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990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5: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cqzk-外贸业务员工作计划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的算理,并能够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探究活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3、能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后反思: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看,真正的难 点并不是教材上所谓
的难点,而是关于计算中出现末尾有0的情况时,0究竟是写还是不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下面各题
42÷2 67÷6 238÷9 564÷4
学生独立完成,师有选择地挑选一些正确的和错 误的做法。重点让学生
讲解后两道竖式的算理,弄懂商的最高位应写在什么数位上。

< br>[反思: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并让学生讲解后两道竖式的算
理,意在让学生对竖式的笔 算顺序及在有余数除法中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有一个较系统的回顾,为新知的迁移铺路搭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整十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出示例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学生列式并解释为什么用“除法”。
(2)估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师挑选正确的做法和典型的错误做法,引导学生分析、辩论,
从而得出正确做法。
[反思:课堂上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正确或典型的错误做法无疑是最有
效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 自已创造的现成资源,让学生展开思考、辩论、
讨论、交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理 ”越辩越明,
思维越来越清晰。]
(二)整十数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出示:178÷20
(1)学生尝试,师挑选不同的做法。
(2)展示学生不同的做法,引导学生思考、辩论,形成正确认识。
[反思:不同的方法代表 不同的思维,不同的错误又代表学生不同的思
维障碍。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暴露思维障碍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才可
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三、练习:
课本73页做一做的1、2题
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全班按过道分为南北两个大组,哪个大组
全对的人多,哪个大组获 胜。)
[反思:人人参与比赛,人人都是比赛的主人,人人都决定比赛的成败。
这种主人翁意 识“逼迫”每个孩子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成为学习的真
正主人。]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感受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你 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新
课标要求:“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的, 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我认为: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一地传递知识,而
较多地去激励思考,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 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
性的活动。教学方案应该建立在学生基础之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二:设计思路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1——83页 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 是
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
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对 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
意义。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掌握试商的方法,明确商的 书写位置。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
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 br>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试商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 学
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活动必须建
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 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这一教育理论的支


撑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引 导探究和迁移类推,比较的教
学方法,展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的学
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
感知的基础上进行 归纳。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我们知道安阳殷墟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
旅游景区是我们安阳人的骄傲!现在安阳殷墟博 物馆对外开放啦,四年
级同学也要乘车参观博物馆。提出问题:四年级有92人报名参观,每
辆 车限乘30人,需要几辆车?
【这样设计,以参观博物馆为背景,课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 到他
们喜欢的问题情境中,并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感
受数学有用、数学有 趣,从而激发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引导学
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本环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又分为3
个层次。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在分析题意后教师板书算式,同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几辆车,
也就是求92里面有几个30.接着要求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
或者是借助小棒摆 一摆,看看结果是多少?先独立思考,然后再把方法
给同桌说一说。
全班展示交流时,鼓励学 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可能有三种方法:摆
小棒的方法,估算的方法,列竖式的方法。对于摆小棒的方 法着重是学
生理解92根小棒,每30根一份,应该分成3份,还剩两根;从而理解
算理。而估 算为解决商的书写位置提供了依据。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也体现算法多样的
差异性】
对于竖式计算,要求全体学生先独立试做,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可能
会出现两种情况的竖式:
投影仪展示:
重点研讨:


上面两个竖式,两个横式那个正确?思考 :商写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各是什么?此时抓住机会让学生说清楚商是
几,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全班质疑问难
进一步理解92里面有3个30 ,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再比横式,得出
右边算式正确的结论。
当学生初步理解后,采用直观 教学法,,边板书讲解:92里面有3个
30,所以商3,写在个位上,30×3=90,92-90= 2。然后结合板书让学生
再说一说商为什么写在个位商。同时为了让学生对计算过程更清晰明
确 ,再让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进一步加深认识。
【设计意图:这样把重点放在试商和书写位置上, 即突出重点,有帮助
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最后学生独立完成81页的做一做,共同订正,重点检查商的书写位置。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出示信息和问题后,分析题意板书算式。先让学生估算,得出估算结果
是4,再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展示两种竖式:

