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讲课稿通用模板
自传-2017高考数学
数学说课稿模板
关于 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
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
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
析,收集处理
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
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
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
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
基础上,在老
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
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
生也
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
力求使学生能在原
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
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
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
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
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
1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
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
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
学习方式,
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
br>易分散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
,所以应全面系
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
单
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
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
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
br>(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
生的整
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
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
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
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
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
。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
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
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
素质,数学思
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
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
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
作用更加突出,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2
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案例
初中数学说课稿《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新教材八年级
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
节一次函数后,回过头重新认识已经学习过的一些
其他数学概念,即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一
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
已经学习过的不等式的认识,
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它不是简单的回顾复习,而是居高临下的
进行动态分析。
2、活动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图像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
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
③经历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探讨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
备一定的信
息收集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1、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
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
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
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教法分析
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写成
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边与一次函数
y=ax+b的右边一致,所以从变化与对应
的观点考虑问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归结为
两种认识:
⑴从函数值的角度看,就是寻求
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
值范围。
⑵从函数图像的角度
看,就是确定直线y=a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
所构成的集合。
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上两个角度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动”―――学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探”―――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合作讨论。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3、“
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一点,直观多一点,动手多
一点,使学生兴趣
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
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1.一次函数的定义。
3
2.一次函数的图象。
3.直线y=kx+b与方程的联系。 <
br>那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相关概念以及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作好新知识的衔接。
二、导探激励
问题1: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x取何值时,2x-5=0?
(2) x取哪些值时, 2x-5>0?
(3)
x取哪些值时, 2x-5<0?
教师活动:展示问题1,适当时间后请学生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借助课件作结论性评
判。
设计意图:问题1可以直接解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这里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直接
图象得到。引导学生
体会既可以运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也可以运用解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
问题,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师意图是尽量用图象求解。
问题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
-2x+3<3x-7.
分析:
由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可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再画图求解;也可以将-2x+3与3x-7看作是两个
关于x的一次函数,即y1=-2x+3,y2=3x-7。
于是不等式的解集即对应着y1
原不等式化为5x-10>0,画出直线y=5x-10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上方,
即这时y=5x-10>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解法2:
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
画出直线l1︰y=-2x+3,y2=3x-7,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
对于同一个x,直线y=-2x+3上的点在直
线y=3x-7上相应的点的下方,这时-2x
+3<3x-7,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三、达测深化
做一做: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m,然后自
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
跑4m。列出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
列问题:
(1)何时哥哥追上弟弟?
(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
(5)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做一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请部分学生展示其解法。教师
4
借助课件对学生解答作出评判。展示练习,在学生思考后,用课件展示图象以便学生识图。
设计意图: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通过具体例子渗透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不等式,感受函数、方程、
不等式的作用。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19 读一读
P20 习题1.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