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4册数学教案
保定三中-校园童谣
学 期 教 学 计 划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概
况
二 年级 4 班40 人,其中男生 22
人,女生 18人。上学期本学
科合格率 100 %,最高分 100 分,最低分 62分,平均分
分。
学
生
掌
握
双
基
情
况
分
析
在经过了二年级上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
基本上
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
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
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
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
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
习的
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
该关注的更多的
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
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学
生
学
习
态
度
及
习
惯
分
析
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
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
养成。完成作业情况良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
了较大的兴趣。不过个别生进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有
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的
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还有感觉到累。
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
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
1、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
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
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
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思
想
品
德
方
面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
握万以内的数们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
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
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
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的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
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
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知
识
技
能
方
面
学
习
常
规
习
惯
方
面
1、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
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
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材基本内容说明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除法 ②图形与变换 ③万以内数学的认
识
④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⑤克和千克 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⑦
统计 ⑧找规律
⑨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
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
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
)在量的计量方面,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
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
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
的意识。
(三)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
移和旋
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
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
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
方法。
(四)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
集和整理的
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
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
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
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
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
的
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
美的意识。
(六)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
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
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
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材
的
重
点
、
难
点
教
材
概
貌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
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
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发掘数学课程
的内涵,制订科学、全面、灵活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2、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
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
熟悉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尽量选择、
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
体会数学的含义。
4、 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
教学气氛,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
力。创设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环境,发扬民主,唤
起学生的成功欲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
5、
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打破定势,
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7、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教师的观念,改进教学的方法,积极探索
多媒体技术介入的新型识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开放化。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秀生的培养
。采取生生互帮和教师辅导相结合,
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1、
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 在课堂教学
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
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
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
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1、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通
过课堂教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和学会
健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
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9、
在教学时认真制作各种合适的小道具,多编故事、儿歌,多编一些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
提
高
课
堂
效
率
措
施
提
优
补
差
措
施
其
它
措
施
五、教学进度总体安排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20周
解决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图形与变换
用7、8、9的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克和千克
五一放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统计
找规律
整理和复习
总复习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10课时
教 学 进 度 表
起讫日期
2.9-2.14
2.16-2.22
2.23-3.1
3.2-3.8
3.9-3.15
3.16-3.22
3.23-3.29
3.30-4.5
4.6-4.12
4.13-4.19
4.20-4.26
4.27-5.3
5.4-5.10
5.11-5.17
5.18-5.24
5.25-5.31
6.1-6.7
6.8-6.14
6.15-6.21
6.22-6.28
起讫周次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章 节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图形与变换
用7、8、9的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五一放假
万以内数的认识
克和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统计
找规律
整理和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随机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
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
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
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
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教 案
(总第 1 课时)
课 题
日 期
解决问题
课本第4页例1
2009年 2月 16日 上午第1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实物投影、
游乐园情境图
教
学
目 标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 点
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
难 点
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
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
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
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
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小组交流讨论。
(1)
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 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
生喜欢的事物引
入,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4、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 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 22-6=16(人)16+13=29(人)
5、
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
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
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式。
板书: (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 小结。
三、 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
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 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
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使学生
在观察事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明确条
件,提出问题并
自主
解决。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
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 课堂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
在交流、实践中掌握
知识。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
22+13=35(人)35-6=29(人)
22-6=16(人)16+13=29(人)
(1)22+13-6
(2)22-6+13
课
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教 案
2课时)
后
回
顾
(总第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解决问题
课本第5页例2
2009年 2 月 18日 上午第 1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实物投影、面包房
情境图。
教 学
目 标
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
重 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 点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研 学 过 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
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 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
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
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
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小组交流讨论。
(1)
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
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
生喜欢的事物引
入,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思考与调整
4、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 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
8+22=30(个)54-30=24(个)
5、
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
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 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
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
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
小结。
三、 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
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
在
观察事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明确条
件,提出问题并自主
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
在交
流、实践中掌握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
知识。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
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
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
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
(1)54-8-22
(2)54-(8+22)
课
后
回
顾
知道小括号的作
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 案
(总第 3 课时)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解决问题
课本第8页例3
2009年 2月 19 日 上 午第2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
园图。
教 学
目 标
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重 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 点
研 学 过 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
玩一玩好吗?
