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自主招生报名表-演讲稿的写法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案例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
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合作学习,即根据班内学生的成绩、兴趣、能力、性
别与性
格等方面的差异,编成异质小组,利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
促进学习,以群体发
展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他人
的帮助,通
过人际协作,利用学习资料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将个体
间的差异当作一
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协同发展的目的。特别在当今社会,由于个人能力
的限制,很多工作
需要有团队协作方能完成。因此,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增强学
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的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
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学会、会学、成功、择优的动力,从而使学
生
的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②师生平等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要改
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
生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积极思考和合作交
流的空间与时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科学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感受教师是自己平等的伙
伴。
③激励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坚持以鼓励为主,引导为主,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
成功的喜悦、发展的乐趣、创新的渴望。只有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树立自信心、自强心和
进取心,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合作学习的设计一般采取如下策略: <
br>①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
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内
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比例恰当;
兴趣、爱好、搭配、定时重新分组;组长实行轮换”以便确保组内各<
br>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②营造合作学习空间。合作学习必须
创设一种开放式的群体空
间。桌椅排放应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因此要变传统的“秧田式”
的座位结构为“T”
或“马蹄”型,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和个性发
展的空间。
③培养学
生合作态度。如果学生对合作没有正确态度,那么小组
学习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加强
培养以下态度:
·学习积极主动、勤于思考、不依赖教师和其他同学;
·乐于助人,优势互补,强弱互助;
·虚心学习,专心倾听他人意见;
·敢于发言和质疑,讨论时自觉的轮流进行,不大声喧哗。
④把握好教师的角
色。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局外人,而
是学习目标制定者、程序设计者、情境营造者、讨论参与者
、协调者、
鼓励者和评价者。当学生遇到因难时,教师应给予援助,但不可代替
他们的思考,不
可暗示解题的途径;学生发言时,教师应以平静的心
倾听,发现错误,不忙纠正,先让其他同学更正,评
价与补充,仍有
错误,教师再启发引导。
⑤合理评价学生。评价是促进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
的关键。要
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
小组集体的评价
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
评价。
例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创设情境,激趣引人:“如果一箱饮料是24瓶,那么16箱这
样的饮料有多少瓶?”先让同学列式,
然后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
×16”。
②合作交流,学生探究:
对此,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计算方法,如
24+24+„„+24(共16个24相加)
24×10+24×6
24×2×8
24×4×4
24×5×2+24×6
24×5×3+24
„„
针对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让学生交流。首先在小组内
汇报,要轮流说,尽可能不要重复。然后,小
组整理成果,准备向全
班同学报告: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哪些算法我
们组
没有想到?我们有什么收获等?
③反思巩固,教师小结
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提出新的问题
:如果换成23×17,那么
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些还能应用?哪些即将失效?能用的那些方法
中,哪些较为简便?从这些算法中能否归纳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
法法则?
④布置作业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学习,如果不了解
和掌握它的目标定
位与理论基础,将会流于形式,陷于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①注重形式
缺少实质
在一些体验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活动中,形式上教室里课桌的排
放弃除了以前的“秧
田式”,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环桌面坐。老师
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讨论,教室里人声嘈杂,学生讲什
么根本听不
清。老师宣布“时间到”,嘈杂声立即嘎然而止。老师与学生之间缺
乏真诚的交流。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与能力,加上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
过程中未能发挥主导作用,未能
及时地组织有效的学习,包括事先的准备、合作过程中的指导以及对合作交流的评价与调节等,使得学生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不能达到
预期的目的。
②强调情境 忽略算理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
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然而在某些合作教学活
动中,教师为了创设问题情境,有
时情境的内容在份量上远大于数学
知识的内容。例如,在一节“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课上,教<
br>师先出示一张全校教师的合影,花去大量时间让学生猜“各科教师的
人数,然后分别提出问题:语
数教师共多少人?音体美教师共多少
人?„„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虽然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新
课,但未能让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从“逐个计数”上升到“按群计
数”,在营造学习背景时,
忽视了数学学习的本义——理解与掌握基
本的算理与技能。
③问题不当 失去价值
对于合作学习的问题,有的过于浅易,有的不够恰当。比如,有
位教师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提出这
样的问题:“为什么1厘米
等于10毫米?”要求各小组讨论。合作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探究价
值,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只能失去合作的意义。
④参与不均,过早分化。
对于小组合作
教学活动,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
关系。然而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
互动的多,互助的少;盲目讨
论的多,友好分享的少,学生的参与度很不均匀。一些表演欲强的学
生抢着发言,老师为了怕影响教学进度,总是选一些尖子生代表小组
发言,而不关注其它学生的学习情
况和情感体验,大多数学生只能充
当“听众”或“陪读”的角色,结果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只能是让<
br>“少数人先富起来”,使得全班学生的学习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
⑤“动辄合作 不谈自主”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
是体现个人的一种独立的、单向
的、静态的学习活动。而“合作交流”
是一种团队协作的、多向动态的学习活动。然而,在某些观摩课上
,
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后,就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上出现
一片表面上的热闹现象,
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时间,
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数学
学习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独立学习,要处理
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
生先独立思
考,合作学习必须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