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个人描述-春水读后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说
课
稿
2020年05月
1
古诗三首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这
三首诗都是
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
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
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
乐趣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
读准字音
,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
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键句要作重点讲解,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
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
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课堂上主
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昼 耘 桑 晓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提示易写错的字:“耘”的偏旁是“耒”,不要写成“未”。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课件出示诗人范成大简介,解诗题(强调“兴”的读音)
2.学生诵读古诗,互相交流,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强调“当、供”的读音)
3.教师引导学习第一、二句。(哪些人?做什么事?)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理解“解、供、傍”)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尝试默写
6.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乡村
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下种瓜的情景,展现
了农家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男
女勤劳、朴实的形象,也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童
趣。
7.板书设计:
村庄儿女→耘田、绩麻
童孙 →学种瓜
第二课时
一、学习《稚子弄冰》
1.解诗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杨万里的介绍。(“稚”)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
3.出示注释,学生理解古诗大意。教师引导。
品读一、二句,想象画面,研读三、四句,讲述画面故事。
做冰锣、玩冰锣、冰锣破碎(“脱”形象传神写出孩子剜冰的样子;“穿林”)
4.体会情感(从高兴到失落)有感情朗读,比赛读,比赛背诵。
5.归纳主旨:通过写孩童
做冰锣、玩冰锣的高兴及冰锣破碎后的失望,刻画出一个天真、活
泼、内心情感丰富的儿童形象,表达了
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6.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脱”冰 → 当钲 → 敲 → 碎
二、学习《村晚》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雷震介绍。
2.学生读诗,指导正音。(强调“陂(bēi)”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说说诗意,教师点拨。
4.悟诗情。
引导想象诗描述的画面,感受牧童的悠闲,体会诗中的闲适自在。
把握“衔、横、信口吹”,想象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画面。体会向往之情。
5.归纳主旨:
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生动描写了牧童横坐
牛背吹笛的神态,刻画了一
个天真调皮、闲适自在的儿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的热
爱,和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状态的喜爱与向往。
6.比赛有感情诵读,一起背诵。
7.板书设计:
景 → 草 池塘 山 落日
村晚 物 →牧童 牛
吹笛 无拘无束、悠闲自在 、
2 祖父的园子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文章描绘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景象,
回忆了自己和祖父在院子里干活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
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蝶”等14
个字,读准多音字“晃”,能正确读
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2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难点:
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
言优美,要让学生多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感受景物之美。同时,本
课有默读要求,通过
默读,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父的
园子的特别之处。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园子景物的句子,感受祖父园子的
特别之处。要重点
分析课文中的拟人句,正确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资料,了解萧红。课内主
要是了解
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我们上节课感受了古时
候乡村儿童自由闲适的生活,今
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作者简介,自由谈谈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蝴 蚂 蚱 嗡 樱 拔 瞎 铲
锄 割 承 拴 瓢 逛
3.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拔
”的右边是“犮”,不要写成
“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好玩、充满快乐、美丽、自由……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
-3)对园子的印象;第二段(4-15)“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第三段(16-20)
自由自
在的园子。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说说对园子的印象。(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充满生
机、热闹、美丽……“我”
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3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二段,“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
说说这一段讲了“我”和祖父的哪些事?(种菜、铲地、摘黄瓜捉虫子、浇水)
“我”在院子里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对比感受欢乐)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朗读,读出快乐
2.学习第三段,感受院子里生命的自由。(找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分享感受)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就……”“愿意……就……”
院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
3.齐读第17自然段,有感情朗读,多种方式读。
4.谈谈自己的感悟。(觉得好的句子,为什么好)
描述的画面自由,给人的感觉自由自在
三、总结拓展,领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一个小孩所做所想所说如
实记录,具
有真情实感,才会引起读者共鸣。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
的人、事、物。)
2.读读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新的体会。(凄凉)(怀念)
3.完成课后习题。
四、课文小结
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和快乐。祖父的慈爱与呵护,让作者的童年
充满温馨。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童年的纯真美好,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对
祖
父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园子 → 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 → 温馨、快乐
回忆、怀念
生物 → 自由自在
3 月是故乡明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
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
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
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
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本课有默读
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4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
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
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
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
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课内
主要是了
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与思故
乡,常常联系在一起。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
思乡之情。(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徘 徊 渺 篝 萌
澄 澈 旖 旎 瑞 莱 垠 顷 峨 缀
3.重点交流的字:“旖”读yǐ,不读qǐ;“旎”读nǐ,不读ní。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引导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作交流,理清层次。
第一段(1)开门见山,阐述爱故乡与月亮;第二段(2-4)对
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段(5-6)
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思念;第四段(7)呼应前
文,有感而发。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交流分享,印象深刻的句段。
2.引导思考:作者如此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
为什么写山?(过渡,由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而提及山水,使人想到故乡。)
童年趣事的部分是否多余?(这些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更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为什么
描写他乡的月亮?“小月亮”何解?(对比突出对故乡的眷念;越是对平凡而小的怀
念,越是体现乡思)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比他国他处的
月亮,突出
对故乡月亮的怀想,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人人都爱故乡月
月是故乡明 故乡山水与童年
异国他处的月亮
怀念故乡月
4* 梅花魂
5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围绕一幅梅花图写了“我”和外祖父的几件事,展现了
一位老人对祖国
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别珍惜梅花图,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
,在外
孙女回国之前,他将梅花图交给了外孙女,这也寄寓了老人对后辈深沉的希望,即做个堂堂正正<
br>的中国人。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难点: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多次提到梅花,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爱
国情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
内主要是
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
课件展示赞美梅花的诗句)。她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
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国人的
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珍爱梅花的老
人。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葬 腮 虬 玷 郑
秉 飕 码 撩 胧 绢 侨 眷
2.课文写了外祖父哪些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外孙女读诗词落泪;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将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赠送梅花手绢。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2-15)对外祖父的回忆;第三段(16)点明主题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体会情感
6
1.外祖父为何读到诗句落泪,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外祖父爱惜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3.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第13自然段)
举例中华民族中有气节的人物,体会外
祖父深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
中国人的气节。
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和手绢的原因。
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四、升华情感
1.课文写了几次外祖父落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强烈希望归国却无法回国、刻苦铭心的憾事。
2.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海外赤子的一片爱国之心
3.感情朗读。
五、课文小结
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
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像文中的外祖父那
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
虽然身在异国,血管里却始终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
六、板书设计
梅花 → 祖父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 民族魂
梅花魂 祖父 无法回国落泪、 爱国心
赠墨梅图讲解、送梅花手绢 赤子情
梅花 → 眷恋祖国的心
5
草船借箭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生将开始接触我国的
四大古典名著。《草船借箭》改编自《三国演义》,这
个片段故事精彩,人物形象突出,学习本课,
能让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两个代表性人物诸葛亮和周瑜的
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课文语言是
现代文,对于学生初步接触四大古典名著来说,难度适宜,适合学生
阅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
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读出人物个性。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
课文内容,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和了解故事情节。
2.拓展阅读法
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三
7
国演义》,了解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三国演义》以及作者罗贯中简介,还包括课
文生
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
读课文,了解名著《三国演义》。课内主要
是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
“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同
学们你们指导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要学的
故事就是来自《三国演义》,提起这本书,你
最先想到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妒 忌 曹 督 委 鲁 遮
寨 擂 呐 插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提示易错:“曹、督、鲁”下边部分不要多写一横或少写一横。
三、再读课文,了解起因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相关资料。
2.理解题目,想一想,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关注“借”的前因后果。
3.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前因。
4.读第2-5自然段,讨论交流周瑜的真正目的、诸葛亮不拆穿的原因。
5.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了借箭的起因,结果是(周瑜大吃一惊,长
叹道:“诸葛
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默读第6-10自然段,找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说出理由。
1.知天时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鲁肃与诸葛亮的反应、心情。
“第一天,不见……请到船里。”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2.懂地利。算准借箭的距离、懂得两面受箭保持平衡、算准顺风顺水而回。
3.识人心。了解鲁肃、曹操的性格,算准时机。
4.字句斟酌,分析人物性格,分角色朗读。
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做事想要成功,都会讲究天
时、地利、人和,诸葛亮算准了天时,地理
条件也对他有利,又看准了人心,这样的神机妙算,怎么会不
成功呢!
