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说课稿面积_人教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德能勤绩廉
《面积》说课稿
说教材
一、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
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
和面积单位,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
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
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
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
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
础。
二、教材处理
本单元概念较多,也较重要。另外还有四个例题,分7课时进行教学。教
学中注意对教
材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
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
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
住所学概念的描述
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
就是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
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
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
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
作活动,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
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
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
认识,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有效
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
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
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
应用。人们平时对面
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对面积的估测如
“估计
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
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
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
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
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
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
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第1页共4页
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说教法:
《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过程教学,这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
发展的过程。”为此,
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
动机会,使数学学习从“文本学习”走向“体验学习”,
就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几
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
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
单位”的导
入新课时,让学生说说多媒体教室和你的房间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媒<
br>体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的房间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
生活
情景,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
之间的距离,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2. 直观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
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时,利
用媒体直观演示把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划分成10
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帮助学生理
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说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突破传统的
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
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
感得到发展。
(1)操作实验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来激发学习兴趣。现代
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
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例如在认识“面
积”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
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
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
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
上,让学生
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
br>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
参与到
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实践操作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在学习用单位面积测量物
体表面的面积时,把
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
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
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2.自主探究法
《数学课
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
重让学生亲身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引
导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
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先用1cm2小正方形拼图
形,在拼的过程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
的长、宽有关系,再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
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
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
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说说
各自用边长
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
第2页共4页
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拼摆
收获:通过摆一摆,你们有
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
想,讨论小结
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
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
自
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
养了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
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
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
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
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展现概念的
形成过程,形成常用
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说说我的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
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
小概念,学历运用各种估测方法比较面积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从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的大小。了解统一面
积单位是必要性。
教学策略: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
引入。前
者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寻找直观比较的对象,如课桌桌面,课本封面,黑板大小,练
习本封面等等,从中还
能比较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
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
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
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
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
方法比较大小。
学习面积单位,先由第教材70页比较
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
系列矛盾冲突。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再介
绍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
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
方厘米?”“用手比
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
知这些
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学课本例1。
教学目标: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运用到时机生活中。
教学重点难点:由直观到抽象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策略:同图示法和直观演示
法帮助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可以先让学生说
说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然后再看图
、画图或比划相应的长度与面积单位,进
行对比。除了强调两种单位的区别,也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联
系。如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
边长是1厘米等。区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图形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应用
的角度加以区
别,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使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使用面积单位。这是防止概念混淆
,
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
强
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例2、例3。
教学目标:在理解面积意义的基础
上,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运用于解决问题中。
教学重点难点:由长
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的计
第3页共4页
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沿着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方向学习。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
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可以让学
生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在用小正方形拼摆大长方形大正方形中,猜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
数小正方形中,在观察讨论中验证猜想,在图形的变换练习中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
算方法。再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提高应
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内容。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对比周长与面积。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源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的能力。
教学策略:以源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为主,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对比练习,
以及稍
有变化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与巩固。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例4。
教学目标: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按1∶1
的比例,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内画出1
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
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再让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上类推出1平方米与1平方
分米之间的关系。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土地面积单位,
了解它们的实际大小,掌握它们之
间的进率,会用进率进行换算。
教学策略:公顷和平方千米
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具体了解1公顷有
多大,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
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
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
土地的四周看一看。并向学生说明,
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如果有条件,可以再量出边长是
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
学生看一看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巩固梳理本单元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先进行基本知识的复习梳理,再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本单元知
识,培养
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