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
上海apec会议-升旗仪式演讲稿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
作者:杜延强
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0期
摘 要: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只重简单的几何
知识的传授,偏
重于计算。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
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
应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的
概念、发现图形的特征,让学生亲历体
验学习的过程,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
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
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
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面对新课标提出的新要
求,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
几个方面谈谈
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实物直观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
经
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空间与图形不是通过传授能获得的,而是要让
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学习数学
知识,从而
更准确地把握相关几何概念,建立空间观念。教材在图形的认识部分是按照“立体
—平面—立体”的顺序
来安排内容,即先从学生幼儿时常玩的立体玩具入手,再学习平面图
形,最后再回归到对立体图形的本质
特征的研究上,这就体现出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尊重。因
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实物直观感知,能
较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构建。例如在教学
《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
学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
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
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
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
币的正反面都是
圆形等。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融入学生身边的实物,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为生活服务
的
理念,同时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教学《垂直与平行》时,联系最贴近学生身边
的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通过双杠、单杠等的观察,先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再找出
这些实物的
外形特征,形成对“垂直与平行”的直观认识。再如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垂直”和“平
行”几个字,从汉
字里观察“垂直于平行”的知识,这样身边的实物就都成了教学的学具,学生
也兴趣盎然,乐于找出生活
中更多的“垂直与平行”实例,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学习兴趣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