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案
计生证-总务处工作总结
第一课:黑猫警长(感知前后方位)
教学目标
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二、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教学重点
能理解前、后方位。
教学难点
理解以客体为中心的前后方位。
教学准备
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学生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
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学生中男学生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学生中女学生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将老鼠
和玩具放在这些
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六、让每位学生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
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
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
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
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
玩具偷走了。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现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队,白猫警士
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能不能完成任务?
二、引导学生学习方位词。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轻
轻地走过去仔细
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
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
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
么
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
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
”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
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
(一)听命令行动
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来;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
警长前面来;妹妹到警长后面。
(二)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
三分之一学生做摩托
车司机。另外学生听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
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
(三)布置任务。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树前;某些警士躲在
房子后;某些警
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四)抓“一只耳”
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
许
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军事法庭去。
五、游戏结束。
特警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
教学反思
学生
对扮演角色很感兴趣,都积极热情的参与其中,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以自
身为中心的前后分辨,少数学生能
掌握以客体为中心的前后分辨。
第二课:逛商店(找到指定物体)
教学目标
1.能从众多图案中找到与指定目标对应的图形、物体,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
能力。(重点)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喜欢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能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指定的物体。
教学难点
在很多相似的图形中找出指定物体。
教学准备
1.观服装店,对服装有初步的印象——寻找
与指定目标相同的帽子,衣服和帽
子(图形对应)——和天线宝宝玩游戏(按目标找物,颜色对应)——
玩天线宝
宝,结束(验证)
2.将活动室布置成小形的服装店,服装小卡片若干
3.天线宝宝和其他小玩具若干。
教学过程
1.带学生参观服装店,引导学生观看各种衣服,裤子,帽子的形状,对服装店
有初步的认识;
(情景的创设,是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办法。也是让活动更显生活化,
更具生动性的手段)
主要提问:商店里有些什么?它们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从类型和颜色
上来回答)
2.集体操作活动:选衣服,裤子,帽子
A.买帽子:教师拿出一顶帽子,请学生去商店里寻找同样款式的帽子。(个
别操作)
B.买衣服:请一学生在商店里买一件衣服,其他学生按照这个款式在商店
里找相同的衣服。(小组操
作)
C.买裤子:征求学生的意见,教师买来一条裤子,请全体去商店里寻找同
样款式的裤子
。(集体操作)
(数学知识是从动作本身产生出来的,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实际操作物体,
让他们对物体施加动作,对他们学习数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小班学生
通过外部动作可以感知到
数学的概念属性。也符合他们适合在活动中学习的特
点。)
主要提问:这件衣服(帽子、裤子)是怎么样的?小朋友到商店里找出来好
吗?
3.和天线宝宝玩游戏
A.请学生按照身上的颜色标志去寻找颜色相对应的天线宝宝,并排除其他
物品的干扰
(排除形状、颜色的干扰,找到和自己身上颜色相对应的物品,发展学生的
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主要提问:天线宝宝在哪里呢?抱一个和自己身上的图形一样的天线宝宝
玩。
4.请客人老师检验孩子们拿的天线宝宝是否和学生身上的颜色相对应。
教学反思
1.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创设情景贯穿活动始终,游戏化教学,生动,有趣;
2.活动中学生充分“动“起来,人人有操作的机会,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
第三课:修路(区分图形)
教学目标
1、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区分各种简单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难点
能够感知图形的转化关系,拼凑图形。
教学准备
1、用硬纸板制成一条“小路”,
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
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图形涂上颜色即成“石块”。(
将个别圆形、正方形两等
分)
2、兔妈妈头饰。
教学过程
1、游戏“做夹心饼干”,复习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师扮成兔妈妈,学生扮成小兔。
教师:“天气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们去看望她好吗?”
教师:“我们带点什么去好呢?”
游戏“做夹心饼干”,要求将图形标记贴在
胸口,找一个贴相同图形的学生
做朋友,最后要说出做的是什么形状的夹心饼干。
2、引起学生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做好了夹心饼干,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
到兔奶奶家要经过一
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怎么办呢?”
