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基本点和关键点-精选作文
李泰成-述职报告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基本点和关键点
一强化基础学情分析
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
容有
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
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
点,学情分析是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
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
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
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
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
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
知识的分
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
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
趣和针对性的
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往往
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
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
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
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
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3.学生的数
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
教学设
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
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
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
br>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
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
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
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
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
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
现代化的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
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
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
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
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
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
浓厚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
的出发点,也是
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以及
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
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
课堂教
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
即“从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
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
br>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
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
事数
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
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
全吻合。有效地组
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
的编写特点,
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
现顺序,
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
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
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
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
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
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
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
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
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
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
步改
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
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
显的动作
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
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
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
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
教
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
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
现。学生学习数学知
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
学生进行有
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
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
,不断创设
行之有效的探索场。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
究,通
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
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
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
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br>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
动,当学生自己独立
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
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
、
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
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
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