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心得3篇
江南大学研究生-搞笑的打油诗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心得3篇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
为一种理性的深层次文化
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学
科
教学设计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心得范文1
华而不实,光注
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
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
果好。学生
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
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
景怎样把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
在实践着的事情。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
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
一个好的开头
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
课堂中来,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
材,比如:现有的
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
激发学生
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
减法甚至20 以内的
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
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
学数学应该
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
事的,那些以为
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
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
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
学习目的
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
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
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
准确
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
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
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
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
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
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
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
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
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
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
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
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
时还会犯穿新鞋
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
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
别的,只是把以
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
条件然后根
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
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
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
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
节课的
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
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
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
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
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
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
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
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
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
有思想
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
懂,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
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
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
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
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
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
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
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
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
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
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
教学,
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
思,在实践后反思,
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
都会有进步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心得范文2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举办的国基教育
大
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
师:吴正宪,张齐华,杨
皎,许卫兵,朱国荣,陈亚明,沈洋几位大
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
动,谈
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
br>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
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
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
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
旋转。鼓
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
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1. 整节课气氛比较活
跃,老师情绪高涨,
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
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
充分的展示。
3.杨皎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
性学习、
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
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
得开、收得拢〉。
4.许卫兵《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
起
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
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
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
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
的。
5.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
理解数的意义,整
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
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
,初步理解分
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
概念的建立是
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
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
/p>
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他们不只是
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
思,学人之长,补已
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
理解理
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