三、总结对比,扩展文本
1.速度全文,说说周瑜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
8
2.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精通天文地理,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考虑周全安排巧
妙)
3.用四字词语形容故事中的人物。
4.课件展示赞美诸葛亮的诗,学生自由说说关于
诸葛亮、周瑜等人的故事。出示真实历史,
培养辩证思维。
5.读读阅读链接,体会白话文字的不同。
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讲的是周瑜对诸葛亮
心怀妒忌,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胜利,
使周瑜自叹不如,突出表现了诸葛亮接触
的才干。
板书设计: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
经过→神机妙算:天时、地利、人心
结果→周瑜长叹
6 景阳冈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景阳冈》选自
《水浒传》原文,片段主要讲述了经典故事情节“武松打虎”。课文篇幅很长,
详细的描写了武松打虎的
前因后果,生动的展现了武松“打虎英雄”的好汉本色。从本课开始,
学生开始接触四大名著的原文,这
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四大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读“倚、箸”等1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了解文章结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3.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难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
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
和情节。
2.拓展阅读法
课文节选自《水浒传》,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
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水浒
传》,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br>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水浒传》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
生字、
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
文,了解名著《水浒传》。课内主要是
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9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你们
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说说你们是怎么
知道的?(齐读“资料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
浒传》中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出示阅读要求: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
读;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什么,跟打虎有什么关系;人物
性格。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
文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冈 饥 碟 俺 榜 杖 申
兼 勿 拖 悉 肋 坠 膛 截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截”的左下部分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
好习惯。针对不常见的词
句适当提示。
2.梳理层次。
第一段(1-2)喝酒;第二段(3-4)上冈;第三段(5-6)打虎;第四段(7)下冈
明确:“喝酒”“上冈”都是“打虎”的铺垫,“下冈”是“打虎”后的举动。
3.学习第一段、第二段,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喝酒”:豪迈、粗鲁;“上冈”倔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武松的喝酒和上冈,知道了武松倔强、豪迈鲁莽的一面,也知道了怎么理解
一些不常
见的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课最精彩的部分——武松打虎。
二、深入学习,感受魅力
1.指名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学生发言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的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比较体会。
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闪、躲(表现出本能的机警敏捷)
“抡、劈、揪、按、踢、提、打”形象生动凸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和过人的高大形象。
3.有感情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4.分析手法。(“打虎”动作描写,“喝酒”语言描写,“上冈、下冈”心理描写)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
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有人说武松很
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有人说武松不听劝告好面子。都
没说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
老虎,证明他是一个勇敢的英雄。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敢于斗
争、勇敢直前的精神,不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
遇到的“拦路虎”,不退缩,不放弃,同时,我们
也要吸取武松的教训,有自己的判断力,适当采纳他人
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太好面子。
2.拓展:讲讲武松下冈后的故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
表里
有个小蝎子的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
孩子。
五、板书设计
景阳冈
10
喝酒 →
豪迈、不听劝告
上冈 → 好面子、倔强
打虎 → 勇敢敏捷、力大
下冈
7* 猴王出世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这个片段讲述
了美猴王从石头中诞生以及寻得水帘洞
成为猴王的故事。《西游记》有不少影视作品,学生也对其中的内
容比较熟悉,教学起来难度不大。
本课选取了《西游记》的原文片段,有些生僻字,教学时要注意讲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理解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石猴出世的经历,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难点:
理解文中词语一起,读通相关句子。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
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
和情节。
2.拓展阅读法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
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西游
记》,尝试比较原著和影视作品有哪些异同点,加深对《西游记》的印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水浒传》以及作者施耐
庵简介,还包括课文
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
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课外尝试读《西游记》。课内主要
是了解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
怎么成为猴王的。能准确把握石猴的性格特点。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提起《西游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谁能告
诉老师,《西游记》中大家最喜欢谁?用几句简单
的话说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这么厉害的孙悟空是从哪
来的呢?我们今天就学习《猴王出世》了
解孙悟空。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词语。
11
生字:芝 遂 迸 涧 獐 猕 猿 耶 挈 暝 窍 碣
楷 携 挠 劣
2.指导读音,提示易错:“迸”读bèng,不读bìng;“镌”读juān,不读xié。
3.画出不懂的地方,交流理解,教师点拨。(知大意即可)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石猴的来历(第1自然段)、成为美猴王的过程(2-4)。
三、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学习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
(1)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石猴勇敢聪明、众猴信守承诺
(2)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石猴什么个性、品质。(活泼机灵、身手不凡、毛遂自荐)
2.指导朗读
学生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或能展现石猴性格的地方,教师鼓励尝试读出,引导
学生想象人
物形象。
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4.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的不同,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的特点。
四、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如人一般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
时,因敢于
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石猴
美猴王
勇敢伶俐、敢于尝试 花果山、水帘洞
8*
红楼春趣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红楼梦
》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
的明珠。本课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
风筝的故事。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
对《红楼梦》不是很熟悉,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要多向学生介
绍《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读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难点:
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
课文内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拓展阅读与点拨法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课文的语言
属于古白话,学生读起来不容易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课外
拓展阅读《红楼梦》,教师讲解《红楼梦》的主
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先了解小说的背景,再
了解课文内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12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红楼梦》以及
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
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
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尝试读一读《红楼梦》前五回,
查找资料,了解《红楼
梦》的故事梗概。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通过这么几天的学习,大家说说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我们已经学了其中三部名著的
片段故事了,今天就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故事,请大家翻开书,齐
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
中知道了什么。(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齐读阅读要求,明确学习要点。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词语。
生字:屉 鬟 讳 晦
钗 敞 袭 帕 纨 咯 绞 姊
指导读音,提示易错:“钗”读chāi,不读chā;“讳”读huì,不读wěi。
3.
