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温柔似野鬼°
8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0: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海商学院分数线-商丘师范学院教务网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凌国伟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最重要。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 内容、编者意图,
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把握了教材内容、编者意图 、知识生长点和教学的重
点后,教师应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具体、全面 。具体,
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考虑,提
出层次清晰、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要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双基”和数
学思维,从记忆、 理解、探索和发展层面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求,收效甚好。全面,就是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从数 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考虑外,还
应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就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更多地关
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关注学生
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和同伴合作交流< br>的意识等,并注意将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从而得到落实。
例如,苏教版《数学》*四年 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记忆层面上的
目标可定为:要让学生记住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 简便写法,特别是形如a×a、1×a、
a×c的写法;理解层面上的目标可定为:通过让学生经历用字 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
计算公式等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 义,会
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代数式的值;探索发展层面的目标可定为:通过让学生经
历 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
初步感受具体数量符 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
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增强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实践证明,这些目标定得清晰、具体、
恰当、全面,且便于操作。又如,在单元、期中和期末 复习课中,有些教师从巩固知识、
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等四个方面确定复习的目标,也符合课 标精神、教学要
求和复习课的功能。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既要防止目标空< br>而虚,又要防止目标散而糊。
2.抓准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 一。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
的热热闹闹和课件画面的漂漂亮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 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
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 。重点应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例如,五年级(上
册)“找规律”,教材呈现的场景是按周期规律摆放的三种不同物体:盆花的颜色依次
是蓝、红、蓝、红 „„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
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 „„提出的问题是: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
摆放的?彩灯和彩旗 呢?照这样摆法,左起第15盆 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课时的重点是
什么,有些教师认为是让学生掌握用计算(除法)的方法解决简单周 期现象中的排列规


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细读教材主编王林先生 发表在《小学数
学教 学》2005年第9期“苏教版第二学段数学教材内容介绍”一文中的一段话: “找
规律单元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可知,这一课
时的 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来说
就是让学生结合例题经 历怎样找(观察或操作),用什么方法找(看一看、画一画、圈一
圈或摆一摆学具等),找到的是什么规 律(如盆花是2盆一组,每组按1盆蓝花、1盆红
花顺序排序或2盆一组,单数盆摆蓝花,双数盆摆红花 )的过程。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体会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单 双数列举的方法,
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等。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重点是
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抓住这类题的本质。这样研读教材,抓准教学重点,突出教学
重点,显 然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事实上,除了在教学例题(新授课)中可以看出是 否抓准了重点,突出了重点,在练
习课中也能看出。例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想想做 做第2题:一块三
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 角
和是多少度?(图略)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再对折),填一填内角和
的 度数。(图略)一般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这两题时,只要求学生说出内角和是180°就可
以了,而有的教 师却在得出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由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
三角形,不管是钝角三角形、锐 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由第
3题引导学生发现:不管三角形是大还是小,内 角和都是180°。显然,这样做,不是
为解题而解题,而是在练习中也突出了全课的教学重点,发展了 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熟悉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熟悉 学生为基础。熟悉学生主要是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
规律和学习方法,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
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注重学习策略 < br>教师要注重怎样教,也要注重学生怎样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和
学习方法来设计 教学过程,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下册)教学求两数
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分析教材 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可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
(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
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 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
解并学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算理、学会 算
法,符合他们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要点是: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
扣减法 含义理解算理、学会算法。所以,在讲解例题“学生甲:我抓一把蓝花片有8个,
学生乙:我抓一把红花 片有13个。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时,可以采用媒体创
设直观或操作的情境,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让学生排一排红花片和蓝花片,直观地比一比
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先“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 接着,教师明示并引导学生理
解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3比8多多少。在通过直观操 作明示数量
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求13比8多多少,只要从13里去掉8,用减法


计算,列式为13-8=5。这样,让学生完成从“看出”到“算出”的进步,理解算理、学
会算法。实践证明,这个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方法,效果较
好。 < br>事实上,有些时候教师关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认识
不一定正确。如 先教平面图形还是先教立体图形,有些教师认为先教平面比较简单。事
实并不是这样。史宁中先生在《数 学通报》2007年第6期“《平面几何》改造计划”一
文中有如下的论述:
小学生大都喜欢 动画片,为什么成人对此不那么热衷呢?大概因为那些图像在小孩
眼里是立体的,而在大人看来则是平面 的。世界上本来不存在平面,平面是一种抽象,
这种抽象比从数量抽象到数还难。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他们 生活的空间,这是一个三维世
界,在他们眼中这个三维世界是具体的,他们观察的是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 具体的物体,
以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们显然已经具有几何抽象能力了,因为他们能够分辨出各种物体的不同。显然,也能够分辨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了,因为他们
知道对离得远 的人说话声音要大一些。这种抽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实际上,低年级孩子对立体图形之间关 系的认知非常好,甚至比四五年级、初中的
学生还要好,恰恰是我们的教学使孩子没有了立体感觉。我认 为应该在小学一二年级教
位置关系,教简单的立体知识,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教平面知识。一上来就教平面 的知识,
小孩就懵了。
有关单位进行的大范围教学质量的评估抽测的情况也证实,学 生对立体的认识比平
面的认识好。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十分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 习
方法,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2.注重突破难点
课堂 教学的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而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
容、目标确定,又要根据学生 的具体情况确定。许多时候,重点即难点,但也有重点非
难点,难点非重点的情况。把握教学难点可以靠 钻研教材,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
的教学经验不足以找准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特 别是心理学知识,在
实际经验和理性思辨的相互结合中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准确把握难点。把握难点是为 了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策略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五年级(上册)教学“小数的 性质”,教材呈现了情境图“学生甲:我买1枝
铅笔用了0.3元。学生乙: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 元。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
什么?”显然,这节课的难点是探索、理解并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怎样 来突破这个难点
呢?有的教师根据教材编排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直观理解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收< br>到了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呈现学生购物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
识经验、认知策略说明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0.3元和0.30元都是3角。
( 2)引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0.3和0.30这两个小数有什么不同,从左往右看,小
数的末尾有什么 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0,小数的
大小不变。