3、学生“修路”,辨知图形。
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学生拿“石
块”一一对应
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4、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学生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
坑”中。
5、游戏“踩石头”。
教师:“小路修好了,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过在过小路的时候
我们
一起来玩个踩石头的游戏,我拿出什么形状的图形,你们就去踩什么形状的“石
头”并说出
这是什么形状。“
6、到兔奶奶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
,能够顺利的找到对应的图形,部分学生需要在老师
或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将“石块”嵌入“土坑”中。个
别学生能完成拼凑图形。
第四课:鞋子对对碰(感知物品的不同)
教学目标
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
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
能按照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与学生共同
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
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学生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请学生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学生分散收拾。
评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积极参与,能自
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
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
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
有很多配错了。
二、学生讨论
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
一起。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学生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
式会使学生接纳他人的观点
,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游戏:对对乐。
1、学生每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
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
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
,对对碰,一对鞋
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评析:以游戏形式引导学生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让学
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
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中,连平时常
拿错鞋子的几个小朋友也配对成功。
四、依据配对的方法,学生再次收拾鞋子
1、教师提醒学生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进行分组)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评析:这一环节与第一环节首尾呼应,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
通过师生共同检查鞋
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学生对配对有进一步的
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
识。
教学反思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的图片,引导学生继续学习配对,巩固按外<
br>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第五课:苹果全家福(分辨颜色)
教学目标
1、能区分颜色和大小,有初步的大小概念。
2、知道家有几口,感受家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分辨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感知物体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大苹果胸饰一个(正面红色,背面
绿色);小苹果胸饰一个;人手一份苹果
脸谱;苹果树(挂着与学生人数相同的大小,红、绿苹果。);
苹果全家福一张;
眼镜、头发、小圆片等若干。鼓、录音机、像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兴趣
1、观看教师大苹果胸饰,区分颜色。分别观看两教师胸饰,学习区分大小。
2、摘苹果活动:比一比、讲一讲,初步分清大小、颜色。
二、观察苹果,感知颜色与大小,发散学生思维
1、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苹果?还能找到哪些红
色的东西和绿色的东西吗?(先说
红的,再说绿的。)
2、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大的和小的吗?(先说大的,再说小的。)
三、听指令:找朋友
1、放《抱一抱》的音乐,学生边唱边自由走动寻找自己同色的朋友,音
乐停后,
朋友互相抱一抱。
2、采用同样的方法,请学生找同色大小朋友或不分颜色找大小朋友。
四、活动:苹果全家福
1、出示苹果宝宝一家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一家有3口。
2、听鼓声模仿爸爸、妈妈或宝宝走路。
3、学生三人一组,自选眼镜、头发或小圆片(眼
镜为爸爸,头发为妈妈,小圆
片为宝宝眼睛)贴在苹果脸谱上,带上脸谱组成一家。
4、教师鼓励学生做出不同姿势展示自我,并给一家3口拍照。
教学反思
水果是学
生最熟悉和喜欢的。当我们关注它时,发现孩子们对苹果很感兴趣,
它不但是点数和建构的材料,而且是
学生扮演“苹果一家”迁移情感的媒介。因
而在以苹果全家福为情景脉络的活动编排中,我们不是让学生
去学习关于苹果的
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观察、摘苹果的过程中,学习分类;在动手操作中,感
知一家成员是多少。从而促使学生获得与真实情景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第六课: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分辨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感知物体大小,能认识大小标记。
教学难点
会分辨物体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学生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
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
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
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
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
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
大力气大、大大是个
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
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
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
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
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
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
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学生送礼物
要求:学生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学生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
---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
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学生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学生在娃娃家游戏。
教学反思
学生能感知物体有
大小之分,但是让指出哪个大,哪个小时,还是容易出错,
不能将大、小和大物体、小物体分别对应上。
第七课:装饼干(分辨图形颜色、形状、大小)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
行分类。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分辨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形的不同分类。
教学准备
每人手臂上一副袖套(红或绿);图形卡片;
分类盒;小货车四辆,分别贴
上标记。
教学过程
一、游戏:进车间。练习按物体的单一特征分类。
教师以厂长的身份交代游戏规则。 <
br>师:工人们,今天我们要到饼干厂去工作,这边是“红红饼干厂”,那边是“绿
绿饼干厂”,戴绿
袖套的工人到“绿绿饼干厂”那里去,那么红袖套的呢?
学生根据袖套颜色分别找位置,教师检查找位置情况,学生互查。
二、游戏:分饼干。引导学生排除其他特征干扰,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分类。
1、引导学生指认图形。
师:我们厂的饼干可真多呀,谁来介绍一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根据学生讲述
出示图形。
2、启发学生探索分类方法。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饼干分装到两个盒子里,你们想想看,哪些饼干可以放在
一起?
