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及说课稿
湖北大学教务系统-延期开庭申请书
大班数学教案及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
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
二次分类”这个
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
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
动活动的
过程。“图形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
深入,使幼儿真正
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
所传授的,
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
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
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
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
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
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
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
律的思考。
三、 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
度和儿童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
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
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
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
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
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
他们发现“图形二次分类”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
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
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
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
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
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
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
归纳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我就将问题抛出
来,“如何将这么多混在一起的图形分出来,
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从第一、第二环节的逐步加深
,到最后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
类,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接着,就是如何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
验;那么,难点是“如何让
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
幼儿自己先想办法分类;具体操作;
2、 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二次分类的基本特
征: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
征对已经分好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
这
里,我准备用积木演示,首先,我将红、黄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圆柱形、长方形的积木混
在一起,接着请
小朋友帮我分成两类(那么,颜色只有两种,而图形却有三种,小朋友就会按颜色
先分为两组)然后,我
再请小朋友对其中的一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会按图形来分类了)
3、
幼儿再次操作
4、 经验迁移: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
“请大家将小朋
友进行二次分类”(小朋友一般会先分男女,接着就会按高矮、衣服、头发等
来进行第二层的分类)
四、活动准备
1、
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 各种积木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 尝
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
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
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
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
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
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
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
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
验归纳。
2、 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
择在操作的不
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
幼儿
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
br>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 游戏
法:通过“看谁举得快”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
目的,在游戏中发展
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
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
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我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
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
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
六、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2、 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
导幼儿观察图形的不同点(颜色、形
状、大小),然后鼓励幼儿自由的操作,逐步深入,
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
3、 经验阐述,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注重幼儿之间经验
的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根据自己
的操作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快乐。然后在每一个操作环节
都有教师和幼儿的共
同小结,注重经验的巩固和归纳。
4、 幼儿再次操作;
5、 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
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活动准备:
1、 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
(1)
游戏:“看谁举得快”
教师:请把X色的XX形举起来;或是请将大(小)的X形举起来。
幼儿听到信号后应迅速地根据这两个特征将图形举起来,看谁举得快。
2、学习对图形作二次分类。
(1)出示红、蓝两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请幼儿上
来将几何图形按颜色分为两类,
然后再请两名幼儿上来将红、蓝图形按形状不同各分为三类(即红色圆形
、正方形、三角形
及蓝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初步学习对图形做二次分类。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每人一套大、小两种规格
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首先将大、小图形分开,然后将大的
图形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为三类;
再将小的图形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分为三类,要
求有顺序地操作。
(3)教师小结,幼儿再次操作,进行二次分类。
3、经验迁移:
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
4、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