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枫桥夜泊》说课稿
英语名言名句-给妈妈洗脚
小学语文:《枫桥夜泊》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
《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
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
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
诗人
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
的愁绪。
说教学目标
本诗所
在的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
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
的思想
感情。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
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
多方面的因素,我将本课的教
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说重点难点
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
,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
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
要感
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
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
了本诗教学的
难点。
第1页共3页
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
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
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
因而,
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
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
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
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
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
的根源。
说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
在
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
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由读通读顺,到读出
情感,再到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
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
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
诗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面对难度较
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理解“借
景抒情”时,鼓励学
生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热情
和教学效率,让课堂生发了许多亮点。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第2页共3页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br>通过教师的激情诵读,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
感受。)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有什么
问题,朗读后可提出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有什么问题吗?
(注意学习目标的梯度,初度时只要
求读通读顺,检查了解
时注意帮助学生正音。朗读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疑难,部
分浅显的问题
可当即引导学生学生予以解答。)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细读古诗,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通过这些景
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