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接着通过全 班交流,结合直观图,使学生
明确试商方法:30×4=120<140,30×5=150>140, 也就是30×()最接
近140并且小于140;理解商写在个位上的理由:14个十除以30不够


商一个十,要用140个一除以30,,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然后板书竖
式及正确 答案。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请学生思考实际要用几辆车、小组
讨论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余下20人,要 在乘1辆车,实际上要乘5
辆车。
最后选出82页的第二题1----- 2题,共同订正时具体说一说试商的过
程和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观察比较,总结规律
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竖式,比较它们的被除数和商相同点 和
不同点。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该怎样做?在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课题并总结计算方法: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
应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 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在新知建构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
的 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满足了学生
的探究欲望。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1、变式练习——83页第2题。先引导学生用手势判断,再说一说错
的原因,如何订正,怎样避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以及语言表
达能力。
2、解决问题——83页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学生可
以用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使学 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应
用。
3、拓展提高——83页第5题。本题的关 键是使学生理解:剩下的20
吨也需要装一节车厢,因此需要9节车厢。通过解决密切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四)回顾总结,畅谈收获。在本环节中, 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
感三方面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树立信心,明确方向。
五、好的板书 设计就是微型教案,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力求简洁明确,
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 学习为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
教,顺学而导,使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强化了教 与学的实效性、
有效性,确保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除数是两 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材P84例
2的(1)与(2)及练习十五相关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除
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为学生主 动、自主地学习本课打下基础。学习本节
课之后将为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先呈现教师购书地情景,从中提出一本《作文书》多少元?地实际
问题,引出算式:84÷ 21=;把21看成20进行计算学习。然后出示“五
入“的例子展开学习。
学生分析: < br>对于四(3)班学生预设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
一位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 接触能利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正迁移,
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学生能独立解决 此类问
题。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 变为在自
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


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
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
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
3 、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学生
讨论和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在交流 中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试商和调商的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 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
133÷20=(一生扮演,其余学生看大屏幕)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主动、自 主地学习新知识。]
2、根据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有联系的数学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李叔叔带了196元钱,买
磁带39元盒)
3、你能对有联系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选择2个:84元能买几本作文选? 196元能买几盒磁带,还多几元?)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一)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
1、你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列出算式。(板书)
预设:84÷21=( ) 196÷39=(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 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更乐于自己
解决。】
2、我们先来看一看,刚才扮演的这位同学,请他说说计算过程。


3、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法中的除数和上节课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吗?
(上节课的是 整十数,今天的不是整十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现本节课学习的内
容与整十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学习新课】
对,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猜一猜第一题可能是多少?(84÷21=4)
4、你的口算能力很强,能把你的想法用竖式 来表示吗?同时检验你的
口算是否正确。(独立完成,一生扮演)
5、 刚才我们遇到的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做题的学生汇报(本节课的重点)
预设:把21看成20
(也就是说你把除数看成了整十数(板书,除数看成整十数)这样能更
快、更准确地试出商是几。)
(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
1、现在我们来算一算196÷39的商是多少?
教师建议:
(1) 独立竖式计算(一生扮演)


(2) 与同桌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3) 全班汇报(本节课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精神。充分发挥了< br>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
维。注意算法多样化充分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还注意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 更简便的
方法。】
(教师巡视,并找出错误资源。如:余数比除数大时,没有调商。汇报时先请正确的同学说说它们的想法,然后出示错误算法并改正。)
预设:
生一:196 ÷39我把39看成40(板书),40乘5正好等于200,比196
要大,因此商要小一点变成4。
生二:196÷39我把39“五入”看成40,400乘5正好等于200,确实
比196要 大;但是39乘5结果是195,比200小,所以商还是5。
(此时必须明确余数比除数大时,还可以商一个39,因此商要调大一
些。)
(四)教师总结


