说说对这
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 奏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2.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六)学习第4-6自然段
1.朗读文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
洞的。
(2)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所见到的景物的。
2.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3.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 入内洞的。作者进洞时有什么感受?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
什么?
4.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内洞的?大声朗读有关语句。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 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
异”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
5.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6.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蜿蜒”的意思。
(七)朗读课文,复述内容
1.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2.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八)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指导造句,写话训练: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九)课文小结
本文是 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先写沿途所见
的美景;继而写外洞 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
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 趣。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我设计了 如下板书,直观表现作
者的游览路线,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景象各异
金华——罗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美丽) (宽) (高大) (窄小)(黑、大)


25


小英雄雨来(节选)
【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成
长 故事”为主题,选编的都是一些长课文,引导学生探究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这篇课
文讲的是在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
部,机智地同敌人作 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故事情节跌
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机 智勇敢、宁死不屈的少年英雄塑造得活灵活现。文章中多处的环境
描写以及雨来的正面描写和敌人的侧面 描写,都有力地刻画出了雨来的英雄形象。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晋、絮”等13个 生字,读准“囊、吧、塞、哇”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
个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学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是教
学的重点, 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学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
再到 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抓住要点 阅读,实现长文短教。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本
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学习。考虑到课文篇幅很长,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 力
有限,本节课以加小标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同时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整体着眼,部分着手”,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课堂更有效。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释题引疑
由雨来和鬼子斗争的画面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读题质疑: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看到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本课多音字比较多,着重进行讲解。
指导写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并巡视,个别指导。
(三)汇报预习,初读课文
1.浏览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思考:文章是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3.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2.小组读课文,归纳各部分的大意,理清各部分的联系。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游泳技高;上学明理;掩护大叔;勇斗日寇;跳河潜逃;脱险得胜。
4.限时比赛默读课文,讨论段落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立各部分的联系,从而整体把握内容。
(五)品读重点段落,感受人物形象
1. 自读第三、四部分,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
是怎样同敌人斗 争的?
26


2.交流: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3.由重点句切入 ,体会人物情感。找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
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 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提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雨来意志、信念、力 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
神支柱。
(六)用对比读方式,领悟景物描写作用
1.文 章开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
毛般的苇絮就 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提示:这写出了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同时,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其他地
方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这里暗写祖国 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
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 恨。
2.故事结尾部分的景色描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 在
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提示:这里不仅写出了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更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生活 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提示:这一段看 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
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七)探究活动,延伸主题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复述课文,角色扮演。
3.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或者其他小英雄的故事。
(八)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
命干部, 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说板书设计】
根 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人物的精
神品质。
18 小英雄雨来
游泳技高
上学明理 热爱祖国
掩护大叔 宁死不屈
勇斗日寇
跳河潜逃
脱险得胜 勇敢机智

我们家的男子汉
【说教材】
《我们家的 男子汉》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家王安忆以风趣
生动、幽默含蓄、富有童 趣的语言,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展现了一个活
灵活现、纯真可爱的小男孩形象, 让人感受到一个小男孩的男子汉魅力。
课文采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组织材料,使全文结构清晰明了。教学 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作
者的语言魅力,体会男孩的天真可爱、鲜明个性外,还要学习作者按人物性格 特点组织材料的方
法,了解小标题概括、揭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7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会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
料的方法 是教学的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对男子汉的形
象有了一个感 性认识。进而探究文本,形成对“男子汉”的理性认识。
2.诵读法。多种方式阅读文本,让学生熟悉 文本,便于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反复诵读、重点
词句的诵读,加深人物的情感体验,再现人物形象。
3.合作探究法。以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启发。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同学们身边的男子汉引入话题,启发谈话,初步感知男子汉的形象。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接着我再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
读,重点指导和检查多音字,最后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 让学生交流讨论,
理解词义,进行识记。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解题,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1)课题中“我们家的”指谁家的?(作者家的)
(2)如果是作者家的,那么作者是一个人,为什么是“我们”?
提示:原来这个“我们”不仅指作者,还包括她的亲属等人。
(3)平时我们在说“我们家的 ……”这句话时,都会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呢?比如说我们说“我
们家的孩子”“我们家的小狗”等等。( 让学生试着说这句话,同时体会这句话所蕴含的亲切喜爱
的感情)
明确:本文的课题中“我们 家的”说明作者对这个男子汉有一种深深喜爱的感情。而且不仅
仅是作者一个人,这一家人对这个孩子都 带有这种感情。
(4)如果让你在这个标题后面加一个标点符号,你认为应该加什么?(感叹号)
(5)齐读标题,并读出感叹号的效果。(课件展示文题后加感叹号)
2.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一个 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家看是什么?(有
小标题组成)
(2)那么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呢?回忆 以前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想一想。(概括每部分
内容)。
3.研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每个部分的小标题能说明这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及时补充。先
找句 子,再总结性格特点。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直面现实、挑战自我。(出示课件)
4.挖掘文章主旨。
(1)刚刚对小男孩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请你说说小男孩身上有哪些让 你感动、值得你欣赏
或引起你共鸣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有的同学认为 男子汉应该是男性的成年人,应该是健壮的、刚强的,而文
中写的是男孩,不能称他为男子汉;有的同学 则同意作者的观点,认为他可以算是男子汉。你认
为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本文的小男孩是男子 汉吗?(学生自由回答)
(3)齐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几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者的这些 句子“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这几句表
现出了作者看到“我们家的男子 汉”一步步成长感到喜悦,作者说“这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
情”,“奇妙”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28