2、 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
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
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从学
生喜欢的事物引
入,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
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
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小组交流讨论。
(1)
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 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
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
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
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
不同。
6、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设计意图]:使学生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在观察事情的发生、
7、
小结。
发展过程中明确条
三、 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
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件,提出问题并自主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
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解决。掌握用多种方
2、
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
法进行解答。
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
爱幼的教育。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
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
在交流、实践中掌握
五、 课堂作业
知识。充分利用主题
图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
(1)4X3+7=19 (2)2X6+7=19 (3)2X8+3=19
课
后
回
顾
使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
案
(总第 4 课时)
课 题
日 期
解决问题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2009年 2 月 20 日
上午第 1 节
课 型
教 具
练习课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
情境图。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重 点
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难 点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从学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
生喜欢的事物引
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
入,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 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
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
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
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 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
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
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
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 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
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
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设计意图]:让
学
生在交流、实践中
掌握知识、应用知
识。思考题有利于
开发学生的思维。
研 学 过 程
4、
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
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
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三、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
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 课堂作业
思考与调整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
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课
后
回
顾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
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
“每份同样多”的
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
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
结合除法
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
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
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
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 案
(总第 5 课时)
课 题
平均分
课本P13~14页,
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课 型 新授
日 期 2009年 2月 23 日 上午第 1 节 教 具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 学
目 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 点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研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 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思考与调整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
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 各小组动手操作
(3)、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 观察问题
(1)、 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
学生观察汇报。
【设计意图】:让
(3)、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
学生在分糖果的
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情境中自主发现
(4)、
学生自己取名。
平均分。尊重学生
3、 出示课题
的学习自主性、创
(1)、 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
造性。教师引导学
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生积极思维,通过
(2)、
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问题的引申帮助
(3)、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学生认识平均分
。
(4)、 学生交流、汇报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二、 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
【设计意图】:体现
法?
分法的多样化;开放
(1)、论分配方案。
题拓展知识,开拓学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生思维。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
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
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 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
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 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
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 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从多
方面加深学生对平
均分的认识;开放性
的活动使学生多角
度认识平均分,为以
后学习有余数的除
法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
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
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
书
设
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课
后
回
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
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
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 案
(总第 6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P13
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2009年 2 月 25日 上午第 1节
课 型 新授
教 具
学具、主题图等。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
学
2、通过操作、
目 标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
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研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
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
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
6个4,就需要6条船。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用学生
喜欢的春游活动引
入,引导学生畅所欲<
br>言,交流各自所喜欢
去春游的地方,为学
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
境,激发了学生学
习
的愿望。引导学生学
会收集信息,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br>【设计意图】:充分体
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
的主体作用,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学
习过
程,在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
租船问题。具体感知
“每4个人
一组租一
条船,24人分成这样
的6组,就要租6条
船。让学生在交流中
借鉴
学习同学解决问
题的法,体验成功,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
方法,感知平均分在
研 学 过 程
三、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
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
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 练习三第4、5题。
(1)、 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 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
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 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 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思考与调整
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
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
用。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
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
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
趣,自然渗
透爱护动物
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
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
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
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
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
识的能力。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
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
不相同的地方?”引导
学生观察
比较,以突出
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
分得同样多”,加深对
“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br>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
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
入探究,
鼓励学生尽量
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
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
维和发散思维。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
后
回
顾
用学生喜欢的春游
活动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
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
平均分的认识。
教 案
(总第 7 课时)
课 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课 型
日 期 2009年 2 月 26 日 上午第 2节 教 具
新授
情景图等。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教
学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目 标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 点
难 点
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研 学 过 程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
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 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
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
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
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读作:除号。
【设计意图】:在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
基础上
,设置问题吲
哚发奥学生自主参
与,通过观察、操作、
交流、解决问题等活
动
,强化应用平均分
的意识,温故知新,
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
基础。
【设计意图】:在引导
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
的基础上,提供“能
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
算呢?”激发学生强
烈的求知欲。在引入
除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
参与“分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
圆且对齐。
(2)、
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 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
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
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 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
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 课堂总结。