在竖式计算时,我们通常利用“四舍、五入”法把接近整十的 除数看成
整十数进行计算,使计算比较快速、准确。在试商过程中发现商太小时,
就把商改大一 个数;商太小时,就改大一个数。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你能利用今天 所学的知识直接说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应该看成
几进行试商,再说出准确的商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例4及练习六第1—4题。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
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
动探索 计算方法,弄清商的书写位置,计算时要注意的细节,掌握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 p>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 系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
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笔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难点:每一步商的位置要正确,明白例题中个位 商0的道理;明白
每一步求出的商,余下的数必须必须比除数小。
四、编写意图:
(1)、教材呈现一幅学生回收废品的情境图,图下面依次安排了
两道题。第(1)题是学 校组织环保小组的事,解决“可以组成多少组?”
的问题;第(2)题是学校环保月收集废电池的事,解 决“平均每天收
集电池多少节?”的问题;
(2)、讨论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3)、具体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经历笔算过程,主动探索计算
方法;
(4)、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
五、教法学法:


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 花,有
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
一种享受。新课前 ,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从中引
出第(1)、(2)题。自然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2、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数学
学习活动不仅是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还要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 题情景后,让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
间和思考空 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笔算方法。
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 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
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
在活泼,积极,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简述。
首 先创设情境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从中引出第
(1)、(2)题。自然渗透保护环境的 教育。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
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商事两位数除法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请学< br>生说一说笔算过程,通过“说”熟悉除的顺序,弄明白每一位商的位置
及其道理。并与同桌交流, 请学生回顾笔算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过程
和方法,进而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比较异同,引导学生从除 的顺序、


商的位置、余数的大小,求商的方法等方面加以比较。使学生在今后做
笔算过程中比较熟练地应用。
七、学生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建立在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 br>一步学习的,在掌握和理解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情况下,进一步认识和
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就不 觉得很陌生,也不会觉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很难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在通过自主探究笔算过程,能对学生 的兴趣有
所帮助和提升

“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
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
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 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 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
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 惯。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 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
而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根 据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用
眼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动脑去想 ,抽象出“变与不变”的
规律;动口去说,概括出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
中主动获取知识。
而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
现规 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
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一开始我选择这一个内容,还以为只学习“商不变的性质”这一条规律,
可是经过仔细阅读教材之后,才发现这节课要解决的是商的三条规律,
这样一来,这节课的内容就很多 ,从量上来讲就很足,一堂课要完成这
么多的内容,这给我上好这堂课出了一个大难题。于是,思考过后 ,要


同时完成这些内容,那么这节课就只能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探索 ,使学生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编排的时候,把被除数不变时,商随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放在最
前面,接着是除数不变时 ,商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最后是
商不变的性质。因为我们知道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是成 反比例的,
这对学生来讲可能较难理解,于是,我把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放
在第一个,这 样在正比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反比例,学生想度来说较
容易理解。
在整堂课中,始终围绕着 观察算式、得出规律、表述规律和应用规律来
进行教学。当然学生在学习这三条规律时,也是一条比一条 轻松。第一
条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的得出,第二条第三条规律就放手让
学生学生自己 去观察算式,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
体性和主动性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 联。
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也是数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西师
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的统计知识――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学习 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
计图的知识。这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 ,如复式折线统计
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
是以后 学习的认知桥梁。
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
会画 图。而本课学习例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
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例2则重在会看 条形统计图,会简单的分析统计
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 br>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认识复式条形
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
要地位。
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
分析数据的能力。 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
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 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判断、预测,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鉴于预设的目标,学生的认 知水平,认为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复式条形
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 计图中单
式与复式的区别。
四、教学策略
本课就主要采用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 ”。问题探究策略,以问题为
核心,以研究问题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思维策略为目标,设计迁移性、过渡性、反馈性、强化性、延伸性等问题。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解决,
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肖伯 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
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 果,但
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
么,我们每个人各 有两种思想。”说明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
创新。在教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 自主探究、合作学
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深
化认识,运用提高六个环节。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
为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创设了我任教的“四年级三班和四班的学生”准备去郊游的情景。并提问:“这次郊游当中准备开展五个活动,每人
可选一项,事先要知道我们班 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怎么办?”学生自
然的想到要事先进行统计才行,从而产生统计需要。并立即让学 生自主
开展统计活动。于是,由真实的情景转入学习的初期活动。经历收集、
整理数据的过程, 并在事先准备的表格纸上制出一张统计图。
与此同时,我将另一个班参加各项活动人数的统计图展示给 学生。看到
两张反映不同班级学生人数情况的统计图,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于
是提出活动中 的一个关键问题。
2、提出问题。
利用两张统计图中人数接近的一项活动。设问:“三班和 四班参加××
的人数,谁多谁少?”凭借肉眼观察,肯定会有不同答案,进而发生争
执。此时此 刻,引导学生想办法。可能会说到用直尺量高度,用直尺比
刻度等方法(课件展示)。给予肯定的同时, 追问:“有没有简单的方
法,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多谁少?”自然会产生把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


