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面试说课教案
双创周-周记500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
一、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课型:讲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3.经历化未知为已知的探索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索新知;第三环
节:巩固新知;第
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教师
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买门票”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二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 <
/p>
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我们得到了方程组x+y=8,5x+3y=34,成人
和儿童
到底去了多少人呢?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x=5,y=3是不是方
程x+y=8和方程5x+3y=34的解,从而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
5x+3y=3
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是方程组x+y=8,5x+3y=34
的解。所以成人和儿
童分别去了5人和3人。
提出问题: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都有无数多个,而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
各个
方程的公共解,前面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这个公共解,但如果数据不巧,这可没那
么容易,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回顾七年
级第一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利
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该问题?(
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规范表达)
解:设去了x个成人,则去了(8-x)个儿童。
根据题意,得5x+3(8-x)=34,解得x=5。
将x=5代入8-x=8-5=3。
答:去了5个成人,3个儿童。
在学生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
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
br>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此
基础上
由学生代表回答,老师适时地引导与补充,力求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后能得
出以下
的一些要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有两个未知数:x个成人,y个儿童。列一元一次方程只设了一个未知数:x个成人,儿童去的个数通过去的总人数与去的成人数相比较,得
出(8-x)个。
因此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
8-x。
2.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
4相
类似,只需把 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
br>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将新
知识(二元一次
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识(一元一次方程)便可。
(由学生来回答)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中相同
的字母表示的是同一个未知
量,所以将x+y=8变形得y=8-x,我们把y=8-x代入方程5x+
3y=34,这样就有
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教师总结:同学
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
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
美解决。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
次方程组。
(教师把解答的详细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一起来完成)
解:x+y=8,①5x+3y=34,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