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京教育考试网官网-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主备人:杨士成
辅备人:宣彩华、李海红
课题 数一数(A)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
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
家想不想学
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
兴兴地上学来了。大
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过程相似。)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到数量是3
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
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
判断是否数对了。
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1
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
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
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
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
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
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课题 数一数(B)
主备人:杨士成 辅备人:宣彩华、李海红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
,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
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
,探讨许多数
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
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
,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2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
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
兴地来
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
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
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
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
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
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a.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
生2:一座楼房。
生3:一位老师。
生4: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b.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师:(表扬)同学们观察得
非常仔细,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
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
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
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c.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学方法同a、b。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
果回答是
“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
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师:(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
家
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要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数得好?
3
d.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
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
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a.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b.门、窗、灯、电视、空调、玻璃。
c.第一排同学的人数,第一行同学的人数。
……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主备人:杨士成
辅备人:宣彩华、李海红
课题一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
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给学生留出
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
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
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4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
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
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
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
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
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
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
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
多奥
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题二 比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
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
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
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问:你发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
一把
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cháng长、duǎn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6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
是把小棒平放在
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
比什么,愿
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
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
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课题三:长短 高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
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具、学具准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
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
什么东西吗?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b.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
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
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
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
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
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8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此处,设置摘红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学内容,自然有趣。]
问:程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因为程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反馈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主备人:宣彩华
辅备人:杨士成、李海红
课题一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
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
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
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
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
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
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
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9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
型分类
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
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
伴。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
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
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
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
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
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10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课题二 比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
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
“<”、“=
”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
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
“<”、“=”3张符号卡片和
“1”、“1”、“2”、“3”、“4”、“5”、“6”张
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
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图例)
11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
本第17页
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
个数有什么关系?
(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
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
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
号的形状。可用语言
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
“<”、“=”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
“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
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
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
符号“>”、“<”、“=”
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课题三
第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
用来表
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12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
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
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
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
到车站买票上车……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
少个? <
br>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
一位叔叔排第几
?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
br>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
以及每个人
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
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
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
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
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
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
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
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
在小组内与
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13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
。选出几名学
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
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
每个同学在
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课题四 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
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
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
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
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
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
又快。Listen ca
refully.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14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
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
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
教大家。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Read together.
Say by yourself.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Look
careflly.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Guess!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
成。
Pairs work.(板书)Read togeghter.
b.填方框(第19页下面)。
15
看图边读边填。指名板演。做完的同位检查。订正。Why?
4.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学生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
用5
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题五 加法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
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
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16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老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下
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17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
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
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XXX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
示。
板书: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
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
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汽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汽球,1只蓝汽球,合起来有4只汽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老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
学生思维
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a.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c.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18
2.发展题(印发)。
a.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
②2+1=□
b.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课题六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
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
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
和组内小伙伴
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
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19
师:“4加1等于5,
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
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
以4+1=5(师给予高度
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20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课题七 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
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
受与
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和语言表达能
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
丽的小湖里
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
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
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
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
21
几表示,也就
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
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
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
说说
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
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
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
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
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
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
巡视指导。然
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
br>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
可以分成
2和3,所以5-2=3。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
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
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
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
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
吗?摆摆试试,
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
数目的
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
大家表演节目。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
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22
课题八 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
;
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
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3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直尺割裂图。
3.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
什么有这引进变化?
(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导语: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
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
手指,学生说是几
(学生读“2”)。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
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
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23
教师:表示什么也没
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
面?(0在1的前面。)
师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
前往后读0~5,体会
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
体
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教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
。见过跳远吗?
