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教案

别妄想泡我
846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6: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常州大学招生网-人间真情的古诗


苏教版数学教案


【篇一: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
案】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4~2015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
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六、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认识11~20各数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十一、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 第1课时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 br>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 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
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
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
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
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
会。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
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
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 去玩,好吗?(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
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 拓展运用

讲 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
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 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
请小

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
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 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
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
动手,真 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比一比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
一 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 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
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2.举出长短、高矮、轻重的例子。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孩子对于长短、高矮和轻重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直接的经验,
但 估计对于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还不是很清楚,以及它们的比
较方法不是非常的清楚。

【后教预设】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
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 察主题图,说
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
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
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
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 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
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
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 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
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 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
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 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 :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
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
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
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 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
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
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
短。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
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
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反思总结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
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和轻重。

五、课堂作业

第5、6题。

【篇二:苏教版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 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 长)的
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 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
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
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 小纸盒、每个小
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 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
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 ,再用两只手
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 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
体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
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 引导探究

1、出示例1: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
个面?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
方体。

(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 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
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
形?< br>
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
面在哪里?

2、 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及时在图中作出
标注。

(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电脑分别显示面、棱、顶点这三个部分,加深印象。

3、 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
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 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 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特点。

(1) 面的特点

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的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
法好?

长方体的 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
是怎样的?(可结合拍手理解“相对”)

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可以用这四个字(出示:完全相同)
来代替。(电脑演示相对 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点)

(2) 棱的特点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快的数出这12条棱的
方法?

如果有 学生是分组来数的,可以结合长方体铁丝框架数一数。想一
想:每组有几条棱?每组4条棱的位置是怎样 的?相对的棱有什么
特点?(长度相等)(电脑显示棱的特点)

(3) 顶点的个数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是怎样迅速数出来的?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看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说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
么特征。

** 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
个顶点。一个长方体的面可以分为3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
体的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
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 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
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

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师: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探究正方体的特
征?你们准备从哪几个方 面进行研究?想用哪些办法来研究?

(2)学生交流后,让他们小小组去探究。


(3)全班交流。

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明确:正方体是 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由于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
等,所以它的棱的长度不分长、宽、高了,就叫做棱 长。

(2)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7、 小结:今天 我们一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学
们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结合第3个图形再说说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练习一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

3、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
来的。

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
同的长方形。

4、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这几个几何体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
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5、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长方体特征的顺口溜。大家可以轻声读读。

出示: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五、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 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
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 喜欢的
图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
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 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 空间
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

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
种6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让学生看教科书3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
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 操作,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

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复原,让学生从展开
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

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开图,在交流中
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个面
的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先 从自己
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3组相对的面,然后在其他同学的不同的
展开图中找。最后让学 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的展开图上的分布情
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中标注下面、后面、
和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

第2题

(1) 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过
程,再判断。

(2)把教科书117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前
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6题

让学生在 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不能围成长方体
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
据。

四、思考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 br>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
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 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篇三: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教案全集】

作文开头大全-一本大学排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运竹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实习总结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微波炉可以做蛋糕吗-北京建工学院


尘埃星球-司法考试报名费


山东省乐陵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给爸爸的一封信作文-竞选班干部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