梳理层次:第1段(1-2)放风筝的起因;第二段(3-5)众人放风筝;第三段(6)剪断风
筝。
三、合作交流,学习感悟
1.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内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
2.自由提问,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对不解的词语引导归类,对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具体来说)
3.印象深刻的情节。(插叙、语言描写)
4.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关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具体分析)
黛玉:娇嫩柔弱、弱不禁风(“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我也要去歇歇去了”)
紫鹃:利落干脆、明事理有主见(“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姑娘不放,等我放”)
5.
总结方法:经典的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人物刻画精细,我们熟知的动作描写、语
言描写、心理描
写等,在一本经典著作中都是运用自如的,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做到抓大,就是抓
住大概内容,了解故事大
意,不要被一些拗口的生僻的字词堵住,然后寻细,这个细就是关注人
物的细节,譬如我们在分析感受人
物时,老师总要求大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通过人物细节发
现人物性格。
6.自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趣事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大观园的里的人们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五、板书设计
风筝掉落 → 激起兴趣
红楼春趣 齐放风筝 → 宝黛
剪断风筝 → 寄托美好
9 古诗三首
13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
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
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
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
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
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
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
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年级
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
解发掘能力有
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需要充分朗读
、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更容易在读中体会
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采用学
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
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
2.讲解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发志向或抒情,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
气势,但是在情感
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
诗句的基
础上,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
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
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
式,让课堂更生动。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
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
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
习的内容。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
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
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通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
2.了解诗人生平简介及人物轶事。
3.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为什么喜欢。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说起
战士,你们会想到什么?(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战士有关的古诗,领略他们
的风采。
二、学习生字
14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仞,摩,遗。
三、学习《从军行》
1.课件简介作者,出示对《从军行》组诗的介绍。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交代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教师引导。(“百战、穿金甲”)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争磨穿了
戍边将士身上坚硬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发誓不打败来犯
的敌人就不回家乡。表现了战事的频繁、激
烈、残酷,突出了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苦。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读出气势,背诵古诗。
6.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边
塞的战场环境,渲染了战争气氛,表现了将士们保卫祖国矢志
不渝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
的雄心壮志。
7.板书设计:
从军行 孤城遥望 保卫祖国
百战、穿金甲 矢志不渝
第二课时
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课件出示诗人的介绍,指名解诗题。
2.自由读,体会感情,说说初步印象。(遗民、泪尽、又一年)
3.揣摩情感,有感情齐读古诗。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漫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耸入云霄。(“三万里”虚指,“上”动态感觉)
宋朝百姓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流尽,年复一年盼着宋朝军队首付河山。(“遗民”)
4.有感情朗读,体会人民渴望收复失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并背诵。
5.归纳主旨
:这是一首爱国诗歌,前两句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描写了被占领地区
人民渴望军队收复失地的
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6.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河、岳 → 大好河山 忧国忧民
泪尽、又 → 渴望收复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齐读。
2.课件简介诗人,指名学生讲解诗题。
3.自由发言,初步说说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4.引导学习,理解诗意。
剑门关以
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
裳。(“泪”既有面对
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
子,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
要发狂。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
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
阳。(诗人想象自己回乡极速飞驰的画
面。“从、穿、下、向”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归
心似箭的心境。)
5.感情朗读,揣摩情感。
(1)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有哪些?(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欣喜若狂?(浓浓的爱国之情)
6.归纳主旨: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
烈
的爱国之情。
7.板书设计:
15
喜 →涕泪交加 漫卷诗书 渴望祖国统一
归→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浓浓爱国之情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
后,毛主席在
极度痛苦时依旧选择尊重朝鲜人民意愿,将毛岸英的遗体留在了朝鲜的事情,表现了毛主席
常人
的情感,超人的胸怀。这篇课文中有细致起伏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些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不难,但是要深度理解毛主席超人的胸怀,还需要对课文有更多的了解。这篇课文紧扣单元
主题
,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都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学习表达方式
有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泽、彭”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
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
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
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无私的胸怀。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语言平易好懂,要求全文默读,但对文中一些能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句段,我要求学生
小声读,
齐读,加深印象,在读中领会人物情感,体会这种刻画方式。因此我采用听范读、跟读、
分段读等方式,
要求学生品读。
2.发现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情感沉重,对重点字句段需要引导把握
,对文段中表达出的抉择的艰难和丧子的
心伤要有深刻的认识,需要拓宽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的超
人胸怀,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
让学生深入了解句段蕴含的情感,点拨学生领会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
人的胸怀。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毛主席简介、
毛岸英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
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人物的相关
资料
。课内主要是默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
课要学习的内
容。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
结合教学目标,合理
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说说从中领会到了什么。
3.收集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
16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见识了老一辈的革命家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新中国创立非常艰辛,
涌现出了许
多伟大的革命家,他们也有超人的坚强,但同时,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
们
走近伟人毛主席,感受他的胸怀。(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在青山的掩映下,那里曾有一场战争。(课件展示抗美援朝相关资料)那里就是抗美援朝的战场,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
几
十万中华儿女。其中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
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
字:泽,拟,炼,眷。
三、初读感知
1.分组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教师随机正音。
2.说说课文两个部分内容:
一: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极度悲痛的心情。
二:毛主席艰难抉择,最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毛岸英的遗体留在朝鲜。
3.默读课
文,将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引导学生
关注对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回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容。进入主题,学习第一部分。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毛主席内心情感。
(1)行为:“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内心剧痛
(2)回忆:一位父亲得知儿子牺牲后,
能这样无声无息地回忆,无声地隐藏自己的悲痛,着
实令人震撼。毛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的
时间并不多,而毛主席此时是近六十岁的老
人,痛失爱子,悲痛欲绝。
(3)有感情朗读,读出悲痛之情
2.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抉择的无私。
(1)面对选择的矛盾心理。(父子间自然的亲情,朝鲜人民的请求)
(2)做出选择的原因。(“朝鲜战场上……遗容吗?”)
展示资料,许多志愿军牺牲在朝鲜
土地上,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还
有很多父母不能和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
又怎能特殊呢?这个艰难、痛楚的决定,是一位
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大的宽阔胸怀和国
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3)慈父之情,宽阔胸怀。
“主席黯然的目光……放在上面”毛主席
在做最后的决定时,流露出的眷恋。“毛主席已经出
去了……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父亲的极度悲痛,作
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想象画面,
理解平凡与伟大)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拓展交流
1.小练笔:用上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写一写毛主席回复记录稿时的情景。
2.办一张关于毛主席的小报,设立“普通的伟人”板块。
四、课文小结
毛主席把
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他的五位亲人都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生命。现在又失去
了他最爱的孩子,这是
多么的悲痛啊!他不说话,不吃饭,黯然神伤,默默回忆,默默流泪,最
后却选择将儿子的尸骨留在远在
千里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厚重,革命胸怀却宽广得无法比
拟。
17
五、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丧子之痛 (不说 不吃 吸烟 皱眉) 普通父亲
超人抉择
(艰难、忍痛决定安葬在朝鲜) 伟人心胸
11 军神
【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
(一)教材分析
《军神》的作者是毕必成,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
麻药,表现了
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扬的感情。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
动作
和神态描写,文字凝练,塑造人物形象十分出色。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
好处
,这也是单元主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凝练,动作神态刻画出人物内心活动,人物语言也随之变化,我因此要求学生在朗
读时要读
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跟随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出人物性格和
语气。
2.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凝练而形象,贴合人物身份,对重点字句段需要细致分析。我
采取讲解点拨教学
法,让学生抓住一处,带领分析,如何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内心活动,再
点拨学生
发现后面人物内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刻画方式给人带来的生动鲜活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
课文生字等内容,辅
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说学法】
本
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课文中人物
的相关资料。课
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
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
学目标,合理
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文中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部分,想想为什么。
3.收集刘伯承的资料和作者简介。
18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提到军人,大家会想到军人的什么品质?(自由发言)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识、
崇高的信念。
现在,我们就来跟着一位医生,了解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诊,龄,绷,吭,崭,慈。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归纳大意,引导:课题“军神”指的谁?为什么?