“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
,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
远起跳的“0”起点。
教学书写“0”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a.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注意0要
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
要圆滑,没有棱角……)
b.教师边总结边示范写“0”。 学生跟教师书写。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面三刀位同学上小
黑板描写,全班
同学评价公有缺点。(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要更有针对性,更贴
近学生实际,教师要充分肯定,
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2.练习四的第2题。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主备人:李海红
辅备人:杨士成、宣彩华
课题一 认识立体图形(A)
教学目标
24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
这几种物体
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
具(纸盒或竹篮
)、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的形状
导语:同
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
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
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
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
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
上的布掀开,将篮子
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
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
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
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
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
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
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
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
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
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
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
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
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
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
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
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
25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
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
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
个小组都会把大
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
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
分为细
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
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
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
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
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
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
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
起呢?这些
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
的学生予以表扬。) 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
什么分得不对呢
?(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
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
。)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
察黑
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
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
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
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
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c.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
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
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
一滚。)
d.长方体是长长方
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
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
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1.比一比(引导学
生边操作、边思考)。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
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
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
26
有什么不同的
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汇报:球
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
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
着走。)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
手实践)。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
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
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
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的搭的过程中,应用
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
飞机、游乐
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刚才
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
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
难呢?(学生通过思考,
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
在一起比
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
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
两个练习。
a.看图形。(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
幻灯片并说
出图形的名称。)
b.数图形。(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的同时,说出每种图形的
名称及其数量。)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
里面放有
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现在,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有4位
同学到讲台上
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摸相应物品的游戏,其他学
生在座位上观看。)
总结与迁移练习
27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
进行综合概括)。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
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全班同
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
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
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
征。)
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说得
对,长方体和正方
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
长
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
平
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3.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
处找一
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
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
天的课就上到这
里。
课题一 认识立体图形(B)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
、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
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
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
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
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
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28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
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
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
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
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
小皮球、乒乓球放在
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
现:圆柱、正
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
方体先和组里
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
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
体,就拿出来看一
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29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
快找一个看
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
用了多少个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
: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
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
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
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小结
30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课题二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
观感知其特征
)。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
里(课件演示),请大家
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
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
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
你能独立想
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31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
b.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
两
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
形
。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
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
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
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
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
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32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
出示相 应的图形。)
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
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 、去寻找)。
a.学生观察,寻找。
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 br>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第五单元 分类
主备人:李海红 辅备人:杨士成、宣彩华
课题一 分类(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
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33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
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
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
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
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
看哪些物品放在
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
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
.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
分为蔬菜类、水果类、
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
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
数学思想。
34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
铅笔,看看你
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
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
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
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
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课题二 分类(二)(A)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内容
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一捆(14根),铅笔分类图,电脑课件。
铅笔(同桌一捆),实物卡片(水果、花、衣服),纸。
教学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新授课
1.教学分铅笔。
a.老师手里有一把铅笔,仔细观察,这些铅笔都一样吗?
想一想都是铅笔,可以怎样分一分呢?
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观察,然后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b.同桌合作分铅笔。
(教师巡视,指导。)
c.汇报。
35
同学
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将同一种物品──铅笔进行了分类,可
以按照颜色分,可以按照有
没有橡皮头分,可以按照有没有削过分,可以按照笔杆的形状
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
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2.小组合作──分实物卡片。
练习(课件)
1.你能将公园里的人分一分吗?
2.举例。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分类的情况。
想一想,可以怎样整理你书包中的物品呢?
师:分类摆放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希望同学们都养成放置物品有序、有条
理的好习惯。
3.提高题(第41页第6题)。
将这些图形分一分,你有几种分法?比一比,谁的分法多?
课题二 分类(二)(B)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
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
准分类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
教具、学具准备
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
鞋子、篮子、
书、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1:有小熊、书、衣服。
生2:还有鞋子、篮子、瓶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1:不好,这些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饮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一个好的建议吗?
生1: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36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师指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个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学生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吗?
生:小管家就是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好。
师:老师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评上“最佳小管家”的称号。
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
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
工合作好不好?(渗透团体精神)
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学习小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们组收拾小熊。
生2:我们组收拾篮子。
生3:我们组收拾瓶子。
……(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
师: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会挤来挤去,不安全。
师: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渗透谦让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组一组的来。
师让学生有序地上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师: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生1:这样收拾干净后,漂亮了许多。
生2: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
(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标准分类)。
师: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想,这样算
收拾好了吗?
生:这样还不算,因为桌面上的东西太乱了。
师: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吗?