(3)直观理解。借助直观图(略),启发学生从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中
理解0.3是 3个0.1,0.30是30个0.01,也可看作3个0.1,3个0.1与30个0.01
相等。
(4)再次观察。结合直观图,通过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实际长短(结
合计量单位的改写),说明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让
学生初步感知小数 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5)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刚才两方面的观察和发现,总结出小 数的性质,也可
引导学生从右往左看刚才的两组等式,进一步领悟小数的性质。
(6 )练习深化。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外,教师还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
如:①出示:7.8米、0.5元、0.40、0.65、0.50元、5.3元、6.4米、 0.4。问:
这些数中有大小相等的小数吗?说说理由。
②要求学生写一个小数,再 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看看它的大小
有无变化。问:为什么?如果在它们的末尾添上 两个“0”呢?三个“0”呢?相等吗?为什
么?
③0.6添上“0”变成0.06,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④判断:
a.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b.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c.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⑤按要求说一个数:
a. 不改变数的大小,所有的“0”都能去掉。
b.不改变数的大小,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c.一个含“0”的小数,去掉一个“0”就要改变它的大小。
⑥三个小朋友举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了5.08。现有两个“0”卡片也要加入。
a.可以加入,但不改变大小。
b.不改变大小的同时,两个“0”不能站在一起。
c.数字“1”也想加入进来,它能否站在某个位置但又不改变大小呢?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生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教学生成为目标。把握教材、熟悉学生是生 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设计的前提和关键,但设计毕竟是设计,不是生成,更何况课堂教学设计面对的是活生
生的学生。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设计尽可能有效、完美地生成,除了对教材把握到位和
学生情况 熟悉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调节课堂气氛
有效 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善于营造师生互动、活泼和谐
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学 习活动,以促进教学设计高质量地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紧张,太拘谨 ;二是学生注意力分散、不集中。遇到学
生紧张、太拘谨时,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方式,如生动的语言、精 彩的游戏、真诚的鼓励、


热情的启发,发扬教学民主,调节学习气氛。一些名师在上课前 精心设计的师生交流,
都能收到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遇到学生 注意
力分散不集中时,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方式,如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
的好 奇心、求知欲,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有
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课堂气 氛是即时生成的,很难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察颜观色、因势利导、适时调控。
2.灵活应对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补 充、启发的共同活动,是
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 源。这
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适时灵活引导、应对。例如,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一课,教师课始设计了一个摸球的游戏:口袋里有4个红球、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
个球,摸后放回 ,一共摸30次。如果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如果摸到黄球的
次数多,算男生赢。刚开始操作时 ,学生中对于游戏设计就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
人同意,有人不同意。老师停止操作,要求学生说说 自己的理由。同意的学生说口袋里
有两种颜色的球,摸出两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不同意的学生认为红球 有4个,黄球只
有2个,两种球的个数不同,摸出两种球的可能性不相等,老师偏向女生,这个游戏是< br>不公平的。学生发表了上述观点后,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你认同哪种观点?思考以后
大部分学生 认同后者。教师接着说:要不要试一试,体验一下,看看这个游戏到底公平
不公平。体验以后,教师立即 引导学生反思:怎样的游戏是公平合理的?请同学们自己
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在这个案例中,当学 生对预设的情境有意见时,教师适时引
导,顺着学生的意见,把预设的情境作为体验猜想的对象,为学生 提供反思的素材,并
在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设计、体验公平的游戏规则,课堂效果良好。
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经常会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往
往五 花八门。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变不力,只是一味地点头称好;而有些教师却能
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小 结要点(即总结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醒学生应注意哪
些问题),灵活应对,效果良好。以三年 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总结时,
学生给出了各种回答,有的说,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轴 对称图形;有的说,剪纸、花
边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说,轴对称图形非常好看;有的说,轴对称图形在生 活中处处可
见;还有的说,俄罗斯国旗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基础
上,应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
重合的图形), 怎样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主要看对折后图形的两边能不能
完全重合),让学生知道对折时 可以左右对折,也可以上下对折或斜着对折,还要注意
“完全重合”不仅指图形的“外边”完全重合,还 要看图形的“里面”是否完全重合,
即所有的对应点是否完全重合。另外,在小结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 度,还可以逐步引
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并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概括和提高。

西大附中-学生包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研考网


日语常用口语-长阳音乐节


贴春联的由来-租房合同样本


泡打粉和酵母的区别-欢送会主持词


广州商学院-认错的话


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处-gpa是什么


花莲地震-学前班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