思考与调整
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
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
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
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
法意义。
【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
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
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
富有挑战性的练
习形
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
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
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
们成
功的喜悦心理需
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
趣。
板
书
设
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课
后
回
顾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
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教 案
(总第 8 课时)
课 题
日 期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本P19页例5,练
习四第4、5、6题。
课
型 新授
2009年 2 月 27日 上午第 1 节 教 具 情景图或课件等。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教
学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目 标
名称。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
的能力。
难 点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研 学 过 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
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在
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
基础上,设置问题吲
发学生自主参与,通
过观察、操
作、交流、
解决问题等活动,强
化应用平均分的意
识,温故知新,为进
一步学
习除法运算奠
定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思
考、比较,让学生知
道把一些
物体或一个
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
几份,就用除法来计
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
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
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研 学 过 程
三、 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
明确要求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 交流汇报。
(4)、 小结。
2、 挑战园地:
(1)、
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
再填写算式。
(2)、
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
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
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
四、
课堂总结。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设计形
式
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
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
一分,圈一圈等活动,
营造出
充满生气和激情
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
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
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板
书
设
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被除数
÷
除数
=
商
课
后
回
顾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除法的的含义,知道各部分名称,在解决问题时仍需
要强调理解题意。
教 案
(总第 9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课 型
2009年2 月 27日 上午第 1 节
新授
题卡或课件等
教 具
图片、
1、
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教 学
2、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目 标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重 点
难 点
一、
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引导学
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
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
学生举例。
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
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 教师巡视
(2)、
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 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
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让
学生看图,进一步理
解图意,正确写出除
法
算式,重点区别两
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
后面单位名称的写
法。
研 学 过 程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 全班交流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
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
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
式中熟悉除
法算式的读
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
认识。
板
书
设
计
练习课
6除于3等于2
课
后
回
顾
求份数和求每份数个别学生总要混淆,要让学生明白要用已知的数来求问
题。
教 案
(总第 10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课本
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情景图或课件等。
2009年3
月 2日 上 午第 1 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
算式的
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
教
学
目 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
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重 点
难 点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研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
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 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
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故事引
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操
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
作准备,使学生由直
观
向抽象过渡。通过
相互交流、启发达到
共同发展的效果。让
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
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
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
解。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三、
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
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
点。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
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
br>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
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
商是1。
板
书
设
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12÷3
课
后
回
顾
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
的理解。加强算理的过程很重要,
复习九九口诀。
教
案
(总第 11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课本
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主题图或课件等
2009年 3 月 3 日
上 午第 2 节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
学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目 标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重 点
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难 点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
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设计意图】:把计算
2、
指名汇报。
二、 探索学习
1、 教学例2
(1)、
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
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
去,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展示学
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
的欲望。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比较、归
纳等思维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三、
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通
过练
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
固“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课
后
回
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教 案
(总第 12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2009年
3月 4日 上 午第 1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教 学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目 标
2、
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重 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难 点
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一、 引入复习
1、
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
2、
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
教师巡视。
3、 汇报。
二、 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 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
决方法。
(2)、
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 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
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
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 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 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 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
设计意图】:明确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研 学 过 程
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 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
师谈话激趣。
(2)、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
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 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 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 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
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
多种形式的练习,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
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
养学生的分析判断
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
练习,使学生更为熟
练地进行计算。
板
书
设
计
练习
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 案
13课时)
课
后
回
顾
(总第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2009年 3 月
5日 上 午第 2 节
教 学
目 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
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
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 点
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难 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设计意图】:在
(1) 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
愉悦的谈话中拉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
近师生距离,让学
信息。
(3)、 全班汇报。
生情绪饱满、积极
二、 探索学习
投入学习
1、 教学例3
(1)、
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
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
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
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 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
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
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
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 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
生置身于现实问题
情境中,引导学生选
三、
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
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
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
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
题。再分析、比较的
提出的问题。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
数学思维,为进一步
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乘除法应用题
做铺垫。创设开放情
境,为学生提供信
息。
【设计意图】:让学
生经历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感受数学在生
活中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学生?
