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格教案
歇后语-会计专业实习总结
微格教案
教师姓名:XX
单位:XX小学
学科
课题
语文
《泊船瓜洲》
年级 五年级
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主要技以讲解为主伴有适时提
能 问。
前期分析
教材分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思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
析 者对
家乡思念的真挚情感。《泊船瓜洲》作为《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正是一首
情意绵绵、含蓄悠远的思乡之
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学情分
年级的学生能读懂本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
乡之情,但对诗人的爱国之情,报国
析
之志并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
据五年级学生
的基础特点,参照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
课标分
能力为主。突出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主要
析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引导
者,采用情境设置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交流、讨论为主。
1.理解古诗意思,结合写
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目
(教学重点)
标
2.体会“绿”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核心问
题
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初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问题链
2.你怎么理解“绿”的意思?
3.王安石通过“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讲解目1.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标及方2.
通过小组合作体会重点字词在表达中的作用。
法 3.
通过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部分案例
教学课题
学科
教学目标
时间
语文 年级
5.泊船瓜洲
五年级 教学时间 10分钟
1.
理解古诗意思,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
体会“绿”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提问技能(出示核心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走进古诗)
提出问题:作者通过《泊船瓜洲》表达了
学生思考。
怎样的情感?
30秒
2分钟
一、初读,体会思乡之情。
(一)整体感知,品思乡情。
1.提问:
过自主学习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读懂了王安石的家乡在钟山,读
懂了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齐读,初步体会思乡之情
(二)再读古诗,知家近。
1.提问:
还读懂了什么呢?
理解式提问(让学生
学生汇报初读感受。 在理解的基础上体
会作者的情感,主要
齐读,读出思乡之解决问题链的第一
情。
个问题。)
学生感受离家之近
理解式提问(让学生
学生诵读,体会离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说
之近。 出诗中地点的位置
预设:通过“一水”“只隔”体会出瓜洲
学生根据位置关系关系,为体会情感做
与王安石的家乡
钟山近在咫尺。)
2.指导朗读,体会离家之近。
图,理解思乡之情。 铺)
(三)理解诵读,懂诗情。
1.
看图悟情,教师通过位置关系图,引导
学生体会诗人思乡心切之情。
2.
引导齐读,感悟思乡之情。
3. 教师小结。
二、研读“绿”字,品味报国之志。
学生齐读,进一步体
会思乡之情。
适时性提问(继续追
问,理解古诗中所蕴
含的思乡之情)
叙述式讲解(突破本
课难点,结合写作背
(一)教师补充介绍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
1分30秒 的相关资料。
1分钟
2分钟
1.质疑:
景,引出本课难点
“绿”的含义) 我们从诗中读懂了如此多的内容,体会到
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那你还有没有没读懂学生提出不懂问题。
的地方呢?
2.你不懂王安石为什么不回家?那谁能学生倾听。
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来介绍一下呢?
3.教师补充资料介绍写作背景。
(二)解读“绿”字
1.提问:
学生借助资料理解
王安石为什么不回
家。
理解式提问(让学生
明思乡
心切,明明归心似箭,明明家乡近
在咫尺,听了介绍,说说王安石为什么不
回家?
学生倾听,理解体在理解的基础上体
会。
会“王安石心中的理
想抱负,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王安石的理想与抱负)
2. 过渡:思念家乡但却心怀抱负,正因如
此,王安石在表达自己内心复杂情感之
时
,想之又想,思之又思,斟字酌句,甚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链的后两个问题做
交流,理解“绿”的
铺垫。)
意思。
至单单一个“绿”字就换了十几次之多。
3.小组交流体会“绿”的意思。
学生深入理解“绿”
(1)小组合作进行交流:
你们怎么理解
的含义,体会诗人内理解式提问(让学生
“绿”的意思?
(2)指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提问:王安石通过“绿”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心的报国之志,爱国在理解的基础上体
之情。
会“绿”的表意及深
层意思,主要解决问
题链的后两个问题)
5.教师小结:他想化作一缕春风吹绿整个
北宋的政坛,让大宋的王朝繁荣昌盛!
