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萌到你眼炸
546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7: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长沙市雅礼中学-母亲节活动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北京版)一年级 下册第
五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教科书第75-76页的内容。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
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 ,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 动体会
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 ,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的过程,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
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1 10


•教学重点
•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四、说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
白纸、彩笔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图形,你还认识么?看课件说名字。
•再看桌面的立体图形,说给大家听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规范语言:我手里拿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
•刚才大家认得都很清楚,记忆力真不错!
•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大家庭里,除了立体图形,还有
另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 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丰
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还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
堂气氛,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图形与
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2 10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 要求:这些平面图形就藏在你的立体图形上,它的某一个面
就是平面图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赶快行 动吧!
(2)汇报交流
追问:你的手掌上是什么感觉。(滑滑的,平平的。)摸: 平。对
了这就是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
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 位数计算和其他
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
一课时尤为 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
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
3 10


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
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
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 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
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 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 生展
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
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 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
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转
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
操作活动中进 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 的计算方法必然是
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 10


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 br>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
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 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
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 步
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
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 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
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
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 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
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
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
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5 10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 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 己认为
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
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
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
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 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
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6 10


二、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
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的发展,特别的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
用。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 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
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
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 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
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
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
内容。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 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
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更有
利于培养学生从根据事物的非本 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
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并能用简单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从而初步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 成和发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 行分类,体
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
7 10


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
的问题。四、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实物
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儿童
数概念的形成起始于对物体 集合的感知,他们对物体数目的理解是建
立在对物体的匪类、排序和比较多少的基础上的。因此,历来的 教科
书都讲分类、排序和比多少作为学生徐诶数和计算的知识准备,安排
在准备课中。
由于《标准(2011)》讲“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
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 切联系,解开了在上一轮教材实验中教师对于教
学“分类”这一单元内容的“目的”的困惑。
2、教材编排特点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
动,让 学生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
题的过程,教材注重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 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
过程。如,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
可 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再
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例2的安排也是类似的。从
而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突出了分类的实际意义,又完整的体验了统计的全过程。
8 10


2、为学 生的探索留出了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例1中,
对气球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是学生通过自由探索得 出的。例2中,学
生自行选择标准进行分类计数也给学生留出了探索的空间,并且可以
引发学生 对于分类的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充分体现可对学生个性发
展的尊重。
3、从易到难,坡 度合适。本单元在难易程度的把握上非常注意
由易到难。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 准到不同
标准、由形象的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来表达。练习中由简单的基
本训练到复杂的综 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数据
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逐渐加大。
五、本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进行
六、单元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
体会分类的意义。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分 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
包等。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徐诶素
材。
首先, 在引入时,应注意由熟悉生活情境引入,突出分类的实际
需要。其次,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 动。如整理书包、整
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教学中要结
合具体 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
9 10


式由实物图逐步过度到图和表。
3、对学生不同的方法可以可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
义。
首先因为学生的知识 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
别。体现在对物品的分类上,选择的标准往往不同。对于学生 对所选
标准所作的解释,合理的应当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
否则会使分类失去 意义,也将难以驾驭课堂。
七、分课时分析教学重难点
例1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不同 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
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难点是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2的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
表示分类的结果。难点是体 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这里
关键还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虽然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但
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物品的总数是不变的。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0 10

重庆交通大学分数线-公务员招生简章


新乡市事业单位招聘-年总结报告


五四运动的口号-自我介绍包括什么


陕西高考-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我们这帮人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


溺水安全-护理工作个人总结


中国传统情人节-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影视编导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