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课
后
回
顾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 案
(总第 14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主题图或课件等
2009年 3 月6 日
上午第 1 节
教 学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目 标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 点
难
点
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把
学生带入商场,身
临其境,提高参与
学习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设计意图】:把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
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
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 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 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
探索知识的主动
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
权交给学生,通过
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思考、讨论、交流、
汇
报的形式,找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为学
生提供选
择的空
间,引发主体意
识,培养学生发现
研 学
过 程
(4)、 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 小结:揭示课题。
三、 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
知道什么?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多种
形式的练习,使学生
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
题。
板
书
设
计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
课
后
回
顾
中间条件是关键,做题时要让学生明白每题的中间条件,说清每题的解题思路。
教 案
(总第 15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一)
课本P32、33页,练
习七4~7题。
课 型 新授
2009年 3 月 9 日 上午第 一节 教 具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 学1、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目 标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难 点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一、 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使
思考与调整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
学生明确学习目
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标。
3、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探索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设计意图】:练
(1)、 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 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
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习与生活实际联
系在
一起,扩大用
除法计算解决问
题的空间,让学生
感受生活中处处
用数学的同时
,提
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三、 拓展应用
1、 补充拓展性练习。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拓展
(1)、
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
性的练习培养学生
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
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
思维的灵活性,并在
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
交流中分享成功的
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喜悦。
板
书
设
计
练习课(一)
课
后
回
顾
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
空间,让学生感受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案
(总第 16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二)
课本P34页,
练习七8、9、10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2009年 3 月
10日 上 午第 2 节
教 学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目 标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难 点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一、 谈话引入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探索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 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
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 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
br>感受生活中处处
用数学的同时,提
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做完
题
后让学生交流
解题思路,让学生
在交流中分享成
功。
【
设计意图】:使学
思考与调整
生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练
习与生活实际联
系在一
起,扩大用
除法计算解决问
题的空间,让学生
研 学
过 程
(2)、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
全班交流汇报。
三、 拓展应用
1、
补充拓展性练习。(略)
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与调整
板
书
设
计
练习课(二)
课
后
回
顾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的读题理解能力很是糟糕。
教
案
(总第 17 课时)
课 题
日 期
整理与复习
课本P35、36页。
2009年 3月 11
日 上 午第 1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主题图或课件等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目 标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
重 点
难 点
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研
学 过 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
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 探索学习
1、
单元知识整理。
(1)、 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
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
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单元复习。
(1)、 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
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 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
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设计意图】:明
确学习目标。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
又快。
(3)、 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
是怎么分的。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
对本单元
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
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
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 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
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 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 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 游戏。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
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
法。同时用
游戏活跃课
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
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
数量关系。
意义。比较和分
析,进
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
的能力。动手分一分进
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
板
书
设
计
整理与复习
课
后
回
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本
节课学习,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二两单元的检测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
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
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
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
解概念,体现了知识
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
,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
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教 案
18课时)(总第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锐角和钝角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2009年
3 月 17 日 上 午第2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三角尺,纸张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
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
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理解。
教
学
目 标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
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
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
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
活数学、快乐数学。
1、 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重 点
2、
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难 点
3、
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研 学 过 程
一、 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 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角是怎么组成?
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角的回忆,调动学
生发挥认知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
思考与调整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
在学生已有知识
经验基础上开展
3、
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
本课的学习。
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
完成比较。
二、 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 出示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
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
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
进行板书。
①、 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
直角大”)
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②、 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
有利于学生更清晰
地把握锐角和钝角
③、
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
的本质属性,在合作
板演两个直角。
中解决问题,正是新
④、
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
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
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
角,教师巡视。
⑥、
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
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
巩固实践阶段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1)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
直角。
2、 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
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
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
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 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习方式。
课标倡导的全新学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
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
(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 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
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
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
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
总结,深化阶段
①、 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
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
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
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板
书
设
计
锐角和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 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钝角
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课
后
回
顾
课堂中对上学期的知识的复习是本节课良好的铺垫,简单的的画锐角,钝角学生
掌握的不错,但
在组合图形中找角的个数就有一定的困难。
教 案
(总第
19 课时)
课 题
日 期
平移和旋转
教科书第41~43页
2009年 3月 19日
上午第 2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课件、学具。
1、 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
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
教
学
形的平移和旋转。
目 标
2、
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难 点
研 学
过 程
一、 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
(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二、 新授
1、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
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 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 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学习氛围,拉近
和学生的距离。
[设计意图]营造
一种轻松和谐的
思考与调整
(4)
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 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
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
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
[设计意图]结合
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
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 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
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角度感知,建立
比较丰满的表象
基础,为揭示概
念做好准备。
学生亲身经历,
建立对平移的多
研 学
过 程
3、 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具上移)
(2) 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具上移)
(4)
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
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思考与调整
(1)
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
说一说,比一比,这样
(3)
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
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
更明显。
(6) 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
吗?