学生操作后,学习小组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们把蓝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颜色分)
生2:我们小组把塑料篮子放一起,铁篮子放一起。(按质地分)
37
生3:我们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们把书放一起,作业本放一起。
生5:我们把皮鞋放在第一层,球鞋放在第二层,拖鞋放在第三层。
生6:我们是把衬衣放在第一层,裤子放在第二层,裙子放在第三层。
师:第5组和第6组这样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处?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层拿,比较好找。
生2:比较整齐好看。
师:同学们桌面
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真好。对刚
才同学们的整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生1:我觉得小熊那组分得最好,很整齐、漂亮。
生2:我觉得第6组分得不好,他们没把衣服叠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乱了。
师:第6小组接受这个建议吗?
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帮助他们,谁来?
生3:我觉得第3组的一个瓶子放错了,它应该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
意见,这个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应该放在小的那边!(注:
这个瓶子不大不小)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课后讨论)
生5:老师,我们已经把衣服叠好了。
师:第6组的小朋友们已经把衣服叠好,真能干!你们看看现在怎样?
生1:漂亮多了。
生2:叠好后衣服不会皱了。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现在这样分,还能怎么分?
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学生在小组间观摩、交流中得到了启发,然后重新进行分类,又得出了几种分法。
生1(第1
组):这次我们把小熊按大小来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
一个特大的没地方放了。
师:你们讨论一下这特大号熊放哪儿才更整齐、更好看?
生2(第2组):我们的篮子是按颜色分。
……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活动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情况:
第1学习小组:我们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学站一边,男同学站一边。 第2学习小组:我们组按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这一边的是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
这一边的是还没有
入队的小朋友。
38
小结
布置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课题二
分类(二)(C)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数学分铅笔。
a.拿出自己的所有铅笔,观察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
b.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自己的铅笔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
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集体交流。学生一般都会想
到按颜色、长短、有无橡皮头、是
否削过等标准进行分类。)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三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花。(第4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这4朵花,颜色、品种(或叶子的形状
)各不相同。根据这些不同之处,我
们找到了两种分法。
2.分图片。(第39页的做一做。
把该题中图片的形状与颜色作了些更改,使相同
形状的背景颜色不同。)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图片,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
39
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
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40页的第3题)
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41页第5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
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
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各小组在小黑板上
摆图片操作,放背景音乐)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
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总结
1.请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上节课我
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
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主备人:杨士成 辅备人:李海红、宣彩华
课题一 6和7的认识
教学目标 <
br>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并会用这两个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
情感教育。
40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
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2( )4( )。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
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
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
些人和物,各有
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
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
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41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
在什么位置呢?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
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
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
。板书:5<6 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
现:6个
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2、3题。
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b.完成第3题。教师引
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
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
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课题二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
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
物乐园玩一玩!(课件:
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
!在你们
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
玩一玩,行吗?
42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
通过不同角
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
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
法算式。
43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
式?写在纸
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题三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
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
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
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44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
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
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
br>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这个问题。
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
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
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
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
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
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
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
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45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
个,还 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 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
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当堂巩固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
心学好它。
课题四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
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 入8、9的
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
提供了数量为8、 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46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
应引导他们
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
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
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
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
份在全班交流、评议
。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
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
珠时,算
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
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它们的大小。学生
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7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
容过于简单,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设计了将8、9
的基数、序数含义糅合在一起的练习,让
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
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
6、7的序数含义的认识作基础,
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2.把
做好的练习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
励,并将学生每一次的奖品
放入成长纪录袋。
课题五 8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请你打手势表示下
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48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
识8,了解8是怎
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
备带8个小足球去,
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
可能
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
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
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
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
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
都记下来,
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
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
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
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
1
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
想
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
49
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
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
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
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课题六
8、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
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50
(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 9-2=
2+7= 9-7=
)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8-2=
2+6=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
5+3=( )
8-3=( )
3+5=( ) 8-5=(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
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7+1=( 8 )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
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小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学以致用
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51
如:小鹏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
,太阳还没出来,
他就爬起来踢球了!
