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温柔似野鬼°
737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2: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雄狮去流浪-8月思想汇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 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四(X)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XX,合格率为XX%,优秀率为X X%。本班大多
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 的学
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
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
也存在个 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
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 ,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
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 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
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
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
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
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 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 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 和数据进行数
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 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 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
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8课时)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课时
3.括号………………………………………………… 3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3课时)
(三)运算定律(11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5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6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课时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课时
4.分数与单位换算…………………………………… 3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6.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5课时)
1.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



2.三角形的分类……………………………………… 1课时
3.三角形的内角和…………………………………… 2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1.小数加、减法……………………………………… 2课时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八)统计(3课时 )
1.平均数……………………………………………… 1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课时
3.营养午餐……………………………………………1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1.“鸡兔同笼”问题………………………………… 1课时
2.练习二十四………………………………………… 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复习课……………………1课时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复习课…………… 1课时
3.“空间与图形”复习课……………………………… 1课时
4.“统计”复习课……………………………………… 1课时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
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 两



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 整理同级运算的顺
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
三步计算的方 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
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 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
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 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
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 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
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主备教师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
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
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准备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
未知量。
2.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理解加减
法的意义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












三、探究、理
解加法和减
法之间的关
系。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
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 示加
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
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
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初备 修改部分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四、总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练习一

主备教师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
系。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
题的策略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准备
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
知,引入练
习。











二、师生互
1.重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2.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
初备
1、复习旧知。
课型 练习课
修改部分
(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5 + 16 = 41
( ) ( ) ( )
321 - 100 = 221
( ) ( ) ( )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里填上适当的
数。
105 + 56 = 161 400- 175 = 225
161 -□ = 56 225 + □ = 400
□ - 56 = 105 □ -225 = 175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一。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动,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








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
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三、巩固拓展 1、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








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2、加法的验算。
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算。
3、减法的验算。
出示后两 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验算 方法。
四、课堂小结 1、巩固知识。




(1)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主备教师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
教学目标
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1.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准备
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
授课
2.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
解答.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新授课
修改部分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 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
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 对
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二、理解乘
除法的意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
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
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



















三、总结

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 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
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
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
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
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 因数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
除法各部分间 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
么关系?
4、做一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
0的运算

主备教师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重点: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与难点 2.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土木工程求职意向-立定跳远教案


考生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院


发型师学习-后备干部考察材料


汽车下乡政策-财务总结


邀请函图片-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


柳传志语录-经典演讲稿


平行志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生网


生日快乐祝福短信-毕业论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