(7) 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
课本P43页第一题)
本P44页第4题)
(8)
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
二、
综合练习
题)
2、 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
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
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
力。
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三、 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
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
平移、旋转的奇妙。
板
书
设
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
旋转
课
后
回
顾
操作题的移动数格是难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和算一算的方法。平时多在方
格纸上做练习。
教 案
(总第 20 课时)
课 题
剪一剪
教科书第46页
1、 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课 型 新授
日 期 2009年 3 月 20 日 上午第 1节 教 具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 学2、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目 标
3、 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
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 点
难 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研 学 过 程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剪一剪。
二、
探索新知
山直入课题让学
生明白这节课要
[设计意图]开门见
思考与调整
1、
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
做些什么。
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
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
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
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
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
[设计意图]唤起学
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生对对称图形回
忆,有意
识地对
“画”的注意,为下
面的探究新知做
好准备。
研 学 过 程
a)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思考与调整
b)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小人。
c)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
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
过观察两个连续的<
br>加深对图形平
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
小人,
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3)
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
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移的认识。
3、
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
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
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
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
4、
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
法,鼓励学生积极思
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 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考,开动脑筋,充分
体现新课精神,让学
生做学习的主人,有
意识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板
书
设
计
剪一剪
课
后
学生陶醉在剪的过程中,缺少对形象思维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 案
21课时)
回
顾
(总第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
2009年 3 月 23 日 上 午第 1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1、
通过练习能很快地辨认出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
教 学
目 标
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
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重 点 很快地辨认出锐角和钝角
难 点 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研 学
过 程
一、回顾这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
思考与调整
二、出示投影是锐角的在□里画“√,”是钝角的在□里画“○”。
通过回顾,对本单
□ □ □
□ □
元有整体概念。
<
br>三、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平移几格?哪些是转动?转动的在
[设计意图]通过多
□里
画√?
种形式的巩固强
化,使学生能比较
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和理解,同时感受
角的分类以及三
种角之间的变化。
联系
。
[设计意图]针
对本课的教学
难点,着重引
导学生进行由
浅入深的观
察,逐渐明确
判
断的方法。
向 ( ) 平 移 ( ) 格
向 ( ) 平 移 ( ) 格 向 ( ) 平 移
( ) 格
四、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完成课外作业。
板
书
设
计
练习课
向( )平移( )格
向( )平移( )格
课
后
在练习中,平移操作题是难点,反馈中错误率极高。个别需要指导。
回
顾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二) 课本P48~6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
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
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
稍复杂的涉及
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
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
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
单元课时安排: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教 案
(总第 22 课时)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
商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2009年 3 月 25日 上 午第1 节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课 型 新授
日 期 教 具
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 学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目 标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
难 点
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
1、
口算练习
4 × 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2、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3、 计算下面各题。
【设计意图】:复
习乘法的相关口
诀,为学习除法的
求商做好铺垫。
思考与调整
重点: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二、 合作探究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
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一解决吗?
(1)、
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
么问题?