3、学生操作:教师观察学生分饼干,先分好的学生在下面讲述是怎样分的。
4、个别学生讲述分类方法。
师:你是怎么分的?除按颜色分外,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分别
再请按形状、大小
分类的学生讲述。教师提出再次操作要求:这些工人干得都很棒,我们发现,可
以按饼干的颜色分、形状分、大小分,现在我们再用别人的方法也来试试看。
5、学生再次练习,教师巡视并给动作快的学生饼干盒上贴星。
三、游戏:运饼干。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
1、推出小货车,指认标记。
师:饼干包装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分别装到这4辆车上,每辆车上装的饼干是
不同的。(教师边指标
记边讲述)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有星的饼干,这辆车上装
红盒子没星的饼干,那么这辆车
上装什么?(指绿盒子有星的)最后一辆呢?(指
绿盒子没星的)
2、学生分组来装饼干,教师检查分装情况,小结:表扬工人们能干。
3、(电话铃响)师
:“喂,是学校啊,我们已经把饼干装上车了,马上给你们送
来,再见!”师生推车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学生很喜欢这种场景模拟的活动,都积极的当起小工人,兴趣很浓厚,大部
分学生能顺利的区分图形的颜色,但对形状和大小的区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第八课:区分“1”和“许多”
教学目的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习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区别“1”和“许多”。
教学难点
能够把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教学准备
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学生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
体单位名称应为
“个”,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张
扑克牌,让学生说出“一张”,继续快速的出
示,启发学生说出“许多张”。以这种形式,重复2——3
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
启发学生说出“是由
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学生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学生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
二、指导学生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
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
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
1.老师拿出一筐积塑粒,让学生知道筐里有许多积塑。
2.把一筐积塑粒撒在地上
,说明要求:请学生每人迅速的拿一个积塑,然后,会
说自己拿了一个积塑。老师问:刚才地上有许多积
塑,小朋友把积塑一个一个拿
走了,地上还有吗?学生答:一个也没有了。
3.让学生把积塑放回筐里,老师说:小朋友一个一个把积塑放回筐里,你们看筐
里有许
多积塑。老师应强调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引导学生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
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
许多。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
头发......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能理解“1”和“许多”,会将一组成很多,但是将
很多分成一有
点困难,只有少数学生能顺利的分成多个一。在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人、物作观察
比
较,一张桌子、许多张桌子。在吃饭时,分碗或拿杯子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
区别1和许多,并了解它们
之间的关系。
第九课:动物小游戏(感知2以内的数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感知比2少的数量,理解2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积极的与材料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
干、花生若干、1-2不同数量的食物纸条一份、1-2数字人手
一份。1-2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2的数字卡、2只小白兔的动物瓶、1-2的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教学重点
学生能感知2以内的数,会点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理解1比2小,比2小的数是1。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字卡、动物卡和学生进行
问答游戏。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随机出示以内的数字卡)。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师:
嘿嘿,来了几位
小客人?(随机出示2以内的动物卡)。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以次来引
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师:火车开到了动物瓶城。(出示动物瓶)看到漂亮的动物瓶,我们一起
来数
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2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答数,教师操
作)。
小结: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3、请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动物瓶,要求是制作比2只
小动物少的动物瓶。学生操
作后讲述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小结:比2只小动物少的有1只。 4、现在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动物瓶粘贴上门牌号,要求门牌号的数字是与动物瓶
上的小动物一样多。
学生操作好讲述门牌号是几,为什么?
小结:比2少的数是1。
5、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
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宝宝也想住进去,现在请小朋
友送花生宝宝进家,要求数量是与动物瓶上的动物
一样多。
6、小朋友老师还要请你们帮个忙,这里有一些不同数量的水果,请大家分别放
在
等于2和比2少的家里。学生操作,教师讲评。
7、游戏:开火车请学生拿比2少的
数字做车票排队上车。(请学生说说车票上的
数字是几,为什么可以上车?)
教学反思 <
br>学生会点数,知道比2小的数字是1但是对数的理解存在一定问题,不会听
指令拿出对应数量的实
物。
第十课:小鸡作客(感知3以内的数量)
教学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3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
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教学重点
探索周围的食物,感知3以内的数量。
教学难点
正确的点出3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3以内),小虫子碗人
手一个。
活动过程
1、“小鸡做操”,复习3以内的数。 跟随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律动操。
2、“作客”,掌握3以内的数量。
(1)学生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
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
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
(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3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学生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学生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学生“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3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3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学生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但是对3以为的数字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
更多活动游戏,日常生活中慢
慢加强他们对数字的理解。
第十一课:瓢虫找家(认识1-3)
教学目标
1、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将3以内的物品按数量归类。
教学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
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学生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学生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教学反思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学生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