三、融情诵读,抒发心中之情。
(一)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
1.静静的夜里,王安石想到家人,只得对
1分钟
着春风道“——”
描绘式讲解(用优美
2.他心
系着国家,为北宋王朝带来一丝绿
学生齐诵,体会情的语言引读,让学生
色,不禁脱口而出”—
———”
感。
有感情地吟诵并达
到体会作者的情感
并有感情的诵读的
教学目标。)
3.他知道前路坎坷,仕途多艰,又觉希望
充斥于胸襟,高声诵道“——————”
(二)范读
1.教师范读。
2.引导齐诵。
3.教师小结
学生带着理解齐诵
过这首诗我们读懂了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全诗,深入体会作者
爱国之志,他为我们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
情感。
0秒
《泊船瓜洲》。
反思:
宝剑有锋需磨砺,且当枕戈待明朝
作
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能有机会参与到这
种规模的比赛中,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幸
运,更是一个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
巨大机遇。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一次次的磨练加深了我对教育教学的
理
解,更让我对课堂,对如何讲解授课有了全新的理解。
教师要想为大家呈现一节精彩的课就
一定要有扎实而又精彩的教学设
计,因此教学设计环节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了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完成自己的
教学目标并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次比赛之前我时刻都在思考自己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并不断进行调整与修改,不断地实践应用,力图使
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做好预设尽可能的应对课
堂上所出现的各种
思考与疑问,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课堂的效果,比赛中也确实达到
了
自己预期的要求,达到了理想中的课堂效果。
核心问题是引领课堂的重中之重,也是课堂的
中心,整节课的所有问
题链的设置都要紧紧的围绕核心问题,这样才能使课堂重点突出,各个环
节紧密相连,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核心问题设置的是否清楚
合理、重点突出直接决定了这节
课孩子们能否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在备
课过程中我对核心问题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教学设计上也对本
课的核心
问题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逐渐符合教学自己需求和教学目标,也使自己
的教学设计变
得重点清晰、目的明确,使各个教学环节都紧密地联系在了
一起,让整节课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也让我
的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
让孩子也能够清楚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掌握课堂中所学的内容。 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经历了工作以来一次前所未有的
磨练,年级组老师和赵红艳主任
都全力帮助我,对教案环节的设置和细节
的处理一遍遍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教研员高春杰老师一次次指
导我,不
仅引领我挖掘着古诗文更深层的内涵,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传授着我更
深层的教育理
念,甚至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在讲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
会亲自引领示范。多少个日子,我背上教案踏
进进校的大门,多少个休息
日摸黑的清晨,我看着酣睡中的室友轻轻带上宿舍的门,教师进修学校、城关小学、实验二小的教室里留下了我多少《泊船瓜洲》的笔迹?多少个
夜晚,办公室里留下了我独
自修改教案、演示文稿的身影。对我来说这不
仅仅只是一次微课的比赛,而是一次让我蜕变的机遇,我在
准备比赛的过
程中得以成长,对教育的理解得以加深,我很感谢这次比赛,让我能够在
<
br>刚刚踏入工作的时候就能获得让我受益一生的磨练和洗礼,为我今后的教
育教学生活提供了巨大的
帮助。
如果想称为一柄锋利的宝剑就一定要经历不断地磨砺,我是一名青年
教师,有着活力与
教育理想但也缺乏经验,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的磨练,
尽管这过程会充满辛劳,但成长的喜悦却让人内心
充实而又快乐,我时刻
坚信着宝剑有锋需磨砺,且当枕戈待明朝。
教师点评 XX老师《泊船瓜洲》一课以讲解为主。整节课所有问题链的设置紧紧
围绕核心问题“作者在诗中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展开。这样的设计使课
堂重点突出,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
规律。核心
问题成为了这节课教学的主线。尤其是第2个问题链:你怎么理解“绿”
的意思?王
安石通过“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问题完全来自于学生,这
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掌
握课中所学内容。这充分体现
了以学生文本,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这样的比赛让刘老师获得
了巨大的成长,经历了工作以来一次前所未
有的磨练
。
刘老师对教案环节的设置和细节
的处理一遍遍仔细推敲,反复
修改;导师不仅引领他挖掘着古诗文更深层的内涵,而且使他更新了教育<
br>观念,感受着深层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