(2)、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
算除)
(4) 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
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重点
1、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
2 、 教学例1。
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
突出学生的自主参
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
与,独立思考,教师
的商了。
三、 巩固练习
1、
在这一过程中扮演
着引导者的角色,要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把充分的学习时空
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交还给学生。
【设计意图】:用比
赛的形式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2、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
56÷7
( )八五十六
课
后
回
顾
让学生自主的在用2到6的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和速度。
教 案
(总第 23 课时)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一)
2009年3 月 26 日 上午第2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主题图、实物投影
1、 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
学
2、 能较熟练在进行除法的求商。
目 标
3、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重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 点
难点: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一、 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
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
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二、 展开学习
1、
用童话故事出示第51页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图
(1) 学生独立计算
(2)
连线
(3) 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2、 完成第4题吹泡泡
味引入,吸引学生
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趣
思考与调整
:让
(1)
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
【设计意图】
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
(3)
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三、 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会知识,减轻计算
的枯燥性。
学生在游戏中学
4×( )= 36 6×( )= 42
63 ÷( )=7 32 ÷( )= 8
48÷( )=6 9×( )= 54
(2) 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 填空并说说思路
2、 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1)
出示题目
(1 ) 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 比较后再填空。
3、 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 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2) 学生自己找信息
(3) 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
(4)
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
每位学生都有思
考的机
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
的思路。
板
书
设
计
7、8、9的口诀求商
4×( )= 36 6×( )=
42
63 ÷( )=7 32 ÷( )= 8
48÷( )=6 9×( )= 54
课
后
回
顾
尽可能的让学生避免计算的枯燥性,提高速度。
教 案
(总第 24 课时)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二)
课本第52、53页练
习十一8~12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课文插图、实物投影 2009年 3 月 27
日 上 午第1 节
教 学
目 标
2、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1、 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重 点
难 点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引入
1、 背诵乘法口诀表
2、
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二、 展开学习
1、
完成第52页第8题
(1) 出示表格
(2) 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 计算并填表
(4) 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
完成第53页第8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对答案
(3)
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 完成第12题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提
高学生运用口诀
的能力。
(1) 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
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 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三、 拓展应用
1、 完成第9、11题
(1)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
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
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
各种形式的练习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br>【设计意图】:尽可
能让每位学生都有
思考的机会,同时积
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有助于促成学生有
条理地思考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用7、8、9口诀求商
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课
后
回
顾
在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案
(总第 25 课时)
课 题
日 期
解决问题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
十二第1~3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主题图、实物投影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
br>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
关系。
教 学
目 标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
际问题的一般解
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重 点
难 点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
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
决该类问题。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
思考与调整
1、 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 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
板书:5×3=15
(2)
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
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从
板书:6×2=12
2、
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
学生已有的认知
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
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
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
出发为学习求“一
个数是另一个数
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
的几倍”做好知识
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上的铺垫。
研 学 过 程
1、
教学例2.
(1)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
棒摆出一架飞机?
(2)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
二、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根数的几倍?
(4)
(5)
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
倍。
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重
点突出
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
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
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
,就是说15是5的3
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
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
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 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
教学例3.
(1)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
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
的几倍”这个问题?
(2)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
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
(3)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
订正。
(4) 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三、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
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四、课堂总结
学生独立解答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回
顾
教 案
(总第 26 课时)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三)
课本第57、
58页练习十二4~8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
的相依关系。
教 学
目 标
2、
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
一般解法。
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
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
难 点
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
该类问题。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引入
1、 口算: 24÷6
56÷8 32÷4 6×7
2、 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一种颜色圆片另一种颜色你能提哪些问题
的个数
1
2
3
4
5
6
7
8
9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提高学
圆片的个数
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
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 展开学习
1、
(1)
(2)
2、
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
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
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
表格。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
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
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
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完成练习第6题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
吗?尝试解答。
决问题的能力。
3、
(1)
(2)
(3)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
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
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
的思路。有助于
促成学
三、 拓展应用
1、 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 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 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
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
多方面的。
