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

玛丽莲梦兔
829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2: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疆公务员职位表-学生会工作总结模板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
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 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X)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XX,合格率为XX%,优 秀率为
XX%。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
具有一定的 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
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 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
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 br>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
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 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
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 意识及能力;对
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
树立学 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
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
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 步
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
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 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
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 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 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
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和推理能力。

< p>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
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 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
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
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
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
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
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br>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
学习的收获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8课时)?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课时

3.括号…………………………………………………?3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3课时)?

(三)运算定律(11课时)?

? 1.加法运算定律………………………………………?5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6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课时???

4.分数与单位换算……………………………………?3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6.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5课时)??

1.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

2.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

3.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 ?1.小数加、减法………………………………………?2课时???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1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八)统计(3课时?)

1.平均数………………………………………………?1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3.营养午餐……………………………………………1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1.“鸡兔同笼”问题…………………………………?1课时???

2.练习二十四…………………………………………?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复习课……………………1课时??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复习课……………?1课时

3.“空间与图形”复习课………………………………?1课时???

4.“统计”复习课………………………………………?1课时??

?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 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
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 算两步式题,并
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
混合运 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
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 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 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
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 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
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
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 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
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
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 加法与
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
教学目标

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
教学重点
与难点

2.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中的未知量。


教学准备
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



一、谈话
导入

二、理解
加减法的
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 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
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
的铁路长11 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
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叫做加
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探究、
理解加法
和减法之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
呢?

间的关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
系。





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
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
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
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
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
四、总结

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
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


6.
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
什么呢?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练习一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及加、
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 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1.重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重点
与难点

2.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


一、巩固旧1、复习旧知。

知,引入练
(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习。

25 + 16 = 41








( ) ( ) ( )

321 - 100 = 221







( ) ( ) ( )

(2)
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里
填上适当的数。

105 + 56 = 161 400- 175 = 225

二、师生互
动,解决问
161 -□ = 56 225 + □ = 400



□ - 56 = 105 □ -225 = 175













1、
完成教材第
2、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
题。

板书课题:练习一。

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 ,说出解答的思路和
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
三、巩固拓
订正 。






2、
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
这么写。

3、
完成教材第
四、课堂小





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
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
完成教材第

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1、
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 的关系,那么
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
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2、
加法的验算。

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
算。

3、
减法的验算。

出示后两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
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
用了什么验算方法。

1、
巩固知识。

(1)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
么?

(2)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
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
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
教学目


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1.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 乘、除法进行验
教学重
点与难


2.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
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算.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
新授课



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
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 的意义加以概括,使
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
乘除法
1、乘法的意义

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
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
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 br>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 论并试着用语
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
三、总结

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
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
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 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
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
道两 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


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 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
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 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
=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
引导学生 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
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
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
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0的运算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导入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新授课

100+0=?0+568=?0×78=?0÷23=




128-128= 0÷76=??235+0=?

二、探究


新知




99-0=?49-49=????0+319=????0×29=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
的运算都有哪些。?

三、0为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
什么不
能做除
数 (讨
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






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
一个数除以0?

不到一 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
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四、课堂
测评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
得0。

?1.计算

(1)36+0=??(2)0+68=???(3)0×68=??(4)54-0=?

(5)0÷28= ?(6)128-0=? (7)0÷36=?? (8)
五、归纳
反思



25+0=?


(9)99-0=? (10)49-49=?(11)0+39= ?(12)
0×9=?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
运算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练习二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
的关系。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1.重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重点
与难点


2.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


一、师生谈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话,引入练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


分间的关系。




二、
师生互
师:今 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
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二。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7题。

1、
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






















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2、
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
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

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
有什么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4、
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

三、巩固拓
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








5、
完成教材第
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

7页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
果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
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


6、
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
立解答。

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
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出示“练习二”第7~9题。

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
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
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


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

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依据。

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 意义及各部分
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
哪些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复习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
引入






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
序计算?