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课题七 快乐的大森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
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
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练习八的第13、14题。
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1套、录音带1盒、小黑板1块、附属实物卡片1套。
教学设计
创设精境,引新设疑
1.激情引新。
师:请听!(播放录音:森林里的早晨)
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生:大森林。
师:你听见、看见过的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生1:有好多动物。
生2:有好多树木。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赶快出发,一同走向“快乐的大森林”吧!
(揭示课题:快乐的大森林)
52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画面。
师:快看,这就是“快乐的大森林”。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生:小鹿、小猴、小河……
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2:大森林里可真美。
生3:我们要保护大森林,热爱小动物。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师: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动态的蘑菇园)。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左边有6个蘑菇……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看出来的。
生2:左边蘑菇上面写着“6个”,所以根本不用数,一看就知道了。
师:你的这种方法可真好!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右边有2个蘑菇,小问号问我们:“共有几个蘑菇?”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6+2=8一共有8个蘑菇。
要求“共有几个蘑菇?”就是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
的2个”合起来,所以用6
加2等于8。
生2:老师,2+6=8也对吧?
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
生:对!要求“共有几个蘑菇”,只要把两边蘑菇的个数合起来就可以了。
算式可以是2+6=8,也可以是6+2=8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可爱,小蘑菇为感谢你们
对它的帮助,特意邀请你们一起去
看节目表演──小鹿跳舞。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a.引导观察,组织讨论。
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生1:有3只小鹿在跳舞。
生2:一共有9只小鹿。
生3:左边的小鹿在看那3只小鹿跳舞。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b.汇报结果,尝试小结。
◆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要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3
组1: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
组2:有9只小鹿,6只小鹿在休息,请问几只小鹿在跳舞?
师:我们先来看“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解决?
生1:9-3=6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一共有9只小鹿,从9只小鹿中去掉跳舞的3只小鹿,就得到不跳舞的小鹿,
是6只。
师:“跳舞的小鹿有几只”又该怎样解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总共有9只小鹿,从
总共的9只里去掉休息的6只小鹿,就得到跳舞的小鹿有
3只,所以用9-6=3。
◆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3.联系生活,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
己解决了问题。为表示祝贺,
爸爸特意买了4个桃子,妈妈买来5个桃子。请你根据他们各自买来桃子的
个数,提出一
些数学问题,好吗?
(随着谈话,用小黑板出示爸爸、妈妈买来的桃子)
学生思考,和同桌小声商量。
师:谁先来说?
生1:爸爸买来4个桃子,妈妈买来5个桃子,他们一共买来几个桃子?
4+5=9
生2:爸爸、妈妈一共买了9个桃子,爸爸买了4个桃子,请问妈妈买了几个桃子?
9-4=5
生3:爸爸、妈妈一共买了9个桃子,妈妈买了5个桃子,请问爸爸买了几个桃子?