刘伯承眼睛受伤,他在动手术的过
程中不使用麻药,并一声不吭,使沃克医生敬佩地称呼他
为“军神”。
3.理清层次。 第一段(1-11)沃克医生发现病人伤势严重,推测他是军人;第二段(12-23)病人拒绝使用
麻醉剂,并在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第三段(24-26)手术后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名刘伯承。
4.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个特点,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病人十分敬佩,他说了一
句什么话?(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一段,概括大意。
沃克医生的变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
丝惊疑、目光柔和下来”对军
人敬佩
病人的反应“微微一笑”
2.学习第二段,概括大意。(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结合自己看病打针的实际进行对比感受)
沃克医生的动作变化、病人的反应(病人伤势严重,却丝毫不怯)
“病人一声不吭……被抓破
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反
映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七十二刀”准确
数出刀数,说明病人冷静和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充
分流露出医生的惊异与赞叹。
3.学习第三段。
“慈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注视着病人”“肃然起敬”细节分析,沃
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
的敬佩。
4.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刘伯承)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侧面描写是为
了正面烘托。通过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感情变化来反衬的。通过沃克医
生的不可思议和敬佩,让我
们感受到刘伯承是位真正的军神,他坚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
2.拓展:当时处于麻醉初期,对药物认识研究不完善,才有了麻醉影响大脑神经的担忧。
3.阅读“阅读链接”,说说感受。
四、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眼睛受伤
进行手术,不肯使用麻药,忍着巨大的疼痛一声不吭,被沃
克医生称为“军神”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
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崇敬和赞扬。
五、板书设计
伤势严重,伤者从容
军神 拒绝麻醉,坚强冷静 侧面描写
烘托人物
19
告知真名,友好相待
12* 清贫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清贫》是革命
烈士方志敏所著的文章,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概述清贫,讲述趣事,赞
美清贫,其中,详细记叙了国
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
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
间流露出对自国方的嘲讽和对革命者的坚定称赞。文中对两个
国方兵士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形象表
现出两个贪得无厌的国方兵士。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
学生体会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的刻画
方式,也贴合文章主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中对于清贫的描述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3.能联系生活实例说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中对于清贫的描述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例说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语言平易好懂
,记叙的事件清晰简单,课文阅读要求是默读,因此我采用整体要求学生
默读,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
、神态的语句,品读交流的方式。
2.点拔教学法
本课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学生不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由学生讲述发现、点拨启发
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自主分析人物形象,说明理由,体
会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
动的刻画方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人
物的相关
资料。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
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个课时,
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
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3.搜集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和其他与“清贫”有关的人物资料。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个课时完成: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清贫》这一课,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清贫。(小结:清贫的
字面意思是清廉贫穷,等学完课文,我
们再重新思考一下清贫有没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齐读阅读
导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2.生自由读
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出示生字,学生交流,教师提醒要注意的字:筹,
矜,俘,镯,褂。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一件事来叙述的?(一桩趣事)概括一桩趣事:“我”
被捕
后,两个国方兵士想发“洋财”,反复搜“我”身,结果除了表和笔一无所获。
三、细读分析,赏析语言
1.请大家细细品读记叙“一桩趣事”的第2-8自然段,找到表现
方志敏清贫的语句,圈画交
流。
2.人物对比(圈画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简要分析兵士的性格特点)
方志敏:甘于清贫,清廉简朴,胸怀坦荡,有坚定无畏的革命信念。
国方兵士:贪得无厌,恐吓威胁,唯利是图,蛮横贪婪,做出许多丑态。
3.分角色朗读。(小组练习,抽同学朗读)
四、质疑感悟
1.学生提出质疑,合作解疑,教师引导。
2.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清贫。(第9自
然段的补叙:使“清贫”更加真实可信,使作
者的表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解说“清贫
”的深层含义。(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
地方!)
4.
拓展:课件展示方志敏的诗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感
受其慷慨自豪
。
五、课文小结
本文详细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
的“趣事”。说明
清贫对于我们党,是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是生存壮大的精神源泉,揭示了只要有信仰
,即使生
活困苦,也能安贫乐道,收获精神的富足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概述清贫
清贫 讲述清贫:趣事、补叙 物质清贫,信仰坚定,精神富有
赞扬革命者的美德
13 人物描写一组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由三篇文章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和《两茎灯草》。
《摔跤》节选自著名小说《小兵张嘎》,描绘了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时的动作和神态,生
动地展现了
他们两人的性格。《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描绘了祥子的外
貌特
征,展现了祥子的精神面貌。《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本文选取的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
br>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担心耗费灯油,以至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
呜
呼的故事,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嘎、绊”等
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正确读写
“摔跤、欺负”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
2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的两篇文章通俗易懂,学生朗读起来难度不大。因此要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
过程中感
受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表现手法。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绘人物的手法,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作
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本课学习的重
点是学习
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因此在学习时要多品味作者关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句子。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几位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是我国
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一起
来看看他们是谁吧!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认读。重点认读本课多音字“监”
生字:跤 搂
仗 鞭 欺 挠 扳 腕 剃 腮 疤 监 侄
喉 咙
3.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描写的几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学习《摔跤》
1.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给课文划分段落大意。读完之后和同桌交流
课文的主要内容,
举手发言。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嘎子提议摔跤。
第二
部分(第2-3自然段):写在摔跤的过程中,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小胖墩
儿摔了个仰面
朝天。
2.出示作者徐光耀的简介,介绍作品《小兵张嘎》和主要人物。
过渡:我们学习的这个片段写的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3.品读语言描写。读
句子“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
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
,还是随便摔?”小胖墩儿的语气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态度?