二、新知
探究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65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









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统称四则运算。我们
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出示例4:96÷12+4×2

三、巩固1、说说运算顺序。

练习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
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 又有
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四、课堂
总结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 ,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
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B、(20+13)×(750-25)

C、750-25×20+13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租船问题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情境创 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
一 、创设
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
情境,导
说好吗?

入新授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
二 、主动
探索,解


决问题















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
大 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
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
(元)

三、巩固
如果都租大船:30÷?6=5(只)35×?5=175(元)

练习

四、课堂
总结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
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
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


设,再调整)

P10第5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练习三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
教学目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法,提高解决问
计算。


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
值。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 、师生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
谈话,引
流并汇报。

入复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二、师生
习。

互动,解
板书课题:练习三。

决问题

1、
梳理知识。

















(1)
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2、
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
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
三、巩固
后集体订正。

拓展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
完成教材第
(2)
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 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11页第3题。

四、课堂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小结

后,再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
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1、
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 解
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
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
×2等基本算式。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师生
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 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
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 方向
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
学生在观察、想象 、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
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
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
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


观察物体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的 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


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 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认识“ 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
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
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 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导入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
新授课


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




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
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1.观察投票箱。?


二、自主
学习??
质疑释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
指出这个 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
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 个投票箱,你看到
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



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
三、合作
探究??
状?

突出重
点?













学习例1。?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 的是
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得到不同的形状)

(1 )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
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
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P13做一做。

四、课堂
达标?基
础过关?


五、课堂
总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观察物体

教学课


2

主备教师

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
教学目

< br>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
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 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
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 的空
教学重
点与难


间观念。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情境?出示例2视图。?

导入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

来吗?

二、学习
?1、出示学习提示:

新授课。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






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
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
方体?


三、巩固
练习。

2、画一画,比一比。?

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四、课堂
(1)
总结


(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 哪些面看到的图形
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
现?


3、完成P14做一做

?《补》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练习四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不同的。

教学目


2、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练习,在操作与交流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教学重
点与难


2.难点: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体会一组物
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师生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谈话,引
如何观察物体吗?

入练习

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板书课题:练习四。

二、师生
互动,指
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1~5题。

1、
完成教材第15页第1题。

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用小正方形搭一搭并连一
连。


2、完成教材第15页第2题。

三、巩固
拓展



















(1)
课件出示第
2、
完成教材第
1、
完成教材第
用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 长方形摆成教材所示的图形,
让3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
图形的形状, 然后连一连。

15页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正方形按教材的图形摆一摆,
搭一搭。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了。全班观察,想一想是
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说明理由。

15~16页第4、5题。

4题的3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
组分别摆出这3组立体图形。

摆好后,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把看到的形
四、课堂
状记录下来。

小结

师: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上面和前面
看呢?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小结:从左面看3物体,形状相同,但从上面、前面
看形状不同。

(2)
出示第5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题。

1、
完成教材第16页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形的拼
摆。

小组交流后反馈。

2、
完成教材第16页第7题。

要求学生动脑想一想,然后数一数。

小组交流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进行验
证。

1、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
关于观察物体,你还发现了什么?

教学


后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一、【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

二、【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
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 律、结合律和
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
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
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
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
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课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 br>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初步
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
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创设
?1.引入谈话。?

情境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






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 不,这里有一位李叔


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
二、探 索
规律?






























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
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
并口答。)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
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
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
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
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三、练习
巩固



四、小
结?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
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br>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
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
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
样计算:

比较88+104+96 88+104+96?

?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
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么秘密?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 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4)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
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5)完成P18做一做2

?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
结合律)?


(3)教材练习五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
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
的有哪些?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 /p>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
力,发展思维的灵 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
用所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
点与难


重点、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目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
导学


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授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
学习






3、出示学习目标。


(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
么?

三、合作
探究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达标
与同桌交流。

训练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
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五、全课
(三)自学检测?

总结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
组内交流探究)。

2、 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
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减法的性质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通过观 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
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教学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1.重点:理解一个 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
教学重
点与难


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2.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
备及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激趣1、竞赛?

生疑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



















(幻灯)?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 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
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
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自主
探索,探
究新知?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












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
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
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 打

























上?号)?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
好的学习 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
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
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 李
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
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 备和注意事
项。”?

