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职数学教案
芝加哥的大学-行政管理制度
五年高职数学教案
【篇一:五年高职大纲】
五年制大专部数学教学大纲
一、 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
数学》是五年制高等职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数学的内容、思想、
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
数学是提高文化素质,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参加<
br>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初中文化的
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
掌握初等数学、微积分学及相关专业所必须的工程数学。数学课程
应体现
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三方面需求的和谐的统一。
三、 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有关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
内容反
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知识;
2、形成能够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运
算、数据处理、制表、作图
和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基本技能;
3、培养会观察、比
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能运用数学概念
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进行正确思维的品质和能力;
4、培养会根据
法则和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数据处理且理解运算的原理,能够根据问
题的条件寻
求并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运算能力; 5、培养能够
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从复杂的图形
中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
形,能根据条件画出简图会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的空间想象能力; 6、培养会把相关学科生活或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
予以解决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
7、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四、 章节名称、学时、教学要求及各章重点难点
第四章加法定理及其推论
12学时
教学要求:
1、练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加法定理。灵活
运用加法定理进行三
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有关计算。
2、掌握二倍角公式,并用之进行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有关计算。
3、理解半角公式,并用之进行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有关计算。
4、
通过公式推导,了解各公式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章重点:加法定理
本章难点:(1)将asinx+bcosx化为asin(x+?)的方法
(2)半角
公式中根号前正负好的选择
(3)灵活运用公式作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第五章反三角函数
解斜三角形24学时
教学要求:
1、
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概念,了解反余切函数的概念,能
画出反
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图象。
2、
三角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最简三角方程的解法。
3、
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提高
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重点:(1)反三角函数的概念
(2)最简三角方程的解法
(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本章难点:
(1)反三角函数概念的建立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六章向量与复数 24学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2、
掌
握数乘向量的运算及运算律,掌握向量平行的条件。 3、
理解复数
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几何表示法。 4、
熟练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四
则运算。
5、
理解和掌握复数三角形式的表示法,掌握三角形式与代数形式
的互化
及三角形式的乘除运算,了解复数指数形式。 6、 培养学生的运算
能力。
本章重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及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
复数的
概念及几何表示,复数的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及其运算法则。
本章难点:对向量加法和减法定义的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复数的概
念;复数的代数形式化三角形式。
第七章排列 组合 概率与统计简介
36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分类、分步计数法。
2、 理解排列的定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简单的排列
应用
问题。
3、
理解组合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应
用问
题。
4、 理解随机事件、统计概率、古典概率定义,理解互斥事件、对
立事
件的概念。
5、
了解总体、样本的概念,会求样本均值域方差,会画频率直方
图。
6、
掌握二项式定理及通项公式,了解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本章重
点:(1)分类、分步计数法
(2)排列、组合的定义和排列、组合数的计数公式
(3)概率的定
义,古典概率的计数公式 (4)作频率直方图及样本数学特征的计算
(5)二项式定理 本章难点:(1)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应用,区
分“分类”与“分步”
(2)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及其区别 (3)古典概率
的计算
第十三章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36学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函数定义,会求定义域;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定义,图象与
性质;
理解复何函数
与初等函数的定义,会分解复合函数;绘画简单分段
函数图象;会建立简单函数关系式。
2、 理解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了解左、右极限的概念及简单计
算;掌
握函数四则运算法则;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知道无穷小的
性质,并用之求极限;掌握
用两个重要极限球极限的方法。
3、
理解函数连续的定义和初等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求函数间断
点;掌
握初等函数求极限的方法;熟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本章重点:(1)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性质。
(2)分
段函数、初等函数概念、分解复合函数。
(3)理解极限概念、正切
运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一些基本初
等方法。
(5)理解在一点连续、间断的概念,会求间断点。 (6)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两个性质。
本章难点:(1)函数图象、性质的
掌握,建立函数关系。 (2)理解极限概念。
(3)分段函数在分段点极限、连续的讨论。
第十四章 导数 28学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到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会求曲线在给定点的切线方程与
法线方
程,直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
熟练掌握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
则及基
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并能熟练求初等函数的导数。
3、
掌握隐函数求导法,知道参数方程求导法。
4、
了解高阶导数的意义及二阶导数的力学意义,并会求函数的二
阶导
数。
本章重点:(1)导数的定义
(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3)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4)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本章难点:(1)导数的定义
(2)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数学》
1998年7月第
1版 2004年5月第12次印刷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数学教学参考书》
2001年7月第1版
2003年6月第3次印刷
04级教学进度表
03级教学进度表
【篇二:五年高职《初等数学》教学大纲】
五年高职《初等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
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
础知识,
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
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
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
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
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像
能
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
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时
数为
144学时。(其中加*部分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
的任意选修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
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
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
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
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
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
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
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
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
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
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
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
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1单元 集合(10学时)
第2单元
不等式(8学时)
第3单元 函数(12学时)
第4单元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2学时)
第5单元 三角函数(14学时)
第6单元 数列(10学时)
第7
第8单元
直线和圆的方程(18学时)
第9单元 曲线方程 *(12)(
第10单元 空间几何体(14学时)
第11单元 概率与统计初步(16学时)
第12
(2)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条件,可开展拓展性知识讲座和相关
活动。例如,举办“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相关职业岗位上
的应用”、“数学与文化”、“
数学史”等专题知识讲座。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初中数学
后续课程:《高等数学》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为专业服务。
六、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高等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
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
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
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
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
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
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
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
利用各种教学
【篇三: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对策初探】
龙源期刊网 .cn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对策初探 作者:汪金
摘 要:近年来,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遇到诸多困惑,教师难教、学
生难学,问题突出。如何
改变教学现状,实施五年制高职数学的有
效教学?本文在对此做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困惑;对策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是五年制高职学生
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
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目
标是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掌握生活和从业
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
“三项技能”(计算技能、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四
种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
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基于这样的任务
和目标,针对目前高职数学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困惑
1.教材内容方面
现有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是省编通用教材,虽经几番修改取舍,
降低了难度,增加了与专业有关的内容,但缺乏适合各专业特殊需
求的内容,加之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
象、逻辑严密、难懂的特点,
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厌学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
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方面
数学计划的制订难以实现专业课对数
学的需求,教学内容的设置和
专业课联系不大,缺少与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目前五年制高职
数学课程多沿袭传统的单一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数学为专
业服务的功能。
3.教学方式方面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讲的教学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于五年制高职数学课
堂,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实施困难,学生难
以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4.学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