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说课稿新版
肇事者-冬天的句子
精品教育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对本节内容的讲解,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
章第三节
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直线的位置关
系和图形的平移以及学
习了《探索了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上
节课刚刚学完平行线的判定,对“平行”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学生
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
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
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
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习目标如
下:知识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或计算.
2.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另外
两条
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
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
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
的能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
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这部分内容是
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用
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
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
质--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
旁内角互补。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
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且与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互
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在记
忆和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怎样区分平行线
的性质和判
定,平行线的性质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为启发
探究式。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
行线)出发,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出结论,逐步
培养学生善
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直线平行的条件,请同学思考。
2.
已知直线AB 及其外一点P,画出过点P的AB 的平行线。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平行线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回顾平行线的作法的同时,为本节课
创造条件,为以下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1.在作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的一个角从Ð 1移动到Ð 2,大小有没有变化?
生:不变。
师:很正确。那有没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
生:拿量角器量,或者借助三角尺移动
也就是说,
两直线平行的时候,同位角相等,是不是图中所有的同位角都相等?找出图
中相等的同位角。
同时:师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样吗?得出的结论相同吗?
小组代表总结规律并用数学语言写出
应用格式:∵ ab (已知)
∴Ð 1=
Ð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设计意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猜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内交流,积累较充分的事实基础,有效的进行归纳和概括,教
师深入小组,倾听
学生的见解,并适时指导学生出现的问题,鼓励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并表
扬
突出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2.思考:如图,已知:a b
那么Ð3与Ð2有什么关系?
-可编辑-
精品教育
3
2
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
1
a
b
图(2)
师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样吗?得出的结论相同吗?
板演:如图(2)
a∥b,
所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3
= ∠1 (对顶角相等),
所以∠ 2 = ∠3.
得出:平行线的性质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ab (已知)
∴Ð 3= Ð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交流
。投影仪展示解
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以后进一步学
习推理打下基础。
3、思考题:
如图:已知ab,那么Ð2与Ð
3有什么关系呢?
3
2
a
b
图(3)
小组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平行线的性质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格式:∵ ab (已知)
∴Ð 3+ Ð
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巩固新知
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要订造一块新的铁块,已经量得
∠A=115°,∠D=100° ,你想一想,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可编辑-
精品教育
A D
B
C
图(4)
解:∵AD ∥BC(已知)
∴ ∠A+∠B= 180° ,
∠D+∠C=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B=180°-115°= 65°,
∠C=180°- 100°= 80°,
故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和80°.
例2:已知:ABCD, ∠ 1=110°,求∠2、∠3 、∠4的度数
图(5)
(1)∵AB∥CD(已知)∴∠1=∠2又∵∠1=110°(已知)
∴∠1=∠2=110°(等量代换)
(2)∵AB∥CD(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110°(已知)∴∠1=∠3=110°(等量代换)
(3)∵AB∥CD(已知)
∴∠1+∠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1=110°(已知)∴∠4=70°(等式性质)
【设计意图】例题由易到难,让学
生先分组合作交流回答本组解法,然后教师以提问的
-可编辑-
精品教育 <
br>方式来降低难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书写的规范。
本题的
解题过程可作出示范,这个问题可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难点。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一>、 如图:已知 ∠ADE=60°∠B=60°∠AED=40°
求证:(1)DE∥BC
A
D
B
E
C
图(6)
(2) ∠C的度数
解:(1)∵∠ADE=60 ° ∠B=60 °
∴∠ADE=∠B(等量代换)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DE∥BC(已证)
∴∠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AED=40°(已知)
∴∠C=40 °(等量代换)
<二>、
如图:已知 Ð1= Ð 2
求证:Ð BCD+ Ð D=18
A
B
1
D
2
C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
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 、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让学生自
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
学的知识与前面的知识结合,有利于学生加以应用。
七、 板书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