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北京防灾科技学院-理学硕士
文档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总
体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仅小部分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
度都较
好,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较浓厚,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
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比
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
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
,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
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
法死板,只能
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
差,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惰性强,这二类学生在本学
期还要重点抓。
二、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臵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
计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
用活动等
。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
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
算,运
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
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
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
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
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
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臵的移动引起小数大
小
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
数的意义,
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
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
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
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
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为学习列出综
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
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臵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
册的难
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
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进一步了解确定位臵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
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臵
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
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
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
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
四则运算
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
教学
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
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
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
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
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
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
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
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
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
数点位臵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
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
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臵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能描述
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
数据变化趋势的
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
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
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的重、难点:
1.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
的运算
顺序和三步计算文字叙述题的解答方法,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
对应用
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检验,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
正确计算混合运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
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掌握
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理解平均
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学
会小数的意义、单位,会读、写小数,掌握小
数的基本性质,应用以前学的方法求近似数。难点:正确理
解小数的意义,小数性
质的应用,正确按要求近似数。
3.小数的乘、除法。重点:掌握计数
方法,知道小数乘、除法同样可以用整数
简算的方法进行简算。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正确进行简算。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
征。难点:画三角
形的垂线和平行线,各种图形特征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
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
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思
维的灵活性。
6.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多和学生交流、沟
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
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
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
习的乐趣。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8.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
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
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星期一教师报到、星期二、三学生注册报到
四则运算(2课时)
四则运算(4课时)
位臵与方向(4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乘法运算定律(1课
时)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乘法运算定律(2课时)简便计算(2课时)
简便计算(2课时)营养午餐(1课时) 小数
的意义和读写法(1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课时)小数的性质和
大小比较(2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1课时)生活中的小
数(3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角形(3课时)
五一放假
三角形(1课时)图形的拼组(2
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课时)
统计(4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小管家(1课时)
总复习(4课时)
端午放假
期末复习(3课时)
期末考试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一、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
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
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
怎么知道的?
同学
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
180人。同学们
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
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
,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
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br>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
从左往右
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
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
人,现在车上有
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
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
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
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
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
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 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
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
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
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
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
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 分步列式:987÷3=329
329×6=1974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
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计算。)
7、
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
里,只有加减法法或
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
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
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
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
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
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
雪天地‛游乐场
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人数
星期一
312
星期二
306
星期三
369
提问:根据表
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
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
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
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
清楚楚,你能看懂它
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
每张24元
,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
?要买几张成人票?几
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
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
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
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
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
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
br>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56÷7×5
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
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
完成后进行校对,有
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
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
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
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
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51+16-18
67-29+15
5×15-12÷3 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
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
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
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
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游客30
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
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
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
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
除法
,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
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
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
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
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
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
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
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
少千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
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
算括号里的。)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
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
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
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 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
你会计
算吗?
1、出示:
(1)42+6×(12-4)
(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
第二题:先
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
=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
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
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
最后加减)
42+6×12-4
=42+72-4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
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
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的,都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没有括号的算式
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
四 则 运 算
除法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
(二)及时练习 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
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
(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
(6+4-2)×3 6×4÷(3-2)
6
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
;第二种
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
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 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
概括知
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
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
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
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
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
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
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
眼。
(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
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
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
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 23+0=23 0+91=91
减法: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举例说明:5-5=0
60-60=0 8-0=8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举例说明:3×0=0 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
(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
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
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
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
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
什么意思,商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
问:能找到这样
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
研究,最
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
(1)看清游戏要求,
(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
二、位臵与方向
文档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臵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臵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设臵情景,导入新课
1、介绍定向运动及其发展:播放短片
播放后提问:
(1)短片中介绍了一项什么运动?
(2)通过短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了哪些了解?
(3)看来参加定向运动还需要具备一些本领,你知道是什么本领吗?(看地图,识别方向)
(4)如果让你来参加这项运动,你会用什么工具来确定方向?
二、自主探究
1、了解公园定向运动图(出示公园定向运动图)。
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探索1号点的位臵。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A、
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B、突出以起点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起点?小组讨论、质疑:
(1)、知道1号点在起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3)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3、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 偏 ,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现在
有两种不
同的说法,通常我们要从角度比较小的这个方向说。)
4、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
的方法。如果你来参加这项运动,以每分钟行进200米,你要
走几分钟能到达1号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
决。三、巩固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
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臵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臵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臵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
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
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
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一起来分离你的收获?
五、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º方向上,约200米
处新添一个‚登
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º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
图上标出这
个新项目的位臵。
第二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臵
教学目标: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能绘制平面
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
物体的位臵。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会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臵。
教学难点:绘制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
为下面
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
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
)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臵吗?
并说一说是怎
么想的。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
来吗?
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
处
。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
你们打算怎样
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臵。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臵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
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臵。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个内容后,你觉得还有什么困难?
第三课时:体会位臵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臵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
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臵关系
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臵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臵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臵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臵。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臵。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
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质疑解难
刚才大家确定的同样是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地点,描述它们位臵的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大
的差别?