1.
出示情境图

三、巩固
练习

四、小
结?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
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
页。这本书一共有234 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
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
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
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方法
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
(66+34)????????????234—34—66

=168—34 =234—100 =200
—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再减去今天看的34 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
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 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
234-(6 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讲得都很有道理,
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
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
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 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
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
具体解决。如:将例4 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
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6、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7、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 便计算吗?看来,
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
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 简便计算。

P20做一做1、2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发现了什么数学规


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
我们还要注 意什么?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
题。

教学目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 br>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


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 维水平。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
引入











的 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
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
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1+2+3+4……+10=?”


(板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分组讨论与分析

二、讲解
新课



(1)有没有简单一点的算法呢?


















(2)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

可以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来进行简算


这样:


三.小结

2、学生列式验算是不是50个101。

四、作业



通过验证,的确是50个101。你觉得这种计算计算
方法怎么样?

3、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算法吗?

得出公式:等差数列之和=(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
×总个数÷2

4、介绍高斯算法:

5.公式的应用


做一做:

求和:

(1)1+2+3+……+18+19+20=

(2)1+3+5+……+15+17+19=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你学生到了什么?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练习六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完成加法运算定律及减法性质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能熟练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师生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
谈话 引有关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主要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
入复习

相应的练习。


二、师生
引出本节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练习六。

互动,整
1、
回忆知识,明确重难点。

理知识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哪些知
三、巩固


练习

















识?

2、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交流。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

1、
完成教材第22页第1题。

组织学生计算,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应用了那
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2、
完成教材第22页第2、3、4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 解决问题的情况:
哪里可以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完成教材第23页第5题。

四、课堂
小结



课件出示表格后,让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
内完成表格的填写。

填写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
是如何完成的,分别应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

4、
完成教材第23页第6、7、8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 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


过程,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应用减法的
性质解决问题。

1、
巩固知识。

(1)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
关于加法运算定律,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 法的意识与能
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能
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

2.难点:

教学重
点与难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
母表示。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创设1、旧知复习:?

情境,生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
成问题?

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










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
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 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br>
2、引入新授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

二、探索
的运算定律

交流,解
决问题











3 、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
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
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
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 充分发
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 有多少人??(2)一
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
次植树活动??< br>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 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
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应该怎样列式? ?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
×4?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 :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
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 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
师板书:如,35×2=2×35??60×30=30×60 )?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三、巩固
应用:

四、回顾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 么,能用自


整理:


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
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
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
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
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板书公式:
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
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 /p>


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 。教师谈话:
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
不能错)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
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
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
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
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
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
×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页,汇报板书

< p>
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
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15×(4×10) ?(125×8)×5?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 总结思
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a×b)×c=a
×(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
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
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 :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
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
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


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
和(积)不变。

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
了乘 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
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乘法分配律

教学课


2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
力,发展思维 的灵活性。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复习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
引入


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二、新授
课探究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6×25???

?=?150(人)

三、巩固
练习

四、拓展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
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
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P27做一做

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

验证:18x5-5x8? ?? (18-8)x5

265×?105-265×?5 265×(105-5)

结论:适用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练习七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熟练学过 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




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练习课更深入地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灵活使用运算定律
解决计算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师生
谈话,引
入复习

二、师生
互动,整
理复习

师: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有 关乘法的运
算定律,今天这节课要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相应的
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七。

同学们:在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知
识?


三、巩固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






















4、
完成教材第
3、
完成教材第
2、
完成教材第
1、
完成教材第2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7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可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在小组内说一
说各题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7页第3、5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7页第4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判断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
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
由。

5、
完成教材第
四、课堂
小结

28页第6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


能使计算更加简便。


6、
完成教材第28页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判断上下两个算式得数是
否相等,并说一说理由。

7、
完成教材第28页第8、10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 独立解决,让学
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

8、
完成教材第28页第9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正确的算
式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巩固知识。

(1)
你是如何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的?

(2)
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的灵活性。?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复习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乘法分配
导入。





律)?

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
别的形式呢?谁来说一下?