9-5=4
师: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
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
生:略
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
2.第63页的第13、14题。
课题八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
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
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4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d.故事:9知
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
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
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
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
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探究学习
关于
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
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
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
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
吗?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
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
的盆数等等,都可
以用10来表示。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
人?怎样数
?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
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55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
反过来
( )<10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屏幕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
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
数相同吗?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
到袋子里,可是一个
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
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c.汇报不同的分法。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
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
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56
◆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课堂作业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4.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6
8
2
1
4
7
1
5
0
5
9
0
8
5
3
7
课题九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
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红星图、数字卡片、动物头饰、小红花、小红旗等。
教学设计
复习10的组成
1.拍手背儿歌:“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看做口哨
),升4(看
做红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57
2.对数组成10。
教师扮作小熊猫:“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
游戏。我出1……”生:“我
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图片引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1个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a.有9个蓝○,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
b.有1个红○,9个蓝○,合起来是10个○:1+9=10
c.有10个○,拿走9个蓝○,还剩1个红○:10-9=1
d.有10个○,拿走1个红○,还剩9个蓝○:10-1=9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并请一组将算式写出来:
8+2=10 2+8=10
10-2=8 10-8=2
学生齐读一次。
3.师扮成大象,拿出五星图,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
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
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10
10-7=3 10-3=7
4.出示小旗图,6面红旗,4面蓝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幻灯片集体订正。
5.想一想:
出示:5+5=□ 10-5=□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
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
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
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小
猫、小兔、小猴等都找朋友。
2.室外游戏:“站位”。
58
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拿着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和外圈上
的数字组成10。学生看清地上的图意后,就
举着卡片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下图所示)
全部找到位置的小组获得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在游戏中结束学习
课题十 填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开火车)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7 9 10 9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图片:
59
8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
苹果? (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
6;4加6等于10 ;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教师评价: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 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
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
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 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
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 等)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盒子里原来有10枝
笔, 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
放了7枝笔,再放3 枝笔就是10枝笔吗?)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 枝,题
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
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
合起来是10枝 ,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 )=10)这
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
数”。
(出示课题)
60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
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
号里填3;7加3等
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
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
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
于指定数。
实践运用
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 )=10 5+( )=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
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61
票面上的括号里填几(车票卡片),你就乘坐几号车。(学生活动)
3.森林公园到了,这里的花儿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叶子。请同学
们给每朵花再选一
片叶子,使两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课题十一
连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
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10根小棒
2.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设计
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
br>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62
请
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
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
共有几只
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
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
+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
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lián
jiā
连 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
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
只是8只。◆共跑来3只
,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
理由,都给予肯定。)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1=8
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
出3根。
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2.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
体订正。
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63
<
br>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
有几种拿法
,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示拿法。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种
第六种
第七种
5分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2分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1分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课题十二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
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64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
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
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
○ □ ○ □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65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课题十三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
受尽苦难
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
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
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
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
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
①3+5= 5-2= 3+2+3=
②8-8= 7+2= 10-5-2=
③10-3= 5+4=
3+2+4=
④4+6= 8-5= 7-2-3=
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
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这几只美
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
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
的湖水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阵微风吹来,湖面
微微荡起波纹。湖边是碧绿
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
虑地游玩……
(边电脑演示边放录音,教师讲解)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66
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
出一个问
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
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
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
生齐读课题
。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
=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
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
呢?
(出现连续的电脑画面)谁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生:列式为4-2+3。(师板书)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完成书上第75页做一做。(摆小棒,补充算式,再计算)
67
看书质疑。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
的问题,你们真
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6页的第1题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投影出示)
在○里填上“>”、“<”或“=”。
9-3+2○7 1+6-4○4
9-7+5○5 8+2-5○5
6+4-9○9 9-3+2○9
8+2-1○7 4+3-1○5
师:大家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问题,听,它在谢你们呢!(放猴子的叫声)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
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
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
(电脑演示)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
大家,但是它有个
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
现
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题纸上,集体订正。
全课总结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帮助森林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
br>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
学知识,
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课题十四 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
br>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数就
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68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
能按从小到大
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
让学生按
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
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
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师:小朋
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
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
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
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
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我会摆
69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
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
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
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
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
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
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
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
住
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
,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
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我会猜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
br>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
厢,你能
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2.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以三个学生的交谈来猜猜小红和小
刚分别住在哪一层?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
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
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全课总结
课题十五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70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
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
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
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
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
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
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
箱。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
有什么感觉
?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
观察,说一说,竖看、横
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71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减法表。
师:表中写
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
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
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
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
流自己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
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
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全课总结
小
朋友们,真了不起,帮智慧爷爷解决了难题,我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
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
中的数学问题。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A)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
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小旗。
教学设计
导入
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
师:好,下面先来看一看“数学乐园”中我们安排了哪些游戏。
介绍游戏内容和规则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数字迷宫”彩虹图),在“数学乐园”的大门前有什么?
72
生:画着一些方格,格子里面有数字。
生:有两个箭头,我想是表示出口。
师:你想的对,那么都有哪些数字?
生:1、2、3……
师:这是一个数字迷宫图,它是通往“数学乐园”的必经之路。要走出迷
宫必须按
照从1—9的顺序走,左右两个出口,分别通往“数学乐园”。
师:现在,数学乐园中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他们都在玩什么?
