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苏教版数学五年级

萌到你眼炸
691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7: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苏技术师范-绿精灵



小学数学说课稿:苏教版数学五年级
下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
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
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 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
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 容之一,也是以后进
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 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
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 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
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 过程
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
数的 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
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 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
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 分步通分好。(3)、利用分
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 7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 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 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
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
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
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
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 ,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 7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
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
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 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
“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 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
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 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
减 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3 7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
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顺序相同吗? < br>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 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
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 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
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
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
位或由许多物体 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
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 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
4 7



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
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 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
展计算能力。计算,由于先算,因此把1写成。计算, 会出现
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先减得,再算如果先
把和通分,分 别化成和,那么1只要写成。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xx”。
(1)完成“xx”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 练一练”里的,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
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 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
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 识
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
材只教学求两个 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
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 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xx”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 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什么看作单位
“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
“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10(7))
5 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 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
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 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
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 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
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 较少,仅第1题里有4
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
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
时)(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
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 br>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6 7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
物、观察生活、观察自 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
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
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 观察事
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
观察法组织 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 提高。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7 7

阜阳师范学院-父亲山母亲河


保送生-二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以温暖为题的作文-工会主席工作总结


行政复议申请书格式-井冈山大学分数线


四大行-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荷兰银行-网上发广告


沈阳师范大学招生办-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履历表-税务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