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

二、探究
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学
新知







学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
行简便计算

出示例9

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
毛球拍,花了 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







元。(“一打”是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球?

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

(板书并问学生各个数字代表什么)

2、竖式计算

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12×25

=(3×?4)×?25 12×?25

=3×(____×?____) =(10+2)×?25

=3×?____ =

三、巩固
强化









四、全课
总结。

=____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

(40+7)×12=(?)(?)(?)(?)(?)(?)??

?29×56+56×31=[(??)(??)(??)](??)(??)??

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1)104×25??

(2)15×(20+3)??

(3)38×7+62×7??

(4)5×23+5×27

3、P30做一做前两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连除的简便计算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知识与 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
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


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 决实际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
惯。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
以两个除数的积。

2.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复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
铺垫








么简便方法。?463-175-125?????362-(150+
162)?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
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
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 br>






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
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280÷(7×5)??

7200÷(25×4)?????????7200÷25÷4?

二、学习
新知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

















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 们想知道方法
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
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 支羽毛球拍多少
钱?

2、怎样列式?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 =33(元)

三、实践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应用??


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
举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
四、全课
积。??

总结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
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280÷(7×5)??????7200÷25÷4?

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①680÷2÷5??????????680÷(2×5)

?②390÷39×5?????????390÷2÷5

③360÷(36÷2)????????360÷36÷2

?④810÷18????????? ?810÷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80÷(5×48) 2000÷125÷8

8100÷5÷81???? 540÷4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
有什么疑问?

教学


后记






教学课


练习八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


1、通过整 理与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加法、乘法运算定
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
点与难


1.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2.难点: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


初备

修改部


一、巩固
1、
复习旧知。

旧知,引
(1)
运用运算定律填空:

入练习

36 + ( )= 64 + ( )









(2)
简便计算。

(28 + 47)+ 53 =28 +( )+( )


13 × 26 = 26×( )

63 ×25 × ( )= 63 ×(25 ×4)

二、探究


整理,形
25 × 7 × 4 17 × 23 -23 × 7

成系统

2、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八。

三、巩固
知识、训
练能力










2、
小组合作、小结方法。

1、
知识梳理。

师:说一说你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它们是
怎样表示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小组长从学习袋中拿出一张白纸,四人小组将黑板上
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

1、
完成教材第
四、课堂
小结




30页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
完成教材第30页第4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判断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乘法运


算定律。

3、
完成教材第31页第6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正确的算
式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
完成教材第30~31页第2、3、5、7、8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1、
巩固知识。

(1)
你是如何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的?

(2)
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 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
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 ”和“小数的
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
容的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
算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 数,会比较
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
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
规律。

五、【教学措施】?

说明与建议?


1、简化小数 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
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
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
数来表示。”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
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 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
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 在练习中还
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改变了“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
小……倍”的说法。“扩大……倍”与“ 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
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
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
也有人认为:“ 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
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 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
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
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教学课


小数的意义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
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
的信心。??

教学目


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
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
点与难


重点、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 础上,进一
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
是10,100,10 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
的进率。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引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
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 br>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


你能以元 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

(1)1角=(——)元=(????)元?

(2)3角=(——)元=(????)元?

(3)9分=(——)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
学习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 量屋子
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1、
教学小数的意义。??

?(1)教学一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
示是(????)米。?

板书:???1分米?????3分米????????7分米????????

?110米?????310米???????710米???????

??米??????米????????米?X K om


小结:把1米 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
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 。

小练:如果8分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9分米呢?

(2)教学两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1分米)题目和上面哪 里不一
样?答案一样吗??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板书:??1cm 4cm 8cm

1100m 4100m 8100m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
数表示,写在 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

小练:如果28厘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70厘米呢?

(3)教学三位小数?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
示是(????)米。?

证券公司招聘-新党章学习心得


中国药科大学录取分数线-感谢幼儿园老师的话


四川大学锦城教务网-宣传部工作计划


pets3成绩查询-江苏人事考试网成绩


天津高考改革-数学作文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2014年高考分数线


航海技术-郑州工商学院


中国地震局-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