文中的小男孩很容易勾起我们对 童年生活的回忆,回忆一下你小时侯堪称男子汉或女强人的
事情,说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 。
(五)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 成长的过程,刻画
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观察细致 ,描写细
腻,语言风趣、幽默而有含蓄。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使全文的
脉络清晰明了。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对食物的兴趣
对独立的要求 逐渐成熟、独立自主
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芦花鞋
【说教材】
《芦花鞋》是部编版四年级 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
花》,以做芦花鞋——卖芦花鞋——送芦 花鞋为线索,表现了青铜的勤劳懂事、淳朴善良。
课文用空行的形式安排内容,提示学生将课文内容 分为几部分来理解把握,也是前面利用小
标题的方法读长文章的延伸。教学时,一是提示观察文章的编排 特点,发现空行的提示,二是要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情中体会主人公的人物品质,三是引导入境悟情,想象 画面,体会作者意犹未
尽的描写。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3.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 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准确把
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是 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默读课 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给学生一个充
分展示自学能力的平台。
2.合作学习,理 解课文。合作学习不仅能互通有无,更可以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本节课安
排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交 流疑惑,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拓展能力。学习一篇课文,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固然重要,碰撞思想 的火花更加
必不可少。我采用探究学习法,将故事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课外的延伸阅读、观察了解,感 受
生活中的善良淳朴。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作家曹文轩及 《青铜葵花》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一来拓展学生的课外了解,激发课下延伸
阅读的兴趣;二来奠定对本课 主人公的初步认识,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及朗读情况。指导正音。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对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解决,教师视情况指导。
(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29


1.资料补充。读之前先介绍作者曹文轩和《青铜葵花》,重 点介绍青铜一家的人物背景。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青铜卖芦花鞋的故事。
3.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主要做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的主人公是青铜, 课文主要讲述了他雪天里卖芦花鞋的故事,青铜是一个勤劳、淳朴、
善良懂事的好孩子。
(四)品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芦花鞋制作的工序是 什么?为什么青铜家要做这么多芦花鞋呢?在课文第一部分中找出相
关答案。
2.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体会到了青铜与葵花之间的纯真与美好,这一段展现了青铜与葵花的善良与淳朴。
3.积累文中描写芦花鞋的语句,感受芦花鞋的美。
句子: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 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
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 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
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主动去卖剩下的十一双芦花鞋。
2.芦花鞋好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示:好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 双一双地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
剩下十一双了”。
3.想一想,青铜为什么执意在雪天出去卖芦花鞋呢?
4.家人与青铜的对话体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卖芦花鞋的经过。
2.青铜卖鞋的时候环境怎么样?提示:下着大雪,很寒冷,街上没什么人。
3.读第16-17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的描写体现了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终于等来了几个人,青铜为什么认为那几个人不会买芦花鞋?
因为他认为,城里人是不会买他的芦花鞋的,他们只穿棉布鞋和皮棉鞋。
5.当那几个人非常喜欢芦花鞋,要买鞋时,青铜有什么反应?
青铜一直疑惑着,直到人家一 个劲地问他多少钱一双,他才相信他们真的要买这些鞋。他没
有因为他们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 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6.你觉得青铜卖完鞋之后会有什么感觉?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让学生 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
法。
7.再次默读这一部分,说一说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 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指名学
生回答。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青铜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下来准备卖(送)给了别人。
2.青铜为什么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那 个没有买到鞋的人?提示:因为那个人觉得没有买到
鞋,觉得很可惜,青铜心里很为那个人感到遗憾,这 表明了青铜心地善良,善于为他人着想。
3.青铜最后是怎么做的?(脱下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去追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
4.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青铜在雪地上奔跑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五)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课文,谈一谈自己学完本课的感想。
2.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课文每个部分添加小标题。
30


