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模板

别妄想泡我
644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5: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陕西省招生考试信息-湖北财政厅公众信息网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小数加减法(一)

课型 时间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
教学
目标
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
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 — 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 3.00 =( ) 0.200 =( )
二、探索交流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 14 =(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三.展示分享
板演笔算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 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
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 只是要多小数
点。
四.解释应用
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
根据是什么?
五、总结概括
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
化 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
的一种体现。
六、作业设计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小数加减法(二) 课型 时间
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
教学
目标
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
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复习导入
出示例2 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
二、 探索交流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
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
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
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 自己独立计算,同组相互讨论。
6.45+8.3= 8.3-6.45=
6 . 4 5 8.3
+ 8 . 3 + 6.45

三、 展示分享
6.45+8.3= 8.3-6.45=
6 . 4 5 8.3
+ 8 . 3 + 6.45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以组为单位展示。
四、 解释应用
独立完成: 12+0.5= 12.56+5.8=
二人板演
讲解算理
五、 总结概括
小数的加 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
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六、 作业设计
P74做一做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小数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0.7+0.8 6.7+1.1 5+6.5 9.7-7 4.9+1 8.6-5.5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交流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可以简便计算吗?
156+48+244 1000—356—444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 br>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三、展示分享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递等式: 7.45+5.8+4.69
7.45 =13.25+4.69

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课型 时间
1、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
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5.8 =17.94
+ 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
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出示例3(2)
四、解释应用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6.45-8.3 20-(6.45+8.3)
=13.55-8.3 =20-14.75
=5.25 =5.25
五、总结概括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六、作业设计
P77做一做1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课型 时间
1.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教学
2.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
目标
的简便计算。
3.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
教学
重点
教学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口算(小组开火车)。
6.52+0.48= 3.6+6.4= 2.54-0.54= 0.17+3.83 = 5.47-2.47= 4.8-1.8=
2、计算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
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 a+b=b+a (a+b)+c=a+(b+c) a-b-c=a-(b+c)
(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
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 探索交流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三、 展示分享
能正确、灵活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

难点 算。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
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
规律读一遍。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四、 解释应用
出示例4:0.6+7.91+3.4+0.09 怎样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汇报:
0.6+7.91+3.4+0.09 0.6+7.91+3.4+0.09
=8.51+3.4+0.09 =(0.6+3.4)+(7.91+0.09)
=11.91+0.09 =4+8
=12 =12
比较不同的算法,发现规律:那种方法简便?第二种方法运用了什么运算
定律?证明了什么?
五、 总结概括
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同样使用,那么我们在进行小数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的去采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 作业设计
做一做1、2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轴对称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
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
称图形)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二. 探索交流
1、出示例1
(1) 这幅图对称吗?
(2)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三.展示分享
(3)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
个小格。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课型 时间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 轴对称图形。
目标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 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5) 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6) 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
四、 解释应用
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 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总结概括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
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 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六、作业设计
P84做一做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平移
课型 时间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
移现象。
教学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
目标
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 能力,
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
1、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
重点
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教学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 直线运动 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探索交流
出示例3
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

难点 形。



三. 展示分享
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
格数。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 解释应用
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五. 总结概括
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六. 作业设计
P87做一做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型 时间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
教学
目标
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
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
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 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
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一试。
二、探索交流
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
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
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
口 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 板书:图例
PPT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展示分享
PPT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
计图有什么区别:
(1)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
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四、 解释应用
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
(1) 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说明:
五、 总结概括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六、 作业设计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鸡兔同笼”问题 课型 时间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
目标
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
们想了解吗 ?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
(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 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
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 ,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
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 探索交流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 若干只鸡
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说明:为 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
学信息?
让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

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条腿。 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 br>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
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
等不等于26。)
三、 展示分享
尝试列表法
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 看表格中左起的
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
全是 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
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 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
(就会少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 了两条腿。)、
假设法
四、解释应用
1、假设全是鸡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 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
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
示是一只兔 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 就看10
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
只鸡) 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2、假设全是兔

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笼子
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 ?(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
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 只2条腿
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课件
出示:把一 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

五、总结概括
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 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
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 同桌边或
小组讨论。
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种方< br>法能化难为易,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六、作业设计
阅读材料
练习巩固,反思提升。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四、 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五、 探索交流



六、 展示分享



七、 解释应用




目标
课型 时间





八、 总结概括




九、 作业设计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探究—分享式”数学课堂教学课案
课题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目标
课型 时间


难点
师生
准备
教学过程
十、 建立联系 提出问题


十一、 探索交流



十二、 展示分享



十三、 解释应用




十四、 总结概括




十五、 作业设计






教后思得:




板书设计:

高考撕书-可研报告格式


雷阵雨qq群-女兵报名条件


信息与计算科学英文-温馨短信


朱生豪情书-元旦资料


饮食小常识-合肥高考网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分数线-班级口号大全


三河一中-江西先锋学院


初级会计师报名时间-南京工程学院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