的需要。顺水推舟抛出核心问题:怎样将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学生
在认知需要和问题 驱使下,就开始问题的探索。
3、探索问题。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生成这些方法(课件展示 )。面对众多的方法,“你
认为哪种方法好?说说理由。”引导学生运用“选择探究策略”进行合
理选择。让学生体会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又懂得寻求方法的合理性。
当两张统计图合并后,继续引导 学生探索。问:把这张统计图给班主任,
能看明白吗?”“怎样才能使班主任知道哪种直条表示哪个班的 人数
呢?”从而在争论、交流中认识复式统计图图例的作用,体验统计图表
示的严密性。
4、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纳入认知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才完成了
认知的建构,新知的内化。把复式条形统计图,纳入已有的统计知识中,
并明确它的特点,完成知识建 构。于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弄清:“这
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在相互交 流中充
分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有两种颜色的条形;二有图例。三还
能反映两组数据情 况。充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后,自然地揭示
它的概念名称――复式条形统计图。
5、深化认知。


问题得以解决,认识如何深化呢?继续利用好例1的素材,让 学生发表
意见,提出问题和活动建议。如:两个班参加什么项目人数最多?三班
参加野炊的人数 比四班多几人?等。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
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树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课改的追求。为此,让学生自
主填写统计表。在任务驱使下,主 动学会看懂统计表,并思考填写的方
法。学生可能会一行一行地填,也会一栏一栏地填等,从中体会到解 决
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沟通统计图与统计表之间内在的联系,明确各自
的优越性。从而深化学 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6、运用提高。
学以致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 成基本练习――课堂活动
第1和第2题。统计学认为,收集、分析数据,是为预测、干预未来数
据和解决问题服务的。为培养学生的预测意识和能力,设计一个拓展问
题:“根据你们的分析,预测一下 如果再投一次,小刚和小强分别会投
进几个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为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将改变以往在黑板上
板书的做法,充分利用多 媒体随机生成的功能,将生成的复式条形统计
图保留在大屏幕上。直观具体、简洁明了。符合视觉习惯和 认知规律。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充 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
经验,紧扣教学重点,有机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问题探究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
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教材内容:


“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认
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 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学习优化
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 的
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
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变 为源于学生切
身生活体验的,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
精神,促进 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
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
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 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
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
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
方案。
教法与学法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
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 可持续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
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 动手操
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法方面,《课标》指出,学生 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数学知 识的
产生和应用,感受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因而我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


生活 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
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 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
体的身份参与全程。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出示“小精灵”来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的场景
(课件配音)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小精灵,我想加入你们的数学广角,
欢迎吗?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问题,大家有信心解 决吗?第一个问题
是谁能用一边 一边说一句话?
出示:一边 一边
板书:数学广角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
条件。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 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
理睬。本节课中,我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小精灵为主线,让同 学们用