3.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少年青铜在雪天卖芦花鞋,为了满足他人愿望甚至脱掉了自己唯一的一双新鞋卖
给他人的 故事,展现了青铜不怕艰苦,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 案,本次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地概括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感受人物品质。
20* 芦花鞋
采芦花、做芦花鞋。
雪天出门卖鞋。 不畏艰苦
雪中等待,终于卖完、十分欣喜。 勤劳淳朴的好少年
把自己穿的鞋脱下来,满足他人买鞋的愿望

古诗三首
【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伟大的品
质”,编 排的课文都表现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
贬入吴,送好友 辛渐赴洛阳时所作。诗人送别友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
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 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
朗,感情真挚。
《塞下 曲》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
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 的壮举,气概豪迈。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
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 蕴悠长的氛围。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 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 “吾家”的梅花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
不 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说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
4.结合诗句意思,领悟其中表现的精神品格,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是教学的重点,读懂诗句意思,领悟
其中蕴含的精神品格,体会诗人的思 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 —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
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 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 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 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
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 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
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31


(三)品读《芙蓉楼送辛渐》,感悟品质
1.师释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体会离别之情。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5.学生感情朗读全诗、背诵默写本诗。
6.归纳主旨:《芙蓉楼送辛渐》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
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四)学习古诗《塞下曲》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
2.解诗题,知诗人。师释题:“塞下曲”是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
活的。
3.看注释,解诗意。课件出示注释,学生探究诗意。
师:谁能将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学生举手回答,师相机补充。)
4.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5.归纳主旨:《塞下曲》描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情景,气 概豪迈,赞美了守边将士慷慨
出击、不怕环境的恶劣,随时准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五)学习古诗《墨梅》
过渡:我们感受了边塞的苦寒,现在请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出示梅花图)
谈话引入:梅花 真美呀!提起梅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词语?(淡雅、高贵、清秀脱俗、不
畏严寒……)
接下来我们就随着诗人王冕,一起感受梅花的高洁。
板书:墨梅
1.解题,知诗人。
(1)出示墨梅图。师引导:为什么称它为墨梅?学生由图探索发现。
(2)师:对作者王冕大家了解多少呢?谁想来介绍他?(课件出示王冕简介)
2.正音,明诗意。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生齐读。
3.小组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思考:王冕笔下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5 .探究品格。重点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小结:王冕正像这墨梅一样—
—不要人夸 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弥漫在天地间的,不仅是梅花的清气,更是王冕的清白
正气。
6 .体会写法。师引导:“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既是说梅花,也是在表达自己的
志向。诗人 一语双关,借墨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这
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
7.归纳主旨:《墨梅》中诗人借墨梅言志,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主要坚持简洁明了,条理鲜明,重点突出 。结合单元学习主题,我设计了
如下板书,帮助学生把握古诗内容,理解诗人的高洁品质。
21 古诗三首
景:寒雨 孤山 孤寂
语:冰心 玉壶 高洁