提示:小胖墩儿的话隐含的意思是怎样摔任你选。说明小胖墩儿对战胜小嘎子有十足的把握。
4.“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从小嘎子的
选择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
提示:小嘎子清楚两人在体型上的差距,所以他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
说明他聪明而有小
心计。
5.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提
示:“小嘎子精神抖擞”属于神态描写,“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属于动作描写,“总想
使巧招,下
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属于心理描写,通过这一系列传神的描写,可以看出小嘎
子争强好胜、聪明机
敏的个性特点。
6.小嘎子最后为什么输给了小胖墩?读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自己是从
哪些词
语看出来的。
22
7.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手法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如,作者用了“站、
围、蹦、转、揪”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极尽细致的描绘,刻画了小嘎
子这个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
8.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体育课上同学们的观察,仿照课文描述一下同学们做活动的画面。
第二课时:
一、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1.课件出示作者老舍简介,介绍《骆驼祥子》。
2.读课题,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3.读“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
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
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
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句末的感叹
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句末用感叹号,写出祥子对未来的野心和对自己的极度满意。
4.“杀好”“穿上”“系住”“露出”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几个词
都是对祥子动作的描写,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祥子穿衣时
的样子,生动而形象。
5.祥子的外貌有什么特征?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提示:祥子的外貌硬朗粗犷。
6.“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从最后这句话,
可以看出祥
子是个怎样的人?(可以看出祥子活力蓬勃,相当自信,像树一样坚毅而有生气。)
7.学习课文描写
人物的手法。本文主要是从外貌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生动刻画了祥子
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物形象。
8.仿照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描述一下对方的身形,外貌。
二、学习《两茎灯草》
1.课件出示吴敬梓的简介,介绍《儒林外史》。
2.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从严监生的行为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吝啬)
3.“病
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介绍这些内容有何
目的?
提
示:“三天不能说话”为后文严监生神态、动作的描写作铺垫。“桌上点着一盏灯”为后文
严监生伸出两
个手指头埋下伏笔。
4.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严监生“总”不得断气,这体现了什么?(体现了他的吝啬)
5.读文章的结尾部分“赵氏慌忙揩揩眼泪……登时就没了气”,体会文章的夸张式描写。
多
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即将去世的人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夸张式的描写,将严监
生的吝啬鬼形象
刻画得入木三分。
6.深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他的吝啬的?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神态、动作)
提示:本文细腻地刻画了严监生的神态,“两眼睁得滴溜圆”“把眼闭着摇头”这些神态、动
作
的描写,将一个守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7.学写课文描写人物的手法。采用夸张的
艺术手法,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吝啬鬼——严监生
的形象。文中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
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
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归纳主旨
本文由三个选文片段组成。 《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反
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对祥
子的外貌
和身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写出了祥子活力蓬勃,像树一样坚毅而有生气的形象特点。
《两茎灯草》这个
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担心耗费灯油,以至伸着两根指
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
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四、板书设计
小嘎子、小胖墩儿 动作、语言描写
小嘎子机灵、胖墩儿壮实
23
祥子 身量和筋骨出色
千人千面,
人物描写一组 脸极富特色
各有特色。
严监生 挑灯草
极端吝啬
14 刷子李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
奇人》,课文语言凝练,故事性很强。本
文通过写“刷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使小徒弟由开始的“半信
半疑”到后来对师傅刷墙的本领
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故事,赞扬了“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
,说明真本事要靠勤学
苦练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正确读写“粉刷、师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与朗读结合法
本课语
言明白晓畅,故事性很强,可以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来阅读文章,让学生更
好的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绘人物的手法,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作
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本课学习的重
点是学习
作者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描写人物的手法,因此在学习时要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
并体会这两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上一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嘎子、祥子和严监生。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人物
,他可是一
位有着绝活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绝活是什么。
板书: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生字:浆 傅 袱 桶 障
芝 圣 犯 馅 轰 堪 诈 傻 捏 怔
3.介绍作者冯骥才和《俗世奇人》
24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刷子李的人物特点。
5.和前一篇课文相比,本课在描写人物时有什么特点?
提示:课文主要是通过对刷子李的动
作、语言等正面描写,以及通过对曹小三的描写,从侧
面表现了刷子李的特点。
三、学习课文的正面描写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预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在描写人物时既有正面描
写,也有侧面描写。下
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读“如同升天一样美。”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课文中说刷子李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
个白点。讨论交流为什么刷子李刷浆时,干完活黑
衣服上没有一个白点?
3.刷子李刷墙时穿
黑衣,还给自己立下了规矩。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刷子李?(自信
十足),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板书:技艺高超,十分自信。
师:是呀,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夸下如此海口呢
?让我们通过自己
的朗读把他的这份自信表达出来吧!
过渡: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究竟刷子李有没有像传说中的这么神呢?
4.学习第5自然段。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和大家交流
一下。指名
说。
5.指名读刷子李刷墙的片段,从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边读边想象刷子李刷墙的画面。<
br>(悠然……悠然……)
思考: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刷子李当时刷的可是屋顶
,这是一项能让人
悠然得起来的事吗,为什么?可刷子李却显得那么悠然,可见其技艺高超。)随机板书
:动作奇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动作再来悠然的读一读。(生边模仿动作边读) <
br>6.师:其实第5自然段里还有不少句子也表现出了他技艺高超呢,谁再来补充。这两句话从
什么
角度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板书:从刷墙的效果
7.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刷子李刷墙的效
果,你会想到哪个词?(预设:巧夺天工,
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炉火纯青(随机
补充板书:效果非凡)
8.师小结:悠然的动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显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让
我们再来读读
第5自然段,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报听写。
2.回顾课文是怎样描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二、学习课文的侧面描写
师: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面对师傅的技艺,
曹小三的态度又是怎样
的?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1.曹小三刚开始对师傅刷子李的绝活态度是怎样的?(半信半疑)
2.读第4自然段,从刷子李和管事的人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派头十足)
3.
读第6自然段,“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体会徒弟曹小三对
师傅绝活的敬佩
。
4.当刷完最后一面墙时,曹小三发现了什么?他有什么感想?
5.读第7-9自然段,体会课文先抑后扬的写法。
6.当见证师傅的高超的刷墙技艺,聆听
了师傅的教诲之后,曹小三顿时明白了许多,他会对
师傅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在文章的最后面)
7.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
多
此一举了?
小结:这就叫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对文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文章前面对于刷子李
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
25
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
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
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手法。
(1)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
”,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
芝麻大的粉点也没有发现,正当他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
“刷子李”裤子上有一
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
原来是黑裤烧
了一个小洞造成的,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2)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
那个让
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
四、课文小结
本课通过写“刷
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使小徒弟由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来对师傅刷墙
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故事
,赞扬了“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说明真本事要
靠勤学苦练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刷子李
规矩奇特
刷子李:技艺高超 效果非凡
动作娴熟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 ↗ 失落 ↘ 敬佩 ↗ 心服口服
15 自相矛盾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自相矛
盾》是一个文言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本文通过写楚人卖矛和盾,结果陷
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告
诉我们说话、做事前要思考,不能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
抵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
个字,理解古文中常
用字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难点: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寓言故事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复述。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学习文言文,要多
读感悟。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多朗读,读出节奏,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
文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把握课文的寓意,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
思考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6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课前要做
好预习,
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在了解故事内容
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本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下面请大家先自行朗读课文。
板书:自相矛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生字:矛
盾 誉 吾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4.教师范读课文。
5.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
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结合注释,理
解句子。
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
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
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
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
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
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
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5.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
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
达吗?
