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素数和合数”教案

萌到你眼炸
619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2: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夏枯草的作用与功效-大学生活动方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素数和合数”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素数与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
合数,会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
纳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先向大家介绍一个世界数学史上著名的
猜想。
课件播放:哥德巴 赫是20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提出了
一个伟大的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 br>素数的和。另一个大数学家欧拉又补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
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一猜想被称 为哥德巴赫猜想。虽
然人们知道这一猜想是正确的,但一直没能从理论上加以证
明。数学家们把 这一猜想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
家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先后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 br>了重大进展,特别是陈景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轰动了国内
外数学界,被公认为是最具有突破性和 创造性的,是当代在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和证明方面最好的成果。
提问:看了上面的短片,你 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
吗?(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是素数等问题)
第1页共7页


谈话:大家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素数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
研究这一问题。(板 书:素数)
[评析:通过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有关史料,很自然地把学生
的注意力集中到素数 的概念上,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
现的欲望。同时,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与魅力,产
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设疑引探,自主建构
1. 操作感受。
谈话:我们 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
小组分工合作,分别用2个、3个、4个、6个、7个、 11个、
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拼出的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引导:仔细观察拼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用2个、3个、7个或11个小正方形
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用4个、6个 或12个小正方形拼
长方形,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
提问:为什么用2个、3个、7 个或11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只有一种拼法,而用4个、6个或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
以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呢?(2、3、7或11只有两个因
数,而4、6或12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 数)
[评析: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让
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验环节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在
第2页共7页


操作活动中自主发现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初步感知素数
和合数的概念。]
2. 分类建构。
谈话: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1~20,并找出每
一个 数的所有因数,然后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将它们进
行分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你把这些数分成了几类?是
哪几类?(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可以 把它们分成三类:
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一类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
1只有一个因数, 分为一类)
提问: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两个
因数分别是1和它本身)
提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
点?(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再问:为什么把1单独分为一类?(1是一个很特殊的数,
它只有1个因数)
谈话: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把自然数分成了三类,并总结
出了这三类数的不同特点,那么,它们分别叫什么数 呢?打
开课本第78页,把例题认真地读一读,填一填,并和同桌
的同学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之后,师生共同揭示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补充
第3页共7页


板书:和合数),同时明确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提问:在2~20各数中,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合数?
[评析:让学生写出1~20各数 的所有因数,并根据每个数因
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
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素 数和合
数的特点。自学课本,既及时准确地揭示了素数和合数的概
念,又为学生进一步清晰和修 正已经形成的概念提供了机
会。]
3. 交流质疑。
谈话:关于素数和合数,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
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素数有多少个?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
数是几?有最大的素数或合数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引导学生交流和探索,同时解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 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找出21、23、29的所有因数,再写出这三个
数分别是素数还是合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判断这三
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并说明理由。
第4页共7页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划一划, 再说一说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
合数。练习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
数 。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 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收
获?
五、 举例检验 < br>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素数,再回过头看一看哥德巴赫猜想
(出示哥德巴赫猜想),你认为这个猜 想正确吗?你能举几
个例子检验一下吗?
学生举例检验。
谈话:通过检验,我们发 现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只是至
今还没有人能从理论上完全证明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一定有人能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评析: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和检验哥德巴赫猜 想,既巩固了本
节课学习的内容,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愿望。]
[总评]
在 典型的数学背景材料中激发探索新知的兴趣。数学是人类
的一种文化。本节课的设计,教师独具匠心地把 素数与合数
第5页共7页


的教学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 化的魅
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的开始,为学生呈现了有
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背景材 料,这是一个200多年来诸多
数学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中国的数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
大的 突破,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的奇妙吸引了学
生的眼球。而这一情境中素数的概念学生还不了解 ,解开素
数的奥秘自然地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课的结尾,再一次提
出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让 学生通过举例检验猜想的正确
性,使课的首尾呈呼应之势。同时,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
学生树 立探索数学奥秘的理想,体现了教师对促进学生持续
发展的关注。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 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 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 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 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 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第6页共7页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 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 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在有效的 探索活动
中逐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课中,教师寓素数与合数的
概念于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受
小正 方形的个数与拼成长方形的种数之间的关系,将注意力
集中到一个数的因数上来;接着,通过写出1~2 0的所有因
数,并根据各个数因数的个数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引导学生
逐步概括出素数和合数的 共同点;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
本,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
富 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自主探索的意识和数学思考能
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7页共7页

马里兰大学校长-自我介绍


教师节的-开学的第一天


七根火柴-行动计划表


开学第一天作文-广州市中考分数线


美国大城市-浙江省考试教育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


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会计实习日志范文


文花枝-云南人事考试中心网