“一边…一边…”说话,学生可能会说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唱歌
一 边跳舞,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等等。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理
解,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完成的,合 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这样的引入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
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 ”,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 探索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因此,我设计了“生
病问题” “沏茶问题” “做饭问题”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的活动,
在一项项的活动中把合理安排时间的思想方 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
知不觉中感知从多种方案中形成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1、生病问题,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出示:找杯子倒水1分钟 等水变温6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量体温5
分钟
让生安排时间,发现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感知寻找最优化方案的方法


先让生自由说说是怎样安排的。
(让生评价这些方法中有没有不太合理的。 3引导学生用画箭头的方法把
吃药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展示最合理的方案
我把教材的 安排稍做改动,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小精灵的好朋友
小红生病了,想吃完药赶快休息这一情境,让 学生帮忙设计吃药要多少时
间. 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生病的情景是非常熟悉的,并且他们很愿意给小精灵提供帮助,也会很快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
的这种心理向学生出示了吃 药的有关程序让学生设计方案,再通过想一
想,说一说,评一评,画一画四个活动来得出最优策略,完成 学习任务的。
最后让学生在所有的设计方案指出其中不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让
学生在寻找 最优化方案过程中,既掌握了解决问题最合理的时间安排,
也对他们进行了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教 育,使得情感教育与知识
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沏茶问题,进一步感知寻找最优化方案
(课件出示例2图)
(1)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情境图意,引出小精灵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沏茶都需要 做哪些事情?每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
间?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学生讨论交
流后,再出示教材中给出的图例。


(3)组内交流,设计方案,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4)小组汇报结果 < br>(5)让学生比较同学们设计的方案,看看每一种方案中,沏茶的顺序
对不对,所需的时间各是多 少。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
《沏茶问题》也就是例2,我设计用小精灵讲故事《我当优秀的小主人》
的形式引入情景图,让学生明白要当优秀的小主人,要懂礼貌,客人来了
应该让客人尽快的喝上 茶。于是我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讨论:沏茶需要
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让学生充分讨论 后再分组设
计方案,最后通过展示,比较,评价找出最优化的方案。这样的组织让
学生的思维有 序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
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
则。
三、层层深入,巩固新知,突破难点。
做饭问题
课件显示做饭工序:杀鱼洗鱼5分钟烧鱼10分钟淘米2分钟做米饭15
分钟
(1)看图,学生独立思考
(2)算一算要多少时间才能开饭


(3)引发争议,交流思维过程
(4)出示方案,总结评价。
2、数学竞赛
《我是设计小行家》
(1)出示炒鸡蛋的工序
(2)学生独立思考
(3)用流程图表示出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设计了“做
饭问题”“数学竞赛”等巩固练习。做饭问题看似简单, 但学生可能会
出现两种答案:17分钟或27分钟,为此引起学生争议.这时我给学生充
分的思 维空间,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在交流的活动中使学生明白如果
是用一个炉火做饭,就要27分钟如果有 两个炉火做饭就只要17分钟。
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思< br>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最后我设计数学竞赛《我是设计小行家》看谁能用最少的时 间做好一盘
味道鲜美的炒鸡蛋,将活动推向高潮。我利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把握
时机,向学生 提出要求:
(1)独立完成


(2)必须画出流程图
(3)和同学 们分享你的经验。这样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体现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 乐趣。
四 总结。进行自我评价
(1)让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2) 说说生活 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提高效率?同学之间
交流一下。(为达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一 原则,进而深化知识,
在课外作业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带
着 问题走出课堂)

快乐的双休日-交通常识


履历表模板下载-新学期的感受


失败也美丽-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


中央地震局-清明的作文


党员权利义务-中秋节的英文翻译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钳工实训报告


不可多得-母亲节主持词


新型传销-托尔斯泰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