-----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6.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
、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
触的情景。
7.翻译全文:楚国有个人又卖矛,又卖
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
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
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
么样呢?他无言以对。
8.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9.理解主旨。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
的作用,也就
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不
要言过其实,互相抵触。
四、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写楚人卖矛和盾,结果陷入自
相矛盾的境地,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要思考,不能
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五、板书设计
誉曰:盾坚(物莫能陷)
自相矛盾
矛利(于物无不陷) 言过其实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自相矛盾
27
何如
16 田忌赛马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田忌赛
马》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改编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课文讲述了田忌和齐威
王赛马,在门客孙膑的
帮助下,一反常规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最后赢了齐威王,取得了胜利。这
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
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长处就能取得胜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这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4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胸有成竹”等
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主旨,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难点:
理解课文主旨,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人物对话比较精彩,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读准人物对话语气。通过朗读,
帮助理解
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难点在于了解田忌是怎样取胜的,可
以让学生列出图表,发现马的对阵顺序,再得出
结论。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学习本课,首先是要了解课文内容,读好课文中的对话,要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要结合课
后习题,对马的对阵情况进行梳理,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田忌赛马”,从课题中大家读出了什么信息?(这
是一个与赛马
有关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田忌赛马。
二、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找出课文生字,自主认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认读。
生字:赢 拳 策 荐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强调“赢、拳”两个字的笔顺和书写规范;学生临写,教师检查指导。
4.学习本课词语,积累“胸有成竹、摩拳擦掌”等成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8
3.思考:田忌赛马赛了几场?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语,报听写。
2.导入:上节课我们留下了几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了解故事的起因。
1.读第1—9自然段,从这两段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故事发生在齐国,讲的是齐国的大将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有一天他的门客孙膑
告诉他自己有
办法保证他在赛马时取胜。
2.孙膑是怎么知道取胜的办法的?(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
相差不多,而且都
能分为上、中、下三等。)
3.田忌相信他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二)了解故事的发展。
读第10-14自然段,了解故事经过,完成表格。
思考: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了解故事的结果。
读第15-16自然段,了解故事结果(田忌赢了)
说一说田忌取胜的原因的是什么?(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扬长避短、
转败为胜)。
三、拓展交流伸
有人认为孙膑机智,懂得扬长避短,也有
人说孙膑投机取巧,不遵守游戏规则。你从孙膑的
计策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怎么评价孙膑、齐威王和田忌
呢?
四、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门客孙膑的帮助下,一反常规安排马的
出场顺序,最后赢
了齐威王,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的
长处就能
取得胜利。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上 中 下
田 忌: 下 上 中 田忌赢
17 跳水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
的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而走上
横木陷入了险境,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
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
、机智,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
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地采取相
应的行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9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故事性很强,要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果。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习船长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
法,教学这一部分
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船长当时面对的处境,以及船长采取的方法好在哪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要重点注意
故事的结
尾部分,体会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本课描写水手的篇幅很多,要了解这些内容对故事情节发展
的作用。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感受到了孙膑的聪明才智。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
船长,看看
他是怎样在面对危机情况时化解危机的。
板书:跳水。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生字: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3.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析,概括段意。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
3.体会文章描写船长和水手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巩固字词。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了解故事的起因。
1.读第1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提示:水手们拿一只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
2.积累词语“风平浪静”。
(二)了解故事的发展
1.读第2-4自然段,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提示: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孩子也爬上桅杆追猴子。
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30
3.猴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有什么举动?(去追猴子,也爬上了桅杆)
4.“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想一想,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水手们的笑刺激了孩子,迫使他去追猴子。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读“孩子气极了
,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
了。”水手们为什么“全都吓呆了”?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6.同学们,现在孩子所面临的处境很危险。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脱离险境呢?交流讨论。
7
.指导概括第2-4自然段段意。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山桅杆追赶猴子,面临的处境很危
险。
(三)了解故事的高潮
1.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发现了这个情况,他有什么反应?
2.读第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船长坚定沉着的语气。
3.想一想,船长是孩子的父亲,可为什么船长说不跳就开枪呢?
(四)了解故事的结局
1.齐读第6自然段,指名学生概括段意。(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了船)
2.读句子“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感受大家等待的焦急心情。
三、拓展延伸
1.船长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写他救孩子的情节,却用很多篇幅写水手?
(
1)这个情节虽然重要,但只是刹那间的事,船长举枪喊话同时进行,孩子立即就跳水了,
这一情节前后
不会超过半分钟。简单的描述,既救了孩子,又凸显了船长的镇定、机智果断、经
验丰富。
(
2)故事情节紧张,过多的描述、铺陈会延缓叙事的节奏。(3)大篇幅描写水手,起到了推
动情节发展
的作用,并且水手的不知所措与船长的临危不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2.孩子成功获救,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呢?讨论交流。
提示:孩子只有跳到海水中,才不会直接跌在
甲板上摔死,才能将他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
来,从而保全他的性命。
四、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的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而走上横木陷
入了险境,
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
断、机智,以及对孩
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
断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五、板书设计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18
威尼斯的小艇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经典的
写景散文,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课文用动景结合
的笔法,从小艇物入手,描绘了威尼斯一天的景
色,展现了威尼斯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本课动
静结合描绘景物的手法有助于学生学习从多角度描绘景物
,展现景物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
,会写“尼、斯”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
“纵横、船艄”等词语。
3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难点:
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学习本课,要多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描绘的
景色之美。本课课后
习题中有默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时要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课文在描写小艇的外形时,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要重点引导学
生品读这些句子,
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另外,要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中哪些景物s是动景,哪些景物是静
景,体会
威尼斯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了解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些内容,能区分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作者是怎
样描绘这些景物的。要重点关注课文中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学习并尝试运用到习作中去。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
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
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课
件展示威尼斯风光
图片)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生字:尼 斯 艇 纵 艄 翘 垫 帘 姆 祷 雇
簇 哗 码
笼
3.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4.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5.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自由交流感悟。
三、直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读第2自然段,学生画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随即课件出示)
2.自由读这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威尼斯小艇吗?
5.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6.读出小艇的美,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下“高铁”。
32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
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的河里,也飘到了
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
引出第3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
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
想些什么?
总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的句子。
二、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句子。(读)
2.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说相关句子)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拥挤的场面,船夫会
怎么做?
4.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
br>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随时坠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汤鸡”。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
你
会怎样来帮我?(演)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三、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5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小艇做什么?造句,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这一句
式。
3.过渡: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乘一艘小<
br>船,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引出
第
6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
请你为课文第6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
琴曲)配乐朗读。
6.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找出哪些描写的是静景,哪些描写的是动景。
7.总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
当小艇载走
最后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
威尼斯,与威尼斯的
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课文小结
本课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外
形、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
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五、板书设计
小艇美 轻快灵活
威尼斯的小艇 驾技美 操纵自如 重要的交通工具
和谐美 息息相关
19 牧场之国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荷兰的风光。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篇,
33
描绘了荷兰的牧场上绮丽而壮观的景色。本课在描写景物时也运用了动静结合
的手法,展现了不
同时间荷兰牧场的风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毡、犊”
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运河、仪态”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难点:
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优美,层
次分明。因此在教学时,要多让学生朗读,边读边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色。
同时要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
节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
的作用。在教学时,要让学
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动景和静景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展开,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
真正的荷
兰”。要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荷兰牧场上的动景和静景的。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最能代表
各个国家特色的图片,有兴趣来猜一猜这是
哪个国家吗?