环境:月黑 雁飞 大雪满
事件:单于遁逃 将轻骑逐
墨梅 花开淡墨 只留清气 托物
诗人 淡泊名利 清白正气 言志
32


文言文二则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四 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囊萤映雪》讲
述了晋朝人车胤克服家境贫 寒,利用萤火照亮,勤学苦读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
很好的教育意义。《铁杵成针》以文 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
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 学习的佳作。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4.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 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正确了解课
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是 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 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
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 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
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合 作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从提出
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先辈发奋读书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和朗读情况。对易读 错、难读的句子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
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 ,在讨论中也让学生发现了朗读的问题,
为后面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学习《囊萤夜读》
1.资料补充,课件展示车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注意时代背景,初步知道故事发生在晋朝。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结合课文注释,想一想课文大意。
3.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鼓励学生回答)
4.逐句讲解句子意思,疏通课文大意。
课文大意: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 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
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 )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
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到白天看书学习。
5.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6.学生提问,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教师进行讲解。
7.再读课文,思考:从车胤用萤火 虫作灯看书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引
导学生感受车胤的勤奋好学。
师总结 :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我们今天的条件比
起车胤来说要好得多 ,所以我们更要勤奋学习。
8.归纳主旨:本文讲述了车胤年幼的时候用袋子装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的 故事,告诉我们无
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
33


(四)学习《铁杵成针》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理解的字查字典学习。
2.让学生结合注释,尝试自己翻译课文句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是否翻译得准确。
3.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鼓励为主),带领学生逐句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课文大意:磨 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
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 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
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
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4.课件展示李白的资料和课文相关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提问:你觉得老妇 人将铁棒磨成针靠的是什么?这对李白有什么启发?(鼓励学生踊跃回
答)
师小结: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6.让学生谈一谈学完本文对自己的启发。
7.归纳主旨:本文讲述了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打算半途而废,这
时候受到一个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启发,回去继续完成自己学 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
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说板书设计】
好 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次板书力求串起故事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中心,帮助学生
清晰直观地理解 课文呈现的道理。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家境贫寒 没有灯油 恭勤不倦
以萤为灯 夜以继日 博学多通
铁杵成针
(太白)读书山中 逢老媪磨铁杵 感其意
(未成、弃去) (欲作针) (还卒业)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 课文。叙述了船长哈尔威在“诺曼底号”
邮船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的猛烈撞击后,镇定自若,果断地指 挥救援,全船六十一人,六十人
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作者热烈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
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课文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情节,“遇 险”是起因,“殉
职”是结局,着力描写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 船长高尚
的“忘我”精神。文章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
救人。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12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 个字,正确读写“凌晨、行驶”等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 br>3.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
方,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 语言及行为,体
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后一 个也是
难点。
【说教法学法】
34


语文教学 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
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 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 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
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 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
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遇险时的危急、人们的惊恐、 船长的镇定果断。
2.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 法来助读,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通过音 频、
图像等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情形,从而入情入境,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
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解决学习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泰塔尼克号》的主题曲及故 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难的悲剧,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
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 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
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 ,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
引导整体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
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初读感悟: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 个经过,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
单的词语说一说?
(三)了解故事的起因
1.找出“诺曼底”号发生事故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2.指名反馈。(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当时的环境。
4.读第6-8自然段,了解事物发生的经过。(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急迫的语气)
师:如果 两艘船发生剧烈的撞击,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这时候,船上的人们会有什么反应?
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 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四)体会人们的惊慌
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学生观看。
2.指 名反馈: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船上物
品到他的声音、人 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
看到了人们因奔跑摔倒在了 地上……)
3.教师导: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
(1)指名学生朗读文段,其他同学评议。
(2)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十分急迫的语气)会强调哪些词语?为什
么?
(3)教师抓住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五)体会船长的镇定果断
1.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揉,继续这样
下 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推揉中有人落海,抢救工作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
生艇会翻… …)
2.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师生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35

< p>
3.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
威严的……)
4.指名反馈:这声音让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处事果
断、指挥有方)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六)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
1.教师导: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 有序。二十分钟到了,轮船
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船长) 2.读句子:“船头先下去……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
怎样 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 br>4.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
说什 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七)理解句意,感悟主旨 < br>1.教师导: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在那个可怕的
黑夜 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语句)
2.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句话的意思,集体交流反馈。
(根据交流情况,提示:成就一个英雄的 “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
“权利”。在死亡面前,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是没有任何一个海
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的。)
(八)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不幸在海上失事,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地 指挥船员,最后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的故事。赞颂了哈尔威船长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按故事的情节展开,脱险是故 事的主要情节,因此做了具体展开。力求清楚明了,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领悟作者感 情。
“诺曼底号”遇难记
遇险:临危不惧
逃生:争先恐后 敬佩
脱险:镇定自若,指挥有方 赞叹
殉职:舍己救人

