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别妄想泡我
699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07: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佛山中考成绩-小品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课题一:长短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 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 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 的方
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 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
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 br>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
是白色,一把 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 是把小棒平放在桌
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
什么,愿 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
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
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课小结(略)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 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题二:加法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王海玉
教案设计:河北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王海玉
指导教师:河北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 周文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 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
学交 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l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5。
(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 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
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 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
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十”。
(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二”,并在等号后 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
读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 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通过观察, 得出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通过学生 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 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
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
四、全课小结(略)
课题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联合小学 李金英
教案设计: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指导教师:鞠凤霞 薛玉春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 称;
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
教、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 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 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
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设计说明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 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
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 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 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 己的感受和发现
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
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
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
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 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
(通过记忆想象,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 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
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 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
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 得准。(参照做一
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
完成在课本 上。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课题四:分类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 江会书
教案设计:河北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 江会书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 黄振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
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
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
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设计说明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 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象、交
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
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
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 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
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学生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
乐趣。)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 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
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 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
明。
三、全课小结(略)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课题五:9加几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艳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刚小 高秀艳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钱守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
方法;通 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
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 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初步的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
说)
(设计说明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 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
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 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l、2、3、4„„12、13,—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 10、11、12、13,—共有13盒。
(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
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 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
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 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
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 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
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 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
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 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 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
以9+4等于多少?
(从情 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
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 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 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
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通过操 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
计算方法。)
(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 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 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 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
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 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 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
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 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
学具学习。

郫县一中-沈阳房产局


厦门华夏职业学院-文明礼仪教育


考研服务-酒店实习报告


聚餐活动-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感悟生命的文章-贺炜语录


房补政策-小王子读后感


广东财经政法大学-红五月黑板报


快乐的暑假-万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