出示反映各种游戏场面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熟悉游戏内容和规则。
在学生观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
1.击鼓传花。
这几个同学
在玩击鼓传花。持铃鼓的小朋友先说出一个数,然后将铃鼓传给另一个
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
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下一个同学要说出:“几和
几组成几”,才能把铃鼓传下去,接下来的小朋友
再说出一个数……如果有说错的或重复
的,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2.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看,有几个小朋友在投掷?
师: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旁边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生: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做记录,旁边的小朋友在拾球。
师:是怎样记的?
生:哪个队投进一个球,就在磁性黑板上为哪个队贴上一个图标。
师:他们合作的好吗?
3.小小邮递员。
师:这里是一群小小的邮递员,不过要把信准确地投入信箱可不
容易。他们要跳过
所有的方格,每跳一格,就用前一格算式的得数与下一格相加或相减,边跳边说。跳出
方
格后再将信投入与其信中得数相同的信箱中。
进入游戏
师:同学们,这个“数学乐园”就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也去玩,好吗?
师:不过,在去之前,我们需推选每项活动的主持人,谁愿意当。
选好主持人后,带领同学们离开教室,到操场参加活动。
1.根据“数学迷宫”的两个出口调整人数。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由主持人负责进
入游戏。
2.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3.及时进行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
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咱们下次再来玩。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B)
教学目标
73
培
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
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
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
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
筋,发言最积极,
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
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
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
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
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
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
哪儿看到过他们?
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
们一块儿做游戏,你
们欢不欢迎?(欢迎)
74
师:刚才,“数字娃娃”悄悄告诉我
,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
他们排排队?其他同学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排一排。 (一生上台摆卡片,并说出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他同学分别在自己桌面
上摆数字卡片。)
师: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一生上台摆卡片,说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2.从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师:(出示小黑板)老师这儿有个“小白兔迷路
”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
他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
,
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
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到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
(一生上台演示
)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让四生分别在四块黑板上用不
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路线,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
出小兔回家的路线。)
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条不同的路线,但你们是想
到哪儿,走到哪儿。
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请你们观察数字表,想一想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2
种)
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从右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如
果
你们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条路线。请你们在课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
成,有信心吗?(
有)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
们来复习。(出示8)老师出一
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同学互对组成9。)
75
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
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
成?(有)下面请你们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
个信封,信封反面有一
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放轻音乐,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同学表扬自己。)
活动(四):起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
了解一下,
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
第4位同学,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
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其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
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
(点学生按规则向篮里投
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
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并贴在黑板上,之
后请其他同学当“小记者”,报导几位同学的
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同学们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
,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
开心)其实只要
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
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主备人:宣彩华 辅备人:李海红、杨士成
课题一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
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
数的大小。
76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
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
哪
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
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
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
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
几合成
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77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 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课题二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
使学生
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设计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78
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
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
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
,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
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
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到前面争
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
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
br>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老
师提一个小建议
。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解决计算问题
79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2 11+2 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
以胜利告终。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主备人:宣彩华
辅备人:李海红、杨士成
课题一 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设计
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课件演示,教师描述:天亮了,太阳公公早早就起来了……)
2.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嘟嘟。
3.嘟嘟的床头放着什么呀(课件展示闹钟)?
4.今天我们和嘟嘟一起认识钟表(教师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认识钟面
80
1.做钟面。
a.(课件中闹钟放大,展示出钟面)多漂亮的钟面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b.请
参照屏幕上钟面的样子,四人一组,分组做一个钟面。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
好看。谁愿意帮老师做一个
?(让一组同学上讲台制作)
c.(教师出示大钟面)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还有12个数,我们来数一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2.说钟面。
a.四人一组,拿着你们做好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b.(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c.哪一组同学认为你们做的钟面最漂亮?举起你们的钟面给老师欣赏一下。
认识整时
1.认识。
a.嘟嘟的小闹钟响了很长时间了,你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在黑板上贴7时
的钟面)
b.7时了,嘟嘟还在睡懒觉,再睡下去,他会迟到的!快告诉他现在几时了。
c.(课件演示嘟嘟起床上学,上课迟到,学校教学楼上大钟是8时。)
唉!嘟嘟迟到了,他是什么时候到学校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d.(课件演示嘟嘟迟到,老
师皱眉)嘟嘟因为睡懒觉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我们
可不能学习嘟嘟,我们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
3.总结。
a.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b.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4.认识电子钟
a.嘟嘟现在改掉了不遵守时间的坏习惯,我们再去嘟嘟家看看,好吗?