一个是南偏东约30度,一个是北偏西30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
内解决的在小组
内解决,努力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 完成做一做:
教师可
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连接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度数,让
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
顶点上进行练习。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
br>书中的做一做中的角度是45度,比较特殊,可以说成是你在我的东偏南45度,也可说南偏
东4
5度,或你在我的西偏北45度,也可以说是北偏西45度,还可以说成是‚东南方向‛。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北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第四课时: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
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臵。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终点
第三站
第二站
第一站
10千米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终点
北
第三站
第二站
第一站
起点
10千米
2、继续描述行走路线
讨论: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文档仅供参考
终点
第三站
北
起点
北
文档仅供参考
3、这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
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
4、观察行走路线后回答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
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
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
一些时间……
5、打开书本P23,观察书上的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说一说每一
赛段所
走的方向和路程。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绘图后回答:(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注意:绘图前,先定下出发时的位臵。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2、第26页第5题,根据描述把电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在练习的过程中,多注意交流、展示,最好能够用到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绘制出的图进行展
示,
有利于比较、改进。
四、开放题:小小动物园的参观路线。
学生自行设计,设计后并写出如何走,对一些绘制较好的图进行展示、评比、加分。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
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
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
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
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
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
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
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
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
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
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臵
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臵,
和不变
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
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臵,和不变。符合猜想。
2、 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
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
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
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
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
‚□‛和‚○‛
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臵,和不变,这一规律
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
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
)+165=165+35
② 1013+214=( )+( )
③
80○50=50○80
④ 48+29+52=48+( )+( )
⑤(
)+( )=( )+( )
(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
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
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
加数的位臵,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
渗透符号
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臵,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
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
样研究这个问题的?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臵,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P29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文档仅供参考
加法结合律
文档仅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
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
纳、概
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形成问题
1、
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 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 自主列式计算。
4、 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5、讨论:
(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
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
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
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
,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
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
(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
男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
(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
(3)寻找生活实例。
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
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
钢笔用去12元。他一共用去几元?(用
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
(27+18)+12 = 27+(18+12)
(4)小组讨论并归纳。
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
第一个
数相加。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
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
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
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
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
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臵,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臵,加
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
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臵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
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
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
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 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
(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
(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
(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
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
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15+41+59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30)练习五习题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
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
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二)创设情境 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
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
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
(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
)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
132和11
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
(4) 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
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
书:关键:‚凑整‛; 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
(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 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200+250 =450(千米)
=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
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 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
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2、对比练习
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 (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
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
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
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 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
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五、随堂练习
练习五(4)
六、作业布臵
练习五(5)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臵,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
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臵,再算一遍的
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臵,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一、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文档仅供参考
第五课时:乘法分配律
文档仅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
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
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
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
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五、教学关键:通过举例,比较运算的顺序和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激发兴趣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
(1)出示练习。
第一组 第二组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2)同桌分别计算①、②题中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3)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猜测③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5)观察、激趣、导入: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
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
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实例感知 初探规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创设情境。在同学们植树的情境中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分别发现了乘法交换律、结合
律,今天我们
继续来解决植树中的另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继续出示主题图。
(2)学生读题,看图弄清题意。
(3)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不同的方法。(板演或投影展示,最好也有错误的算式)
①
(4+2)×25 ②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③
25×(4+2) ④ 25×4+25×2
=25×6
=100+50
=150(人) =150(人)
2、畅说思路。
你是怎么思考的?这些算式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怎样?(可以
自由发言,也可代表性的学生发
言)
3、分类整理。如果按照算式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可以分成哪几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类:①和③,先算和,再算积;
第二类:②和④,先算两个乘积,再算和。
4、探索问题。两种算式,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计
算顺序,但结果却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找①和②这两个算式来研究
研究。
(1)根据计算结果,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4+2)×25 =
4×25+2×25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等关系。
引导表述:左边是和的积,右边是积的和,结果相等。
(三)合作交流 揭示规律
1、初说规律。
(1)小组活动。用自己的话在组内交流你发现的规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2)验证规律。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是如何进行验证的,你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验证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①利用③ 和④ 两个算式验证规律。
②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3)概括你发现的规律。
(4)师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命名定律。
(1)填写 (
___+___ )× ___ = ____× ____+____×____。
___ ×( ___+___ ) = ____× ____+____×____。
(2)概
括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
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3)用字母表示:( a+b)× c = a×c + b×c
c× ( a+b) = c×a+ c×b
3、比较定律。
比较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的区别(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间的
一种规律;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同级运算
中的一种规律)。
(四)巩固练习 运用规律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____ — 25×____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指导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注意点。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什么时候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①(35+65)×17
②25×4+25×10 ……
这些题都要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
(2)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尤其是积和的形式时,要先找出加号两边相同的量。
28×19+72×81 28×19+28×81比较,谁可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4、思考题。
(1)9×47+53×9= (2)8×(125+25+5)=
(3)(1000—3)×8= (4)125×13—125×5=
讨论:①怎样计算更快?你运用了哪个规律?
②如果是两个数相减再乘,乘法分配律还成立吗?请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文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