2.播放课件,展示荷兰图片。
师: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这样赞叹道:荷兰,是水之国,
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
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牧场之国,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
板书:牧场之国。
二、学习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读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生字:仪 眺 骏 驰 辽 绵 凳 吆 铃 铛 罐
恢 踢 牲
畜
3.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画面,我先请四位同学把小标题读一读。全班一起读。
2.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将四幅画面的小标题标注在相
34
应的自然段旁边。明白自学要求了吗?
3.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正确的标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字词,报听写。
2.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描绘了四幅画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领略这四幅画
面所展示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牛群与草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①碧绿草原,花牛成群(课件出示)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1.读句子,感受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2.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我们
也来当一当这些静立吃草的牛,来感受
感受它们的悠闲生活。
3..想象体会“四周”“全” “丝绒般”的表达效果
4.从“四周”“全”你体会到了什么?
5.“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给了你什么感受?丝绒
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
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
出赞叹(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
兰!
(二)骏马与原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句子: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说说这个画面描<
br>绘了怎样的景象。
2.这是一群怎样的骏马?膘肥体壮。你能从哪读出这是自由的一群马。
3.作者描写骏马自由地奔驰,你感受到了什么?(草原的辽阔)
师:成群的膘肥体
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无比的自由。看到这一幕,作者不由想
放声告诉大家:这就是真正的荷
兰。
(三)动物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段描写了哪些动物,是怎样描写的?
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好一派悠闲的情景。
猪──“赞许”是什么意思?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好快乐的猪啊!
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安闲。
猪、羊、鸡,它们平
时成群结队生活在一起,给人十分喧闹的感觉,现在整个牧场都是它们
活动的场所,它们都能优哉游哉地
生活。难怪作者会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晚上的静谧——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渡语: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傍晚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课件出示)
自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感受,这时漫步在牧场之国,你最大的感受是
什么?(夜静)傍晚的荷兰真有
那么安静吗?
2.想象一下,傍晚,荷兰寂静无声,动物们都安睡了,此时你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
会
怎样用心感受这份宁静呢,谁来把你感受到的送到句子里读出来。
3.指导朗读:
女同学轻轻的,柔柔的,慢慢的,读着读着,真正的宁静便降临到了牧场上
(生读--齐读)
总结: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傍晚寂静无声,
动物都
进入甜美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在读中和动物一起进入梦乡吧。感受着这么美的
画面,我们终于
明白作者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荷兰是——再读板书。
三、课文小结
35
本课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课文为我
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无垠、
安闲和谐和夜晚的寂静含蓄,让读者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独特风光,体
会到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
统一的美好意境。
四、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花牛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骏马奔驰,辽阔无垠
风景如画
其他动物,自由安闲 安闲和谐
夜晚寂静含蓄
20* 金字塔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
材料《不可思议的
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
思议的金字
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
得
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
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文字优美,在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二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默读,尽可能
多的获取信
息。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即要让学生了解这两
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在教学
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介绍金字塔
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学习本课,课前要做好预习,除了要自学生字外,还可以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
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了解。学习本课,还要结合课文材料多思考,体会金字塔的壮观与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
慧。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36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著名景点,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金字塔。
二、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查字典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认的字:澄 译 愧
熠 遐 埃 菲 黏 刃 滥 淤 湛
三、学习《金字塔夕照》
1.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
3.第2自然段描绘的景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在文中找出来。(开阔、雄浑)
4.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
5.作者认为金字塔最吸引人的景色是什么?(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四、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3.结合课文批注,体会金字塔建造的困难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4.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有哪些成就?(天文历法测定一年为365天、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
术)
5.从这篇课文中,你能推断出金字塔时怎样建成的吗?
四、课文小结
本课由两篇
文章组成,《金字塔夕照》展现了夕阳下金字塔开阔而雄浑的美景;《不可思议的
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历史、外形信息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
及取得的一些成就,展现了金字
塔厚重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秘。
五、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夕照中的金字塔开阔雄浑 景色迷人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 历史、外形特征、体积之大 历史悠久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位置、取得的成就 成就巨大
21 杨氏之子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
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
的机智与幽默。整篇课文
难度不大,结合课文注释基本就能读懂,课文的重点是了解人物对话的
内容,以及体会语言的幽默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37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课文读流利、顺畅,能正确断句。因此要让学生多朗
读,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
话的幽默性,要带着学生读懂对话,分析对话所体现的人
物形象,了解杨氏之子是怎样机智巧妙地回应孔
君平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主
要是朗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能体会人物对话的机智幽默。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
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
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
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
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
新语》里,大家想
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讲解课题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之”
是助词
,相当于“的”。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3.课件展示生字,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huì) 曰(yuē)
禽(qín) 诣(yì)
生字:梁 诣 禽
强调:“为设果”中的“为”读作weì。“应声”中的“应”读作yìng。
4.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
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
要停顿。)
(3)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①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②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③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④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38
⑤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⑥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
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
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
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2.背诵课文。
五、课文小结
课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一个九岁男孩
机智应答来访的客人的故事,反映出他
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六、板书设计
交代梁国杨氏子 聪慧
杨氏之子 此是君家果
思维敏捷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机智幽默
22 手指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手指》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语言
介绍了五根手指不
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学习本课,能进一步
让学生体
会语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
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正确读写
“拇指、搔痒”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
手指的方
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
指的
方法。
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课
后有默读的要求,因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要让学生多朗读,
把课文读流利。同时
继续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
重点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
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描
写手指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以及这样描写
的好处,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9
去,完成本课小练笔。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谈话导入: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
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
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
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一课。
2.板书:手指,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生字:拇 搔 痒 秽 轧
拧 螺 纽 扣 貌 仓 渺 享 庸 憎
3.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
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手指的。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
性格,各有
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
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
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
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
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
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
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
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
们
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团结就是力量。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40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4.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四、课文小结
本课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性格和作用,揭示了“团
结就是力量”这一道
理。
五、板书设计
总起:不同姿态 不同性格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大拇指:体态矮胖 最肯吃苦
手指 具体描写: 食指:直直落落 勤奋卖力 团结协作力量大
中指:养尊处优 略为扶衬
无名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小指
总结:团结一致 根根有用
23* 童年的发现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课文讲述了“我”童年时
的一个有趣的发现。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这个发现的经过,以及在这过程中有趣的经历。课文讲述的
是作者童年
时代的发现,因此贴合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
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
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
神。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继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教
学时采用朗读与默读
两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我”的发现过程,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准确把握课
文的情感。同时可
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多思考的
习惯。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
学习本课,重点是了解“我”的发现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可以找出
关键字,根据关键字对发现过程进行梳理。
【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41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童年的发现》,大家先看课题,猜想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童年的发现。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字的读音。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会认的字:胚 祸 患 赋 痴 绞 嘿 伊 娜
窘
3.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成语。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律、很庄重。
不怀好意:胸怀恶意,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导语的要求,默读课文。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作者是以怎样的语气来写这个故事的。(幽默)
4.读第3-
13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
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5.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
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
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只
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
到哪里。”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
给我们解答。“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
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
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
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
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
人
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发现流程图如下:草履虫—鱼—青
蛙—猴子—人。
6.读第14-19自然段,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
7.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
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
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
,“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
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8.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
句话的意思。
作者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
?