b.(课件演示早晨,嘟嘟的房间)看,桌子上放着什么?
81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c.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黑板上贴7:00)
d.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e.嘟嘟去哪儿了?(课件演示嘟嘟背
着书包上学去)嘟嘟确实改正了缺点,我们也
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总结
1.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今天认识了钟面,知道了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课题二 认识半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1.动画故事《勤劳的小蜜蜂》引入。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
圆圈
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个钟面时刻的画面。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地说出钟面上
的时刻吗?
生: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
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8时半)
生:大约8时多,8时半。
c.它是什么时刻找小伙伴和采花蜜的?(10时半和11时半)
生:它10时半找到小伙伴。
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到了花蜜。
82
3.揭示课题。
谈话:小蜜蜂8时半发现蜜源,10时半到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
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仪出示3时半钟面。
a.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可以请学生用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2.依次出示8时半、10时半。
请学生观察,并让各组合作,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3时半、8时半、10时半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
b.师: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指
向6。
a.全班交流,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
中间。
b.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学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
时半。
实践应用
1.投影课本第93页“做一做”。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等几项活动。
a.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独立完成。
b.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可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自由交
流)
教师巡视后予以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时刻在干什么?
83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4.a.投影课本第4题连线。
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同学们,我们学会了认识
钟表,知道时间是最
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b.画出最右
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再确定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刻,
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
课题三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
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
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
学生认整时,既明确
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
现欲
望。)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
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
生把自己拨的是
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84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 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
少部分不认
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
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
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
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
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
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
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
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
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
br>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
认识的说一说
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
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
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
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85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
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
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主备人:杨士成 辅备人:李海红、宣彩华杨士成
课题一 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
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
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
,还举行
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
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
二年级的60
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
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
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
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
问:“还有多少盒?”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86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
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
小棒
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
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
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
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
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反馈练习
87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图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课题二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
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
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
: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
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
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
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
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
13,一共有1
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
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
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
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
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88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
用“凑十法”来解决
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
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
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
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
根,就等于13根
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
你能计算出8
+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
用“凑十法”
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
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
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
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
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跟我们学
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
想到的
方法最多?
。
课题三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教学设计
89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
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
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
生分组活动:
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
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
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
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
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
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
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
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
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
,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
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
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
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
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
多少只青蛙
?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
多少头
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
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
提出的问
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
让学生
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90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
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
等急了,让
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
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
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
一
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
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
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
还想不想继
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
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课题四 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
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
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
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0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1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
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
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
加法)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
.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
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 5+7 5+8
5+9
b.4加几有:4+7 4+8 4+9
c.3加几有:3+8
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92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
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
数位
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
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
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课题五 我们的校园(A)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
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
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
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录像片、接力棒、小跳绳、篮球、沙包、统计彩图、笑脸图等。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
师:现在小朋友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生活吗?为什么?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知识。
可以交朋友。
可以做游戏。
…… 师:小朋友说的不错,我们的校园生活的确是多姿多彩的,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
好朋友,还能开展
丰富的课外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都看到过哪些校园活动呢?
93
生:我们看到跑步;看到过打篮球……
师:你们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
生:我们参加过跳绳;我们做过掷沙包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接着熟悉“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
播放录像,回顾知识
1.放录像:出现美丽的校园,多种校园活动(有跳绳,有跑步,有打篮球……)
师:从校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想知道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谁来答?