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 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四、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回
顾
教 案
(总第 27 课时)
课 题
日 期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课本
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主题图、实物投影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
学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目 标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 点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难 点
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
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研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
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二 、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2)
数学的兴趣,使数
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
学的问题与生活
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实际更加贴近。
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
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2)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
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4
【设计意图】:
通
过“公园游玩”的话
题,激发学生学习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然后用24÷3=8(板书)
(4) 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1、明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确问题和条件为正
(5) 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
式。
三、 巩固练习
1、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1)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 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四、 课堂总结
的结构特征。
【设计意图】:尽可
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要引导学生说出其
中的思考过程。
确地解答问题做好
准备。2、通过交流
解答,掌握该类题目
板
书设
计
课
后
回
顾
教 案
(总第 28 课时)
课 题
日
期
练习课(四)
课本第61、
62页练习十三6~8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教 学
1、 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目 标
2 、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 点
难 点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引入
1、
口算: 24÷4 56÷7 32÷8 6×5
2、
6的3倍是多少? 3个9 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二、
展开学习
1、 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
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
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
计算顺序。
(2)
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
试。
2、 投影出示第7 题
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1) 学生尝试练习
(2)
交流解答思路。
【设计意图】:提
高学生运用口诀
的能力和理
解简
单乘除法的数量
关系。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 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
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
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
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利用
各种形式的练习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解题兴趣。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
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
进行解答。
三、 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尽可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
能让每位学生都有
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
思考的机会,同时积
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
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
课堂总结
有助于促成学生有
条理地思考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课(四)
板
书
设
计
教 案
29课时)
课
后
回
顾
(总第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整理和复习(一)
课
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实物投影、主题图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目 标
2、 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
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
实际问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研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直
最短的时间内直
接明确学习的内
容和任务。
【设计意图】:利
列方式以小组为
单位按一定的规
重 点
难 点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
奔主题,让学生在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
用乘法口诀的排
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律合作整理除法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
算式,培养学生井
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
井有条的思维习
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惯,按规律办事的
思想方法。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
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
问题的方法。
2、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1)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2)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设计意图】:用多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3、
4、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做第65页中第5题
种形式进行练习,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
(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
练。
义。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随堂练习
整理和复习(一)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回
顾
教 案
(总第 30 课时)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课 题
日 期
整理和复习(二)
课本P63页第2
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实物投影、主题图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教 学
目 标
2、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
活的密切联系。
重
点
难 点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研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思考与调整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
【设计意图】:创
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
设情景,激发学习
会解决吗?
兴趣。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
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刚才,你们通过同桌互相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
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
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解决步骤。
(2)
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 1、分步解答:6ⅹ6=36(人)
36÷9=4(组)
生 :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
页第8题的主题图)
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
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情景图让
学生从不
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
同的角度提出数学
理
信息的能力。
问题,解决数学问
(1) 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2)
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3) 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
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 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
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 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
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3、
4、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做第66页中第10题
(1)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
相反。(如下图)
(1)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议
题,培养学生提取信
息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
【设计意图】:用多
种形式进行练习,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
练。同时引导学生体
会解题策略的多样
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二)
24
24
板
书
设
计
×
+
÷
-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
们一起来分享!
课
后
回
顾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
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
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
数的认识”“100以内
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
的自然
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
实
学好。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
以内的数,知
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
万以
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
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
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
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
教 案
(总第 31 课时)
课 题
日 期
千以内数的认识
课本第
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课 型
教 具
新授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
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 学
2、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
目 标
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 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重 点
难 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1、
思考与调整
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
[设计意图]通过
数、答,激发学生
个数相差多少?