黄继光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 课文。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战斗英雄黄
继光在上甘宁战役中,为了消灭敌人的一个火力点,为了战斗的 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
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颂扬了黄继光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
全文以“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献身——占领阵地”为主线,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黄
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感染力,是一篇
对学生进 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
3.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感。
熟读课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是教学的重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体会黄
36


继光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情感为
纽带,通 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形象感知、领会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黄继光为革命
利益,英勇顽强, 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查找资料、结合 史料体会情
感、感情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 解
决问题,受到精神教育。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朝鲜战争的资料介绍导入,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人物品质做铺垫。
简介黄继光,让学生建立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及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课件展示重点词语,学生读记。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划分层次,把握大意。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读1-2自然段,思考:从“四天四夜”“黎明之前”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战士们的辛苦、战斗的激烈)
2.这个任务是困难还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的? 2.画出课文中描写黄继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大无畏
的英雄 气概)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朗读这一部分,说一说你感想。
2.黄继光受了重伤,却顽强的向敌人进攻。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呢?
3.指名学生分别读第9段和第11段,读完之后全班讨论,从黄继光的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如果你是黄继光的战友,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想些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师总结:黄继光用他壮举 为战友们争取到了时间,也激起了战友们
复仇的怒火,在这英雄气概的鼓舞下,我们的战士们取得了这场 战斗的胜利!
(五)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感受黄继光英勇无畏的气概。
2.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学完全文的感受。
3.师:正是有许多像黄继光一样的战士,用他 们的英雄壮举铸就了我们的钢铁长城。他们的
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要永远铭记黄继光,永远铭记他 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课文小结
本文描述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战斗中火 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
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展现了他奋不顾 身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他舍己为人和崇
高的爱国精神。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故事情节,以黄继光的行动为中心展开,层次清晰地凸显了黄继光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
接受任务
37


主动请战 爱国主义 视死如归
壮烈牺牲

宝葫芦的秘密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为主题
组织课文。这篇文章一如它 的篇名,充满奇妙的想象,引起人阅读的兴趣。课文选自童话大师张
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讲述了小 学生王葆在成长中听奶奶讲述奇妙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到宝
葫芦的神奇,幻想自己也能有一个宝葫芦的 故事。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关于宝葫芦的各种奇妙想象,
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美好神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3.读文中奶奶讲的故事,体会童话奇妙的想象,尝试根据文中的故事进行创编。
默读课文 ,能说出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读文中奶奶讲的故事,
体会童话奇妙的想象, 尝试根据文中的故事进行创编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
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影片片段《宝葫芦的秘密》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圈出课文生字,查字典自主学习。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 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
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 。对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交流
讨论,理解意思。
(三)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宝葫芦奇妙在哪里?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2)奶奶给王葆讲了几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3)这篇课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写的?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4)如果你得到了宝葫芦,你会做些什么呢?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4自然段(第一部分)
1.读第1-4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一部分介绍了王葆自己,写自己要讲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2.课文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这种开头有什么特点?(开门见山)
3.引导学生体会第2、3自然段中设问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学习第5-14自然段(第二部分)
1.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
2.读第6-9自然段,从王葆和奶奶的对话中,我们能读出什么?(写“我”小时候很淘气。) 3.体会“撵”字运用的好处。“撵”用在这里,一是可以表现出奶奶年迈,追赶“我”十分不
易, 二是表现了“我”的调皮,体现了语言的趣味性。
38


4.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这一规矩的由来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三)学习第15-16自然段(第三部分)
1.读第15-16自然段,体会宝葫芦故事的丰富多彩,感受奶奶丰富奇妙的想象。
2.第16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总——分,写出了宝葫芦神奇无比。
3.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指名学生概括。(得到 这个宝葫芦的人们,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幸福极了)
(四)学习第17-21自然段(第四部分)
1.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第19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提示: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2.“可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表现了“我”对神奇的宝葫芦的向往,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 容。(这一部分写“我”受到奶奶宝葫芦美好故事的感染,希望拥有
宝葫芦的美好愿望。)
(五)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故事奇妙的想象?
2.从奶奶给王葆所讲的故事中选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故事。
3.课外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了解王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故事。
(六)课文小结
本课写了奶奶用宝葫芦的故事哄“我”听话,“我”从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感受到宝葫芦的神
奇 ,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的童趣天真和
童话故事的 神奇想象。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以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展开,直观展示了宝葫芦故事的由 来、故事的丰富多彩以及“我”
由此产生的幻想,简洁完整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表现了“我”的童真可 爱,宝葫芦故事的奇特
想象。
宝葫芦的秘密
“我”爱听故事
奶奶用故事哄我听话 充满童真
宝葫芦的故事丰富多彩
宝葫芦的好处多多:“我”想得到宝葫芦 想象奇特