生:共有10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是算出来的,我看到男生有5人,女生有5人,加起来是10人。
……
师:
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有的是数出来的,有的是算出来的,最后都得
出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
下面我们到室外去做各自喜欢的活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得到
参加每项活动的总人数。
尝试统计,感知统计,渗透统计思想
1.室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
在教室外有五
个活动场地,第一个是接力跑,第二个是跳短绳,第三个是拍皮球,
第四个是掷沙包,第五个是游戏(转
移目标),大家可以任意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每组
选一个组长负责。活动5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
,选代表来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跳绳组汇报:我们组
有12人参加。有的是用数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分工的不同来计
算的,有6人记数,6人跳,合起来是1
2人,我们贴出12张笑脸。(把彩色笑脸贴在空
白圆上)
掷沙包组汇报:我们的问题是“一
共有多少人掷沙包?”我们每人一张笑脸图,一
张一张数出来共8张,有的是一组一组地数,一组有4人
,两组应该是8人,我们贴出8
张笑脸。
3.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师:大家看这幅你们自己整理的活动笑脸图,多漂亮呀!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活动情
况的统计图。从图
中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咱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5项活动)
哪些活动最受欢迎?哪项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
跑接力和掷沙包的一共有几人?
跳短绳的比掷沙包的多几人?
94
4.想一想,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a.同桌两人先互相提问,然后解答。
b.一人提问,全班解答。
全课总结
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
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
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的情况提出一些数学
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
决。小朋友真能干!
课题五 我们的校园(B)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对本册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初步感受数据收集
的过程。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
程。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师:我们升入一年级已
经有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里,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现在老师写几个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认识(
板书:我们的校园),认识的同学站起来。
学生纷纷起立。
师:大声读一遍。
生:我们的校园。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从这几个字里,大家想到了我们的校舍非常美
丽,我
们的教学设施非常先进,我们的同学非常团结,我们的老师非常敬业,我们的课外活动种
类繁多。
刚才有的同学提到,最喜欢的是我们的课外活动,那你最喜欢的、最想参加的是什
么活动?
生:……
师:同学们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老师这里有几幅同学们活动时的照片,同学们想
不想看?
生:想!
新授
1.课件出示跳绳活动图。
师:这些同学在干什么?
生:这些同学在玩跳绳的游戏。
师:你能详细地介绍一下吗?
95
生:……
师:看到这张照片,我想问一下:谁能告诉老师,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
知道的?
生1:我一个一个地数了数,一共有12人。
生2:我先数出摇绳的有2人,又数出跳过去的
有2人,正跳着的有1人,等着跳的
有7人,然后我一算,一共是12人。
生3:我是数出右边有8人,左边有3人,中间有1人,一共有12人。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老师谢谢你们!
2.课件出示踢球活动图。
师:谁喜欢踢足球?(生站起来)看着这幅图,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1: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黄队有多少人?蓝队有多少人?
生3:黄队比蓝队多几个人?
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谁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让其他学生解答。
师: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活动的照片?
3.课件出示跑步图。
让小组讨论:看到这幅图可以想到哪些知识?
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并比比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4.课件出示黑板报活动图。
师:看到同学们在黑板前忙碌的身影,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1:办黑板报的有几个人? <
br>师:刚才大家看了同学们活动时的照片,想起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还可以根据
这五幅图的内容
制一个统计图。(出示大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
让一组学生完成黑板上的统计图表,其他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张统计图表(要求每人
涂一项)。
师:这一组同学完成得最快,请你们介绍一下你们组的经验,好吗?
生:我们组在涂色时,先
分好谁涂哪个,然后第一个人涂的时候,别的人就数好自
己要涂的人的个数,所以我们组完成得最快。
师:我们在活动时不但要合作,也要学会分工。
师:看刚才的照片与看这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1:更容易看清有多少人。
生2:一下就能看出哪项人数多,哪项人数少。
师:也就是说看统计图比看照片更直观。
活动小结
刚才,我们在观察同学们的活动照片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
都可以用
数学知识解决。由此可见,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为了我们今后更好地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应更好地学习数学。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