学习的兴趣和求
知的欲望。
[设计意图]培养学
生的估算意识和
能力,感受大数的
意义。
2、 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3、
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二、 讲授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1) 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
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
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
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 教学例1。
(1) 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 动动脑。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观察这幅图。
研 学 过 程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个十是一百。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
活动中,发展学生分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
10
的方法,在合作探究
(3) 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
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的能力。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
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
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
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5)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
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
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 检测练习
1、 想一想,填一填。
( 1 )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 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 3 )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4)
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四、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识,进一步掌握它们之
间的关系。
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
千以内数的认识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回
顾
教 案
(总第 32 课时)
课 题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千以内数的读写
课本第69页例2,
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计数器。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
大不上。
2、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重 点 1、
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难 点
2、 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
1、
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 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二、 讲授新课教学例2。
1、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 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
读作:一百二十六。
2、
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
合作学习。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 教师拨出580。
①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 请学生核对。
[设计意图] 复习
旧知,为新知学习
做好准备。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
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
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
自己动手进行实践
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的操作,合作和交
自主探究出千以
4、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
流,
内数的读法、组成和
及时校正。
806 480 521 600
写法。培养学生的知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
识的迁移能力以及
推理和解决问
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
分析、
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题的能力。
5、
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
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四、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
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
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
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 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千以内数的读写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回
顾
教 案
(总第 33 课时)
课 题
日 期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课 型
新授
2007年 月 日 午第 节
教 具
计数器、教学挂图。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
教 学
目 标
2、 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
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 发展学生的数感。
1、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
内数
重 点
难
点
的大小。
2、
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
的
大小。
研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 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6○20 66 ○ 62 100 ○ 89 75 ○ 57
二、 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 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
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
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
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复
小比较的方法位
迁移性的学习千
以内的数大小
对
比较的方法作铺
垫。
[设计意图]通过“估
一估”活动发展学
生的数感和估算
能力。
思考与调整
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1、
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 习百以内的数大
研
学 过 程
(2) 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
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
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 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
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4)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
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
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
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
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
可以了。
三、
巩固练习
1、 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
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 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思考与调整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 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 练习五的第6题。
(1) 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
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
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的掌握。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0○1000
板
书
设
计
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
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
课
后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使学生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
回
的大小。通过计数器的辅助,使学生学起来更方便,易理解。
顾
教 案
(总第 34 课时)
课 题
日
期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本第
73-74页,“做一做”1、2。
课
型
教 具
新授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
顺序表格
2009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
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 学
目 标
2、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十
进制关系。
3、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
序表。
重 点
难 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研 学 过
程
一、 准备练习。
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2、 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
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
数?
二、 讲授新课
师: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人民大桥和赵家桥
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
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
铁路桥的长度呢?
思考与调整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
[设计意图]通过准
备练习复习旧知,
110 、210、310、410、(
)( )( )( )( )
为学生迁移性的
学习新知做好准
备。
研 学 过 程
(1)
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
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
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
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 教学例4。
(1)
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
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
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1、
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3) 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
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
一万。
4、
教学列5。
(1) 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 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和( )个一组成的。
(3)
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
什么数位……。)
5、 课堂练习。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
究,掌握数位的顺序,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
(1) 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
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 数位顺序表。
(1)
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
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 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
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
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 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五、 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
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回
顾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
位的顺序,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
教 案
(总第 35 课时)
课 题
日
期
万以内数的读写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
活中的数据资料。
2009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
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3、 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 点
难 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研 学 过 程
一、 复习准备
1、 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
569( ) ( ) ( )
(2) 1998( ) ( ) ( )
(3) 9997( ) ( ) ( )
2、 填空。
(1)
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
第五位是( )。
(2) 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
500读作(
)4758读作( )
(3) 写出下面各数。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练
习题复
习千以内
数的读写方法和
数位顺序表,为进
一步学习万以内
数的读写做好铺<
br>垫。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二、
导入新课
1、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研 学
过 程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
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
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
的板书在黑板上。)
2、
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
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思考与调整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
活泼
的学习情景,在
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学习,提高学习的积
极性。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
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三、 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 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
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
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
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
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
(1) 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 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 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 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
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
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
四、 巩固练习
1、
第76页的“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学生核对。
自主合作的探究活
动掌握万以内数的
读写方法,培养学生
的分析能
力、自学能
力和合作的技能,同
时让学生获得成功
的体验。
2、 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3、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 学生写出这些数。
(2)
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
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 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
来。
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
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
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总结读写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六、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万以内数的读写
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
第五位是( )。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回
顾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并与他人交流,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 案
(总第 36 课时)
课 题
日 期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
课 型
教 具
新授
计数器、教学挂图
2009年 月 日 午第 节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
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 学
目 标
2、
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1、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
重 点
难 点
的大小。
2、 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
小关系。
研 学 过 程
一、 准备活动
1、
习巩固学生对数
的组成、数位的认
的比较。
思考与调整
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
[设计意图]通过练
各表示什么? 257 1059 5791 135
2、 填空
10个( )是一万。
872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
3、 在
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二、 学习情景的创设
1、 看挂图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
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个千、4个百
和3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
( )个一是十,(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
),识以及千以内数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