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
9.让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有过什么有趣的“发明与发现”。
四、课文小结
本课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五、板书设计
42
充满幻想的孩子
童年的发现 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幽默的孩子
汉字真有趣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汉
字真有趣》是本单元两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活动,包含5篇阅读材料,其中有字
谜,汉字故事,以
及形声字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而本课给
出的活动建议,要求学生搜
集或编写字谜,给出了搜集资料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
习中搜集资料信息。
(二)教学目标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4.感受汉字的趣味性,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难点:
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由几个有趣的阅读材料组成,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认真读,感受汉字的趣
味。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内容丰富有趣,因此我采取鼓励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的方式,鼓
励学生分享自己搜
集到的字谜或汉字的故事,说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增加趣味性。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搜集编写字谜,通读阅读材料。课内主要是认真读
,将感兴
趣的地方与同学分享,与同学一起开展体现汉字趣味的活动。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
程,以达
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与同学分享你感兴趣的地方,互相交流。
3.搜集一些关于趣味汉字的资料。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同学
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两次主题活动,今
天我们就来一起看
第一个活动。(板书:汉字真有趣)
二、学习阅读材料
1.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了解。
2.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
43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看阅读材料的第一篇,猜一猜这些字谜是什么。
3.让学生齐读字谜。
4.教师带着学生读字谜,读完一个讲解一个。出示谜底:日、田、立、也、休、斗、默。
5.读汉字故事《门内添“活”字》,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读歇后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歇后语。
7.读《“枇杷”“与琵琶”》
,引导学生注意同音字的使用,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字。讲解“若
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意思。
这个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琵琶能接触“枇杷果”,那么
这满城用竹子做成的箫管就都能开花了。
8.学习《有趣的形声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形声字。
9.默读课文,指名学生说课文中举了哪些形声字,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特点。
三、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读了五篇阅读材料,了解了汉字有趣的字谜,歇后语,汉字故事以及几个形声
字。
同学们还想了解一些汉字有趣的故事吗?让我们看阅读材料前面的学习要求。下节课我们将
根据学习要求
,搜集资料,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课学习
的阅读材料,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哪些地方感兴趣。我们将根据学习要求,
来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
下面让我们来看活动需要有哪些准备事项。
二、明确活动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汉字。
2.结合活动建议,思考确定活动的主题。
活动建议:(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
动。(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
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
3.根据活动的主题,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主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不要太难操作)
4.讨论搜集资料的渠道。
(1)可以查找图书。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
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
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在找书时,书名
、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
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可以通过网络搜索
。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
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
故事”。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
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3)
可以请教别人。先要想一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自己要问的问题,请教合
适的人。
(4)注意搜集资料的丰富性,不拘泥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纪录片)等。
三、开展活动
1.学生汇总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分类,做好整理。
2.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组织开展活动。
3.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我爱你,汉字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爱你,汉字》是本单元
两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二个活动,包含的5篇阅读材料讲述了
汉字的历史、演变,书法知识,汉字法规
和一篇研究性报告。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历史,培
养对汉字书法的兴趣。而本课给出的活动建议,要
求学生围绕汉字的历史或书法,搜集更多资料,
调查学校、社会用字的不规范情况,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有助于学生锻炼搜集信息能力。
44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感受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
2.了解汉字的使用规范,留心观察,能发现生活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3.能根据活动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使用规范,留心观察,能发现生活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难点:能根据活动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本课的阅读材料都与汉字的
历史或书法有关,我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认真
读,将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
。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阅读材料,我采取鼓励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的方式,鼓励学
生分享自学到的或搜集到的汉字的历史文化,展示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对课文中出现的研究报
告指导
学生明白这种文体形式和用处,由学生发现,教师点拨,最后鼓励学生尝试写研究报告。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历史或书法的资料,通读阅读材料。课
内主
要是认真读,将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分享,与同学一起开展体现汉字趣味的活动。
【说教学过程】 <
br>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
程,以
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与同学分享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互相交流。
3.搜集一些关于汉字历史或汉字书法的资料。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在上一次的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汉字一些有趣的知识。今天
我们开始进行本单元的第二次主
题活动“我爱你,汉字”。(板书:我爱你,汉字)
二、学习阅读材料
1.读《汉字字体的演变》,说说你从文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已经有了三
四千年的历
史。
(2)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3)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铜鼎铭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4)小篆是从战
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目前在书法作品特
别是印章中使用较多。
(5)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隶书的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楷书出现于魏晋之后。楷书字形方正,笔画平直。
2.读《甲骨文的发现》,了解甲骨
文发现的过程和“甲骨文”名称的由来。认识课本上给出的
四个甲骨文示例字。
3.总结。《
汉字字体的演变》和《甲骨文的发现》是两篇介绍性文章,它们一个讲述了汉字整
体的发展历史,一个讲
述了甲骨文发现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4.书法欣赏。课件出示图片智
永楷书《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和文征明行书《千字文》,
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内容。
5.引导学生体会这三个作品表述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在字体上不一样,楷书比较规整,草<
br>书笔走龙蛇、潇洒恣意,行书舒缓有度,给人以典雅的美。
6.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书法的了解,平时自己会不会学书法、练毛笔字。
7.学习《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说一说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哪些好处。
45
提示: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
国家统一。
8.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李”姓的历史来源和现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回顾上一课学习的阅读材料,说一说汉字的发展历史。通过
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汉
字悠久的历史,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选择一个主题
,开展活动,写一份研
究性报告。
二、明确活动内容
1.课件出示活动建议,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会选哪一项内容开展活动。
(1)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
2.讨论交流,说明选择的原因。
3.结合上一次活动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就确定的内容开始资料收集。
4.回顾《关于“李
”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内容,和同桌交流,研究性报告应该怎
样写。
指导:(1)研究性报告要有一个标题。
(2)要写出研究的目的。
(3)要写清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
(4)要把研究资料整理出来。
(5)要对研究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6)要注意研究性报告虽然有多种形式,但研究的目的、方法、资料等内容是不可缺
少的。
5.指导学生拟定研究性报告的课题,课件出示参考的课题范围:
(1)关于汉字发展的历史。
(2)关于汉字的艺术研究的(书法、结构等)
①我眼中的书法艺术(具体书法作品欣赏)
②书法名家例谈(关于书法家的生平、书风等)
(3)汉字之趣:对联、歇后语、笑话故事、趣闻等
(4)汉字之法:规范用字等
①汉字识记好办法。
②错别字危害大(易写错、读错汉字整理以及由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不良后果的事例)
③街头不规范用字调查研究。
④作业中常见错别字及对策
三、开展活动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汇总,写研究性报告。
2.小组交流学习,就报告中存在问题进行修改。
3.班级进行汇报交流,谈一谈从这次活动中的到的体会。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