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三篇】精选 三年级
引起失眠的原因-煽情话
数学说课稿【三篇】精选 三年级
(*)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平行四
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
转化成
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
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
基
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
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沟通长方形和
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1 14
(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并会运用面积公式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4、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法学法
平行四边
形面积的计算是一堂几何初步知识课,为以后学习三角
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课
的教学设计由直观
到抽象,层层深入。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初步反馈,遵循了
概念教学
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
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
识经验,进行观察、分
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正体现了概
念教
学的顺序:动作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念。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
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探求,重
视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自己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
生的思维水平。互助合作,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
提高,营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具逐个出示:
1、图(1)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算?现在量得长是7厘米,宽
是
4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 14
2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那么图(2)我们能直接用
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吗?用什么办法求它
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反馈。(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块剪下来,拼
过去正好是一个
长方形,再用长乘以宽就是它的面积)
3、刚才我们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2)转化成和原
来图形面
积相等的长方形,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它的面积。现在谁能计算
图(3)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教具演示:把
图(3)右边的三角形割
下来补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二)导入新课
图(2)、图(3)我们用
割补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就能
算出它们的面积。(教具出示下图)
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题。
(三)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1号学具纸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学
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呢?充分运用你手头的学具和有关工具
(尺、剪刀等)来尝试操作,然后列式计
算(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转化过程”。
3 14
演示前先比较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再将其中一个平行四
边形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到
右边去,正好是个长
方形,量出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
是7×4=28平方厘米。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比较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
2、操作实践,验证想法。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任意画一个平行
四
边形或任意取一个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证明你的想法。(结论:由
此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平
行四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都可以用
割补的访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3、观察分析,归纳公式。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为什么?(学生讨论)
结合回答,教具演示:因为割补的方
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
形,形变面积不变,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它的底,h
表示它
的高,那么平等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怎样的?
(四)小结
4
14
1、面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新问题,我们利用已有的“求
长方形的面积知识”,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
式。
2、现在,你们说说,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键是找哪两个
条件?
(五)练习
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后讲评)
2、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底18米,高10米。这块草地的面
积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2、同学们的表现好在哪里?
*3机动练习:
计算下面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列式为()。(单位:厘米)
(*)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
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
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5
14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
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
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
上、读写
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
数会感到困难。分
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
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
感兴趣的现实
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
义,让学生体
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
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
步学习分数和小数
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
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
、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
使
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
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
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
6 14
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
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
;感知
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
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
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
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
生的思维发
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
难度,让学生在
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
成过程。符
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
数的意义。
2、
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 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
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7 14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
——揭示课题。
(2)认识12 :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
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
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标
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
生最熟
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
也就是平均分。(初步
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教学几分之一(大
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
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
探究)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
同的分法。并把其
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
况)
8 14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
个,13
、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
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 (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
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
数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
的意
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 师:(拿出一个图形
)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
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
自己说)
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
之一,教读法
6、 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
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
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
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9 14
8、
练习:(判断题)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
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
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
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
)平均分成2份,
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
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
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
剪
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
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
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
10 14
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几节课的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
分数,你能说一
个分数吗?
让学生举例,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举例的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2、师:陈老师刚才在来你们学校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的标志(师
出示宝马车的标志),
改成你能在这个标志里找到分数吗?(生1:蓝色部分是这个标志
的24。生2:空白部分也是这个标志
的24。)
3、师:陈老师在吃巧克力时又吃出了分数,你猜猜老师吃出了
什么分数?(出示巧克力)
(生1:陈老师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6。生2:
吃了3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36,吃
4份的话就是它的46。生3:
全吃完就是这块巧克力的66……。)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看到黑板上的26和36你还想到了什么?(26比36小,
11 14
分母相同……)
2、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吃的巧克力提个数学问题
呢?
3、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你怎么来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说法
呢?(证明自己的方法)
4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
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
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
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汇报并说说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56比如巧克力先吃掉2份,就是它
的26,又吃掉了3份,就是36,合起来是5份,所以是56。
生2:我是折纸的。
(出示折好的纸:)26是2块,36是3块,一共是5块,所以
是26+36=56
师:2块是几个16。
生:2个,3块是3个16。
师:合起来是多少?
生:5个16是56。
师:有没有画图的呢?
生:我画的是长方形的图。(实物投影展示)
6、另外的你们会算吗?比如16+36(56)
12 14
说说你的想法(1个16加上3个16就是4个16,也就是46)
引导学生小结到算理上:2个16加3个16是5个16,就是
56
7、说的真好!你可以从黑板上自己找两个分数相加看,也可以自
己写两个分数加一加。
口头汇报,抓住加起来超过66的,比如16+66=76,让学生
讲讲为什么不是17,讲讲道理。
三、同分母分数减法探究
1、那谁来计算46-36,谁来说明一下方法。
同样的道理,4个16-2个16就是2个16就是26
2、你能从黑板上挑些分数写一些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汇报展示一下
你是怎么计算的,(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就可以了)
4、一个块巧克力,老师吃了14,还剩多少?
师:一块巧克力我们用什么数字表示?(用1表示)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师:试着计算
生:1-14=44-14=34
把1看成44,4个14减去14等于3个14,是34
小结:计算用1减几分之几时,我们把1看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
数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
13 14
1、计算
14+2428+5868+3835-15=79-59=1-79=23-23=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还有问题
吗?生表示没有问题)你们没问题,我提个问题:12+14、
12-14,你们能解决吗?
6、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6
26+36=46-26=
1-14
14 14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