巨人的花园
【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
的童话”,编排的课文都体现了童话的奇妙想象,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想
象美。本课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 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
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四周筑起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从此,花园里一片荒凉,一直
处于寒冷的冬天。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知道了没有孩子的地 方就没有春天,他拆
除围墙,和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快乐才是真
的快乐。文章生动活泼,想象奇妙,意蕴深刻,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教育的好教 材。
【说教学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允许、禁止”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花园的前后变化以及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4.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39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花园的前后变化以及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
习情境,引 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我主要采取的有以下教
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根据课文的描述,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体会巨人花园的不同
景色。
讲解法。在学生探究理解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朗读体会法 。通过自由读、默读、表演读、感情朗读等,让学生走进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
方法,体会童话的神奇想 象。
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
容,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感知童话的寓意。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回顾《宝葫芦的秘密》,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
决。
交流字词认读、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补充。
3.品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花园的美丽、可爱。
(四)细读课文,探讨花园景色变化的原因
(一)研读6—9自然段,感受花园的凄凉。
1.课件显示花园冬景图片,生看图说感受。(板书:凄凉)
2.默读课文6-9自然段,用“___”画出描写花园凄凉景象的句子。
3.读读你画出的句子,说一说你能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花园的凄凉。
4.指名生汇报。
(二)回读3-5自然段,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过渡,鼓励学生质疑。)
1.以前,那么 可爱的大花园,现在变得这样凄凉。巨人回来后到底做了什么?指名生读3-5
自然段。
2.从巨人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总结:可见,巨人的自私、冷酷让他赶跑了孩子 ,花园凄凉的景象,就像他那颗自私、冷
酷的心。花园景色因孩子们的离开而发生了变化。(板书:赶跑 孩子)
(五)引读“变化”,深化认识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思考:花园的景色又发生 了什么变化?是什么让花园的景象发生了
变化?
看到这一情景,巨人明白了——
没有孩子和快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巨人明白了后,他这样做——生齐读13—14自然段。
2.梳理变化。
当孩子们来到花园,花园变成了(春天)
当孩子们纷纷逃离花园,花园变成了(冬天)
当一个最小的孩子落在树枝上,花园又变回了(春天)
巨人终于明白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六)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40


1.回顾全文,总结道理。
2.说说巨人的快乐是什么?学了这篇童话,你又明白了什么?(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3.思考: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
4.完成本课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七)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巨人拥有一座非常美丽的花园,但自私的他却不准任何人进入,即 使是天真无邪
的小孩子也一样。失去了孩童稚真笑语的花园变得不再美丽,鸟儿不再歌唱,花儿不再绽放 ,春
天不再光临,冰雪封冻了整座花园。有天,由于孩童的再度来到,春天的美景又重现花园,触动了巨人的心,也让巨人不再自私。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设计,力求能清晰地浓缩本课的文眼和精髓,让重难点 一目了然。为此,我
设计了如下板书。以巨人的转变为线索串起全文,摘录花园的景色对比变化,直观地 展现了花园
的变化,表现了童话的奇妙,从而突出主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巨人外出 青草 鲜花 可爱 快乐
桃树 硕果
巨人回来 赶走孩子 只有寒冬
砌起围墙
巨人醒悟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才是真正的幸福

海的女儿
【说教材】
《海的女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 文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中外童话
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
本课是这篇童话的结尾部分,讲叙的是小人鱼最终成 全王子、牺牲自己的故事。课文通篇的对比
描写及对小人鱼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善良 、勇敢的主人公形象。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
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美好的心灵。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打动自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能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是教学的重 点,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美
好的心灵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环境及周围人的幸福衬托小人鱼的悲剧。为 此,我采用了
以下教学方法: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交流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在交流中加深读文本的感悟。
情景教学法。引 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入境想象,体会小人鱼的痛苦,从而理解她身上所闪
耀的善良、对幸福的勇敢追求 的美好品质。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影片《海的女儿》导入,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畅。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认读。
41


指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5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用一个词来描述。(鼓励学生回答)
2.找出描写公主外貌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公主的美貌)
3.读第3-4自然段,感受王子对公主的喜爱之情。
4.为什么小人鱼感到自己的心在破碎?(在文中找出答案)
5.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人们迎接公主,准备婚礼。
(二)学习第6-10自然段
1.分小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2.概括段意:这一部分写王子和公主举行婚礼,小人鱼却将死去。
3.读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你感到悲伤还是愉悦?为什么?
4.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写环境的宁静美好,反衬小人鱼心里的不宁静和痛苦。) 5.“这是她能和他在一起,呼吸同样空气的最后一个夜晚,这是她能看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
星星的 天空的最后一个夜晚。一个没有思想和梦境的永恒之夜,同时在等待着她。”怎样理解这两
句话?
提示:这两句话写出了小人鱼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哀伤。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2段,读出焦急的语气,比一比谁读得好。
2.面对选择,小人鱼最终选择了什么?
3.和同桌交流讨论,为什么小人鱼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4.指导概括段意:为了成全王子的幸福,小人鱼化成了泡沫。
(四)总结拓展
1.班级讨论,学完本课有什么感想。
2.拓展阅读《海的女儿》,谈一谈小人鱼具有怎样的品质。
(五)课文小结
课文 讲述的是王子迎娶邻国的公主作为自己的新娘,在船上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小人鱼早就
知道,王子公主婚 礼后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她就会死去;小人鱼的姐姐们用自己的头发向巫婆求
来一把刀,叫小人鱼杀死王 子,就能获得生命。但小人鱼深爱王子,为了成全他们的幸福,最后
跳入海里,化成泡沫。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故事的发展主线,串起小人鱼的悲剧结局,从中感知她的
闪耀品质。
海的女儿
迎接公主
船上婚礼 成全别人 牺牲自己
化成泡沫

综合性学习
【说教材】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有两项内容,分别是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小诗集是
对学生前 面收集、创作诗歌活动的总结和拓展,教材引导了学生编小诗集的步骤和方法;举办诗
歌朗诵会是收集、 创作诗歌,编小诗集活动的延伸,让学生由朗读、写作到表达,将学生学习诗
歌的兴趣内化升华,让学生 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其中,教材点拨了朗诵方法,教学时可做方法
指导。
【说教学目标】
42


1.能合作将收集、创作的诗歌编成小诗集。
2.能小组合作,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
3.能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朗诵时表情、手势自然。
能合作将收集、创作的诗 歌编成小诗集,并能小组合作,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是教学的重点,
后一项也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次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以学生的探究、交流、组织安排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 作用,因此我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穿插讨论法,让学生组织活动。。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顾前段时间学生收集、创作诗歌的活动,引导学生分享收获,打开学生思路。
交流中点拨内容:阅读感受、喜欢的诗歌、相关的故事、资料等。
(二)合作编小诗集 1.教师引导:这些优美的诗歌、这些难忘的回忆,我们可以用编小诗集的形式将它们保存下
来。
2.教师点拨。
(1)编排内容:收集的诗、自己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2)合理编排:板块分类,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分类安排内容
(3)制作精美: 配上插图、用书法的形式抄写展示、给诗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制作精美的
封面和目录等
3.学生讨论,分工合作。
(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1.教师引导:对我们非常喜欢 的诗歌,可以朗诵表达它的情感。我们来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
吧!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交流准备,教师适时指导。
点拨注意:(1)组内讨论,选择诗歌及朗诵形式 (2)组间讨论,安排流程,推选主持人 (3)
各组练习准备,组内互评(语气是否恰当,表情、手势是否自然等)

43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向往的大海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报名序号查询


珠宝营销策划方案-通报格式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爱情祝福语


爬山虎作文-龙仕绪


逗你玩台词-证劵从业资格证


什么是光棍节-乡村医生个人述职


长江文理学院-上饶师范学院录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